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让语言生动灵活,让文句富有意蕴]富有文学意蕴的名称

    时间:2019-05-17 03:24: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话题探讨      说到文采,很多人马上会想起文思泉涌、梦笔生花等成语,以为文采是一种天赋——曹植七步成诗,是因为天下才华共十斗,他独得八斗。或者以为有文采就是如王勃《滕王阁序》,必须字字珠玑,读来唇齿生香。其实很多大作家的作品,是一个一个字改出来的,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五载增删十次,最终都没能完成。总之,文采并非完全依赖灵感降临,也不一定就是辞藻华丽。我们这里探讨的有文采,是指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受。那么如何写得有文采呢?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词语生动。用词力求准确贴切,生动传神。写景能写出特征,写人能写出个性,叙事传神,抒情真切。二、句式灵活。无论长短、整散、书面语或是口语,各得其所,各尽其妙。三、善用修辞。四、文句有意蕴。什么是意蕴?就是含蓄,有深意。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结合课文的文段,细细品味文采是如何呈现的。
      
      
      写法借鉴
      
      一、词语的运用
      
      例1关键词:动词的运用
      
      原文回放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孙犁《荷花淀》)
      
      评析:这是小说《荷花淀》的开头,一个富于诗意的劳动场面,恬静而美好。月光下的院子是干净凉爽的,苇眉子是潮润润的,一切那么静谧,只有薄而细的苇眉子在女人怀里跳跃,是静中一动。“跳跃”的苇眉子,仿佛有生命似的,可以想象女人劳动的娴熟,以及她在工作中不自觉流露出的爱意。
      
      例2关键词:动词的运用
      
      原文回放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夏衍《包身工》)
      
      评析:这是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的开头,写包身工的居住场面。作者的用词是“蜂房”“生物”“蠕动”,尤其“蠕动”这个动词,将处在非人境地的包身工的状态传神地描摹出来。
      
      例3关键词:形象性
      
      原文回放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些朱砂的,丹红的,紫褐色的群峰,前拥后簇,高矮参差。三个主峰,高风峻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云海五座,如五大洋,汹涌澎湃。被雪浪拍击的山峰,或被吞没,或露顶巅,沉浮其中。(徐迟《黄山记》)
      
      评析:徐迟笔下的黄山充满了动感,充满了幻化,仿佛这些文字本身都跳起舞来。各种颜色的群峰前拥后簇,云是倏来倏去的,雾是扑朔迷离的,霞光是绮丽多彩的,作者笔下的景物丰富多彩、变化不居,让人目不暇接。
      
      例4关键词:音乐性
      
      原文回放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朱自清《荷塘月色》)
      
      评析:这段文字用了许多叠字,给人一种音乐的享受。音乐性是语言的特性之一,用好了音乐性,可以让文字产生诗歌一样的美和感染力。
      
      二、句式灵活
      
      例5关键词:长句短句
      
      原文回放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史铁生《我与地坛》)
      
      评析:这段文字很朴实,写母亲过世后,我感到了一种深刻的残缺。这种残缺是慢慢体会出来的,因而也就更绵长、更彻骨。从修辞的角度,用了排比的手法。从句式的角度,灵活地运用了长句和短句。“把椅背放倒,躺下”“坐起来,心神恍惚”这三组排比中,短句的运用造成了一种琐碎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失去母亲后无所适从的情感状态。可见,句式的选择本身就传达了某种情感。
      
      例6关键词:整句散句
      
      原文回放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那腥气。(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评析:这段文字从许多层面表现了“冷雨”——从各种感官的层面(听觉、嗅觉、味觉),从空间、节气等层面。但这段文字是整饬的,因为许多句子后面用了相似的句式,“那冷雨”“清明这季雨”“那腥气”,仿佛一首诗的韵脚,让这段文字有了节奏感和音乐性,加强了文字的抒情效果。
      
      三、善用修辞
      
      例7关键词:夸张
      
      原文回放
      
      那僵直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腰就会散成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杨绛《老王》)
      
      评析:用夸张的手法写老王临死前的健康状况。即便这样的情形,老王还来给“我”送鸡蛋,反衬老王善良的品质。
      
      例8关键词:比喻
      
      原文回放
      
      “这给谁治病的呀?”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鲁迅《药》)
      
      评析:老栓捧着人血馒头,像是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这个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老栓的愚昧。他的独生儿子最后死了,老栓一家的悲哀也可以从这个比喻中去体会。
      
      例9关键词:通感
      
      原文回放
      
      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延绵,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评析:在日式的屋里听雨,会感觉“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这种建筑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让听雨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湿黏黏的苔藓侵入心底,让人读了一激灵。作者用一种触觉来表现一种心情,非常有感染力。
      
      例10关键词:反问
      
      原文回放
      
      我真的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我真的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评析:刘亮程在这篇文章中用了许多反问句式,来表达一种深深的忧虑,无根的忧虑。
      
      四、文句有意蕴
      
      例11关键词:引用名言或诗词
      
      原文回放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评析:引用古典诗词或者哲言警句,会让文字所蕴含的信息更广阔更丰富。因为所引用的句子本身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应该注意的是,过多引用效果反不及恰当的引用。可以对引文进行延伸、发挥,或者将引文放在重要的位置(如开头、结尾、或作为段落中心句)。郁达夫对有关雪的诗句的引用,一是注意了层次感,每两句诗所呈现的具体情况不同,整体上不重复,很丰富;二是对诗句进行了延伸,非常恰当。
      
      例12关键词:富于哲思
      
      原文回放
      
      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倒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评析:刘亮程的文字高妙之处在于,他只是通过一些普通的乡村事物,就写出一种对生命和家园的思索。吹坏了门墙的风,会穿过人的一生,将风声留下。风可以理解为时间,理解为变换的世事,或者一切改变人生的因素。而风声留在人的一生中,可以理解为一种伤害,也可以是一种印记,即所谓今生今世的证据。对于人生的细腻表述,让这个句子有非常丰厚的意蕴。
      
      例13关键词:象征
      
      原文回放
      
      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夏衍《包身工》)
      
      评析:采用象征的手法对事物发展的方向进行暗示,也可以使文章富有意蕴。夏衍在《包身工》的结尾,用黑夜和黎明的交替来象征社会变革必将到来。象征的手法含蓄、形象,在写作中易于使用。
      
      例14关键词:暗示
      
      原文回放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鞋子里去了。(〔英国〕高尔斯华绥《品质》)
      
      评析:“靴子的本质”是什么?读者会想到什么呢?是“靴子的优良品质”,或者“做靴子的人的优良品质”,还是“做人的优良品质”?这样的文句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刻的主题,非常富有意蕴。
      
      技法要点
      
      1.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写好人物的行为动作的关键,就是动词的使用。动词的运用应该注意什么?
      动词使用准确得当,能准确反映出人物动作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2. 什么是语言的音乐美?如何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所谓音乐美,就是作者在写作时,利用汉字平仄的变化与音韵的和谐等声律特点,形成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律美,使文章情文并茂,音义兼美。行文过程中,注意声调搭配、协调韵脚、巧用叠字、讲究节奏等。
      3. 在句式运用上,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各有何特点?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一般地说,长句字数多,结构较复杂,层次也较多,宜于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宜于表达严密精确的思想;短句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灵活,读起来省力、易懂。整句与散句也各有长处。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形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加强语势、强调语义的作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而散句则结构相异,长短不一,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整、散根据需要交错使用,前后句式的照应,可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严密;排比句式可增强文章的论证力度,或使情感的表达更充分;设问句式可提出重要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比喻句式可使内容的表达更形象、更有文采、更有意蕴;对偶句式可使语言凝练,形式整齐等。
      4. 在运用不同的修辞方式时,要注意什么?
      比喻:要贴切、生动;要注意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的喻体最好是常见、易懂的事物。比拟:必须是自己强烈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与所描写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进行比拟的人或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相似或相近。借代:借体必须有明显的代表性,使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用人物的形体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它的褒贬色彩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要明确、显豁,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要力求新颖。对偶:要尽量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一致、音节和谐,注意相关;要尽量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拼硬凑排比的形式。排比是多项并举的,有的是多项全举,有的是在多项中举其要者,留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让读者自己深思。后一种排比的句末要用省略号。
      5. 什么是形象暗示法?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形象暗示法也叫象征法。就是指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它由本体和象征体两部分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形象暗示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对象征体的具体描绘之中。运用形象暗示法,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读者悠远的情思。
      
      例文展示
      
      山的那边
      福建一考生
      
      黎明咬破夜的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了,飘飘摇摇进了林子。
      父子俩便起了床,父亲用麻利的手脚,戴上斗笠,荷上锄头,“吱——”地打开门,走去。儿子的动作显得嫩生了许多。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清醒了自己,水缸中一圈一圈漾着他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整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这是一方好美的水土。是啊,来这里拍照旅游的人都这么说。绿水环抱着青山,相环相绕,相厮相守,美了这里的风景,也美了这里的人。只是光着脚的儿子不懂,为何如此迷人的风景,留不住那张记忆深处母亲模糊的脸,让爹和自己成日守着那块巴掌大的地,还让自己光着脚丫子满山溜。只是这些疑问,似乎都没有个清晰的答案,儿子疑惑,山水也疑惑了。
      那块巴掌大的地,便是当地人称作“坝子”的山间小盆地。不大,却隐着儿子童年所有的欢娱,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是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而此刻,儿子和父亲正躬着背,劳作。
      儿子累了,直起腰来。“爹,俺还得在这里多久?”
      父亲一怔,“说啥?伢子。”
      “爹,俺老师说让俺回学校上课……”父亲没回话,双眉稍稍蹙了一下。
      “爹,老师说了,上了学,有了学问,就能出山。山的那边可大了!老师说出了山,就能让视野变大——”
      “啥‘视野’不‘视野’的?俺只懂种地!”
      儿子不还嘴了。他懂爹的脾气。只是他用稚嫩的眼,瞅了瞅银雾弥漫的青山,又低下头劳作。
      而爹也纳闷了。“山的那边,真有‘视野’吗?说不准有,要不他妈为啥死活不肯回来?——不想咯,不想咯。”
      正午,山雾便揭开了面纱,山才笔挺地屹于水中,父子俩歇下来,坐在田埂上。父亲黝黑的脸上沾满汗水,手一抹,便又沾上些泥的芳香。
      儿子又呆了,望着山的那边。
      “伢子,又怔!快吃,干活。”儿子收回眼神,有些失落。于是,又是劳作。
      红日西薄。天际再次被染红,不过,是金灿灿的,烘得儿子的心暖暖的。
      儿子眯缝起眼,似乎在眺望着什么,脸颊红彤彤的,又有话要说,“爹,瞧!”
      爹也直起身子。
      “爹,看。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那里肯定遍地都是金子。太阳也喜欢那边。”
      爹倏然有了欲哭的念头。是呀!说不准伢子出了山,能找回他娘呢!想到这里,心里不禁幻想出他娘回来的情景,心里也就暖了。
      “伢子,上学去吧!爹许了。”儿子脸上真的暖了。他能回学校了,能有“视野”了。
      “记得给老师捎句话,让他记得给你们‘视野’……”
      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
      
      评析:
      这篇文章很有文采,这文采并不体现为句式整齐、辞藻华丽,而是表现在恰当地运用词语、句式、修辞,以及让文句富于意蕴。首先看动词的使用,第二段写父子起床,父亲的动作麻利干脆,儿子则“嫩生”些。“摸下床,掬了一捧清水”,一个“摸”字,写儿子还没有完全睡醒,对于早起并不那么情愿;一个“掬”字,写出一种田园生活的诗情。水缸中的水一圈圈漾开,映着人的脸,表现了乡居生活的淳朴清新。再看修辞的使用。第一段写黎明时的天色,用了比喻的手法,天际的晨霞仿佛是黎明咬破夜的唇留下的血迹,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效果。鸡鸣、犬吠、炊烟,都袅袅地从寨子里浮起来,将乡村清晨的宁静、纯净很传神地描摹出来。至于句式的选择,体现在对话中,对话简洁,有浓郁的乡村韵味,表现出了人物淳朴简单的思想和感情。文句有意蕴,如最后一句“山和水找到答案了,灵动在父子的心里……”将文章的主旨含蓄地融入对山水的描写中,富有诗意,余味不尽。
      
      写作训练
      
      1. 以“街景”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如果写景请注意形容词的使用;如果写人,请注意动词的使用。
      2. 以“青春”为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在阅读时摘录有意蕴的句子,并试着仿写一两句。

    相关热词搜索: 文句 意蕴 生动 富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