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顺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顺应理论

    时间:2019-02-16 03:27: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言顺应理论主要探讨语言的产出问题,它认为语言使用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强调语言与交际目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之间的一致性。从语言顺应理论的角度,针对英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要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和交际者的语言能力。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和学生在英语教与学的活动中可以通过丰富言语技能、突出情境教学、掌握有效策略和注重课堂话语等方式来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顺应理论;英语教学;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42-03
      
      语言顺应理论(The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教授维尔索伦(J.Ver-sehueren)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es)中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语言交际的行为和认知理论。它主要探讨语言的产出问题,第一次将“语言即选择”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国不少学者从语码转换的角度讨论了顺应理论在推进语言交流和课堂口语教学方面的作用。英语教学实际上也是师生双方的语言交际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只有不断顺应对方和自身的需求,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本文继续探讨顺应理论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一、顺应理论的内涵
      
      顺应理论强调语言与交际目的、交际环境、交际对象之间的一致性。维尔索伦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是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这种选择涉及语音、词素、句法、词汇和语义等各种语言形式。语言选择由语言使用的三大特点作为前提组成,即语言的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它体现在语言的历时和共时方面,具有动态特征。协商性指“语言的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按照规则,或固定地按照形式一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基础上进行,其含义在于:对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不存在符合不符合使用规则的问题,只存在语用原则上适切与否的情况”。顺应性指“语言使用者能从可供选择的不同语言项目中作出灵活的选择,以尽量满足交际的需要”。变异性使语言选择成为可能,并决定选择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排除语言的机械表达方式,使语言使用富有弹性;顺应性使人们通过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根据顺应理论,语言顺应包括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指语言选择中要考虑的各种语境因素;结构客体顺应(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指顺应涉及各语言层次及语言结构原则;顺应的动态性(dvnamicsof adaptabilily),指语言选择和协商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顺应过程;顺应中的意识突显(the salience ofadaptation),指交际者对语言选择的意识程度。语言顺应的这四种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其一,语境关系顺应。维尔索伦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顺应。语境可分为两大类,即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包括语言信道(linguistic channel)和语言上下文(linguis-tic context)。语言信道包括自然信道和人工信道,前者指的是生理意义上的说话声音并伴随着手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后者指的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语言符号和信号形式、语言上下文语篇的衔接连贯等。交际语境包括交际者,物理世界(如时间、空间、外貌、体语等),社会文化世界(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人际关系),心理世界(如认知及情感因素等)。
      其二,结构客体顺应。结构客体顺应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如何就语言各个层次的结构作出选择,如语言、语码、话语的构建成分、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及话语的构建原则(语法规则)等。
      其三,顺应的动态性。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群体,他(们)要顺应所处的物理世界、社会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其语言要随之变动,同别人交际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码、话语的构建成分、不同类型的话语和语段及话语的构建原则,这充分反映了顺应的动态性。
      其四,顺应中的意识突显。意识突显涉及的是语言使用者在意义生成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其实是一种语用意识。交际者在选择语言、作出顺应时表现出来的自我意识反应是一种元语用意识,语言使用者在选择顺应时本质上就是基于社会规范而作出调整的自我监控过程。
      
      二、顺应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顺应理论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对英语教学具有启示。于国栋从顺应的角度出发,认为交际者的顺应对象主要包括语言现实(linguistic reality)、社会规约(social conventions)和心理动机(mental motivation)三个方面。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交际活动,这里所指的交际者主要是教师、学生主体双方。
      
      (一)顺应语言现实
      顺应语言现实是由词汇的可及性程度决定的。如果某个思想或概念只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而不存在于另外一种语言当中,或在另外一种语言当中难以找到确切的对应词汇的时候,那么当这两种语言相互接触时就会出现语码转换或语言借用的现象,因为其中的一种语言弥补了另一种语言在这个方面的空缺。
      
      (二)顺应社会规约
      对社会规约的顺应主要是指对社会文化,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的顺应。语言使用者的言行会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和制约。语码转换动态的顺应遵守了社会规约,避免了社会性的尴尬。回避或避讳是语码转换的常用策略。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自然也会带上文化所赋予的隐性含义。
      
      (三)顺应心理动机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心理动机会在许多情况下影响交际者的语言行为。语用学研究语码转换的动机主要在于说话人进行语码转换的原因和所达到的语用修辞效果,即主要研究诱发性的语码转换。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外部因素诱发的转换和为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转换。诱发语码转换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词汇的可及性程度、话题、避讳等。作为一种修辞性手段的语码转换是指说话人有意识地使用语码转换以获得某种特殊的效果。
      
      (四)顺应交际者的语言能力
      除了以上三方面的顺应,冷琳认为,交际者在语言使用中还应动态地顺应交际双方的语言能力现实,即交际双方对参与语码转换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认知能力。交际是一个双方协同合作完成的活 动。除了发话人选择语码进行交际外,受话人也必须对语码进行认知推理,确定其语用意义,然后作出积极反应。只有在动态的、双向的语码选择中实现双向顺应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面对交际中的汉英语码转换,学生反应有多种。他们或是能够理解并使交际顺利进行;或是错愕或不知所云而致使交际中断。这些反应都与交际双方的双语熟练程度相关。但是,受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条件影响,再加上个人语言习得能力的差异,学生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因人而异。此外,母语和第二语言在表述上的简洁性和精确性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双语熟练程度越高者在交际中越倾向于选择表达更精简的语言。因此,双语熟练程度较高者在交际中应动态地顺应交际双方的语言能力或高或低的现实,以实现交际目的。反之,双语熟练程度不高者在交际中应动态地顺应自身及对方语言能力现实,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造成理解误差的语码转换,使交际顺利开展。
      
      三、顺应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既然是一种语言学习,它就必然涉及英语学习者、促进和指导者、语言本身以及由于语言而带动起来的一系列内容。因此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都应该加深对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时时处处注意调整自己教与学的角度和方法。
      顺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教学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丰富师生言语技能,树立英语顺应“典范”
      英语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双语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是相互顺应的关系。教师的言语对英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大家普遍提倡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认为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教授课程的特殊性、教师自身运用外语的能力等原因,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语码转换,也是为顺应特殊语境所采取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可以丰富师生言语技能、增强课堂交际效果、活跃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印象。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讲解,课下则选择用汉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目的就在于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突出情境教学,营造英语顺应环境
      英语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师应以最大的努力设置外语教学情境,突出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开口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具体包括:让学生多接触自然语言,如看原声英语电影和收听VOA、BBC等英语广播节目;参加英语角等活动;学唱英文歌曲和举行英语晚会;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教师通过适时的语码转换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当然,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应掌握好度和量,避免学生因为母语的过多和不当输入而影响到目标语的吸收和学习。
      
      (三)掌握有效策略,开展英语顺应教学
      首先,教师虽然不再是课堂的操纵者和控制者,但他是主导者,应该将多年的教学法的精髓提取出来,时时在课堂上起到牵针引线的作用,如把听说法和认知法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还得注重互动,只是关注几个学生、一味地讲也是不得要领。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使用体态、调整语速、注重交际的关联程度和语词的适切性以及语法的不同程度的合理性。这样就做到了一定程度的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和顺应的动态性。至于顺应中的意识突显,教师自身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发音,要极力创造一种接近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这样就迫使学生在交际的同时有意识地注意调整自己向规范看齐。除让学生说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来做一些活动。再次,教师应该掌握有效教学策略。例如,在讲述或复习重要概念、学生注意力分散、表扬或批评学生等关键点进行语码转换是第二语言习得中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尽量避免由于学生交际过多而影响自己规范的表达及正常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
      
      (四)注重英语课堂话语,克服顺应不利影响
      在语言使用中,不同的语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常常交错在一起对语言选择产生影响。教师在探索影响语言形式选择的因素时尤其要注意母语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负迁移。课堂上,教师的话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为当学生知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定会有母语的翻译或解释时,他们可能就不会去注意目标语的输入。另一方面,由于汉语翻译能让学生了解到足够的信息,教师可能就不会再以身作则地给学生展示如何通过体势语、教具或释义等手段做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顺应理论开辟了英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为英语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开拓了新的视野。尽管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工作已经开始,但它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发展和完善。语言顺应论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英语教学中所有的实际问题,但对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随着人们对顺应理论与英语教学关系认识和理解的进一步加深,这个领域必将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 英语 顺应 理论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