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走进名著手抄报【走进名著,活学活用】

    时间:2019-05-25 03:22: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写在前面    名著是我们思想的摇篮,是我们迈动双脚的动力。名著具有不朽的本质。在历史的车轮下,再华丽雄伟的建筑也会逐渐倾倒坍塌,唯有名著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而与世长存,千百年来仍然新鲜如故,熠熠生辉,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伴侣与慰藉。
       高考作文中很多考生借助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或让名著形象走进现实生活,或让名著形象强化自己的论证力度,都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获得高分。
      经典素材
      匹克威克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中的匹克威克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个乐善好施的独身老绅士,为人耿直、热情。他具有仁爱宽恕的美德,虽一直受到金格尔的欺骗,也还是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还很热情,不惜牺牲自己的原则立场,促成文克尔等人的婚姻。他是作者仁爱思想的化身。他又是一个富于空想的冒险家,具有永不消沉的乐观精神。他最大的缺点是天真而轻信,不通世故,因而屡屡吃亏上当,闹笑话。
       点拨:一个人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用自己的大脑去明辨是非,从而让自己的理想得以顺利实现。
       适用话题:仁爱、道德、乐观、轻信……
      经典素材二
      牛虻
       《牛虻》中的主人公亚瑟的成长是通过各种矛盾冲突来表现的。矛盾冲突主要包括父子关系、宗教信仰两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亚瑟同神父蒙太尼里的关系上。蒙太尼里优秀的个人品质和他对牛虻深沉的爱,使牛虻对他产生了始终不渝的、连理性都无法战胜的爱。这种爱越是深厚,带给他们的痛苦就越是难以忍受。牛虻爱的是父亲,而不是那个以“维持一般人对新教皇现有的热情”为使命的主教,他意识到与父亲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尽管心里蕴藏着对父亲的深沉的爱,而且也明白蒙太尼里不过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工具,他还是毫不留情地用手中的笔对蒙太尼里发起了攻击。被逮捕后,他认识到民族独立与教会统治是势不两立的。这次挫折对亚瑟来说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同时又是火中凤凰的新生。因此亚瑟自杀这一情节安排有较强的艺术效果,是小说的精华所在。从此之后,亚瑟再也不是旧“亚瑟”了,他变成了“牛虻”。
       “牛虻”一词源自希腊神话,天后赫拉忌妒丈夫宙斯爱上的少女安娥,放出牛虻来日夜追逐已化为牛的安娥,使得她几乎发疯。后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自己比喻为牛虻,说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实行针砭,即使自己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为亚瑟的名字,意味着他将是一个坚定的反教会统治的革命者。果然,当“牛虻”出现在读者面前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
       点拨:当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与来自亲人的爱相冲突时,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分清孰轻孰重,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适用话题:爱、对立、宗教信仰、新生……
      经典素材三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是个年轻美貌的贵妇,她热情真挚,感情丰富,就连刻板冷酷的官僚丈夫也扑灭不了她的生命之火。于是在渥伦斯基不顾一切的追求面前,她毅然选择了摆脱精神奴役,过独立平等的生活。安娜蔑视世俗成见与贵族道德,贵族社会也冷酷地抛弃了她,扼杀了她微小的幸福和自由。与渥伦斯基结合的短暂快乐给她带来了无限的痛苦,激情后的冷淡厌倦是她不幸命运的最后一击,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于是,黑暗中的生命之火终于永远熄灭了。
       点拨:安娜的爱情悲剧,是个人的悲剧、家庭的悲剧,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可以在她身上探寻美的真谛,去思考获得与舍弃的问题。我们喜欢安娜,是因为她心地善良、正直,更因她有自尊,这是生存的根基。
       适用话题:尊严、救赎、舍弃、理智与情感……
      经典素材四
      于连
       《红与黑》之所以能不断引起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共鸣,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永恒性的形象—— 一个充满激情的、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人生而筹划的、渴望在险恶的社会环境里获得成功的青年。在这个意义上,小说主人公于连已经超越了时空,具有了普遍性。于连一生的遭遇,他的希望、追求、奋斗、失败,似乎让每一个读者都能感同身受。就他所处的那个环境而言,他是一个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由于出身卑微,他必须一步一步地去砌就成功的每一级台阶。如果于连仅仅是一个一心只想往上爬、丝毫不顾廉耻的市侩之徒,他便不可能成为一个还能存活到今天的丰满的艺术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那种使于连在他的现实里失败的因素,成就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的成功。
       点拨:一个人为了成功,他或许必须向社会妥协,然而,他不能妥协到把青年人最宝贵的激情、梦想和尊严都一起抛弃了。正是这一点,使于连成为文学上的不朽形象。
       适用话题:希望、追求、奋斗、失败、妥协……
      经典素材五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激情、反抗、愤怒到他的灰心、顺从、宁静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格复杂、矛盾,然而却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约翰·克利斯朵夫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反抗精神。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不肯向统治阶级低头,厌恶自己的父亲在贵族面前卑躬屈膝的人生态度。到法国以后,他的这种叛逆性格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涉足巴黎文艺界时,见到的所谓文明实际上只是令人作呕的垃圾堆。艺术家谈论的不是艺术,而是女人和金钱。庸俗、荒淫的气氛笼罩整个巴黎文坛。约翰·克利斯朵夫为了捍卫真正的艺术而奋起反击。他蔑视所谓的音乐权威,他向整个批评界发起了进攻。然而这种“英雄精神”只是不倦地追求一种抽象的民主自由,只是想凭顽强的个人奋斗去改造整个社会。但在黑暗的社会中,这种努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克利斯朵夫日益孤独,他既没有“拯救音乐”,也不能拯救自己。他内心日趋平静,早年的理想破灭了。他信仰了上帝,最后在充满宗教神秘的气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点拨:约翰·克利斯朵夫精神追求的悲剧,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真正的艺术及艺术天才的戕害。
       适用话题:反抗、追求、自由、信仰、个人英雄主义……
      经典素材六
      霍尔顿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霍尔顿很具有时代特征,是20世纪50年代众多反叛英雄的典型代表。他俏皮地白眼人生,怀疑一切;他拒绝接受、容忍生活中的虚伪;他鄙弃成功人士,不愿遵循他们的“范例”,“向上”地生活。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典型,他又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点拨:霍尔顿是个自然成长的反叛者,他的反叛没有任何功利目的,是一种出于本能的自发的反叛,是为了维护自己本性的真诚,抵制世俗虚伪的侵蚀而进行的反叛。
       适用话题:反叛、心灵感受、拒绝、童心、麦田里的守望者……
      经典素材七
      祥子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他的目标只是个人目标,也只愿通过个人奋斗达到这个目标。他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不得哥儿们”,这就使他很难从更宽、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思考自己的出路。他自以为“有了车就有了一切”,就像农民认为有了地便有了一切一样,只不过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不与人争辩、不与人接触,是他忍让苟且的表现。这种性格导致他对纷繁的社会缺少明智的认识,这就决定了他或许能够承受自我所加的任何压力,但面对外来的力量,却是既缺乏挑战的勇气,又缺乏应对的智谋。所以,在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里,他只有一步步走向了堕落:虎口逃生,偷了三匹骆驼,可以说是他堕落的开始;为了挣钱他开始抢生意,这也是他以前从来不屑干的;面对虎妞的性引诱,他也没能坚守住自己的防线;面对善良的小福子,他也没有勇敢地负起责任来,尤其是得知她的死讯后,也没能反省一下自己……他从来没有想到生活中竟然会有这么多的变故!所有这些都使他最终完全屈服于命运,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这不能说没有他个人性格上的因素。
       点拨:《骆驼祥子》中不乏对祥子这类下层贫民性格的批判,这与“五四” 以来“批判国民性弱点”“唤醒民众” 这一文学大主题是一脉相承的。祥子的悲剧,是性格和命运的悲剧,它真切地展现了一个本不该毁灭者的灭亡的全过程,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和深沉的悲剧力量。
       适用话题:目标、幻想、忍耐、命运、反省……
      
      本期参考答案
      一版
      《快乐的真谛》
       1.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在于他们个人处世态度不同。
       2.因为我和这个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完全相反。一个无心的举动,我以为很正常,他竟然觉得受到了侮辱会愤怒。
       3.作者认为快乐的真谛是快乐地面对生活,学会对生活微笑。
       4.作者通过两次亲身经历说明对事物采取良好的态度可以给个人带来好心情。
      二版
      《泥土的声音》
       1.本文以泥土的声音为线索。
       2.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颤栗”;第四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自然安顿下来。
       3.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4.内容:作者多次写倾听泥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结构: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语言: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写法: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举例略。
       5.提示:首先要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答题时语言要流畅,有层次性。
      三版
      《妙语拒狐》
       译文:
       一个书生家中有一座园亭,一个下雨的夜晚,书生独坐亭中。忽然一个女子掀开帘子走了进来,自己说是家就在花园墙外,对书生爱慕已久,现在冒雨前来与他相会。书生说:“暴雨下得那样急,你的衣服鞋子都没湿,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女子无话可说,只好承认自己是狐女。书生说:“这一带年轻人很多,你为什么偏偏来和我相会呢?”狐女回答:“因为我们前世有缘。”书生说:“这缘分是由谁记载下来的?由谁来掌管?又是谁把这缘分告诉了你?你前世是什么人?我前世又是什么人?我们又因为什么结下了缘分?这缘分又结在哪一朝代、哪个年份?请你详详细细地告诉我。”狐女仓促间回答不上来,吭哧了半天才说:“你长年累月也不到这里来,恰巧今天来到这里;我见过成百上千的男人,都不喜欢,唯独见到你才有了爱慕之心。这就是缘分所定,这不很清楚吗?请你别再拒绝了。”书生说:“既然前世有缘,我就该喜欢你。可我刚才坐在这里,你从外面进来,你却并没引起我的好感,可见我们俩没有缘份,这也是很清楚的,你不能留在这儿!”正当狐女进退两难的时候,只听窗外喊道:“你这个丫头怎么这样不懂事,何必非得找这种榆木疙瘩一样的男人!”狐女举起衣袖一挥,扇灭油灯离开了。
      《一笔圆 》
       1.概述了政府机关文件堆积如山,处理文件的人敷衍了事,务“虚”不务“实”,典型的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2.含义:学会“画图”,即在公文上画一个圆圈,表示已经批阅 作用:内容上,讽刺了文牍主义作风;结构上引起下文,引出办公室主任是如何苦练“圈功”,直至“成功”的。

    相关热词搜索: 名著 活用 走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