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剖析与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时间:2019-04-25 03:29:2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什么是逆反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哪些表现,如何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应对中学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引导其健康成长,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育难题。
      【关键词】逆反心理;中学生;教师;教育;行为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做出与该类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不是一种异常现象,而是由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必然表现,每个青少年都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得表现出逆反心理,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成熟、不稳定性;反抗性与依赖性、情感的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懦弱;不喜欢按别人说的去做;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喜欢与众不同;违反某些规定会感到很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不管别人怎么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的情况感到很开心;对伤害自己自尊心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得到。
      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生理、心理上,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不稳定时期,思维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已经由单一化向着多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正是他们的思维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主观上,过分强调自我:中学生独立意识逐渐形成,自尊心日益强烈。他们喜欢对所见所闻持批判态度,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控制,常用逆反表现自我;受好奇心驱使:中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你越禁,我越要干。好奇心过强,就形成了一种特殊心理需要,如果满足不了这种需要,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偏激、片面地看问题:一些学生把老师看成是“管”他们,限制他们的人,所以把自己放在了老师的对立面上,认为老师是“老土”,“跟不上形势”,把老师的教导当成“婆婆妈妈”,把严格管理当成“束缚、压制”。这种偏激、片面看问题的方式,是导致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客观上,父母老师的管教方式、手段、地点不当: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表现叛逆,但有时孩子讲了一句错话或做错了一件事,大人感到不满,不分场合就大声训斥或责骂,孩子受到刺激,才变得大声对抗,甚至以沉默抗议,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逆反心理;不满父母老师的作为:许多时候孩子不满父母老师的偏心、言行不一致,很可能以不听话等方式来他的不满;日久养成不良习惯:在家里,孩子有了错误不加以及时纠正,待孩子长大后,习惯已形成,要改也困难了;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执,孩子讨厌父母的行为,但又觉得没办法改变,便以逃避方式表示不满;受外界的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怂恿,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例如孩子在学校与老师顶嘴,在家勇于反抗父母定下的规矩,却被同学称赞与吹捧,受到坏朋友的认可,使孩子产生错觉。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既是正常心理,又是问题心理;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他们的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思变的特点,是他们智慧火花和创造的源泉。积极的逆反心理,如能正确利用和引导,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逆反心理也给家庭、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青少年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消沉、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甚至向犯罪心理转化。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
      1.尊重是基础
      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师生沟通的基础。只有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才能和他们更加融洽地相处。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应避免以下四种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学生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2)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健康价值观的形成。(3)讽刺、挖苦。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信心,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4)溺爱、迁就。这样会使学生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平时,教师多和他们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给他们一点温暖和体贴,还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真心实意去关心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和短处,使其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得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关爱,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当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亲近、信赖时,就会把老师的教育认为是出于好意的劝导而愿意接受。
      2.赏识是动力
      渴望被赏识是人类本质的需求。而对于成长中有逆反行为的中学生,赏识尤为重要。欣赏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能够帮助其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信心。学生的逆反心理来自心中的积怨,这些积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经常性的说理引导,缺乏足够的情感激励造成的。当逆反的孩子用各种怪招引起我们注意时,他是给我们传递一种信息:“我想得到你们的注意和赞美。”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学生,用心去挖掘这群“特殊”中学生的优点,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成长中的中学生具有敏感的心灵,教师的一个不经意赞许眼神,一句简短的表扬话语,一阵情不自禁的掌声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巨大的动力,更是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的动力。
      3.师表是化身
      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于有逆反行为的中学生,教师首先必须为人师表,学生对老师言听计从,就因为他们把教师看成至高无上的完美的化身。这种形象一旦被破坏,就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导致他们“不听话”。因此教师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说话得体,表里如一,在信任和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求适中,宽严得当,方法上以情为主,循循善诱,做到通情达理。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素养,以“能”感人,努力完善自身的形象,提高可信度,达到避免或减少产生逆反心理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顺应心理规律,化阻力为动力,逆反心理用的是求异思维,这种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所不可缺的。例如,在批评的同时寻找其思想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和表扬,往往能化阻力为动力。另外,根据逆反心理的两面性的特点,有时还可以使用“激将法”来达到教育目的。教师首先要以自己的规范的行为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可以说是无字之书、无言之教,而最重要的是通过人格的力量“以人教人”。教师要养成一种完善人格、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求实致远、朴实高雅的品位,学生在这样人格的儒化下,才能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4.家教是定力
      由于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要尽可能地去了解其家庭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家庭、学校密切配合才能解决,而多数家长又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对于家长有问题的,班主任必须要给家长指出来。教育要了解、顺应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规律,有爱心的同时更要有童心,对于他们的好奇心,应适当给他们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他们阻止其好奇心。他们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要真诚地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当他们提出一些要求、见解时,不要搪塞了事,使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丧失信赖度,阻塞心灵交流的通道,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看到他们的长处,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不要给他施加过分的压力,让他们有愉快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其正常健康成长。
      总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作为教师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不作简单的指责与否定,又要千方百计消除消极因素。只要教师办法得当,就可以兴利抑弊是,使其从消极转化为积极。由于逆反心理是和年龄有关系的,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孩子有少许的叛逆行为,父母老师不必大惊小怪,应像以往一样关心他、教育他,到了某个阶段(如到参军年龄、上大中专时),这种叛逆行为会自动消失,同时又因逆反心理成因的多样性,要消除其并非易事,关键在于教师要正确等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0

    相关热词搜索: 逆反心理 中学生 剖析 应对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