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儿童心理障碍及矫正_怎么矫正心理障碍

    时间:2019-04-25 03: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键词] 儿童;心理障碍;矫正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人的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的早期阶段。然而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沉重的精神压力,缺乏自主性和不能自由支配时间,使儿童成为社会中劳累的群体。但很少有人去关注这些,去问儿童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很少有人把他们当儿童看待。父母惟一感兴趣的是他们是否通过考试、成绩优异;多数学校和教师也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及知识的获得,甚至不惜以责备和惩罚等方式强制儿童学习,由此导致他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下面结合我的亲身体会从三个方面,谈谈儿童心理障碍及其矫正的问题。
       一、淡化父母的角色意识,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心态
       父母的角色意识就是指为人父母者,对自己的威信、尊严、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角色思考。德国独生子女研究的先驱内特尔在研究儿童性格和心理特点时将儿童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庭中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另一类是家庭中缺乏特定的教育因素,父母的角色意识就包含在错误的教养态度中。
       记得在我班竞选班干部的活动结束后,小A同学竞选学习委员落选,不久,他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是你圆了我儿子的小干部梦。”这番话让我很诧异,第二天,我将小A叫到办公室调查缘由。孩子哭诉道:“老师,我在班里只是一名普通学生,就连小队长也没当过,只要看到戴两道杠三道杠的同学,妈妈准说你瞧瞧人家多有出息,你怎么就那么笨,连一道杠都戴不上,长大还想当经理挣大钱,哼!不当废物就是好事!爸爸也常唉声叹气地说,你就不能给我争点气,当上个一官半职的,你这个笨蛋,我这辈子算白养你了!正因为如此,我才偷偷买了个中队符号,进家门之前戴上,进校门前再摘下,以此应付爸妈。”后来,我与小A的父母耐心交流,沟通中我发现他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母亲下岗后在家待业,父亲则是个电器修理工,两人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小A身上。交谈中,我首先对他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告诉他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都对子女有着成人、成才、成名、成家的期望,但是应把握好期望的度,要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期望,父母不要因对孩子失望而放弃期望,甚至对孩子施以心灵或身体的虐待。
       造成儿童“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说穿了,就是怕父母的威严,怕父母的角色。由此可见为人父母没有角色意识是不行的,但角色意识太强烈也有碍家教效果,有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碍儿童情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甚至可能导致其心理障碍。强烈的父母角色意识会使儿童体会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怀、亲近和温暖,时间久了,儿童会产生压抑、郁闷、不满、逆反的心态。只有在淡化了角色意识的父母跟前,儿童才会把父母既当父母又当朋友,才能体会到亲人的关怀和温馨,从而产生亲近、热情、开朗、诚挚、善良、向上的积极心态。
       二、摆脱儿童的消极控制,增强教育行为的理智性
       儿童的消极控制是指:在工作中,教师不自觉地被学生的某些特点行为牵着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其不良影响和控制。事实证明,当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到儿童行为的较大影响和控制时,便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难以较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
       小B是我曾教过的一名全校闻名的淘气大王,他很聪明但是不用功,学习成绩平平,喜欢搞恶作剧。课上不时用嘴发出汽车的“嘟嘟”声,一会儿趴在桌子上用笔当汽车“嘟”个不停,一会儿又用课桌当方向盘左右摇摆,惹得同学们好奇地盯着他,科任老师也拿他没办法。一次我路过教室,听到数学老师说:“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课堂上‘开汽车’,发出声音吵得大家无法听课?”小B无中生有地说:“是同桌总碰我,使我没法听课。”老师说:“你胡说,我看你的同桌一直在认真听课”……
       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招来不少学生的反感,激化了师生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更给教师的自身情绪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尤其助长了那些所谓“差生”的逆反及对抗心理。
      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是教师—学生的双边互动,而不仅仅是影响者与被影响者的关系,在任何互动过程中,一方行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行为,因此教师应自觉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努力摆脱学生的控制,积极主动地调整、改变与学生的互动,是提高教师行为质量的关键所在。当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自己与学生的交往带着理性的思考,仔细观察“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的行为链,并试着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时,就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让学生更优发展、让自身不断完善、让师生互动更具乐趣与魅力的秘密。
       三、运用“心理疏导”,扬起单亲家庭儿童自信的风帆
       单亲家庭儿童多具有自卑、情绪敏感、人际交往萎缩和缺乏自信心等情况。我曾教过这样一个班,据调查全班学生中家长离婚率占20%,这一惊人的数字加大了该班的教育教学难度。为了使全班近五分之一的单亲家庭儿童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对这类特殊学生施以特别的关爱,着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小C就是这些特殊儿童群体中的一员。父亲没有固定工作,有时做个体服装生意,有时帮人拆迁,一个星期最多有一两天在家住,期间一旦发现儿子的记事本上有红字(某些老师写给家长的关于孩子在校不良表现的内容),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狠揍。日久天长小C的性格完全变了:沉默寡言,冷漠呆板,不善交往。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有时还偷拿别人的文具。有一次,他没有完成数学作业,作为班主任的我得知后十分恼怒,刚要在他的记事本上写红字,平时少言寡语的小C哭着喊着求我:“老师请相信我,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按时完成作业不再让您生气了,不然我爸知道了又该打我了!”孩子的哭喊让我放下了手中的笔。后来,我让他当语文科代表,在亲密友好的接触中,这个心理闭塞、不善吐露心声的孩子渐渐地和我成了最好的朋友。课下他对我无话不说,他说:“我恨我妈,她总不给我抚养费,也很少来看我”“我恨我爸,他在家的日子就是我的苦难日,他看我哪儿都不顺眼,在他的眼里我就是多余的” “我恨给我写红字状的老师,是他们一次次让我饱受毒打”……
       特殊的家庭给他的心灵添了浓浓的阴影,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在学校里他不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一不顺心就口出脏话、拳打脚踢,致使同伴关系紧张,同学都躲着他走。为此,我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为小C这样的单亲家庭儿童特设了“开心锁”心灵之约信箱;春游秋游有集体外出活动时,我不忘给他们准备好吃的零食;为了激活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我努力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语文课上让他们品词析句、看图说话、激情朗读;开主题班会时,让他们亮相,推荐他们上台当主持人或表演节目,在轻松的环境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让他们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感受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复苏正常心理,塑造健全的人格。在一次我班与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共同举办的“圣诞快乐”文艺汇演之后,小C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激动地对我说:“老师,原来我以为我只是当观众的料,没想到今天我的单口相声那么受欢迎,看来我也可以当演员,我也能为别人带来欢乐!”
       辛勤的耕耘终于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这样一个单亲家庭儿童聚集的班集体连续两年荣获“东城区先进班集体”称号,我也被评为东城区优秀辅导员。实践证明,只要教师热爱这类属于特殊群体的孩子,就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感力量唤回他们的自尊;只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优化特殊儿童的心理,就能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使他们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史家小学,北京,100010)
      编辑/于 洪 黄才玲 终校/何 妍

    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障碍 矫正 儿童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