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困境与对策|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

    时间:2019-04-18 03:16: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在给流入地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人力资本,而且为农村带来了先进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活力。因此,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现实困境,探索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对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回流;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2)-06-0081-03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指的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随着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年龄原因逐步退出农民工队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和城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崛起,近年来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升温。其中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已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取向和解决方案:城市融入与还乡调适。从研究数量和主要视角上来说,前者占据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主流,[2]并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探讨却并不多见。一个重要原因是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一群体希望融入城市生活,才是亟待研究者解决的实际问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已经引发了大量的农村社会问题,如田地撂荒、空巢老人以及留守儿童的问题等等;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同时人口迁移流动并不总是从乡村向城市单向迁移并在城市定居的过程,许多流动人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需要长期流动或向流出地(包括流出地的中小城镇)回流,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也不仅限于有形或无形的户籍墙,还要克服其自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因此,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路上,不应仅局限于城市融入这一视角,还应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3]合理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总体特征
      近年来,随着“四补一免”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从事农业生产和就地就近就业的比较效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选择长期回流留在家乡务农或者在附近城市打工,而作为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状况却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回流人数相对较少。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城市社会,期待未来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之际依然有留驻城市的决心。据当年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重庆市合川区农民工回流情况调研报告(2008)显示:市外就业农民回到重庆市内8368人,31岁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占主流,共计5864人,占回流人数的70%以上。[4]而新生代农民工回流人数不足三成。金融危机已经四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情况如何呢?近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我国每天消失行政村20个 十年后谁来种地?》的报道:河北省崇礼县狮子沟乡西毛克岭村,如今全村在册人口458人,实际常住人口216人,村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村里常住的劳动力里边,最年轻的是一对46岁的夫妇,60岁以下劳动力屈指可数。[5]
      2.回流呈现短期性。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意识强,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从外出从业的时间看,新生代农民工2009年平均外出从业时间已经达到9.9个月。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还“亦工亦农”兼业的比例很低。上一代农民工在2009年外出从业之外,还从事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比例为29.5%;而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仅为10%。换句话说,在2009年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而且,从农业劳动技能的角度看,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没有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和技能,60%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其中更有24%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就没有干过农活,完全不会。[6]因此,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就业形势恶化,新生代农民工也很少会返乡务农。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多是因春节、婚育、家事、盖房等原因进行的短暂回流。
      3.回流以中小城市为主。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生活方式上更喜欢城市文化,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的回流不是简单的回归原流出地务农,而是回流到距离家乡较近中小城市和原居住地附近交通便利的农村城镇务工、创业和居住。2010年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显示:在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定居模式的选择中,他们最不倾向回到家乡定居,他们甚至把回家定居视为失败的同义词。对他们来说最合理、最现实及最理性的定居模式就是选择一个“中转站”——介于农村和大都市的中小城市定居。[1]
      4.回流趋向于非农产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回流”,都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和考验,外出打工期间曾经获得的就业比较收益优势,已让新生代农民工不太可能重新接受农业的低收益生产活动,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后从事非农产业。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表明,在全部30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外出从业的比重为43%。如果再考虑本地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并假定其年龄构成与外出农民工类似,则30岁以下农村劳动力有近80%已转移到非农产业。[7]
      三、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困境
      1.制度困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严格把公民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这一制度的存在不仅仅割裂了城乡之间的联系,阻断了合理的人口流动,更为严重和贻害深远的是黏附于其上的社会福利制度,诸如教育、养老、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制度,也对农民工区别对待,使得城乡户口的“含金量”差别过大。在201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一项关于城镇户口最吸引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内容的调查中,选择子女教育条件好占37.4%,社会保险水平高占36.6%,城市生活条件好占30.7%,就业稳定占29.2%,有低保和下岗扶持等措施占24.6%,城市比农村福利水平高很多占18.5%,能购买政府保障性住房或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占16.9%,身份平等占7.2%,子女高考容易占6.1%。[8]在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城市户籍依然是一种身份的代表,对新生代农民工有很强的吸引力,势必影响到他们向农村的回流。
      2.发展困境。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其有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好的发展前景等。这些因素对那些有追求、希望获得更好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农村生产效益低下、收入低、居住条件差、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生活贫乏、发展前途有限,这些因素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就其外出务工动机而言,42.3%的人表示是为了“寻找发展机会”,比传统农民工(20.4%)高出21.9个百分点;出来见世面的比重为6.0%,高出传统农民工(1.6%)4.4个百分点。而传统农民工中55.1%的人明确表示外出是为了“赚钱养家”,高出新生代农民工24个百分点,其生存动机更为强烈。从动机上看,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不是基于“生存理性”外出,而是更多地将流动视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发展的契机。[9]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报告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未来发展的打算”,选择“回家乡务农”的,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只有1.4%,而在当前仍旧外出就业的传统农民工中这一比重为11%。[1]因而,让新生代农民工放弃城市的优越环境重新回到相对贫困的农村,围绕农业开启事业,这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相关热词搜索: 回流 新生代 农民工 困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