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迷惘_迷惘下的抗争

    时间:2019-05-14 03:20: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但无论是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和意识、作品所崇尚的精神还是作者的创作心理,都流露着小说主角和作者敢于面对生命、面对生活的勇气。在爱情与现实,生活与理想中,他们的迷惘也正体现了他们在那种现实下的强烈抗争。而这种抗争,正是小说的“潜在主题”之一。
      关键词:抗争 迷惘 勇气 太阳照样升起
      
      海明威用斯坦因的一句话“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太阳照样升起》的题词,从而使《太阳照样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开山之作。迷惘是这部小说的主题。但是,这又并不是一部让人意志消沉的小说。无论是作品中的人物、还是作者本人,都不是全然迷惘的。他们都毅然地面对生命、面对生活,在他们的内心,存在着一股潜在的力量。因此,“迷惘的一代”并非是指浑沌的一代,是因为他们在抗争,所以才产生了迷惘。而他们在迷惘下的抗争,也正是小说的“潜在主题”之一。 本文将从作品中主要人物的行为和意识、斗牛场上的精神以及对书名“太阳照样升起”释名,来探讨这部“迷惘”的小说中存在的抗争性,进而对该作品的主题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
      小说中迷惘的色彩,首先是从人物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作品中的人物感到迷惘。但是人人都只有迷惘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物被困于当时的社会之中,所以表现出某种迷惘的因素。但是他们自身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意味着堕落的,没有生活的目标,没有奋斗的理想的迷惘。主人公科恩、巴恩斯和勃莱特,他们的行为和意识,都充满了在那种迷惘的环境下的强烈抗争的色彩。他们个人的抗争,构成了这部小说总体的抗争性。
      “这个世界是无意义的,唯一有意义的就是争取自由。”小说中巴恩斯、科恩、勃莱特等人,尽管过着似乎漫无目的的生活。但他们都在追求着一样东西——自由。是自由,让他们觉得当时的社会对个人的压抑。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发自内心的呼喊——自由!被认为是小说最大的迷惘者——科恩,他弃婚再娶,但又想抛下现任的妻子,希望到非洲去旅游,去追求他理想的世界、向往的生活。他内心深处是受着极大的精神束缚,而他的行为正展示了他想挣脱这个枷锁,去寻求属于他自己的生活的目的。而他对勃莱特的爱情,虽然受到旁人的嘲笑,但他义无反顾地不懈追求,大胆地袒露自己的心声。科恩的行为所体现的精神表现出他对社会现状和舆论准则的抗争。
      小说的主人公巴恩斯,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在肉体和精神上都留下了战争的创痕。战争对他的打击,使他感到生活的失落与空虚。可尽管如此,他又并没有完全地陷入堕落的泥潭中。在个人与社会双重压迫的迷惘下,他镇定自若地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在爱情上,他不能真正爱他的情人,他不止一次地呐喊“勃莱特见鬼去吧!”可是他却又不能掩饰自己爱勃莱特的真心。他的内心在爱情这片土地上痛苦地耕耘着,却没有果实。面对着无奈的现实,他只有保留内心的一片净土,深深地爱着他不应该爱上的情人。
      巴恩斯被称为是一名国外的“流亡者”,“在各家咖啡馆来回转游”。他迷惘,可内心离不开 “我只想弄懂如何在其中生活”的真意。他依然想寻找生活,追寻生活的意义。尽管有着生理上的缺陷,但他并没有让这扼杀了他的原欲和对生命意义产生模糊。在与情人约会的途中,他眼前地风光是“宜人”的,是“叫人心旷神怡”的。他悠然自得地钓鱼,去斗牛场找寻刺激,他的心情,与当时整个“迷惘”的社会,“酒醉”的生活相比,便突出了他的价值,体现了他内心与生活、社会的悲观方面的对抗。
      女主人公勃莱特,她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并且在精神上比巴恩斯更加的“迷惘”。她尽管充满女性的诱人的魅力,却过着酗酒调情、放荡不羁,没有理想与事业的生活。她虽然被认为是一位放荡的女人,但她不断地呐喊“我不要当一个糟蹋年轻人的坏女人”。她的心中似乎也“盘踞着两种思想”——理智与本能。在两者的交织与斗争中,她最终选择放弃自己的欲望。当她决心不做一位“坏女人”时,她内心“感到很舒坦”。其实,这“舒坦”中,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她内心对爱情迷惘的抗争。而她选择的,正是对她自己的欲望的强制压抑。
      除了爱情,勃莱特还说她“同宗教气氛是格格不入的”。可见她的心中已经没有了宗教信仰这东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人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上帝死了”的真理,把价值回归到自我的身上来。勃莱特所要追求的也正是自我的个性,以及生活中自我依靠的抉择性。她的行为,恰恰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传统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的一种背叛,与现实作精神上的抗争。
      
      二
      除了人物展现出抗争的意味外,更能让众读者感到作品中抗争的意味的,恐怕是斗牛士身上以及斗牛场上所体现出来的让人兴奋的勇气和力量。作者对斗牛场上的精神的渲染,正反映了作者所要暗示的——一种人们所向往的生活理念,一种不被困难所击败的人自身的抗争的力量。这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是积极且显而易见的,它首先体现在斗牛士罗梅罗的身上。他冷静、勇敢,无论对生活还是事业,他都表现出其他人所没有的热情和自信。面对着凶猛的公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始终站在公牛地带的危险边缘,毫不畏缩,并且还说他自己是“永远不会死的”。他在斗牛场上始终“面带笑容”,富有积极乐观的处世风度。在作品中,他的行为其实已经不只是局限于斗牛,而是映射着人的整个生活。他的行为体现了他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意志,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恐惧的蔑视,对战胜它们的坚定信心,甚至不畏惧死亡的威胁。
      作品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热爱看斗牛,在斗牛场上寻找刺激。斗牛让他们感到兴奋,让他们暂时脱离空虚的现实、忘却尘世的烦忧,得到一份精神上的寄托。他们对斗牛的狂热,也正反映了他们对斗牛场上的勇气的赞同。他们虽然都不及斗牛士的勇敢精神,但是,这股精神力量却似乎在唤醒着他们内心潜在的勇气以及精神的向往。他们都意识到真正的生活态度和人应有的精神力量是怎样的。他们也希望在斗牛场这块象征着激烈而危险的社会中展现自己的拳脚,或者像“有教养”的公牛一样悲壮地牺牲,或者像斗牛士那样勇敢地击败人生的重重困难。只是他们的精神暂时受到了个人的限制和社会的压抑而已,他们的前途和信念被社会的迷惘所蒙蔽。因此,从斗牛场上这些人的心情来看,他们都不是完全迷惘的,他们的内心在竭力而且苦苦地挣扎着,企图从迷惘中解脱出来,他们在找寻着属于他们自己生活和生命的坐标,他们是一群有“精神”寄托的“社会孤儿”。
      
      三
      “太阳照样升起”这个题目,同样反映了作者海明威创作中的抗争心理。
      “太阳照样升起”是《圣经.传道书》中“日头出来,日头落下”一句的改写。海明威把《圣经.传道书》中的那段话与斯坦因的“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同时写在首页,这两句带着相反意义的话,正体现了海明威在这体现着不同意味的话语中寻求一种“力”的平衡或者是伸张。那么他是偏向哪一方呢?海明威在给他母亲的信中说,“我写的这些人物是颓唐的、空虚的、垮掉的——我是企图从这个角度去表现他们。我唯一觉得惭愧的是这本书不管从哪一方面讲,都没有成功地反映出我真正要表现的东西。”他原本想描写迷惘的社会,迷惘的人物,但是他没有真正表现出来,因为他内心潜在着一股对迷惘抗争的力量,这股力量在他写作的过程中“阻碍”了他原本的思路。因为有过切身经历的海明威,他深深地体会到“日头出来,日头落下”,但“地却永远长存”的现实含义。海明威取用了“太阳照样升起”这句话作为这部小说的书名,无疑说明了他把“力”偏向了这边,说明了他在生活中的追求与渴望。当生活像往常一样继续下去时,一个人只要他不失去风度、不堕落退避地去承受命运的重压和不幸,他的尊严和价值就得到了体现,太阳便照样升起。
      “太阳照样升起”传达了海明威心中正在升起的信念,是在当时那种“迷惘”的社会环境中,对“永恒的大地”的追求,是他的意识在进行自我以及与外界的抗争。它显示了这是一部要“增进生命价值”的作品——无论生活怎样,太阳照样升起。
      结语:
      本文从“迷惘的一代”这个题词出发,不否认“迷惘”的色彩,但引出《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所具有的“潜在主题”:被埋没在迷惘中的抗争的行为和精神。并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从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行为和意识来体现小说所具有的抗争力量。这些人物,他们都不是堕落的迷惘者,而是在迷惘中的抗争者。二、通过斗牛场上的勇气——这部作品中最明显的精神来和迷惘作对比,说明作品中的抗争力量。三、通过对作品书名“太阳照样升起”的解释,说明作者在创作中所蕴涵的抗争精神。
      
      参考文献:
      [1]海明威著.太阳照样升起[M].赵静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伯吉斯著.海明威—百家文学之旅4[M].余光照译,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3]董衡巽编选.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
      [4]董衡巽编选.海明威谈创作[M].北京:三联书店,1985.
      [5]徐葆耕著.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抗争 迷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