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回避型依恋人格治疗_回避不了的话题:关于你未来人生的走向

    时间:2019-02-22 03:24: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编者按   高考就像一道分水岭,高考过后,人各殊途。有的同学选择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有的同学选择复读,“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有的同学则更愿意进入社会,开拓别样未来。路在脚下,梦在远方,哪条路最适合自己?选择道路之后又该如何走好?也许你在犹豫,也许你正感到迷茫。在老编看来,眼下同学们既要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完成好每天的学习任务,也不妨抽些时间,务务虚,整体规划一下自己高中阶段及未来人生的方向。未雨绸缪,总是不会错的。为了帮助大家周全考虑,审慎抉择,本期我们特别编发这一专题,就是希望能为同学们当好参谋,点亮航灯,照亮大家前行的方向……
      
      大学,一个牵动千百万学生的词语。大学,令多少高三学子魂牵梦萦?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逐年递增,2006年报名人数已近千万人,全国专本科录取率为60.23%,其中本科29.55%,专科30.68%。大部分学生十年寒窗的目的,是为圆自己一个大学梦。
      为什么上大学,没有标准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上大学是一种投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
      对于个体成才而言,大学的专业学习也许不是唯一的途径。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了大学的专业学习经历,我们日后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层次专业领域工作,以后的工作会相对稳定,工作也可能有着更高的含金量。
      对很多人来说,上大学也许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大多数人上大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来帮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即用自己的本事实现人生理想。
      而家长为什么要全力供孩子上大学?最主要的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找个比较好的工作,能自食其力,事业有成。听起来可能有些俗,但必须承认,在人们心目中,差不多都是把上大学或供孩子上大学当作一种投资来对待的。这也是高校前些年不断扩招,引来一片欢呼的原因所在。
      
      大学可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培养德、智、体、群、劳、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容许他们全面发展的时间空间,创造一个容许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自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环境,而大学校园正是这样的一种环境。
      大学一般都校园风景优美,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许许多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一起生活、成长,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提高。
      大学里有丰富的藏书,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设施完善的图书馆。大量的阅读对于每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才可以成就事业,才可以成为体魄健全、知识全面、品德完美且具备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上大学同样也培养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但以前我们的教育强调独立的东西似乎太多,强调协作的东西太少,在大学里面可以让我们学会团队合作,没有团结协作,是不可能出色地做好事情的。
      一位今年上大一的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的女生说:“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住宿;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集体生活;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独立;上了大学以后,才知道什么是坚强……上大学以前,无论家离学校多远,我都没有在学校寄宿,太依赖家里人了。上大学了,不得不住校,虽然这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恐怖,但实在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
      
      当代大学生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思想开放的年代,只要有理想、愿打拼,康庄大道就一条条摆在面前。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也不再只有传统的求职方式,他们或应聘,或考研,或留学,甚至自主创业也蔚然成风。
      只要我们把握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成功自在掌握中。只要我们时刻带着创造的心,成功就在身边。而所有的成功都是与本人的优秀品质相关联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季飞,1990年至1994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工作过5年,1999年开始在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攻读教育管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5月参与创办南京优仕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现任董事长。他曾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谈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他说:“失败是难免的,关键在于你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这种失败在我们学校老师的教学中灌输得比较少。老师更多的是教你怎么走上成功之路,而不会说你会怎么失败,我觉得这就是教育中的一个弊端。”他本人也失败过很多次,成功过很多次。“没必要沾沾自喜,这只是你人生必须经历的。”他如是说。他认为对创业成功期望值过高是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总之,人生的蓝图出自于规划,你可以画得宏伟,也可以画得简陋,宏伟的蓝图会让你拥有广阔的天空,而简陋的蓝图却囚禁了自己。所以,请相信自己,没有船到不了的彼岸。
      
      哲学中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说法,哪些同学适合走“走进大学”这条路呢?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对大学“魂牵梦萦”型。这类同学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对大学的各种情况也不甚了解,但是对“大学生”这个身份充满了向往,更有一种对大学充满渴望的情结。夸张一点说,如果不上大学,这类同学就会抱憾终生。
      2.“循规蹈矩”型。这类同学始终认为自己的人生就是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后就业的过程,没有想过不上大学能做什么,大学是就业的一块跳板。
      3.“学习尖子”型。这里的“学习尖子”是广义范畴上的尖子,并不一定非得是学习成绩数一数二。这类同学的特征就是擅长学习,不见得是非常聪明或者说是智力超群,只不过学习对他们而言是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他们天生对课本“有感觉”,取得硕士、博士学位都是他们期望中的、可以实现的。对这种类型的同学而言,无论是从大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还是作为继续求学的一个步骤,上大学都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最后要提醒的是,选择继续升学的同学,报考的大学和专业一定要适合自己,尤其是要有利于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是发挥上大学优势、实现上大学梦想的根本目的。如果背道而驰,不顾自身特点,到头来可能会事与愿违。
      
      每年高考尘埃落定,总有一些同学选择复读,准备卷土重来,再次参加高考。参加复读的同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上了线放弃录取或未被录取的,另一种则是当年高考没有上线的。
      
      高分复读,衣带渐宽终不悔
      杭州某高考复读班学生叶王毅,当年高考成绩列全省第553名。但他非常失望:“平时不如我的同学也考进了清华,我为什么不行?”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高复班。经过一年努力,第二年他的高考成绩排在全省理科第16名。他说,现在复读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它是考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高校和专业的一种策略。
      湖南某高考复读班的一名考生坦言,去年她因考分与中南大学的投档线相差1分而落榜,心有不甘,于是选择复读。另外一位考分达到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的同学也走进了高复班,他表示去年发挥不理想,准备今年再战。
      因为填志愿不当而复读的余凯同学表示:“其实我们来读高复班就是对自己的理想负责,希望通过再次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读自己喜欢的专业,等于多给了自己一次机会。”他现在把能够学习的时间利用得更充分了,学习也更加注重方法。以前的老师对他也很关心,经常为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如今他和考上大学的老同学也有联系,有时会向他们借笔记、参考书,向他们讨教学习方法。
      我们也发现高复班的同学大多心态相当平稳,课堂里没有离高考还有几天的倒计时牌,有的只是大家专注的神态和堆成小山一样的书籍。
      选择复读的同学大部分都坚持这样的观点:耽误一年时间多花一年复读的费用,如果能够考上一所心仪的学校和好专业,毕业时就更有可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选择复读还是值得的。
      
      低分复读,此时不搏何时搏
      去年因高考发挥失常而复读的陆会同学说:“经历过一次高考了,心里比较有数,父母也不像从前那样给很多压力,我自己只想稳扎稳打。决定复读就一门心思了,现在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小陆说,现在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今年高考中将有哪些招生学校和具体专业设置。
      北京市西城区一名考生在高考后主动向家长提出复读,他向父母“检讨”:自己这些年来学习不努力,所以成绩不好,希望父母支持,再给他一次机会。这部分同学选择复读更大程度上存在着某种无奈:上不了大学,看不到出路,只好继续走高考这座“独木桥”。对他们而言,选择复读可以拥有重搏一次的机会,通过上复读班,可以起到补缺堵漏的作用,也可能提高成绩。
      原本在广州一所普通中学念书的小宇,去年高考只考了470多分,平时成绩中等的他想读一所好学校,所以第一志愿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结果未被录取。“一开始我打算读专科算了,但妈妈建议我重读一年。有一天我翻报纸,看到复读学校的介绍,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对重新奋斗一年有点恐惧。正犹豫之际,我得知自己连那个专科学校都上不了,当时很失望。但我又想,苦一年总比苦一辈子好,于是不出一个星期,就下定决心上复读学校了。这一年时间我觉得花得很值,经历过复读的学生和一般高考学生很不一样,我们的心路历程复杂得多,心理也会比较成熟。这一年后,我对人生、对得失成败的看法都改变了。”
      一位高复班同学的随笔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结果如何,我也是胜者,因为我毕竟走出了高考失利的阴影,我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理想。有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收获,相信通过自己的奋斗,今年定能笑傲高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无须与他人较高下,就像高考,其实对手就是自己。对于要走进梦想中的大学的同学来说,复读就是又一座通往大学的桥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高分复读的考生了。
      其实,复读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就像跨110米栏。跨过去的人会说:“复读让我实现了梦想。”曾经在这里栽倒的人说:“这是一个陷阱。”而在还没尝试的人面前,110米栏分明就是十个标准栏。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在这中间我们需要付出汗水,需要艰辛努力。复读生因为曾经输过,就更应明白没有汗水的尝试是一种徒劳,没有艰辛付出的自信其实是自负。在所有的成功背后都隐藏了勤奋,不要被唬人的表象给吓住了。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高分复读的事例。
      蔡辉龙,2005年高考厦门市理科状元。
      他在2004年高考后填报了清华大学,却以652分的高分落选,最后放弃就读华东理工大学的机会而复读。他觉得自己有潜力,于是决定再复读一年。他说:“如果已经尽力了,成绩即使比原来差也无怨无悔。”皇天不负有心人,在2005年高考中蔡辉龙取得了672分的好成绩,他再一次选择了清华大学。
      这就是蔡辉龙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人要有执着的信念,清晰的定位。
      赵雪也是一位复读生,她去年考取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她当年选择复读是因为考试成绩不高,连上专科都去不了好点的学校。当时她就想,人生能有几回搏,青春的错误是可以挽回的,于是下定决心再搏一次。“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考试不理想,而且确实觉得理科不利于自己的发展,所以复读时转成了文科。我也想再通过一年的努力考一所好学校,因此那年非常努力。”谈到压力问题,她感触很深:“当然会有压力,家长和社会的倒不多,主要是来自自己的。因此,自身的心理调节非常重要。”
      走上复读道路的同学,各有各的原因。如果有一天,你站在了去与留的边缘,只要你能找准方向,那就是在做正确的选择。
      通往成功的路有时候就像是万丈悬崖上的独木桥,下面便是滔天的洪水,走过去了,便是征服。这个过程会让我们明白: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年轻,我们不怕重新来过!
      
      高分复读的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多要比一般学生大,所以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在心理上坚定自己必胜的信念,避免受到挫折时决心动摇或后悔。
      同时复读也不是整日埋头苦读,由于复读班一般没有体育活动课等,同学们应该每天适当参加体育运动,比如户外散步、骑车、跑步等,使身体得到一定的锻炼和休息。
      由于许多不利的外界因素及自身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低分复读生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在心理上完成从自卑、失落到自信、进取的转变。
      北京新干线学校冯健校长认为,适合上高考复读班的学生是那些充分认识到社会竞争激烈,已经找到自身问题,并能改正缺点和不足,自身潜力大,尤其是单科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学生。他提醒高分考生:要慎重选择,因为考试时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学生要认识到自己是实力不够,还是发挥不好。
      综合分析,以下三类学生较适合进行复读:
      1.“失误”型。即本身成绩很好,在高考中偶然失手的学生。毕竟对这些考生来说,“低就”实在太可惜了。进入不愿去的大学或者读自己非常不喜欢的专业,心情不爽,学习兴趣不高,又何苦呢?
      2.“未入状态”型。即自身很有潜力,但在原学校的高考集体复习中一直没有进入状态,临考前才后悔的学生。
      3.“备考方向有误”型。即由于原学校高三老师经验不足,没有给予正确指导而导致备考方向错误、成绩不佳的学生。
      从事学生高复指导工作近10年的上海民办侨华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曹惠康分析指出,高复班同学更要学会下面两点:高复学生由于高三的课程都学过,又不需参加高中会考,课外活动也相对较少,客观上可以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多了,但这意味着要求学生学习更自觉,需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同时高复班的师资与普高相比,从整体水平上说不如一些重点高中,高复学生如果对老师要求过高,把期望都寄托在老师身上,对自身却认识不够,自我定位模糊,就容易偏离主题,毕竟学习是“老师引进门,修行看个人”。
      
      每年高考,除了产生一批高考状元之外,也会有部分同学因为各种原因而落榜。落榜考生如何面对现实生活,走出思想困惑,这是家长和考生面临的问题。
      王军是一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高考落榜后,每当静下心来的时候,他也有后悔的念头。因为当初的贪玩,当初的固执,当初的叛逆,他不得不付出代价――落榜。
      然而,他现在并不沮丧,因为他觉得竞争社会为他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成功机会。首先,他已经成年了,高考结果如何,并不影响他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包括对社会的贡献,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与前途的努力。当他走出这一步,在我们这个竞争社会中,他已经扎扎实实地领先了一步。其次,他觉得高考并没有击溃他的信心,他相信自己的潜力与勇气。海外华人中很多人在国内拥有高学历,在海外生活的开始几年几乎都有靠体力打工的经历。他们中不少人几年如一日,每天进行十几小时高强度高节奏的体力劳动,这些经历被不少成功人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经历,是他们成功之路不可或缺的起点。
      王军如今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他走入社会后要像那些成功人士当年那样,刻苦工作,无怨无悔,因此他感觉自己的竞争实力不可忽视。
      我们采访的另一位男孩名叫韩磊,他今年本来上了专科线,但是他并不高兴去上一所三流四流的院校,加之不想复读,于是便走入了社会。谈起自己的选择,韩磊显得十分理性和深沉。他说:“以社会竞争的角度而言,能进入大学深造只是意味着拥有从事某一专业工作的资格,只有在参与了能创造社会价值的竞争并在竞争中胜出,才算成功。高考落榜被认为前途完了,并不符合竞争社会的客观现实,而应认作是一个起点。若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力,不断努力进取,是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迈向成功的脚步的。虽然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依然有较强的影响力,会让我们感到有压力,但在这个社会中,从砌砖、洗碗开始的成功人士也是数不胜数。面对学历的劣势,第一,我不会自责;第二,这也决不可能成为我退缩的理由。”
      另一位高考落榜的张姓同学说:“学历高低从来不是综合竞争实力的唯一决定因素,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责任感,是竞争中的拼搏精神。我并没有把高考落榜之后走入社会看成是一种失败,我觉得这只是一种选择。我觉得只要我自信地从心里拒绝任何的同情安慰,而以一种临战前的振奋与强烈的求胜欲望取而代之,总有一天我将以自己的事业与成就让亲友感到骄傲!而且高中三年已经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一是学习、理解能力的提高,高中的训练实际上使我们具备了走入社会后快速学习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的基本能力。比如我认识的一个人他高中毕业后进入社会打工,在技术的掌握速度上要比其他人快很多。二是高中学习竞争的残酷性和高考的高淘汰率,还让我明白了很多原来不明白的道理。高中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试问进入社会以后的压力大不大?学会面对这种压力而不是逃避,本身就是一种锻炼。”
      听了以上几位的话之后,我们唯有衷心祝愿他们以后的路走好!
      
      无论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步入社会,高考落榜也好,高校毕业也罢,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便是这个社会的竞争与优胜劣汰。社会是个大熔炉,倒出来的残渣才是社会的失败者。没有考不上大学就是失败的定论,却有不努力就会失败的道理。
      面对现实,拥抱社会,让我们勇敢地跨出第一步。抓住父母给予我们的创造天赋,努力拼搏,成功自然就在不远处,原来步入社会也如此精彩。
      所以高考只是我们人生的中转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站。人生的转折点并不是人生的波谷,落榜之后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心,前面定是一片光明!
      但是前进的道路并不一定那么顺利,落榜之后求职或是自主创业,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就在我们身边,无论是求职还是创业都不乏成功的例子。让我们先看一则成功创业的例子。
      袁正洋,江苏省盐城人,落榜之后一直在家寻求创业机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注意上了一只癞蛤蟆,从而产生了规模化养殖癞蛤蟆的想法。结果他一脚踹进这个“冷门”,在自己22岁之时就挣下百万家财。
      其实分析各个成功者的求职、创业历程,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发现了别人所没有发现的、没有注意到的行业,从而钻进冷门,取得成功。正所谓“机遇只会降临在有头脑准备的人身上”。所以,高考落榜之后要尽快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善于观察周围事物,从而找到求职、创业的契机。
      让我们再看一则成功求职与创业结合的例子。
      阮建荣,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放弃学业,曾经历过四次高考落榜。之后,阮建荣先是到工地做了几年泥工,后来又改做推销,几年时间积累下100万元资产。但后来在初次自主创业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投入的100万元血本无归。
      阮建荣也不知道自己那段时间是怎么过来的,但是有一个结果就是他挺过来了。而且他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契机,最终,他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赚了2000多万元。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求职或创业之初难免会遭遇一系列的困难,这时也恰恰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时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阮建荣的求职不能不说成功,而之后的创业失败又有多少人能承受?这都不要紧,只要我们始终记着:年轻,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坚持就是胜利!
      因为渴望成功,我们自信地步入社会;因为自信,我们成功地走在社会。
      
      谈起“不上大学,我们可以做什么”的问题,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起几年前非常火的所谓“现象”,被誉为“少年钱钟书”的韩寒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当时因为这种现象所引发的争论,无非也就是高中生毕业后究竟走向何方的问题。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个问题就越发显得尖锐起来。有些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相对于继续坐在课堂中鸭子听雷一般地煎熬,一些学生还是走向社会比较好。但这些学生最好具有以下特征:
      1.对校园“深恶痛绝”型。即步入学校那天起就对课堂学习没有丝毫兴趣,只要和学习无关的事都可以做得不错,而一接触课本就会犯困、没精神的同学。这类同学和智商高低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2.对学习“死不开窍”型。这类同学和智商问题的关系不大,但是有所影响。他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课堂学习成为一件可以丰富自己的事情,反而时时都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对生活中的其他事也没有兴趣,变成了学习的奴隶。
      3.有“一技之长”型。就个人而言,说得更实际些,上大学的目的无非也就是学得一技之长,为将来可以找到好工作做准备。以目前就业市场越来越需要有实际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趋势来看,如果学生本身就有一技之长,那么在上大学的问题上或许就多了一些灵活性。
      回到开始提到的“现象”,一个既懂得写作又会玩赛车的人,谁也没有看到他因为没有大学文凭而活得水深火热,相反倒是非常的滋润。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一家三代都是小学文凭,但他们每个人都过得不错。
      抛开这种特例不谈,我们身边其实也有很多高中毕业就随长辈做生意或者自己学得一门手艺的例子,他们虽然不是事业如日中天,但是生活很轻松,并不比那些已经考上大学的同学差多少。
      最后要提醒的是,选择不继续升学的同学,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情况认识清楚。不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就是一种“解脱”――可以不用忍受高考的“折磨”――相反,这些同学要先让自己成熟起来,了解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而且多少要有点自己创业的魄力,有承担、面对挫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学一门可以生存的技术或者手艺,不管这种技术或者手艺多么“低下”――比如木匠――也要正确看待,这和那些奔波在各大公司中的电脑工程师之类的白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非都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罢了。
      如果你不能领悟到这些,而导致将来懊悔,那么你或许不如现在就审慎考虑,努力为进入高校深造再搏一搏!
      (编辑 蓝 忆)

    相关热词搜索: 于你 回避 走向 话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