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做“巧妇”,为学生习作提供“米”源

    时间:2019-01-19 03:31: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在习作教学中,“写不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是其原因。农村学生生活天地广阔,教师应帮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写”;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勤写日记,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学指导,让学生“会写话”。
      [关键词] 生活 体验 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江苏特级教师高万祥的“生活化创造性作文教学”更是将作文纳入生活,明确提出了“向作文要自由”的主张。在他看来,把作文放在最真实最深厚又是最鲜活的生活基础上,能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畏惧之感,觉得作文原来是如此轻松,如此自由;甚至能让一部分同学逐渐觉得习作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学生写作文必须具备充足的生活积累,成为习作的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如涓涓细流。
      我们萧王庙地处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皆为学生习作提供了潺潺不竭的源泉。作为农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教学资源,并有效地加以指导,使习作成为学生最感兴趣的事。
      
      一、巧借生活素材,抓住“米”源――让学生“有话写”
      
      1.走近农家生活,感受民风民俗
      农村那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团圆的中秋节、男婚女嫁、移风易俗等等无不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稍加指点,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写作教学,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农村有挂菖蒲、做粽子的习俗。于是,我抓住这一习俗,让学生先观察家中的生活与平时有什么变化,当我的话音刚落,小丹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对我说他发现的新鲜事:“我妈妈忙着裹粽子。”小嘉抢着说:“我发现家家户户的门框上挂着一种野草,但我不知道这种野草叫什么名字?”这时的课堂气氛很活跃,我不能失去这恰到好处的启发,顺势推舟,我对大家说:“你们观察得真好,如果观察再仔细一点,写出人们挂菖蒲、裹粽子时的动作、语言、神态,你在旁边观看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一定会很有趣。就让我们当一次小作家,写一篇以端午为题材的作文。”学生们兴趣盎然,个个当起了观察员。
      第二天,学生们一个个拿着本子自豪地向我汇报:那种野草叫菖蒲,又叫艾草,长在有水的地方;五月天气变热,为了驱赶蚊子,同时也为了驱邪,才挂在门上;挂菖蒲时人们喜笑颜开,我想他们不仅是驱邪,更是在展示自己的幸福生活;它还是做香料的原材料……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学生沉醉着自己由细心观察得来的生活经验,并且书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为了帮助学生“无米下锅”的难题,我更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活动,如3月8日,开展“和妈妈算算账”的活动,让学生知道家长能赚多少钱,在自己身上花了多少钱,学会了体谅,学会了感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都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作效果也令人十分满意,从中让人感受“观察”的魅力所在。
      2.亲历农家生活,体验生活实情
      相对于城镇孩子,农村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会更多,也更有感触。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春种秋收,农忙的时候我们老师发动学生帮爸爸妈妈干农活,然后开展“当家一日”的活动,让学生“小鬼当家”,掌管一天的家务生活,体验父母的辛苦,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积累了以“家庭”为题材的写作素材。从中体会到多角度观察,表达,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乐趣,由“怕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培养持久的写作兴趣。
      3.放眼农家景物,领略自然壮美
      农村的田园风光像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习作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活水。
      乡村四季明显,春天“竹外挑花三两枝”,夏天“蝉噪林愈静”,秋天“正是橙黄橘绿时”,冬天“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面对如此美妙的大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每学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早春踏青、秋游野炊的活动,我都不会放过这特殊的作文课,我引导学生在野外体验劳动的艰辛,让学生接触到了多彩的自然风光,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因为他们享受了愉快的情趣,现场取材,乐思乐写,“客观之物”就会变成“眼中之物”,只有“眼中有物”,才能做到“笔下成物”。
      
      二、加强习作指导,“将米下锅”――让学生“会写话”
      
      如何将观察与体验转化为写作,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经过与同仁探讨,总结如下三点:
      1.学会观察,说写结合
      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要轻易放过。在观察前,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启发和指导学生多问――质疑问难;多议――交流观察体会;多记――记录观察结果。比如我发现科学教材里的第一课是“种子的发芽”,借此开展了写“观察日记”,先让学生自己回家在碗里种绿豆,经过三四天以后进行观察交流。这种作文由于学生的参与和有意识地观察、记忆、思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学生也有话可说可写。作文也会有真情实感,能实事求是,杜绝了说空话、假话、套话的现象。
      2.加强体验,记录真实
      我们要注重写作的实际运用,引导学生确立为生活作文的思想,写作文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生活,享受生活。学以致用,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
      当梨子成熟的时候,我带着学生来到树下,让孩子们先观察整个果园的果树与果子,并引导孩子:你想用什么样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它们?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并不断在纸上做笔记。用上了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等优美词语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心情。梨采摘下来后,又引导孩子观察它的颜色,用手摸它的皮肤,用鼻子去闻一闻它的气味,分梨了,再用嘴去尝尝它们的味道,并把这一过程用心记录下来。学生一边品尝一边摘记自己的体验,等到体验活动结束,孩子们也有了立刻想写的冲动。
      这一过程不但是收获的喜悦,更有孩子们对习作的激情。习作即生活,生活即习作,长期以往的引导,相信孩子们不再怕写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教师的,就是要为学生提供米源,让学生有景可观赏,有心可体验,有话可书写。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没有生活的经历,没有素材的积累,就没有真实的作文,那么学生习作就像“挤牙膏”。只有让学生亲历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并加上课堂上的有效指导,相信“作文”对于我们的学生、老师,不会再是头疼的事!

    相关热词搜索: 巧妇 习作 提供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