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新西兰中学科学课见闻] 澳洲新西兰旅游攻略

    时间:2019-05-19 03:21: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暑假跟随八年级学生团来到了新西兰的wangallui High-school,开始了为期44天的游学生活。在此期间,共听课72节,其中多为科学课也有英语阅读与听力,感触颇深。
      1 初步印象
      wanganui HigSohool为当地的热点学校,规模大、声誉好、学生多。
      1.班级人数。不超过25人,包括听课教师在内如果超过25人,教师有权拒绝上课,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不能保证学生的利益,家长们也会提出异议的。
      2.在校时间。学生早上9:00到校,下午3:00放学(在校时间为六小时,包括学生午饭时间1小时),每天5节课,每节课70分钟(便于进行大的专题性知识的学习或者是实践活动的开展),放学后学生们或做运动或参加各种团体活动。
      3.专用教室。任课教师在固定的教室等待学生来上课。科学教室即实验室,教室的周边依墙而建的是实验台,台上水管、水池、燃气管道接口一应俱全(这更接近生活实际)。教室四周的墙壁上都贴满了招贴画式的学生作业、标语等,极尽渲染氛围的功能。课桌摆放很随意,U型、秧田型、可以随意拉动,学生也没有固定的位置。
      4.自由“跑课”。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课,并按照所选科目到规定教室上课,全校几乎所有学生的课表都是不同的,以至于课间十分钟满校园看到的都是抱着书包急匆匆赶路的学生。
      2 课堂见闻
      “以学生为中心”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如果仅用一两节课的见闻,恐怕会以偏概全,以下以教学专题为例简述课堂见闻。
      2.1 围绕主题,自主学习
      拓展性内容的学习,主要采用教师简介或者直接给出提纲,余下的就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制作海报、汇报交流、测试反馈等方式自主学习。
      以八年级科学“能量”的学习为例。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第一节课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将每一种能量的用途、来源的等都配合课件进行了介绍。课件采用的是彩色幻灯片,以实物图片为主,配合少量文字说明(国内实物投影仪已成为了现代化教学的标志了),板书也是文字配上简笔画组成。讲授过程中,不断穿插进行学生们的练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一节70分钟的课,知识容量远比我们国内45分钟课堂少的多,作业也很别致,每组学生制作一张4开大的招贴画,用于介绍某种能源以及其用途。如以风能为主题,介绍它的发展前景、局限,现有设备等。教师将制作要求及可以参考的网址和部分材料打印下发给每位学生。以后的三节课,教师都不再讲课,而是指导学生到图书馆、电脑房,搜集、打印、摘抄制作作业所需资料,图书馆、电脑房也都配有复印机、打印机,管理人员也都非常热心的帮助学生完成资料的搜集,科学教室甚至还有自己的专用机房。招贴画上的制作可以是打印、剪贴制作的,也可以手工书写,海报还特别讲究图文并茂,色彩搭配,作业完成后就由教师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第四节课学生分组汇报。
      再如磁现象的学习。教师上课首先提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下发一份问题清单、一份阅读材料,学生自己阅读,并将问题答案写在作业本上。材料包含了有关磁现象的来历、磁化、磁的用途、地磁场等,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教师并不讲解。下课前教师将所有学生做的作业,收齐批改,当堂反馈,就结束了,跟踪了几节课也未见教师再重复以上内容。可见,学生自学能学会的教师根本不会去讲,与此相比,我们是不是对学生太不放心了。
      感悟:
      (1)没有作业要带回家。就连课堂笔记本都是放在教室里的。学生所有的作业均是利用上课时间完成的,只有少数学生在复习考试前,会带笔记本回家复习。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属于自己,才会有创新和质量的保证。
      (2)细节是质量的保障。学生做作业所需要的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常用工具每个教室都有,学生的书包里背的只是午餐和一些学生的私人物品。对比一下,国内学生所需的这些工具是自备的,学生们要么在需要用的时候带大量的工具到学校,要么就是在家里因找不齐工具而拖延了做作业的时间,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工具并不是常用,凑合着交差也就见怪不怪了。制作招贴画这样的作业,我们总是布置学生课后去做,而学生的课后时间却几乎让书面作业或者是兴趣班占满了,很多学生课后的自由活动时间是没有保障的。
      (3)学生搜集、整理、制作展示的能力很强。不紧电脑技术好,能够熟练的搜索到想要的资源,节选自己喜欢的资源制作成幻灯片以便于汇报,或打印出来制作海报;到图书馆查阅、节选、复印的一系列工作都很熟练,看来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才是一种真正的能力,未来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会检索真正对自己有用的知识,是我们最应具备的能力。而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要求学生们记忆的东西太多,而记忆总是有遗忘的,学会了怎样获取知识,才能在未来社会里立于不败之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4)团队意识的培养。课桌排列形态是根据小组人数调整摆放形态,有的大型作业规定必须由三至五人集体完成,这就使得小组合作成了自然地需求。教师根本不用刻意培养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任务驱动式使学生在自由结合的小组里自然的实现合作、贡献、分享。
      (5)教科书是公用的,不能在上面写画,一般也不能带回家,需要使用的时候,学生就在教室的书架上取,下课后放回原处,学生们自己没有课本,因此上课时的笔记记得非常详细,字迹工整。(近两年开始,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每人一本,一些学科的教科书也已经开始循环使用了。)
      现在国内科学教育的理念和一些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的理念相差不大,但在实践中,我们的科学教育却没有做到位。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一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不能照搬照抄,那样校长不找你的麻烦,学生家长也会找你的麻烦的。
      2.2 亲历科学,在做中学
      实验性内容的学习,无论大小,主要是学生动手实验,分析讨论。真的做到了不在乎结果,只在乎历程。
      以“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实验探究为例。课堂上教师首先复习讲解了能量转化的知识,介绍了一粒花生米燃烧会释放多少热能。(我们讲花生燃烧会放出多少能量,一般是直接告诉学生有多少焦耳的化学能转化成了热能,要求学生记忆或者参考而已,因为毕竟是实用价值不大,当然也有些教材上有此实验设计。)而这节课教师及学生的实验态度都非常认真,大家严格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做实验。教师给每组配备了一个软瓶塞,瓶塞上插了一根针,开始实验时,教师发给学生半粒花生米插在针尖上。试管中盛有10 mL的水,用温度计测出初温,将燃气灯接在教室墙壁上的燃气管道上之后点燃,再引燃花生米给试管中的水加热,花生米燃烧冒出巨大的黑烟,很快将试管熏黑(直接揭示了燃料的不充分燃烧问题),直至花生米燃烧完毕,再测量水的末温,算出温差,利用以前学过的“10 mL水每上升1摄氏度需要27 J的热量”(注明不是计算公式),计算出这半粒花生的化学能转化 而成的热能。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数据,由于各组花生米大小不同,燃烧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水的末温也不相同,同学们在分析各组数据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能量转化的理解,更近一步认识到了能量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问题。
      “眼睛及其成像原理”的学习:第一节课首先利用视频介绍各种动物及人类的眼睛;进而一步步介绍解剖眼睛的过程,眼睛内每一个组织的作用,通过眼睛的光路图,用水袋模拟晶状体形状的变化讲解近视眼的矫正等,视频资料都是眼球的解剖图,而不是动画,虽然有些血淋淋的感觉,但给人以真实感,录像制作得非常清晰到位。第二节课就是学生分组解剖眼睛,每组一只牛的眼睛,按照上节课看过的录像,解剖眼睛,并找到相应的光学部位,当我也跟学生一起解剖出晶状体时,还是有了不小的震撼。
      感悟
      (1)实验无论大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复习、实验、分析、讨论、练习、消化,不赶教学进度,一切以学生为主。花生米实验虽小,但形象生动,给了学生更多的直观感觉,更大大缩短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
      (2)燃气管道在我国只是居民家中的专利,还没有实验室配备这种设施。我们实验室的加热设备依然是酒精灯为主,学生在家里无法重复实验室里的操作,无疑将实验和生活隔离开来。
      2.3 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几乎每一节课都有学生活动,这也是从小学一直沿用的行动教学法的延续。
      如:简单机械的教学。教师首先利用幻灯片花了约半节课的时间讲解完了简单机械的基本组成。接下来的不是练习题,而是教师出示的塑料积木搭成的手推车、吊车、坦克等,通电展示其运行功能后,每一组一盒不同的塑料积木和图纸,要求组装一个自己喜欢的机械。不做不知道,以为搭积木还不是小孩子的事情,做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既有各种齿轮的咬合问题,又有轴承的固定问题,都是不容易解决的问题,缺少小零件或者组装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向老师申请帮助,老师会立刻过来提供帮助的,小组通力合作群策群力才能装配成功。接通电源展示给同学们看自己的劳动成果,那份自豪感就油然而生了。通过机械的组装,真正理解机械的结构和运行原理,真正见到齿轮和轴承的配合是怎样使机械运作起来的。下课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所有器件全部拆卸完毕,放回到盒子里规定的地方,再归还给教师。
      再如循环系统的教学活动则为,由5个学生分别扮演循环系统中的各个器官,老师扮演运输氧的红血球,依次走过扮演心脏、肺等各个器官的学生那里,学生出示写有在本器官中需要交换物质的卡片,教师演示一次之后,由另5个学生一起演示,学生们在整个教室内奔跑着,叫嚣着,由慢至快,兴趣盎然。
      讲完心脏是怎样工作的之后,组织全班一起到教室外面测量漫步后、慢跑后、快跑后的心率,并且将所测数据绘制成图表。
      另外还设有紧密联系生活、社会的综合课程,如技能课木工、电工、烹饪、缝纫都是真刀实枪的操作,课堂如车间,操作工具应有尽有,作品决不追求精细,但全是生活中的实物。在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组织严密的课堂……但所作的一切都能最大限度的帮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大的提高!
      感悟
      (1)几乎是每节科学课的最后都有一个活动,除了以上的活动还有按照消化系统走飞行棋;物体的颜色一课中的活动是让学生在本子上以“how we see”为主题用水彩笔画出树木的颜色。组织这些活动时,学生们大多都能按照要求去做,看来是经常使用。这样的课我们国内也上,比如测速度,可是由于人多,难以组织,也由于对考试的作用不大,一般只有在公开课的时候,才这样上课。
      (2)教师在教授每一个新的概念出现时,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出现,用刚刚学习的专业名词做填空、填图、填词游戏等,用于辨析新老概念的区别。新的专业名词出现,都配有专门的抄写练习,利于学生掌握。这也对我们做了很好的启示,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们写专业名词出现错别字,不能只是一味的责怪学生,而是我们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没有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前预防,等学生出错后再去抱怨和订正就会事倍功半,还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受挫感。
      (3)教师在展示学生成品的时候,高高举起,充满着赞赏和肯定。肢体语言夸张而丰富,学生们举手的时候也是充满自信的高高举起。我们游学的学生,从开始时不敢举手,到最后乐在其中,真是环境育人。
      2.4 随时测评,调整教学
      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随时应用不同形式的检测手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因人施教。每次至少有两个水平的测试卷各一张,按次序做答。学生在答案卷上做答,试卷上不允许写任何字迹,试卷要循环使用。题目多是举例说明和分析题,机械记忆性题目几乎没有。可见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在测验中就得到了贯彻。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主灵活地掌握教学的节奏,并更多地关注个体学习而经常开展因材施教。
      2.5 良好习惯,成就未来
      (1)叫出学生的名字是一种尊重。师生不熟悉时,教师会叫学生用废旧的纸盒制作姓名牌摆在桌子上,以方便课堂交流,直至彼此熟悉。
      (2)重视肢体语言的训练和培养。有系统的戏剧课程,从小就开始训练,也就不奇怪老外的表情、肢体语言那么丰富了。人生就是一个表演的舞台,需要很好的表达自己,而我们的学生们太缺乏这种训练,久而久之肢体的表达能力逐渐下降。
      (3)博物馆里有学生制作的画册,供他人参观。有介绍自己的家人的,历史的、爱好的、标本的等等,制作精美。做这样的画册,需要的知识更多,收集材料、制作标本、设计版面、色彩搭配、内容的确定等等,能够做好这样的作业才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能力。
      (4)作业材料可以从宣传材料上经常性的剪贴使用。外出时教师都会提醒学生注意搜集一些广告宣传、场馆介绍等资料。
      (5)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每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都会印发给小组内每个学生;让学生到专题网站上、图书馆找信息,教师也给一些参考网址、和参考书目;图书馆、复印室的辅导员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为学生提供服务;课堂作业甚至有老师当堂做的范本。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最应该明白:“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不要忘记自身优势,看到别人的优点是为了让自己的头脑更加清醒。”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本国家、本民族、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新西兰 见闻 中学 科学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