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夜莺的歌声》课堂教学实录】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时间:2019-04-04 03:13:2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材分析】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
      1.收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
      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师:对,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好。再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升华主题做了铺垫。)
      教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二、以小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为主线,品析、朗读并感悟课文
      抓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相机理解重点语句,感悟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夜莺的歌声”到底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波浪线勾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勾画、标注时,请用铅笔。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1:三次。
      生2:四次。
      师:那你说说,你找到的到底是哪四次?
      生2:第二自然段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是第一次。
      师:找得非常准确!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不仅回答正确、清楚、完整,还说出了句子所在的自然段,这样,再长的课文,听的人也会非常清楚。掌声送给她!那第二次呢?
      生2:第十一自然段,“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找得好!接着说。
      生2: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是第三次。“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
      生3: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4: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
      生5: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照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
      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教师引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
      生:沉寂!
      师:能把它换成“宁静、寂静”吗?为什么?
      生:不能。宁静的静,是安宁祥和的静;寂静的静,是没有一点儿人声,非常安静;沉寂,静的程度更深,让人感到压抑、沉闷。
      师:说得多好啊!掌声送给她!是啊,“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让我们感到压抑、沉重,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
      教师小结:文中战后的村庄的静,就是这种让人感到沉重、感到伤痛的静,因此不能换成寂静,更不能换成宁静。
      【课后反思】
      1.整体构建,践行了“删繁就简”,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中紧扣课题,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紧紧抓住课文文脉,线条清晰。通过品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抓住人物特点,层层推进,使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反复朗读课题中总结,升华情感。
      2.教学拓展:以宣读《儿童和平条约》结束本课,达到唤醒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心声。
      3.不足之处:分角色朗读环节,齐读表现力欠佳,鬼子军官的语言和小夜莺的语言应该单独抽取学生,以展示的方式朗读。
      (作者单位 四川省峨眉二小)

    相关热词搜索: 夜莺 歌声 课堂 教学实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