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开放与包容:美国语文教育的内在追求】对美好的追求,对残缺的包容

    时间:2019-05-24 03:23: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是中国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中学教材,它是由冯浩岚编译的适合12~18岁学生学习的文学读本。   美国中学语文教育一般包括三部教程:一部是《英语》,主要讲解语法知识;一部是《拼写》,注重单词的拼写训练;第三部是《文学》,介绍各种题材的美国文学读本。《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就属于第三部教材,纵观整本《美国语文》,发现美国语文教材的编写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文学与历史相结合,注重培养民族精神
      
      《美国语文》反映出美国中学语文教育不是纯粹的文学教育,而是进行“人”的教育。它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同美国的民族文化。
      整部教材以美国历史为线索,按照“编年体”的形式编排,把文学置于国家发展进程这样庞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体现了文学参与时代变革、反映时代风貌的特点。它将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划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集中体现一个主题:第一部分,文明的交会(开始至1750);第二部分,国家的诞生(1750—1800);第三部分,国家的发展(1800—1870);第四部分,分裂、和解与扩展(1850—1914);第五部分,不满、觉醒与反抗(1914—1946);第六部分,繁荣与保护(1946至今)。每个部分的开头都有一个时代概述,重点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本时代的文学概况。然后由本时代的5~6篇典型课文构成主体内容。
      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在相对应的时代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章,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这些文章不是简单的历史文献资料,因为这些文章也有文学性,具有很强的文学代表意义。所选课文的文学形式多样,包括日志、神话、传记、格言、信件、小说等,诗歌、戏剧在美国的原版语文教材中也包括在内。这些课文以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反映美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过程,时刻充斥着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的风云变化,使学生既增强了文学素养,又增加了历史知识。这种以历史为线索的教材编写形式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每篇文章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将文史结合起来,按历史时代来编排文章,并在文章前附上较详细的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介绍,这样学生就能把文章放到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去体会,感同身受地深入文章,有自身的独特体会。
      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同美国的民族文化。所选取的课文基本都是美国人所写,能代表美国的民族文化,如课文《富兰克林自传》和《独立宣言》都体现出美利坚民族追求自由的精神。可以看出,美国的语文教育培育的是“美国人”,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
      
      二、基础知识与拓展练习相结合,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
      
      美国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有大量拓展思维的练习。在每篇课文前有文体介绍,在课文后有习题。与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重视理解课文内容的习题有所不同,美国语文教材中的课后习题除了训练概括、理解、推断能力的基础题,还有进行思维拓展的评价型、综合应用型题目,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如《龟背上的土地》课后问题中有一个这样的评价题:“你认为一棵树能充分代表和平吗?解释理由。”这样的拓展练习能让学生多元思考,开启独特的思想。接着是综合应用题:“宪章列出了伊罗奎伊斯首领的品质。你认为现代领袖应该具有其中的哪些品质?解释原因。”这一题侧重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性思考。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有很多,可见美国的语文教育很注重学生的个人独特感悟和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西方学者看来,“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开发人的创新思维。”相对来讲,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对批判思维重视不够。在教材中的习题设置部分,很少有可以多元思考的题目,对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信息提炼、理解能力非常重视,而很少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批判思维。批判性思维的缺乏最终带来的是创新思维的缺乏。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注重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
      
      美国的语文教材注重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重视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在每篇课文的后面既有训练阅读理解能力的习题,也有精心设置的写作训练题。其写作训练建立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写作的形式多样,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能力。如在《美国语文》第二部分第一课《富兰克林自传》课后的写作训练就很有代表性。
      在“写作”中有三个训练:1.为富兰克林的书写一条广告,登在费城的报纸上或出现在富兰克林的时代。2.考虑几个你想要有所改进的方面,然后考虑你能做什么以便在这些方面取得改进,把你的想法在一份书面计划中写清。3.将你从《自传》中所了解的内容与富兰克林作为一名政治家的事业进行比较。将你的发现写成一篇短论文。
      在“项目”中还有两项综合性的语言训练,第一项要求学生制作一张集中体现富兰克林成就的海报,第二项要求学生为到费城旅游的游客制作一本旅游指南。在“微型写作课”的部分要求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次重要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这次经历的自传式叙述。
      从这些写作训练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语文教育很重视语言的现实应用能力。其写作所训练的各种项目,如广告、计划、报告、海报等都是现实社会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的语言形式。除了写作的形式,写作的内容也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如个人的改进计划和个人生活经历的自传式叙述。这些写作训练贴近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写出真实的想法。同时,这些写作项目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可能会用到的,因此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四、变教材为学材,注重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材是‘教本’,更是‘学本’,是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凭借。”从《美国语文》可以看出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为学生而编的“学材”,其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极高,从每一课的编排上我们很容易看出这一点。在课文之前分别有阅读指导、背景知识、文学与生活以及文学聚集这四个部分。“阅读指导”介绍的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文学与生活”是联系学生的自身经历来看待课文中的人和事,并指出课文所聚焦的专题。“文学聚焦”介绍的是课文的文体知识。课文之前的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学课文。在课文后面有问题指南和作品积累两部分。“问题指南”又包括几部分:文学和生活、阅读理解、思考以及文学聚焦。“作品积累”包括点子库和微型写作课。
      让我们拿微型写作课来举例说明。每篇课文后面都有微型写作课,其内容包括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语言的口头表述练习,为后面的写作作准备。第二部分是具体写作技巧的指导,每课指导的重点有所不同,如《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课后的写作技巧重点是生动细致的说明。《龟背上的土地》的写作技巧重点是有效的重复。在“写作技巧重点”后面是第三步部分——课文中的范例,将课文具体内容呈现出来,展示该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其产生的效果。第四部分是构思,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所要写的内容列出提纲和元素。第五部分是写稿,要求学生运用写作技巧写出草稿。第六部分是修改,要求学生完善技巧的运用,修改作文。
      可以看出,美国语文教材中所编的“微型写作课”完整详细地呈现了写作的全过程。从口头表述到技巧指导再到构思、写稿、修改,这是一套程序,它使学生明确写一篇文章应该分哪些步骤并清楚每一步的具体做法,这样学生即使没有老师指导,也能自己学习写作。教材不再是老师的教材,而成为了学生的教材。 美国语文教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值得中国学习。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课前缺少作者和背景介绍,学生离开老师很难自学。中国教材的课后习题只有简单的几个问题,而缺少策略指导。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忽略了学习的过程。尤其是作文课,中国的语文教材基本上忽视了方法、程序上的指导,使得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缺少系统性、指导性、规范性。学生对作文感到恐惧,不知如何动笔,从而缺少了写作兴趣。美国语文教材中对作文课的编写安排值得中国教材参考。
      综上所述,美国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一部以学生为本的开放性教材,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将基础与拓展相结合,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将文学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它遵循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相信这些对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 美国 内在 包容 语文教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