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英汉科技语篇模糊限制语对比研究 [英汉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研究]

    时间:2019-04-16 03:19: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引言   模糊限制语首先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拉科夫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或把那些看起来比较模糊的事物变得比较清楚的词语”(Lakoff,1973)。也就是说模糊限制语是指对某个模糊中心词进行修饰限制而改变其模糊程度,或者对某个明晰中心词语或明晰命题进行修饰限制而使它们变得模糊的词语(黎千驹,2007)。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并不影响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只要运用得当,与精确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会使新闻报道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更加接近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它是一种重要的语用策略。
      二、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从语义的角度出发,伍铁平教授按语法类别对其进行分类。
      ①词,如上引副词very,actually,形容词regular等;
      ②表示“有点”、“稍微”的后缀,如-ish;
      ③诸如so...that的结构,这类结构引起一个从句说明模糊形容词或副词的程度;
      ④表示主观见解的短语或分句如I think...等;
      从语用的角度出发,E.F.Prince(1982)及其同事把模糊限制语分为两大类:变动型和缓和型,变动型包括程度变动(如kind of,almost,in a sense...)和范围变动(如about,around,over 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缓和型包括直接缓和(如:I think,I guess,I wonder,...)和间接缓和(如according to,sb says that...,...show that...)。
      三、模糊限制语言在英汉新闻语篇中的语用功能分析
      1.保持新闻的准确性
      新闻数字通常有模糊化和具体化两种表现形式。模糊化的新闻数字通常由限制语和精确数字构成,如“about,nearly,approximately等+精确数字”,即数量模糊限制语。
      例1.Guangdong Deputy Governor Huang said the slowing economy might have forced as many as 6,000,000 migrant workers to leave the South China province and return home last year.(www.省略)
      例2.In other words,nearly one in every three migrant workers employed in Guangdong might have left.(www.省略)
      模糊化的数字虽然违背了新闻学“精确”原则,却使报道更加科学,更有信服力。如果去掉例中的“as many as...”和“nearly”,那么人们不禁会怀疑消息的可靠性。
      例3.根据公开资料,按照每股6.60加元计算,秘鲁铜业公司市净率约为6.6倍。例3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根据”的使用,使读者相信该新闻信息并不是任意捏造的,而是有客观事实依据的。
      2.增强新闻的灵活性
      在报道时,对于过去、未来事件或是有关信息来源不明确,报道者往往使用模糊的处理和传达方法。
      例4.He(Obama)should and probably will discontinue or overhaul the widely derided and largely failed system of “military commissions” that President Bush created in 2001 to try suspected terrorists for war crimes.And he should and probably will announce a detailed plan to close Guantanamo,possibly within a year.(Newsweek Nov.24.2008)
      例4报道讨论奥巴马就职后将如何应对一些遗留问题,“probably”一词不仅缓和了语气,灵活地预测了新总统的态度,从而满足新闻受众的好奇心,而且使报道留有余地,增强其弹性。
      3.提高新闻的严谨性
      新闻传播要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就要受约于新闻政策,新闻纪律及其他社会因素,因此使用模糊限制语可避免表达绝对化,也可以让新闻报道者免于一些言论纠纷。
      例5.According to the Chinese—language magazine,Caijing,Shanghai’s industrial output saw a record double—digit decline in December 2008.(www.省略2009/01/09)
      例5中“according to”是新闻英语中常见的限制语,通过它引用当事人的原话,权威数据,权威报道等,提高所报道信息的可信度,也表明了报道者的态度。
      4.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
      新闻媒体面对的是广大的新闻受众,语言不仅要通俗易懂,而且要突出重点,符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和认知习惯,特别是新闻广播。
      例6.A report by the Guangzhou—based 21st Century Business Herald also cited anonymous sources at a company funded by Huang’s saying that the 39—year—old tycoon had bribed several officials at regulatory approval agencies before Gome launched its first share issue in Hong Kong in 2004.(Beijing Review Vol.51 No.49 Dec.4.2008)
      例6中如果把“several”去掉或换成具体的数字,那么受众不免要怀疑一番,“several”一词还削弱了语气,指“一些官员”并不是“很多”,使报道更得体,又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可以协调语境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具备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精确话语信息、避免过多的说明细节、符合新闻报道特性、自我保护、减轻所负责任、保存面子等语用功能,对于成功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英汉新闻语篇中的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比较
      从英汉两种语篇分析发现,在描述程度、范围、数量、性状等方面,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汉语模糊限制语以其丰富词汇的特色使表述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如:表“减弱”含义的表述有:“利润微薄”,“资本回报率不高”,“风力开始下降”,“产品需求降低”,“前景黯淡”,等等。汉语描述性状更具特色,更准确,它的得体使用能够避免语用失误,从而使交际顺利地进行,提高语言表达准确性和灵活性。
      相较而言,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远不及汉语的广泛,也证明了汉语作为一门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语言,在表达含蓄意义时使用模糊语言上,有着更为深远的历史,并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通过文献阅读及统计分析,西方作者使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频率远远高于中国作者,他们在评论时更擅长于在字里行间运用直缓型模糊限制语表达个人观点,而中国作者往往在结论部分运用模糊限制语表达个人看法。试看以下两个例子。
      例7.(中间段)Perhaps now the unions can be persuaded to take further steps.And maybe the car companies can look to their European arms(where high taxes on fuel have long encouraged more efficient models)and bring smaller,less thirsty,cars into their line—ups.But it seems unlikely that a complete remodeling will be possible by the end of March.Enormous doubt hangs over a scheme that at its core reckons that government direction can succeed where the forces of the market have failed.(www.省略:A deal for Detroit?2008.12.9).
      例8.(结论段)我们以为,这些政策都应该出台,但是出台的时机选择,应该慎之又慎。这些政策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制定,它们在制定和颁布这些政策时,仅仅是从局部考虑自身政策的积极作用,整体理性往往不足。(经济观察网,2008年8月8日,评论员李利明)
      上面的英汉两个段落均使用了不同的模糊限制语,它们表达的效果是相同的。然而,西方作者更擅长在语篇中间部分使用模糊限制语,如“perhaps,maybe,seem,possible”分别出现在本段每一句中,尽管段落中的这些词淡化了例证,但给结论提供了可信度,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有直接根据的。这样,在承担与不承担责任之间留有选择的余地。而中国作者往往在结论段以第一人称表述看法,这个模糊限制语的使用表达“我们的看法”,但不代表大家的看法,以此减弱或取消对命题内容所承担的责任。所以,在承担与不承担责任之间留有选择的余地。
      另外,西方作者尤其喜用判断动词“seem”表达个人看法,而对应的汉语词“似乎”在汉语语篇中极少出现,而中国作者用得更多的是判断副词“可能”。中西方作者采用不同的词性表达他们的模糊含义,一方面是与两种语言本身的不同有关系,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态度。用“It seems,I think,I am afraid,hard to say”等表达方式都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隐含了西方人的个人主义,而在处理模糊限制语时,中国作者多用副词或形容词,表明作者在表达个人观点时更为谨慎、含蓄。由于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差异,两种语言就如何实现这一功能而言还是有所区别的。
      五、结语
      模糊性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其特殊的功效,其地位不亚于精确语言。无论在电视访谈还是纸质媒体报道中,使用模糊限制语是一种科学准确传播信息的语言技巧,也是有效交流的手段。但也要注意:新闻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要遵循新闻报道的原则,不可滥用,应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同不负责任违背事实的报道区分开。
      
      参考文献:
      [1]Channell,J..Vague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Lakoff,George.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M]Lakoff,George.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 Papers.Chicago:Chicago Language Society,1972.
      [3]付丽菊.新闻中的模糊限制语[J].陕西教育,2006,(2).
      [4]张淑静.新闻报道中的模糊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

    相关热词搜索: 英汉 用功 模糊 研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