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从跨文化交际视角交际谈“龙”的翻译_跨文化交际视角

    时间:2019-05-02 03:19: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长期以来,在中英语的翻译中,人们把中国龙简单地翻译为dragon。无论是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还是从翻译的角度,这都是不恰当的。龙在中国历来是吉祥,力量和皇权的象征,在中国人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的形象却是伴随着残忍,神秘,攻击性和霸气等消极词汇出现的。此外,二者在外形上也是大相径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频繁发生,传统的把中国龙等同于西方dragon的翻译方式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让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曲解中国文化。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翻译中国龙的方法,把二者区分开,各自翻译。
      关键词:中国龙; dragon; 跨文化交际; 翻译
      作者简介:唐思齐,女,郑州大学外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1-0115-01
      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联系越来越紧密。跨文化交际和语言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但是随之也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往往很难达到完全对等。由于翻译是一个双向性的活动,把不对等的意象进行等值化翻译带来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一方面,被译文化会被曲解误会,另一方面,译文接受者会接受错误的概念。龙历来在中国人心中享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人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然而,在当今的许多翻译作品中,中国的龙却被很多人误译为西方的dragon。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凶残、邪恶的怪兽,把二者等同起来势必会影响中国人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在西方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和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的今天,准确地翻译中国龙,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龙的真正形象显得尤为重要。
      一、龙和dragon的文化差异
      龙的形象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传说中华夏民族的祖先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民族的图腾形成了龙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龙的形象具有多种动物的特征:“龙, ……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头似牛。”(宋文娟 2007:217)
      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有许多是关于龙的。“龙图腾神话是最古老的一种神话,最早产生于母系社会,当时人们知母不知父。在龙多发区的一些氏族,选龙形作为自己的标志,认龙为自己的亲属、祖先,幻想一次拉近与龙的关系而得到其保护和不降下龙灾。”(王笠荃 2010:28)对中国龙的神话可以追溯到伏羲、女娲的传说,不少文献都记载说伏羲是“蛇(龙)身人首”、“蛇(龙)身人面”,女娲是“人头蛇(龙)身”。
      在封建社会,龙一直是皇帝和皇权的象征,历代帝王都自称是龙的化身。
      进入现代后,龙演化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它以盘旋,飞腾等各种形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作为一种吉祥物,龙含有腾飞、成功、开拓、创造等寓意。汉语中有很多与龙有关的成语都带有积极向上的意味,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卧虎藏龙等等。
      西方关于dragon的神话,最早出现在大约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王国,传说天地万物的形成都要归功于龙。按照巴比伦神话,远在地球形成之前,有一条凶恶的母龙名叫泰蛮,巴比伦的天神见她都要退避三舍,唯有太阳神马杜克不怕它。经过一场大战,马杜克最后将泰蛮处死,肢解了巨龙的尸体,从而隔开了天和地。
      Dragon 在《新约·启示录》中作为基督教的最大敌人——撒旦的化身出现,“龙就是那条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其形象必然被丑化、恶化,所以,dragon 在西方也就成了邪恶的化身。
      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dragon 也是作为凶恶、残暴的怪兽出现。英国长篇史诗《贝奥武夫》就描写了一条喷火的恶龙,它凶残无比,最终被英雄贝奥武夫杀死,而英雄也因此受伤而死。
      西方的dragon和中国的龙在外形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条巨大的蜥蜴,“长着巨大的蝙蝠肉翅膀,狮子的爪,鳄鱼的头,身披鳞片,有带刺的尾巴,能喷火”。(宋文娟 2007: 217)
      由此可见,中国龙和西方的dragon不仅在外形特征上大不相同,在其内涵联想意义上也截然相反。
      二、龙和dragon的翻译方法
      严复要求翻译必须做到“信、达、雅”;鲁迅先生提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忠实和通顺”,以适当的方式翻译中国龙也是翻译标准“信”和“忠实”的要求。 对于龙的英译可以根据以往汉语专有的名词进行翻译。
      1、音译法。鉴于英语词汇中的“tofu”、“kungfu”等词汇都是从汉语“豆腐”、“功夫”直接音译而来,龙可以直接按其拼音译为“long”。然而,由于long在英语中有“长的”的意思,容易引起歧义,所以很多人建议用“loong”来翻译中国龙,它不仅发音和“龙”相近,而且两个字母“O”像龙的眼睛,单词整体看起来像一只中国龙,和汉语象形文字的特色有异曲同工之处。
      2、词缀法。在英语词汇中,通过添加词缀产生新词是一种很普遍的造词方法。对于中国龙翻译也可以采用该方法。例如,Sino是一个前缀,《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中对Sino的解释为“of China;Chinese”,英语中有Sinopec(中国石化)、Sinotruk(中国重汽),同样,也可以用Sinodragon来表示中国龙。(史传龙 贾德江 2007:114)
      3、注释法。对于中国龙的翻译也可以直接用Chinese dragon,在下面加注释注明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表示积极意义,以区别于英语中的dragon。
      结语
      龙与dragon在中西方民族中都是先民们于神话中虚构的凶猛神异的动物,但因民族意识、生存环境和风俗文化的不同,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也有着质的区别。在中国,龙是智慧、力量、正义的化身,也是幸运、美德的代名词;而在西方,dragon是一种凶残的怪兽,是邪恶的象征。对中国龙的正确翻译不仅可以避免不了解中华文化的英语读者对中国文化的误解,还可以传播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传龙 贾德江. 中国“龙”和西方“dragon”之文化差异与翻译[J]. 南华大学学报, 2007(3):114.
      [2]、宋文娟. 中国龙与西方“dragon”的比较研究[A].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 龙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探讨会论文集[C]. 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3]、王笠荃. 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演变[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相关热词搜索: 交际 视角 跨文化 翻译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