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_卓越学校的三大支柱

    时间:2019-04-15 03:2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赖教育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普遍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理所当然地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责任和期待,建设卓越学校,不仅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呼唤。本文结合对一些名校的考察体会,就支撑卓越学校的支柱谈几点思考。
      一、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一——优秀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形成的学校风范和学校精神,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风学风以及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制度规范和学校传统习惯等。学校文化对学校品牌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学校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支持卓越学校的第一根支柱。
      1.优秀学校文化的表征
      (1)先进性。先进性体现教育的时代主旋律和人类美好的价值追求。学校文化要以时代精神为指向,体现时代精神的内涵。学校文化理应体现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为了人的发展,为了让人过上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这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2)认同性。认同性就是为师生员工所认同,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发展、丰富起来的,反过来,它又对师生员工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塑造作用。
      (3)弥漫性。弥漫性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外在的符号、师生的行为举止和师生的做人做事方式。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可感、可触摸的,它不仅体现在学校可见的制度、口号、仪式中,而且弥漫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成为每个人的“做事方式”。
      (4)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能够吐故纳新、兼容并蓄、自我完善。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完善的系统。学校文化既要注重积淀和生长,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吐故纳新;既要注重自己的历史,坚持自主发展和自我创新,又要广泛学习、兼收并蓄。
      2.优秀学校文化的功能
      学校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是支撑一所学校并使学校获得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优秀学校文化具有导向、教育、约束、凝聚等功能。
      (1)导向功能。学校文化能够通过文化的塑造来引导成员的行为心理,使成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与理想追求,规范统一学校成员的行为。笔者认为,“价值领导力”应体现为学校领导者对学校文化价值引导功能的把握。
      (2)教育功能。学校文化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在学校生活中,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往往不是某门学科、某种知识,而是学校文化,是经过学校文化熏陶形成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3)约束功能。学校文化通过倡导和塑造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风范等精神文化内容,从而造成强大的个体行为从众化、标准化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
      (4)凝聚功能。学校文化寄托了组织成员的理想、希望、要求,共同的文化习性、理想目标、传统风范、行为规范,使学校群体产生强烈的内聚动力机制,学校文化越成熟、越发达,个体对学校的归属感、自豪感和群体意识就越强烈,学校的凝聚力就越大。
      3.优秀学校文化的构建
      学校文化是一个不断塑造、构建的过程。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有造血功能,既能够“温故知新”,又能够“吐故纳新”,在对传统的审视和梳理中,修正和改变过时的信念、价值,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挑战,不断注入新鲜的文化因子,使传统和创新和谐统一,使学校文化始终充满活力。这种文化的重新构建无疑是一所学校不断打破自我设限,不断走向卓越的关键。
      (1)构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一致、朴素典雅的环境文化,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言说”,并表达着学校的价值追求。笔者在考察吉林省长岭县第二中学时就体会到了这种精心设置的环境文化。步入校园,正对着学校大门的是展开的一幅石刻书卷,上面镌刻着《 长岭二中赋 》。左侧最西端是不锈钢材质的学校校标,与校标相连的是八位中西方教育家的半身塑像,其中孔子、孟子、蔡元培、陶行知四位的塑像坐北朝南而立,与之相对坐南朝北的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校门右侧是花坛,花坛中央是文化长廊,走过长廊是“学知亭”,亭的楹联也是寓意深刻,一联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师德要求,一联为“刻苦读尽人间书,发愤识遍天下字”,则是对学子的期待。高中部教学楼的每层楼,左侧从五楼至一楼分别是“德、智、体、美、劳”,右侧从五楼至一楼分别是“仁、义、礼、智、信”,现代的育人理念和传统的道德标准在这里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在每栋楼的门厅、走廊,在学生宿舍、餐厅,到处都是育人的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绝非随意堆砌,而是与其情其景相交融,环境文化在润物无声中化育师生的心灵。
      (2)构建蕴含时代精神,富有个性且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精神文化。学校精神是学校群体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构建学校精神文化,要有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使学校的价值追求与时代的主体精神相统一;要有对学校传统的梳理和继承,使学校的精神文化有根基和源头,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个性,始终流淌着属于自己的血脉;要在师生员工教育实践的行动中凝聚形成,形成群体的文化自觉,使学校精神文化真正成为学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它通过校训、学校的标语等明确表达出来,例如张伯苓先生为南开中学提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理念等。
      (3)构建体现人文关怀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是调整学校组织内各种关系、维系学校正常运转的各项规定。当学校制度和学校文化融合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学校制度的精神要重于形式,赋予制度精神的色彩,要在文本制度中突出学校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赋予制度灵魂,让学校规章制度的影响深入到师生员工的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如何使刚性的制度蕴涵文化特质,使制度更具人文关怀,体现尊重人、发展人的制度设计理念,是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二——“行动”中的课程改革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校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载体,所有的教育目标最终都必须通过课程加以实现。一所优质的学校必然对居于核心地位的课程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仅能够积极回应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课程改革的大潮,而且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开展校本层面的课程改革,不断构建和丰富具有浓郁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因此,“行动”中的课程改革当是卓越学校的第二根支柱。
      1.“行动”是课程改革的关键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然步履维艰,不说改革只停留在肤浅的表层,至少没有触及深水区。学校缺少真正的“行动”——“课程改革”。笔者认为,学校应制订“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课程改革行动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境导入—导学结合—探究深化—总结反思”的课堂教学改革,使师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行动,义无反顾地行动,不观望,不徘徊,在行动中寻求突破,才是课程改革能够深入推进的关键。
      2.教育良知是“行动”的起点
      正因为有了对传统教育积弊的反思和清醒的认识,才有了2001年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新课程的实施旨在涤荡‘应试教育’的污泥浊水,彻底变革传统的非人性的课程。”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实施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课程改革,改革涉及各个学科,涉及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改革缘起于学校对现行教育的三个追问:我们现在管理的学校是与时俱进的现代型学校吗?我们现在办的教育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教育吗?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如何实现教育价值,如何去功利化办真教育?这是发自教育良知的考问!教育良知体现了教育者对国家和民族、对教育对象所抱有的强烈责任意识,教育良知是课程改革“行动”的起点,缺少了教育良知,就不可能对传统教育做认真的审视和思考,就不可能有改革的热情和担当,“行动”也就无从谈起。
      3.“行动”要有理念统领和整体规划
      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观念的变革,是在观念变革统领下引发的教材、课堂教学的一系列变革。学校“行动”中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必须在对传统办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教育哲学观,并以之统领学校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缺少了先进的理念统领,课程改革要么只会是盲目跟风,东施效颦;要么就是流于形式,追求表面的浮华;要么则缺少灵魂和主线,东一榔头西一棒。同样,缺少了整体性的规划,课程改革可能只触及到改革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推进,行动盲目缺乏理性,这样的“行动”也必然不会久远。因此,“行动”中的课程改革绝非“盲动”,而是在明晰的办学思想引领下的理性行动。
      三、卓越学校的支柱之三——优秀的校长
      校长之于学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校长的价值观念、领导风格会在学校留下深刻的烙印,甚至是塑造了一所学校的灵魂。无论是一所刚刚崛起的学校,还是在风雨飘摇中屹立百年的历史名校,它们背后都有一个或数个优秀校长的身影。优秀校长是卓越学校的第三根支柱。
      1.校长的角色和作用
      校长作为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工作职务,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校长角色有多种含义,首先,校长是学校的行政首长,对学校的教育行政工作负有全面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具有行政决策的权利;其次,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外代表学校,行使民事权利,处理与社会各部门、各成员的法律关系;再次,校长是学校集体的组织者,是校内各种人员各种关系的协调者;最后,校长是教育专家,是教师的带头人,是“师者之师”,是教育的真正行家。
      2.优秀校长的共同品质
      (1)具有热爱教育的情怀。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热爱教育的。正是对教育的无比热爱,使他们能够用“心”做教育,能够思考和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有为理想殉道的教育情怀;使他们能够燃烧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育事业;使他们能够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始终坚守教育这方田地。
      (2)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一个优秀的校长一定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这种责任感,是对每个人成长和未来生活所意识到的责任,是对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所意识到的责任。他对社会进步、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真切地感受到作为校长身系千万人的未来,因而时刻警醒,既开拓创新,致力于建设卓越的学校,又始终警惕教育被异化。
      (3)具有忧患意识。优秀校长都是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他们不会陶醉在今天的成功和辉煌中,知道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就会不断思考着明天的教育,让他们领导的学校总能走在别人前面。
      (4)具有坚韧、执着的精神。优秀校长身上都具有坚韧、执着的个性品质,他们始终坚定于自己的信念和目标,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他们都坚定不移、百折不挠。正是这种坚韧、执着的精神,才使他们不会迷失在层出不穷的所谓新理念、新模式中,使他们能够带领学校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5)富有人格魅力。一个优秀校长一定富有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人格力量,能够感召师生,使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实现学校目标。优秀校长具有民主的性格,能够将自己和教师、学生视为拥有同样自由权利、有尊严、有价值的人,以积极、宽容、开放、平等的心态来应对学校事务,重视凸显人的主体意识;具有民主谦逊的工作作风,平等待人、知人善任、长于协调沟通,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具有良好的品格素养,淡泊名利、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真诚坦率,师生乐于和他亲近,向他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全校师生人格修养的楷模。
      3.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
      (1)严格的自我要求。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离不开严格的自我要求。优秀校长必须始终严于律己,成为师生的道德楷模;始终坚持积极进取,而又不计较得失、淡薄名利,富有牺牲精神;必须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而又不迷信、不盲从,不断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勇于改革和创新。
      (2)丰富的实践积累。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离不开实践中的积累。工作岗位是最能提高自我的场所,工作中的正反得失,都是最好的学习资源,注意积累自己和团队成员的成败案例,并加以分析,养成思考每个有意义事件背后深层原因的习惯,校长自然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3)持之以恒的学习。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学习。优秀校长始终坚持把广泛、持之以恒地阅读作为自己生活和职业的习惯,在阅读中不断批判和汲取,不断开拓视野,不断丰富心灵,不断滋长教育和管理的智慧,能够一直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优秀校长既是教师学习的倡导者,又是师生学习的榜样。
      (4)不间断的教育观察和思考。优秀校长的自我修炼,离不开不间断的教育观察和思考。“我思故我在”,只有养成对每个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思考的习惯,做“行动的研究者”,才能使校长始终对教育持有敏锐的洞察力,使校长保持教育的激情,丰富教育思想,使校长走上教育家的道路。
      (作者单位:厦门市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厦门,361021)

    相关热词搜索: 三大 支柱 学校 卓越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