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愉快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时间:2019-04-22 03:29: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在纷繁的小语教学园地中,各种教学风格争奇斗妍,令人目不暇接。每次听完专家和优秀教师的精彩做课,心中总不能平静,我总在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究竟怎样进行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呢?语文到底该怎么教?怎么让学生学好语文呢?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我也在实际教学当中发现着、摸索着、实践着,探索着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一、指导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三年级是孩子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学会预习,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预习,不仅会提高听课质量,而且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所以,从三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月,我就开始尝试、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我告诉学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也就是我们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刚开始预习,不敢放手,我都会给出十分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预习,速度慢的十五分钟完成,有些篇目长的甚至二十分钟。对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有限的后进生来说时间还太紧张,我想这还有待于我们对学生地一次次的训练和学生的学习锻炼中提高。
       每次预习,我都会明确地提出预习要求。这种预习方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本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完成预习。
       第一,通读全文。通读(默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事,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第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
       第三,朗读。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第四,摘抄。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第五,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预习时一定要求学生用心分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养成习惯必须实践。”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反复实践。学生们按照这种模式预习了每次要学的课文,紧接着我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实践,孩子们在一课课的预习操作和锻炼中,能力见长了,最让我欣喜的是孩子们会动脑思考了,能自主探究,会总结课文了。比如张家怡同学在预习《狐假虎威》时写道:“我读懂了狐狸也很怕老虎,但是他很狡猾,用诡计骗过了老虎,真是仗势欺人。”李卓然同学在预习《走马灯的奥秘》时总结到:“我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好学多问的孩子。”
       路走来,快两年了,我发现孩子们的预习愈之有效,我的语文教学也更加高效。学生的眼动起来了,嘴动起来了,手动起来了……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同学们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积极主动的思考,自读、自悟、自评,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做到了今后即使老师不布置预习,学生也能在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让预习真正发挥出功效,该多好啊!学生有备而来,我很希望我的课堂上会出现“争先恐后”“百花争艳”的场面!我会一直努力着并期待着!
       二、拓展阅读
       每次新学期给孩子们发新书后,总会发现学生如饥似渴的先拿着语文书看,个个读的津津有味,书中篇篇精彩的课文,有趣的故事吸引着他们。孩子们几天功夫就把书给读完了。紧接着是我们按部就班的带着孩子们一课一课的预习、理解、学习,等这本书学完以后,一学期四五个月已悄然而逝。期末时学生的成绩,未见有突破性的进步。甚至一些学生受到煎熬和考试后的打击,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这种教育现状,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一个学期他们完全可以学更多的知识。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对学习愈之感到痛苦,感到畏惧,全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教语文时我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尝试着在语文教材学习中穿插阅读,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力争创语文高效课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后进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只得说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更坚定了我们实施“拓展阅读”的计划。学生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学生思考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工作起来就容易了,快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正好可以帮助后进生通过阅读来一次质的飞跃。
       语文是习得的,不是教出的。拓展阅读仿佛一朵没有艳丽外表的清新质朴的小花,具有最强大的生命力。大量有品味的阅读就是最有效的学习。这好比是把羊放到肥沃的草原上,想不肥都难……
       指导孩子们进行有效的预习,进行“拓展阅读”,双线并行创语文高效课堂,这仅仅是我极浅显的想法和做法,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但我会在实践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我想我会坚定不移的做下去,来见证日积月累的伟大功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热词搜索: 语文 尝试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