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本色语文,因简约而美丽|简约系列竹浆本色抽纸

    时间:2019-05-22 03:28: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现在的语文课堂似乎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真实、扎实、朴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思考:“语文课,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上?”笔者认为:应该还语文一个简约、真实的面貌。   一、“合作交流”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
      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走进我们的课堂,它打破了以往僵化沉寂、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享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一时间,这合作交流成了“香饽饽”,人人用之,课课用之。问题是,合作交流这一学习方式应该与教学目的相吻合,要看需不需要而非必须。语文课上几乎都安排了小组的讨论,按兴趣分组学习的环节,但稍加推敲就发现不少这样的环节是不太恰当的,有的是虚设的。小组的讨论应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之上,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需要小组合作,个人有了收获想和别人分享时需要与伙伴交流,或者需要大家一起完成某项任务时需要分工合作……我们却经常不管时机,不管内容,不管需要,一味地合作,也不管是否合作了,怎么合作的。有的课堂为了体现合作,甚至成了闹剧。有一位老师上《大熊猫的故乡》一课,让学生小组讨论:1.大熊猫的故乡在哪里?2、大熊猫的生活离不开哪四个条件?3、大熊猫和熊猫幼仔的样子是怎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又何须大费周折地讨论一番呢,纯属浪费时间,多此一举。
      其实,语文课上,我们教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们稍稍深入地想一想,每篇课文我们到底教些什么,学生要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经历什么过程,掌握什么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些什么考虑,而这一切是否都是属于语文课上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呢?
      我们不要因为要体现一些“理念”而去教学,好的教学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语文的教和学的规律,尊重了规律,“理念”自然就体现出来了。诸如特级教师王崧舟、于永正、窦桂梅上课,很少有课堂合作的设计,但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留给我们的一样是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静静地阅读、思考、感悟、体验,让他们的心智真正聪慧起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使他们在这个浮华的年代不做浮躁的人。
      二、平等、朴实、充满真情实意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加辨析地盲目鼓励,看似是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没有倾听,哪有交流?没有交流,学生怎样进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是有正误、深浅之分的,语言的积累有多少之分,语感有优劣之分,语文能力有高低之分,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亦有和谐与不和谐之分。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加以辨析,又怎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现在的课堂上,为了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很煽情,给学生戴很高很大的高帽,给学生的作文打几百分。教师对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给予肯定,甚至对学生的错误也不敢指出,不敢纠正。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翠鸟》一课,学生说到翠鸟的特点时脱口而出:“翠鸟喜欢爱贴着水面疾飞。”教师对学生的语病充耳不闻,微笑着加以鼓励:“说得好!”又如,学生在讨论火烧云的颜色特点时,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五花八门”。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没有作任何评析,只有一句简单的鼓励:“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样的现象是不是违背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不是教学上的一种浮夸?会不会养成学生的功利心?
      平等、朴实、充满真情实意的赞扬,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学生需要真心实意的表扬与鼓励,也需要真诚地指出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夸大的、虚假的表扬,学生能感受到,他们会感到尴尬。对一些敏感的学生,这也许是一种伤害。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发挥评价的矫正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落花生》时,鼓励学生提问,有个学生提出:“第7小节为什么把花生和桃子、苹果、石榴进行比较?这说明什么?”孙老师评价道:“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孙老师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要相信自己,你一相信自己,说出来的话就理直气壮,你的声音那么小,像蚊子一样,你不相信自己,是不是?一个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自信。你再把你的问题说一遍!”赞扬得是如此具体,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策略是何等明确,语气恳切而坚定。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优点,又指出了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明白了改进的方向。
      三、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现在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怪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弄虚作假,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或师生共同作弊,事先埋下伏笔;或教师为了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而蒙骗学生。请大家冷静思考“高潮迭起”背后的“速成”与“恶补”。到底是得到了,还是失去?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美仑美奂,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教师们在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的确是煞费苦心,力求做到全面,具体、重点突出,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以求能完满地达到既定目标。有些教师不禁被自己较为完美的预先设计所束缚,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一发现学生的发言有偏离教学方案的倾向,便立即想方设法把学生拉回来,以使教学按原计划有序地进行。殊不知在这拉拉拽拽的过程中,师生都成了完成教案的工具。教师在力求全面达到既定目标的时候,却丢弃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丢弃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一个又一个学生读了,不论学生读得是对是错,是好是差,教师都不说什么,直到有一位学生读出教师想重点指导的部分,教师这才展开笑容进行指导。这种现象在很多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当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时,教师或沉默不语,或巧妙地打断学生,只有当学生说到教师想要的答案时,教师才大加赞扬,就此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过于注重既定目标达成的评价,往往会造成课堂上师生的自我迷失,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
      相反,如有位教师在上《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想借北京的风景图片揭示课题。不料,刚一出示,下面就开始唧唧喳喳——“我去过北京,那里真的美极了!”、“我也去过”……初看教学秩序被打乱,个别学生左顾右盼讨论起自己的游览经历。此时,有些老师可能会为了赶进度,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摆出一副师道尊严来镇压吵闹。虽然秩序也许井然了,但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被你删减了。这位教师采取的是改变教学步骤,顺势利用学生的热情谈论的资源说:“是的,很多小朋友去北京游玩过,许多小朋友也从书本、电视等方式了解了北京,就请你和同学谈谈你对北京的了解,一会儿,我们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室顿时炸开了锅,连几个调皮鬼也撑起下巴听得有滋有味!等交流很充分了,教师再来揭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开始下一步教学。虽然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但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因为我们的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并不能立竿见影。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现场生成性”的特征,学生对文本的反应,不可能完全由教师在课前予以预定。教师的预先设计只能是一种“设想”。一个“计划”,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鲜活的“学情”做现场处理,随机调控。对学生课堂上的发言,教师要有灵活的应变性和随机的可塑性,善于把“刚性设计”转变为“弹性设计”。
      崔峦老师说:“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实、扎实、朴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以简驭繁,让语文教学走短程线,回归简约,找到自己回家的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学做人,扎扎实实求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教学境界吗?
      

    相关热词搜索: 简约 本色 语文 美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