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用甘清活水来浸润学生的心田] 浸润心田

    时间:2019-01-19 03:28: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合格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关于“一桶水”和“一杯水”关系的理解,传统上强调的多是教师知识的给予,而缺乏对学生接受过程中情感的关注和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尊重。因而关于教师的“一桶水”的的理解一般大都是从“量”的角度来强调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很少从“质”的角度来探讨现代教育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决定学生’一杯水”的水质,与学生知识网络体系的构筑和人格健康发展息息相关。德国教育家第斯多蕙说过:“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连自己都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而教师要在创设和蔼可亲的愉快的教学气氛外,显然还要设法改善自己的“一桶水”的水质,把“科学饮料”化为美味之琼浆,甘爽之玉液,使学生趋而乐饮之。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对教师‘一桶水“的水质加以分析,以期大家共勉。
      
      一、教师“一桶水”应是符合新教育理念的的“新鲜水”
      宋朝大儒朱熹所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揭示了塘水之清来自源头活水。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采取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都来源其本人拥有何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论下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活的教育资源;教育过程的主人和动力都是学生自己,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和课堂学习的领航员,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自主发展。现正在全国中学普遍采用的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模式、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青岛26中合学模式等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也应服务于斯,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
      作为新课程的执教者,教师不能以“新瓶”装“旧酒”,以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来上新课程,重知识传承、轻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或弱化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不能以“好瓶”装“劣酒”,教学选用了具有符合新理念的形式与模式,但教师对教材要求(包括学生要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不是十分明确,在教学中对如何调动和调控学生学习行为缺乏明确的认识,课堂教学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但思维度大多停留在肤浅表面,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内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为学生创造恰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注重学科思想的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适于自己认知发展的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就必须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方法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持续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保证自己的“一桶水”是“一泓新水”,而不是死水一潭,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二、教师的“一桶水”应是适于学情的的“直饮水”
      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部分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的过深,难度过大,知识面过宽,导致学生听不懂、弄不清,或教师照本宣科,平白直叙,知识面过窄,难度过低的现象存在。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看,这时教师‘一桶水”变成了不能饮用的“苦咸水”或淡若“白开水”。这样的课在学生看来,正如三国杨修所言谓之“鸡肋”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化学科知识为富含多种有机矿物质元素的“纯净水”、“矿泉水”,并在此基础上辅以和合理的教法和学法,予以技术性展现处理,化自己“一桶水”为学生能随时饮用的“直饮水”。
      教师应有足够的教学想象力,备课时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好学生观和教材观,在充分了解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理解力等基本信息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适宜的教学氛围中调控教师自身和学生的思维信息交流的强度和速度,搞好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能力过程的三个转化,使教师和学生能在课堂教学的“思维场”和“情感场”中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授过程“教路”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学路”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程序线、教学诱导线、学生自学线和知识迁移线的高度统一。
      三、教师“一桶水”应是有利于学生智慧生成的“功能水”
      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是相当快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脑网络也早已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只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仅仅是其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而已。因而教师的教学不应只是继承性知识的堆砌: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而应是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更要化课堂为学生捕获知识的渔场的前沿”。
      作为教师应通过自己的“一桶水”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因,促进学生人格建树和智慧的生成,不断提高学生提感悟的层次和水平。教师的‘一桶水“应是“功能水”,能中和学生学习中因知识、能力和情感等因素欠缺所形成的“酸毒”,改善“三低”症(三低指的是低效率、低情商和低分率)实现学生身心的酸碱平衡;能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自己的内在智慧,并学会用智慧来统帅知识,能在信息和知识的丛林中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有价值的知识。教师应把自己“一桶水”化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导引学生能获得“一杯水”、“一桶水”甚至更多桶的水。
      四、教师“一桶水”应是蕴涵教师精神服务的“全息水”
      现代教育要求社会和学校应创立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生态。这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全方位服务的精神,这种服务不仅包括物质和口头上的,也应包括精神上的。学生需要社会和学校为之准备的物质方面的完善服务,更需要教师为之准备的精神上的服务。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他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缺乏“精神服务”的教学是缺乏人文关怀而被抽去内核教学,是残缺的程式化和模式化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应当用一种爱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
      教师的“一桶水”应是蕴涵教师内在的生机勃勃的精神的“全息水”,它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只要拥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风亮节,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定执着,拥有“以学生利益为最高利益”的高贵品质,拥有健康成熟的教育心态,才会拥有一桶“全息水”;而教学中精神服务的缺失的根本原因一般都是源于教师的“精神问题”。
      教师只有首先认识到自己“一桶水”的水质的重要性,才会努力塑造好自己“一桶水”的水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师的教学也具有指导意义。教师不仅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心理学和方法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更应以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为镜,在教学中时刻以“反思教学”的方式来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在不断地反思中促进自己教学智慧的不断增长,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果园里,无语的根在默默中把根须深深扎入土壤中,在静静中积储着水分和能量,和深思的茎一起在默契中和叶传递着信息,而鲜活相通的叶在适宜的阳光、空气和温度下持续不断的进行着光和作用,合着根与茎源源不断把新鲜优质的水和养料输送给饱含自己深情和期冀的馨馨红果,平凡的果树在默默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生命的延续。教师又何尝不是一棵果树呢?它以教师自己的精神服务意识为其内核和根脉,而以符合学情、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学生智慧生成为其骨架和躯干,而以一节连一节的课堂教学为枝叶,我们教师就是在一节跟一节和学生知识和情感对接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延续。
      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能以甘清活水浸润学生的心田,就会以爱心叩开学生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就会以真诚点亮学生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真正实现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话,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相关热词搜索: 活水 浸润 心田 学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