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高考优秀作文展评(七):高考优秀作文精选

    时间:2019-02-24 03:28: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创意话题      (上海卷高考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创意导引
      
      唐仕伦――应该说这个题目是比较开放,比较宽泛,比较好写的。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也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由于当今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实文化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泥沙俱下,难免鱼龙混杂,这也并非坏事。有位名人就曾经说过,只固守本土文化,拒绝外来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对于当今的文化生活现象,任何一个聪明的人,只能是理性地去对待,去思考,认真地去审视和辨析;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自己形成健康人格补血补钙。
      要写好这个题目,获取高分,关键在于我们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去审题、立意、分析问题。我们可以从正面去阐释,也可以从反面去分析,甚至可以正反结合,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分析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的关系。如果选用议论文体,这样更容易扣题。
      由于题目给出了3个镜头,范围又十分宽泛,这对那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不强的考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写作时开口要小,切忌面面俱到。对于镜头一、二,考生可以从如何看待流行文化,分析流行文化流行的原因方面去写;而对镜头三,因为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冲击,与镜头一、二所谈的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一定要拿起“审视和辨析”的解剖刀,认真解剖,理性思辨,才能深入骨髓,高人一筹。
      唐惠忠――上海今年的试题,以当今文化生活对考生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审视和辨析”文化现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具有典型的海派风格,是所有试题中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看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唱流行歌曲,钟爱卡通音像制品、韩剧和休闲报刊……相信每一位走过中学时代的考生,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种文化的流行,都和受众的成长有很大关系,命题者没有限定是说“利”还是言“弊”,身受流行文化影响的中学生心有感触,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容易倾吐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可以向纵深处挖掘。
      写本题,可先对材料中的一组“社会广角镜”作重点分析。三个镜头中,前两个解说了流行文化为何会流行;而镜头三说的是广告对经典文化的消解、误导,它与镜头一、二有区别。三个镜头的组合,营造了一种情境,暗示着流行文化带来的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提醒考生对铺天盖地的时尚、新潮作出冷静的思考。作文时应注意两点:一、“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规定了考生必须联系自身实际。二、一般应选取某类文化现象或抓住一类文化现象中的某个点加以阐述。比如,你可以谈谈金庸、梁羽生、古龙等的小说给你的人生启发,可以谈谈琼瑶、三毛作品对你成长的影响;可以写写高晓松、老狼的校园民谣在你成长道路上对你心灵的撞击,可以写写变形金刚、奥特曼动画片等给你童年带来的愉悦以及心情上的变迁;可以分析“韩剧”带来“韩流”冲击波的原因,可以分析休闲报刊大量涌现与读者生活压力加大的关联,还可以结合自己观看时装秀的感受,分析流行文化盛行和青少年素养提高之间的关系。当然,也可以写材料中没有提到的其他文化现象,只要能联系自己的成长,都可以。
      
      佳作展示台
      
      魂兮归来
      上海考生
      
      没有核的果实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米粒的稻穗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那么失却了魂魄的人呢?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是否已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
      康德有云:常有二理,在手心焉;敬而畏之,与日更新;上则为星辰,下则为德性。但是在今天,当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四十五度仰望空中生长的朵朵浮云时(郭敬明),谁还能理解昔日哲人心中的敬畏之情?当《老鼠爱大米》唱红大江南北时,谁还会重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般泛黄的感动?
      当下的文化生活常流于简单、幼稚。无可否认,青春文学确实能带来梦幻般的感动,通俗歌曲也不失为茶余饭后的消遣,但倘若这一切成为文化的主流,当一个人沉浸于其中难以自拔时,很难想象他能直面现实,让心智与身体共同健康地成长。
      当下文化生活的另一股暗流便是平庸、浮躁的喧嚣。每天,大量的娱乐新闻让人们津津有味地咀嚼明星的绯闻琐事,各类“速读名著”“小故事里的大智慧”常驻畅销书之列。以至于有人不无忧心地说,当绿蒂主动投怀送抱时,维特还有什么烦恼?
      一个人可以忍受物质生活的贫困,却不能不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贵。类似的文化快餐除了提供暂时的声色之娱,还有什么能留驻心田,在心湖里回荡几许波纹呢?
      个体的精神文化缺失令人遗憾,但当其成为整体性的精神信仰缺失时,便是可悲甚至是可怕的情形了。中国旧有的三纲五常已被破除,新生的文化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我们,是否也成为了迷惘的一代?所幸的是,人文精神并未完全流失。当年轻志愿者马骅在梅里雪山间失去生命时,便将诗人的理想主义带到了那里,成为了插在精神雪峰上的标杆。当昆曲在大学校园引起轰动时,不由让人相信,传统的文化经典对于麦当劳下长大的年轻人们仍有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对于青少年而言,精神之魂也许并不在远处,而在被重重伪文化掩盖的内心深处。
      
      点 评
      这是一篇善于独立思考,有着独特见解的满分文。作者从对自然界的果实和稻穗的思考入笔,联想到人,发出一声声诘问。在令人震惊中,紧扣话题,直奔主题。警示人们:在这个传媒众声喧哗的年代,在这个真文化、伪文化鱼目混珠的年代,我们不能被繁华迷了眼,丢了心。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拥有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
      (荐评教师唐仕伦)
      
      何处散发弄扁舟
      上海考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壶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蒙�中,诗仙李白吟着诗,在历史深处向我回眸浅笑。一叶扁舟,悠悠地驶向历史深处文学的长河……
      我心灵上厚重的积灰仿佛一扫而空,心中有了单纯与明朗的诗意。我抬头高吟“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然而,巨幅广告牌上闪烁的霓虹灯刺痛了我的双眼;当我期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动时,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敲碎了我的思绪。我环顾四周,同学某甲,沉浸在mp3重金属摇滚中,某乙陶醉于《一帘幽梦》,某丙……
      我突然感到一种失落,好像心灵深处被人掏空了一块。于漪老师曾说:“我们的生活存在着诗意的缺失。”在我的成长岁月中,我的心灵似乎总是跟着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起焦灼躁动,无法宁静。我害怕,我心中的那份诗意的美好会成为火柴微火,一阵令人炫目的世风袭来,就将它熄灭得连灰烬都不剩下。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可是,今天迅猛发达的信息时代,文学天空中的明月却并不皎洁。审视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我们心中的宁静便注定要被打破。有多少人知道茨威格,有多少人能够体味到赵万里“静水流深”的意境?不敢说,我真的不敢说。毋庸置疑,时代潮流浩浩汤汤,今天我们的生活充斥了快餐文化,更有所谓“哈韩哈日”之风侵袭。快餐文化、商品化文化符合了当前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符合了争分夺秒一族的审美需求,也契合了青少年充满好奇与梦幻、极易为新鲜事物所动的心理特征,这才得以铺天盖地席卷而来。这样的文化生活充满刺激、激情与快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汉语真正质朴感人的诗意之美与人文关怀,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也愈走愈远。它所造成的绝非仅是几句诗的遗忘,更是心灵诗意与真正深刻隽永人文天堂的破灭,是更多单纯美好情感的流离失所。与之对立的,是拜金主义和急功近利观点的滋生和所谓大众文化的蔓延,实则是缺少文学涵养的低俗和对通俗文化的无端膜拜。
      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自然无法回到天真无邪的古代,采薇而食,种菊悠然,如古人般寄情于诗意的山水之中。今天的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许多,在新兴文化中游历,而文学真正的精神家园日渐狭窄。
      当我浅吟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时,我的残缺的诗意天堂中,何处有我悠然散发的扁舟?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想起余光中的诗,但愿我们的文化生活少一份狂热的躁动,多一份诗意的静气。
      
      点 评
      以理性的目光审视和反思,以辩证的观点辨析和评论,用浓郁的书卷气美丽思想,以诗意的语言靓丽表达,这就不能不让我们对这篇考场佳作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者用睿智的目光对当今的流行文化进行剖析,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在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叩问和质疑中,对当今社会物质的日益丰富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反而缺失诗意的文化荒漠现象,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古典精神和高雅的传统文化的回归,表达了深情的呼唤。
      文章结构颇具匠心。开篇以李白的诗领起,结尾用余光中的诗收束,加之诗文、典故的恰当引用,使文章表现出深厚的文学底蕴,充满了诗意的芬芳。
      (荐评教师唐仕伦)
      
      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上海考生
      
      时代的车轮伴着巨响轰隆而行,身边的风景有如飘去的野姜花,旧的离开,新的绽放。如今的文化生活,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过去的高山流水空灵轻音已经消散,过去悠扬婉转起伏激荡的笛声,也被披上了商业化的大衣。现代的文化生活,正向所谓的“多元化”发展,街头巷尾书店多如牛毛,那么地想添加文化气息呀,却显得苍白乏力。真正的文化,那沉淀了千年的文化,被太多的纷繁所取代。当今的文化生活,多乎?杂矣!这些杂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成了正在成长的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武侠言情如今大行其道。古老的线装名著在书架中黯然无光,武侠言情等通俗文学却披着闪亮的精装外衣高高在上。不可否认,现在的学子们可看的书是十分广泛的,那个在昏黄油灯下抄书,苦苦向人借书的时代已经离我们太远太远了。随便走到喧闹的马路上,各种书籍便“历历在目”。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却是“闲书”,只适合简简单单的娱乐,不适合学习些什么。难道你想从武侠中学会武功,来称霸武林?难道你想以言情中的模式,编写自己的爱情?更有不少少男少女们,模仿现如今所谓“80后”作家作品中的人物甚至作者本人,像安妮宝贝的文字一样晦涩,像韩寒一样偏科。这些影响,造成了一大批没什么能力却独断专横的叛逆的孩子,不禁令人叹息。
      除去书文化,音乐文化也正受到侵蚀。流行音乐歌词的“你侬我侬”暂且不谈,竟连古典音乐也遭受灾难,有的竟成了广告的背景,有的成了商业的手段。曾见到一个镜头:一位身着燕尾服的大音乐家正在唱美声,突然却停住了,拿出“××”喉宝做起了广告,艺术的魅力顿时在我心中消散,徒留下深深的无奈。古老教堂里回响的圣乐,却也被改成了许多流行歌手的歌曲,美其名曰“多元”,甚至用此来宣传。在如今古典与现代的“三八线”逐渐消失的时候,纯正的古典音乐又将何去何从?当然,也有一些节目中加入古典音乐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如气象预报的背景音乐,采用了世界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提高了节目的文化气息。
      除此之外,当今的文化生活还有其他弊病。比如电视剧拍得粗制滥造,韩剧日剧却令青年学生为之疯狂,吸引了大批FANS。本该在校园净土中单纯生活着的我们,却被过多的文化生活围截得窒息。
      忽然发现青春有白发,米兰・昆德拉曾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看当今的文化生活吧,它太乱,太多,不精细而过于粗鄙,它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请正视这个问题,我相信,净土终将到来,文化终会恢复纯净的本色!
      
      点 评
      这是一篇佳作。作者以具有洞察力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批判了“杂而不精,多而不良的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和侵蚀,对青少年一代的影响和危害。文章层次分明,很有逻辑性。开篇提出观点:“当今的文化生活,多乎?杂矣”,“成了正在成长的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接着,从书文化、音乐文化和“当今的文化生活还有其他弊病”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流行文化”泛滥的表现与后果;最后化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点题收篇,并强调“净土终将到来,文化终会恢复纯净的本色”。
      主体部分多处运用对比,有效地强化了说理的力度和思辨性。
      (荐评教师唐惠忠)
      
      成长需要悉心的呵护
       上海考生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欣欣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的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
      时下,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窜改,而不同艺术类别的鉴赏、引用、结合,必须服从于一个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以音乐,广为传唱;世界名曲被用做广告歌曲,二者同样是艺术的再创造,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审美的升华,后者却是审美的毁灭。而只有如前者之类的事物,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叫“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是说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又是指骄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我国浩瀚的书海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它们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内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哲学盛世早已“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被忽略的财富。“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被淹没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我们生活在当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点 评
      文章紧扣命题要求,从成长中的“影响”入手,开宗明义:“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面对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下文化的被侵蚀、被扭曲,作者感到痛心和不安。正统文化如何被侵蚀、被扭曲?作者从两方面加以阐述:一是传统文化让位于市场上的“大众文化”,二是传统文化被披上商业化的外衣。更为可贵的是,作者的文笔再挖掘一层:正统文化被侵蚀、被扭曲的危害所在,一是“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二是“审美的毁灭”。那么我们的成长与这些“大众文化”和披上商业外衣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又分两个方面解说:一是“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二是“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从而照应了开头部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两个方面。
      综观全文,视野开阔,构思缜密,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很有“大家”气度。
      (荐评教师唐惠忠)

    相关热词搜索: 展评 高考 优秀作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