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亮点给力大试卷答案 [减负还需“下半场”来“给力”]

    时间:2019-04-02 03:14:4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2010年8月26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这次“减负令”,被称为动真格的“减负令”。2011年2月14日,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一定要把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下来》的文章。在新学期开学前,刘希平厅长在《中国教育报》就减负问题发表3000多字的长文,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省教育厅减负的决心。
      为了贯彻落实本次“减负令”,省教育厅的“六个严格”“六项制度”,要求学校不折不扣地执行。此外,省教育厅还先后多次派出督查组,到各地对减负的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减负令”的真正目的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因此,学生是“减负令”的终端。那么终端的感受如何,这是检验“减负令”真正发挥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自2010年9月以来,笔者利用上课以及课外交流的机会,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了解减负对他们带来的影响。
      
      一、减负“上半场”喜忧参半
      
      1.减负“外显”目标显成效。浙江省教育厅的“减负令”,有其硬指标,就是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这样的硬指标,具有操作性,只要学校严格执行,是可以到位的。当然,从浙江省教育厅的相关规定而言,对学生直接相关的就是“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控制补课”“严格确保学生的休息和锻炼时间”这几项。
      我校在落实减负方面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比如,在作业上有“限时限量”的做法,那就是每一门课的作业做到一定时间可以不做,总的作业量做到一定时间可以不做。学校严格按照规定,不在节假日和双休日补课,进行清校制度,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等。
      在上课时就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作业量问题。浙江省教育厅规定,初中生每天书面作业不多于2小时。这一个硬指标,学生和家长比较关注,媒体也比较关注。因此,在作业量的布置上,学校都是有要求的。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减负后,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比原先减少了不少。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这是减负带来的最直接的实惠。另外,节假日不补课,学校实施清校制度都很受学生的欢迎。
      作业量的减少,这从学生家长的反馈中也是可以看得到的。2011年12月,我校召开了家长代表座谈会。家长普遍认为,减负后,孩子的作业少多了,有时候晚上8点30分以前作业就全做完了。
      从减负的外显目标来看,减负给学生带来了实惠,是深受学生欢迎的。
      2.家长“阻抗”让减负不落地。从各地的减负情况来看,“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我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也是感觉到了这样的气息。
      家长们认为,高考、中考指挥棒并没有消失,现在的就业压力又大,大家对减负心存顾虑。而且减负后,孩子的一些行为让家长很担忧。比如,孩子做完作业就要玩电脑游戏。双休日,孩子只做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布置的作业少了,双休日大部分时间用来玩游戏和看电视。家长们认为,这对孩子其实并不好。
      的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的学生不会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他们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学习缺乏必要的热情。同时,减负还对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效应,不少孩子认为,上级部门都在大力推进减负,这样勤奋学习就没什么必要了。
      其实,在减负上,“囚徒困境”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有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减负了,少做作业,这样,自己让孩子多做点作业,这样就会在学习上占优势。结果,在这样思维的影响下,“家长加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
      这样,家长自然就挺身而出了,给孩子加作业,让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业竞争中多占些优势。另外,由于双休日学校不再安排补课了,家长就利用这空出来的时间多给孩子安排双休日的补习班。
      在现实中,学生缺乏对自己的内在热情,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一旦硬性作业要求降低以后,或者放松对学习的要求,或者又进入了家长加负的陷阱。
      2011年11月,我曾利用心理课课堂,对多个班级学生的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进行过调查。学生在双休日真正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超过一半的学生参加由父母安排的补习班。实施减负令后,学校不允许在节假日补课了,而社会上的补习班却依然红火,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减轻。
      3.“减负后”配套措施不到位。按照减负的预期目标,减负后,学生花在做作业等方面的时间少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这些时间怎么有效利用,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根据减负后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是不会很好地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旦做完作业,就看电视、在网上聊天或玩网络游戏。这样,倒是为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提供了便利。
      其实,即便是减负,学生的勤奋学习的精神还是不可缺的,学生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多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看来,学生如何来规划自己的学习,如何来增加课外阅读,社会如何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这些“减负后”的应对举措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是,现在的减负只是重在“上半场”的努力,“减负后”的相关措施并没有跟进。这样,减负从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补习市场的红火。学生从学校走向补习班,减负的效果自然是打折扣了。
      学生喜欢减负,呼唤减负,但并没有更好地享受减负带来的实际效果。这样,学生从对减负的期盼变成现实中的“淡定”,学生对减负的欢迎程度在降低。在不少学生看来,减负跟他们还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二、减负“被递减”的反思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甚至被写进了十七大报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可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从教育行政部门的角度讲,大力推进减负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但是,在现实中,减负的终端——学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一最严厉的“减负令”的成果,这是需要反思的。
      1.学生心理负担需关注。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忽视。坦率地说,现在的很多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即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内心也并不喜欢学习。在当下,学生的心理负担依然很重。即便是课业负担下来了,心理负担没有处理好,学生的负担还是重的。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不会感觉到累的。如果当机械的课业负担降下去后,学生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学习,这样的减负效果比较理想。
      当然,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最佳途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折磨”,又可以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2.家庭学校理念需合拍。学校减负,家长加负,这样,减负还是处于无效的状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学校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对社会上的补习班,教育行政部门是鞭长莫及。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规定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小灶”,教育行政部门同样无权干涉。这样,教育行政部门管住了学校,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作为终端的学生还是没能真正享受到这一利好政策。
      因此,在学校推进减负的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能理解减负的真正意义。同时,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的减负后的时间进行有效利用,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
      3.教师课堂教学需转型。对于推进减负,教师是要有所担当的。“减负不减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减负中,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这是底线。当然,对于教师而言,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这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
      事实上,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了,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提高了,他们在课外花的时间自然就少了,这样,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

    相关热词搜索: 减负 下半场 还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