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背后】见义勇为反被诬陷事例

    时间:2019-04-23 03:41: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扶危救困,“学雷锋,多好事”、乐善好施……都是炎黄子孙历经五千年文明史中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民族传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救人一命,胜造七世浮屠……。这些先贤遗训,而今读来,犹朗朗上口;总觉得,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见义勇为,扶危救困,学雷锋,做好事,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绝对不会改变,也绝对不会过时。笔者试图通过这篇论文,揭开这个困扰时下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心灵顽疾的疮疤,并试图开出一剂诊断的药方,以便对症下药,医好国人的心病。
      [关键词]跌倒老人,见义勇为,诬陷,见死不救,道德滑坡,道德堕落
      一、时下中国发生的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案例层出不穷
      2006年11月20日的“彭宇案”。当时有个叫彭宇的南京人在公交站台扶起一位跌倒的老太太,却遭对方反告撞人,还被判向老人支付4万多元人民币。
      2009年10月21日,天津王老太违章爬马路护栏摔倒受伤,车主许云鹤下车将其扶起,王老太却说许云鹤驾车把她撞倒。法院判许云鹤赔偿王老太10万元,理由之一竟然是老人因被车主许云鹤突然驶来的车辆“惊吓”而摔倒。
      2009年11月14日,重庆市青少年万鑫扶起摔倒的老人,但老人及其子女称其是肇事者,起诉并要求其父母赔偿。一审时多人证明万鑫清白,法院驳回老人诉讼请求,老人不服上诉。二审开庭这天,老人撤诉。
      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福田区一名78岁的老干部在小区里跌倒。过往的路人因害怕承担责任,无人敢上前施救,最终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2010年12月29日,福州一位八旬老伯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没人出手相救。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其搀扶起来时,有“好心”的陌路人“善意”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老人孤独地躺在冰冷的马路上,最终在“围观”中死去。
      2011年7月15日,广东再现帮扶跌倒老人被诬陷事件。肇庆市阿华开摩托车时,见到骑自行车老太太跌倒,便下车上前搀扶,老太太却说“别走,是你撞倒我的”。事发后,警方在调解时,向老太亲属提到要调监控录像作证。3天后,老太太主动澄清是自己摔倒的。
      2011年9月4日,武汉88岁的李老伯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市口迎面摔倒,围观者无人敢上前相救。1小时后,李老伯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9月10日,李老伯的老伴87岁的周婆婆,随身携带的一份免责声明书:“本人在人行道上摔倒被人施救,施救者免责”。
      2011年10月13日下午,广东佛山市2岁女童小悦悦,几分钟内先后被两辆车碾轧,18路人经过却见死不救,直到第19个路人看见,跑过来,将趴在路上的小悦悦抱到了路边。这个伸出“援手”的路人名叫陈贤妹,是一位已经58岁的拾荒阿姨。
      …………
      二、针对跌倒老人诬陷救助者事件,到底该不该见义勇为,引发广大网友大讨论
      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事情屡屡发生后,到底该不该见义勇为,引发广大网友大讨论。
      《现代快报》都市圈圈网就此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看上去似乎存在矛盾。面对老人摔倒是否应该帮扶这个问题,63%的网友认为“应该”。可是,假如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仅有7%的网友表示会出手相助。63%的“应该”和7%的“会”,显然有一股力量阻止了南京市民将想法变成行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南京市民给出三种解释,5%的市民认为是南京人不爱管闲事,15%的市民则认为是缺乏见义勇为的勇气。80%的投票者给出的答案令人无奈——不敢帮,怕惹麻烦。曾经有网民对此做过网上调查,扶,还是不该扶?近13万名网友进行了参与。其中,有62.54%的网友选择了“绝对不会,怕惹麻烦”,有33.45%的网友认为,应该先理性判断,再作决定。仅有4.01%的网友觉得,肯定应该扶老人,认为“这是起码的公德”。这些数据让我们感到恐惧,恐惧这样的恶例像“病毒”一样不断在各地漫延,也像“病毒”一样不停地传染着不同地区的人们:跌倒老人不能搭救,搭救了必然被诬陷。
      三、见义勇为反被诬陷事件颠覆了中国传统美德,摧毁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基础
      见义勇为反被诬陷的恶果,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丧失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从而也必然导致人们日益麻木不仁,见死不敢救。有救助欲望的人不再相信跌倒老人,害怕被诬陷被讹诈而不敢相救。俗话说“救命之恩犹如再生父母”,当一个人在公共场所遭遇突发事故,病倒或被车撞倒,生命危在旦夕,一个毫不相关的路人,出手相救,这是天大的恩情,按照常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助者不仅应该回报救命恩人,而且是一辈子都报不完的救命之恩。见义勇为反被诬陷事件中的被救的人,个个都是狼子野心,他们不仅不思如何感恩,更不思如何报恩。他们就像北方荒原上一条冻僵的饿狼,你不救他,什么事也没有,你救活了它,就避不了被吃的命运。见义勇为反被诬陷事件,只用几年时间就“成功地”颠覆了有几千年文明底蕴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人与人之间丧失了相互信任的基础,从而更加助长了社会冷漠无情。这类事件不断地发生和传播,更加强化了人们对做好人好事的恐惧心理,使人们越来越觉得当今社会扶危救困是不明智也是不安全的。因为担心子女的安全,很多家长不停地教育自己的子女,除了自己的家人和近亲之外,不要轻易帮助任何跌倒老人;这也表明人们多么害怕做好事被诬陷。毋庸置疑,这种对做好事的恐惧心理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做好事的欲望,减少了做好事的行为,也动摇了中国传统的助人为乐的道德基础。不管是认为见死不救说明社会正变得人情冷漠,还是认为害怕救人后被诬赖而不敢伸援手情有可原,都是对当今社会的强烈讽刺,讽刺这“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诬陷者,也讽刺这日益冷漠的无情社会和日益麻木不仁的人们。
      四、北大“撑腰体”网上热捧,说明见义勇为需要一座坚实的靠山撑腰
      根据《现代快报》都市圈圈网调查结果可知,其实深藏大多数中国人内心的真善美并没有丢,乐善好施仍是社会的主流,仍是我们内心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标,不能因为几个“彭宇案”就击垮我们助人为乐的“梦想”。每个人心底都希望身后有一座靠山,都希望自己救人时不会被诬陷,诬陷后有人(机构)替我出气、为我撑腰、代我赔偿。这个靠山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如果国家建立起了完善的社会救助综合机制,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背后有强大的“道德靠山”支持,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理,伸手搭救一下犹如我们自己父母的跌倒老人,又有何难呢?
      标本兼治,重建社会信任,让每个人都成为乐于助人之人。
      怎样标本兼治,重建社会信任,让每一个有爱心的人,放下包袱,不再担心做好事被诬陷,人人都乐意做好事,人人都敢见义勇为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国家要对见义勇为立法,明确界定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和基本义务,藉以规范人们见义勇为的行为。其次,建立由国家扶持,民间资本独立运行的见义勇为公益基金。再次,为了拨乱反正,弘扬社会正气,政府应该设立“见义勇为金话筒奖”、“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奖”和“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奖”。对那些因见义勇为而失去生命的人授予“年度英雄人物”或“烈士”的光荣称号,其子女或家属在就读、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享受优先的待遇,以激励人们见义勇为之志,弘扬社会正气。

    相关热词搜索: 诬陷 见义勇为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