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精讲点拨,走向高效]精讲点拨

    时间:2019-05-05 03:30: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精讲点拨”作为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举足轻重。这一环节本是老师们的最大优势,但真正能精讲到位,点拨准确的课堂还少之,多数教师不是一讲到底,就是左拨右点但总也点不到位,以至于学生总是“雾里看花”。
      何为“精讲点拨”?我认为,它应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直接地、巧妙地方法配以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因此,课堂上教师的精讲点拨要实现有效,不仅需要教师敏锐的发现问题,更要以最直接、简捷的方式巧拨妙引,自然有效;不仅需要教师练就驾驭课堂和教材的能力,也需要教师用其教学智慧在平日的教学中实践、积累、反思乃至再实践。现将我与教师们研究过程中,几位教师们课堂上的精彩点拨整理呈现,以飨读者。
      一、精讲点拨,“点”在学生问题浅显处
      《卖火柴的小女孩》乃为一篇经典童话故事,教材几经修改,它如一棵常青树深深扎根于教材之中,让一代代孩子阅读到这一凄美而感人的故事。作为第二课时的教学,课始老师让孩子们回忆第一课时学习过后文中小女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孩子们七嘴八舌后,一个“寒冷、饥饿、不快乐、缺少关爱、可怜孤独”的小女孩再次萦绕心头,教师总结“她是个不幸地小女孩”。接着顺势急转让孩子们读课文最后两段(文末最后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以其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问:读后有何疑问?学生读文后,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小女孩已经死了,为什么手里还捏着一把火柴梗?”问题浅显,没有思考价值,老师反问同学们:“这个问题好回答吗?”同学们说“好回答”,显然老师想让孩子们能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如果是没有教毕业班经验的老师,如果老师没有对教材精准的把握,如果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智慧,会接着问其他学生“谁还有什么问题?”在等待学生能将问题提到自己预设的问题上,时间会浪费许多。但是这位老师不露痕迹、自然、巧妙地一句话,使孩子们茅塞顿开。老师结合板书“不幸”,点拨一句:“谁能发现课文中与小女孩‘不幸’相矛盾的地方?”一句话及时疏通了学生的思维,一个反应快的男孩站起来说:“一个不幸的小女孩为什么文末却说她曾经那么幸福呢?”这一节的问题主干来了,课堂顺畅进行。
      这就是巧拨妙引,话语不多但非常有效,立竿见影。每一环节都紧凑有效,何愁一节课无效呢?
      二、精讲点拨,“点”在学生情感未被点燃处
      曾经有专家说,语文教师要会“煽风点火”,言外之意是教师要会做个“煽风点火之人”,能将学生的情感经验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嫁接,走近这个可怜不幸的小女孩,从而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角色体验”就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当学习“没有快乐,渴望在圣诞节得到圣诞树,自己也能过一个快乐的节日”时,由于学生急于找答案,交流并没有深刻的理解感受到小女孩对圣诞树的渴望,所以感情朗读索然无味,显然这不是老师想要的课堂。下面是这位教师的精讲点拨;
      老师:“×××,请你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女孩,再来读一读。”(这一学生读得感情稍好一些,但老师能看得出,孩子们并没有真正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老师:同学们,你听了,想对面前的小女孩说什么?
      一生:小女孩,别难过,我理解你,我知道你太苦了!(学生已经有所感受,也在接近文章中心。)
      老师:小女孩虽然很苦,但听了你的这些话心里感到了一丝温暖。这不正是安徒生想说的吗?同学们再次带上自己的感受把这段再来读一读。
      此时的学生情感已被点燃,课堂气氛在发生变化,学生的朗读中流露出对圣诞树的渴望,渴望得到亲人在节日里能给予自己快乐。之后第五次擦燃火柴“看到奶奶,渴望有亲人的关爱”学生理解准确,情感真挚,文末的难点“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也迎刃而解。
      课标中写道:课堂就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我理解的文本就是文本中人物,有时也包含作者。要实现三者对话就要学会让角色体验,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实现教师、学生、文中主人公的“三情融合”,而这位老师就做到了。
      三、精讲点拨,“点”在学生不会概括文章内容处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学生掌握的一项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不同文体课文采取适合得当的方法培养学生此项能力。它是每个学段都要学习和培养的一项能力,也是一块“硬骨头”,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但若有法可依,学生也会逐渐具备这种能力。一位善于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的智慧型教师是这样做的。
      六年级下册《灯光》是一篇略读课,根据“导读”,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楚“多好啊”在文中出现几次,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说这句话是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即时本节课学习任务。第一学习任务“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在读完第一遍课文后一时不知如何说起,这位老师敏锐地觉察到这一现象,及时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拐杖予以点拨,帮助孩子们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而准确地概括出来。
      她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看导读中的第二句话“下面这篇课文也讲述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围绕这句话只要解决“这位革命战士是谁?”“他的理想是什么?”“他是如何献身的?”这三个问题解决了文章主要内容就会了,学生听了,茅塞顿开,受阻的思维被打开,问题迎刃而解。
      教无定法。但若老师平时注重积累一些好的方法,注重教给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应了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总之,语文课堂是学习方法的课堂,是培养能力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和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离不开教师精讲点拨,如果“精”能做到少而有用、有效,“点”能点得准,点到位;能在关键处和疑难处及时对学生进行精讲点拨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一定会顺利、有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因此,让我们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长智慧,在实践中走向高效。
      
      

    相关热词搜索: 高效 点拨 走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