•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学语文要养成天天诵读的行为 [学语文要多诵读]

    时间:2019-02-09 03:2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诵读,就是念(诗文),朗读、背诵的意思。语义是语文的内容,声音是语文的形式之一,好的内容都要通过好的形式来表达。因此诵读对加深理解文本极为重要,它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硬件”。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诵读的高手。巴金十几岁时就能背诵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茅盾能任由别人抽考背诵《红楼梦》的任一章节。苏步青读小学,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到毕业时,这两部书已背诵如流;刚进中学,老师不信他能写出作文《读〈曹刿论战〉》,顺口举出一篇《子产不毁乡校》让他背,他一口气背完,说:“整部《左传》,我都可以背出来。”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水平,必须扎扎实实地练好诵读这个“硬功夫”,才能真正解决头脑中“腹中空”“根底浅”的弊端。
      诵读可以丰富词汇,培养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遍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词汇、话语,就像从自己嘴里说出来一样。朗读那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可逐步积累字、词、句、篇等方面的感性材料,并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转化为读写能力。有些同学对作文深感头痛,多朗读就是医治此病的良药。唐代韩愈曾说:“人之能为文者,由腹有诗书。”熟读成诵,作文时就能意到笔随,左右逢源,文思泉涌,笔底生花。正如巴金所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慢慢摸到文字的调子。”
      诵读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文章。诵读是记忆的体操,诵读的过程,也是体味文章意义、情味、旨趣的过程。三国时的学问家董遇有句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代苏轼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音读――读准字音(尤其是难字、易读错的字),读清句读。意读――在读准的基础上,弄清重要字句的含义,弄清语句的内容。情读――联系作者的思想、生平和创作背景,融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去富有感情的读。美读――深刻理解诗文中情感,体会艺术手法、融入个人认识,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诵读还可以培养敏感正确的语感能力。文章中有起承转合、急切疏缓,只有通过朗读才可感受到语调哪里高昂,哪里低沉,节奏哪儿急切,哪儿疏缓,语速哪快哪慢,从而获得文章音乐美感。文学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形象美,通过朗读可以准确体会到语言绘声绘色、描形状貌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浮现出文章所创造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文章的情趣、情味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展示的,朗读可以感受出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理想抱负、情操气质、人格品德等,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清代林则徐说:“对于一切精切的诗书篇章,要经常朗朗而读。”“只有常读始能记,常记始能用,故口诵目览手抄,则下笔汩汩然来,自有琼浆也。”那些千锤百炼、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读之字字珠玑,诵之金声玉振。愿同学们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使自己不再有灿烂的心声无以言表的尴尬。少一点粗俗的表白,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讷,多一点含蓄幽默。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相关热词搜索: 诵读 要多 语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