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中国千年古城

    时间:2019-05-30 03:3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巨作《史记》的赞誉。而这位西汉著名史学家的故乡韩城,也因其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关中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秦晋交界处。这里有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筑。40万热情淳朴的韩城人挥洒着勤劳和智慧的汗水,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让这个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西部钢城
      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韩城抓住薄弱环节,强化措施见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7.3亿元,是2007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万元提高到4.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0元。
      面对区域限批、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韩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坚持以“关小上大”为主线,调结构、促升级、建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支柱产业上档升级,工业二次创业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其中,在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改的重压之下,韩城市委、市政府共关停落后小企业64家,实施减排项目81个,累计淘汰落后产能873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7万吨和857.4吨。
      在“园区化承载、集团化引领、集群化发展”路子的引领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煤化工、建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在韩城工业格局中迅速崛起,以龙钢集团为龙头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累计投资342亿元,实施重大项目168个。龙钢产业升级、500万吨焦化、大唐二电二期、煤层气开发、阳山庄新型干法水泥、黑猫焦化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65亿元,是2007年的2.6倍,年均增长40.8%。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生产能力分别达到700万吨、700万吨、600万吨和280万千瓦,成为陕西最大的钢铁基地和西北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走循环经济之路是必然选择。韩城把龙门工业园区作为发展经济的主战场,建立了徐德龙院士工作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了园区大循环和企业小循环,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累计投资38.5亿元,引进和新建循环经济项目40个,52家企业的产业链实现了成功对接,初步形成了“煤—电”、“煤焦油—炭黑—尾气—电”、“焦炭—煤焦油、煤气—甲醇、粗苯”等循环链条11个,“三废”回收利用率达70%。年可循环利用废水1.5亿吨、富余煤气17.7亿立方米、煤焦油24.8万吨、工业尾气5.76亿立方米、各类固体废弃物32.9万吨。基本实现了变废为宝,零污染、零排放目标。龙门工业园成为陕西省首批新型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到“十二五”末,预计实现循环经济产值1000亿元,“三废”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在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韩城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央企、省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和优化招商引资项目库、人才库、信息库、资源库的建设,组织“小分队”参加大型经贸洽谈活动。积极为企业做好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到韩城投资兴业。近年来,共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202.4亿元。成功引进中石油、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一批国企开发项目。
      “十二五”期间,韩城将以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抓手,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抓好龙钢产业升级、龙门煤化500万吨焦化、龙门陕汽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力争形成2000万吨煤、1000万吨钢、1000万吨焦炭、300万吨水泥、300万千瓦电、300万吨煤化工、20亿立方煤层气的产能,建成西部钢城、西北冶金工业基地、陕西煤化工发展示范基地、关中东北部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
      
      做优花椒品牌
      近年来,韩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椒、果、菜、畜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独具特色的大红袍花椒是韩城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市花椒栽植面积突破40万亩,建成了4000万株大红袍花椒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万吨。2011年,全市花椒收入达10亿元,是2007年的2.6倍。
      韩城花椒名牌战略成效显著,2011年8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花椒节,成立了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工作委员会,指导全国花椒产业发展。韩城大红袍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被陕西省工商局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研制开发出椒葛软胶囊、花椒油树脂、花椒精油、椒目仁油、花椒芽菜等20多种花椒系列新产品,引进、创办花椒加工企业14家。建成花椒芽菜基地2000亩,花椒芽菜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韩城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发展到25家,其中省级4家,渭南市级21家,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5.5亿元,年销售收入6.8亿元。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建成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94家,初始登记成员出资2418万元,在册社员6958人,带动农户2.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联结基地面积39万亩,广大农民从产业分工与协作中得到更多实惠。新增设施蔬菜5600亩,苗木花卉3000亩,苹果面积稳定在8万亩,产量10万吨。新增适度规模养殖户900余户,发展规模养殖户126户,生猪饲养量突破30万头,畜牧业成为继花椒之后农民增收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2005年以来,韩城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投资2.1亿元,新修通村公路960公里,涉及268个村,受益人口达24万人,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标,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先进单位。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硬化巷道120公里,农村巷道硬化实现全覆盖。建成5个乡镇文化站、195个村级文化室和128个村级活动场所。新建户用沼气池7100口,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修建人饮工程75处,解决了52个村7万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针对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财政投入5000余万元,重点抓好了机构、设施、基础和队伍建设,建立了“户清扫、村收集、镇拉运、市处理”工作机制,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持续好转,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造文化精品
      韩城境内共有各级各类文物19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司马迁祠墓、古城、党家村民居、梁带村遗址、普照寺、大禹庙等风景名胜区,以及韩城秧歌、黄河行鼓,司马迁民间祭祀、韩城古门楣题字、抬神楼等项目,分别被列入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和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旅游规划“168”工程,更加明确了韩城的旅游地位,成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六大品牌景区之一,位于八条精品线路的东北线。2007年,韩城专门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依托,掀起了旅游开发的热潮。规划编制了《韩城市旅游目的地建设战略规划》和四个景区的详细规划。以“史圣故里、黄河古城”为形象定位,形成了史圣故里文史之乡、黄河民俗风情体验古城、黄河龙门自然文化遗产廊道、黄龙山自然生态四大特色,建立了“拜华夏史圣、游千年古城、看民居瑰宝、赏黄河风情”的旅游大格局,成为深度展现东方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内涵的休闲观光目的地,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旅游热点门户。
      韩城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带动三产的突破口,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投资60亿元打造的“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拉开了韩城文化旅游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目前,“史记长廊”大型黄土雕塑和古城保护改造工程全面启动。
      文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梁带村文物陈列馆、古城三庙贯通、司马迁祠环境综合整治等文保工程建成使用。韩城坚持以文化助推旅游,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锣鼓大赛、“史记韩城·风追司马”民祭司马迁、祭祀大禹等大型文化活动,有力地提升了韩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韩城行鼓获“金鼓王”殊荣,成为对外交流的靓丽名片。
      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7亿元,是2007年的5倍。同时,物流、商贸、餐饮、电子商务等三产服务业加速发展,苏宁电器、民生家乐等一批大型超市、物流企业建成运营。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增长17%。金融业繁荣活跃,除八大银行均设有分支机构外,先后引进长安银行、浦发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小额贷款公司5家、贷款担保公司3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0.8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5倍和1.4倍。
      
      
      
      创建美好家园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韩城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为目标,全面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努力建设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城市道路建设方面,投资2.8亿元,大力实施景观大道工程,改建城市主次干道8条16公里,形成“八纵六横”的城市路网,中心城区道路改造基本结束。位于市中心的太史大街,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工艺,建设了1.5公里高规格沥青混凝土路面。街道两旁国美电器、肯德基、德克士、三立商城、天惠亿家等商铺林立,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景观大道。黄河大街、乔南路、普照路、二环路等城市主干道的改造,极大地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空间拓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投资2.4亿元实施的108国道韩城北段改造工程,首开陕西省国道二级改一级的先河。2011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52%。
      城市环境美化方面,投资1.8亿元,重点实施了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 、城市天然气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投资3100万元的城市垃圾填埋场工程,每天处理城区生活垃圾200吨,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投资9588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彻底解决了城市生活污水直排黄河的问题;投资4700万元的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替代了燃煤的大量使用,有效减少了城市粉尘污染。韩城坚持以实施山川秀美工程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城市绿化规模和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8%,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韩城将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以108国道为中轴,“工作在园区,生活在城区”的哑铃型城市构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到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以上。
      
      富裕韩城百姓
      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实施十项重点工程和为民办实事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在破解“上学难”方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中教育整体优化,职业教育全省领先,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城区学校扩容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相结合,在城区新建新城四小、五小,完成新城一中、二中增容工程,城区就学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在农村建成标准高、功能全的寄宿制学校12所。全市90%的农村学校实现了设施标准化、校舍楼房化。全市3所普通高中全部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象山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高考成绩多年来一直位居渭南市前列。
      在破解“就业难”方面,积极争取再就业资金5190万元,6628名下岗失业人员得到了生活救助和就业扶持。开辟公益性岗位2500个,180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办理发放就业再就业优惠证3277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00余万元,带动扶持1200人创业就业。建立了39所农民工转移就业、回乡创业服务机构,积极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免费中介服务。向省内外转移农民工28.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5亿元。
      在破解“看病难”方面,投资2000余万元,加强市医院、疾控中心、镇办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落实乡村卫生人员待遇。实行药品“三统一”管理,基层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率达100%。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医疗保险,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81%。
      在破解“社保难”方面,不断完善养老、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在全国首批推行新农保试点,参保率达到100%。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人员实现了应保尽保,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着力实施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限价房、棚户区改造、采煤沉陷区搬迁六大安居工程,大批困难群众入住新居。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信访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公共聚集场所、建筑施工等安全专项整治,初步扭转了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积极开展“平安韩城”创建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逐年提升。
      目前,韩城正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朝阳产业,实现经济大跨越、基础大提升、生态大改善、民生大发展、社会大和谐,把韩城建设成为黄河沿岸中等规模的新型工业强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跻身西部县域经济百强上游行列。

    相关热词搜索: 韩城 陕西 古城 转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