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如何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我国现行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19-05-30 03:19: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在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中,如何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一要注重“文化特质”培养,提升跨文化管理意识;二要开设跨学科课程,完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三要推广“教训研三位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增强国际商务实践能力。
      关键词:国际商务专业;文化特质;课程群;项目教学法
      有关国际商务专业设置的规定最早出现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依照专业设置目的,国际商务专业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着明确的区别:在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门类下的经济学类专业,而国际商务专业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经教育部批准同意设置的目录外专业”;而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二稿)》中,国际商务专业由目录外专业变为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变化不大,仍归属于经济学门类下的经济与贸易类专业。
      这种区别是必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国际生产体系的一体化、全球化,企业从全球不同地区寻找生产和服务来源,从各国生产要素的成本和质量差异中获得收益,并形成从材料供应、生产管理、组织架构到市场营销的价值链。因此,设立国际商务专业的目的正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企业管理和经营方式变革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企业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这种国际企业管理的学科特征明显区别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强调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和进出口业务管理,需要学生掌握深厚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学科特点更倾向于应用经济学。
      但是,在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中,如何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仍然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特别是如何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所区别。首先,很难想象一个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一无所知的毕业生能适应国际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中总是包含大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其次,国际商务强调商务环境研究,如东道国社会环境和作业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指标,国际商务环境的风险评估方法和规避途径等。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能力恰恰代表了一种高水平的综合经济分析能力,是国际企业管理的基础性活动。因此,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方案中也或多或少地包含有《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等贸易理论课程。
      这种培养方案设计从原理上来讲并没有问题,因为教育部有关国际商务本科专业、硕士学位的规定也透露出这种意图:虽然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属于工商管理类,但作为培养更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在2011年《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却被划分为经济学门类,与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同属于经济学学科。这说明从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的角度看,随着国际商务人才培养规格的提高,学科建设的侧重点也从以管理学为主转向以经济学为主,高水平的国际商务管理人才需要掌握扎实的管理学知识与拓展性的经济学理论。
      从我国许多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看,专业的学科特色在减弱,课程设置、培养方向乃至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都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非常相似,偏向经济学知识、弱化管理学技巧,注重贸易实务操作、忽视跨文化管理的倾向非常明显。这些做法都不利于培养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良好的国际企业管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因此,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国际商务本科专业教育的现况,就如何提升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进行探讨。
      一、注重“文化特质”培养,提升跨文化管理意识
      虽然我国高校国际商务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已注意到其管理学科的属性,强调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与能力,但并未拉开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距离,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笔者检索了国内多家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情况,发现有两个趋同性特点:(1)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多数高校均强调“英语能力”“贸易业务运作能力”“通晓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等培养内容。我们认为,这种实务操作能力很难保证毕业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高级商务专门人才。(2)课程设置趋同,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几乎没有区别。绝大部分院校的主干课程都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英语能力模块,二是国际贸易基础和技能模块。从课程设置上看,很难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有所区别。
      由于国外大学并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以培养国际经贸人才的专业统称为“国际商务”“国际管理”“全球管理”等。除了强调基本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为了体现管理学特征,国外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均更加关注学生的“文化特质”。例如:马歇尔商学院全球管理专业简介中就提出,此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分析能力;沃顿商学院认为从其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必须有能力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工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培养计划中将培养目标描述为“使学生成为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国语以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三者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强调“文化特质”的培养目标体现了管理的实质,因为管理受文化的制约,文化给人以认同感,特别是在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方面。美国管理学家丹尼尔·雷恩就认为:管理是文化的产儿。一方面,人们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是在各种不同的文化道德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根据文化的变化而演变;另一方面,就管理实践而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也随文化的变化而改变。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则更为深刻:管理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管理以文化为基础并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本身也是文化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质,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国内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应该在培养计划中包含更多的“文化特质”类课程,如《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业文化》《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谈判》乃至《西方文化史和思想史》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毕业生适应跨国公司多元企业文化的能力,保证学生具备充分的文化沟通能力,以便在工作实践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
      二、开设跨学科课程,完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
      国际商务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经济贸易等专业性内容,更涵盖金融、管理、法律、物流、外语、信息技术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为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商务人才,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教育,并随着现代国际商贸领域的发展而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课程,更新学生知识。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牛津大学就针对现代学科范围重叠交叉、出现边缘学科的情况,开始允许学生选择多学科同时学习。例如:同时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并进行相应的学位考试等。现在牛津大学的50种课程群中,有26个课程群是合并几种学科而成的,称为“综合性课程群”,这种做法被欧美等国的大学普遍仿效。近20年来,美国的高校成立了越来越多的跨学科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问题,积极推进多学科的教学。
      在我国高校的国际商务学科建设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比如,可以按照国际商务战略研究、作业过程和实务技巧将相关课程进行融合:商务战略包括国际商务环境研究、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国际商务竞争战略、国际商务组织战略4项内容,下设《管理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心理学》等课程,构成“基础性课程群”,着重夯实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管理知识基础;作业过程包括国际生产与技术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4项内容,下设《质量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实务》《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管理》等课程,构成“作业性课程群”,着重提升国际商务专业学生针对国际企业管理的作业能力;实务技巧包括商务英语能力、贸易操作能力、商务沟通能力、商务分析能力4项内容,下设《商务英语(中、高级)》《国际贸易实务》《海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出入境检验检疫》《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业文化》《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调研与预测》等课程,构成“实务性课程群”,着重强化国际商务专业学生的贸易操作、商务交际能力。通过从“战略设计”“作业过程”到“实务技巧”的多个连贯课程群,完善本专业学生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
      当然,也可以采取其他分类方法来构建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群体系,只要课程群能够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提供跨越多种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管理学知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那么课程群建设就真正达到了国际商务专业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目的。
      三、推广“教训研三位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增强国际商务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中非常普及。这种教学法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外部真实世界作出贡献,该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性教育。从教学原理上看,项目教学法通过设置一种模拟职场环境的学习情境,以某个具体的国际商务项目作为引导,通过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更全面的沟通协调、业务操作和学习创新能力。例如:在美国一些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紧密结合外贸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研究如何提高生产率和防范外贸中的各类风险,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工商管理系创办了各类咨询中心、学生超市、旅行社、训练中心等教学实践场所,由课程责任教师担任项目经理,并且提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师生参与同一项目的研发。
      针对我国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高校采用下述原则在国际商务教学中落实项目教学法。(1)开发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原则以国际商务岗位需求为原则,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材结构来看,每个单元可设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介绍各相关国际商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第二个模块是相关项目所要求的内容体系。(2)发布项目化教研课题。针对项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布教研课题,并对课题完成、应用状况建立考核制度。(3)“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制订国内外进修资助计划,培养具有现代国际商务知识、业务技能优秀、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并建立项目化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4)创建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创造国际商务项目职场化工作环境。如包括谈判室、跨国企业管理中心、涉外综合服务大厅等部分。(5)实施“八步法”项目教学流程。8个步骤分别是:了解各类国际商务岗位要求、开发项目化课程、发布项目化教研课题、建设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评析项目教学效果、按修正后的课程体系与项目化课程再次展开项目教学、再进行总结和评价、聘请专家组对项目组的成果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刘志娟.对提高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9).
      [2]邱璐轶.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软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1,(1).
      [3]吴建,周庭芳.西方国家国际商务专业与课程体系探讨[J].当代经济,2010,(2).
      [4]夏励嘉.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特色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责编:一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