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美文 > 正文

    忠孝仁义礼智信24个字 [忠孝两难全,感恩动人心]

    时间:2019-01-27 03:20: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养刘氏。公元265年,晋武帝先拜郎中,后又拜为洗马。晋武帝邀请李密出山的主要原因是:一、当时东吴尚居江左,为了减少灭吴阻力,收拢东吴民心,故对亡国之臣,采取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容之胸怀;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晋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晋武帝对李密可以说是势在必得,但李密却无心出仕,写奏章推脱。那么他又是如何让晋武帝在阅读《陈情表》后“乃停诏,允其不仕”的呢?下面就这篇文章的说辩艺术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以弱动人
      
      示弱原是极高的智慧,脆弱和顺从,是寻求保护的一种姿态。当李密面对司马炎这样一个既有足以左右形势的谋略又有着一副宽厚仁慈的外表的天生政治家时,他最好的办法就是示弱,但示弱并不是摇尾乞怜,而是让武帝明白自己的苦楚,进而同情他,更重要的是武帝曾在公元268年颁下的五条诏书中有一条就是“抚孤寡”,因此,开篇之言,李密并不直述要孝养祖母,不愿出仕,而是从自己的幼年经历开始说起,陈述自己父死母嫁,孤苦多病,内外无人,祖孙相依为命的四大不幸,不但孤弱,而且家境清贫,让我们看到他童年所经历的那种寂寞、清贫、孤独、悲怆、冷酷、凄厉无告、遭人白眼的惨境。他的不幸恰恰符合了武帝诏书中“抚孤寡”的要求,因此当他说到现在祖母积劳成疾、卧床不起、祖孙相依时,此情此景怎能不撼动武帝之心,让他动容呢?
      
      二、以颂求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予以肯定、赞美甚至歌颂。对于晋武帝这样一个意欲一统天下的皇帝来说,得到蜀汉亡国之臣的认同尤为重要。因此洞察武帝心理的李密当然极尽诚惶诚恐、卑微谦恭之事,对武帝大加赞扬,对他的行为充满感激。第二段李密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开头,以臣仆称君之词,表达了他对新朝的无比感激;用“欲奉诏奔驰”一语来显示他急切希望立刻赴京为皇家奔走效劳的焦急心情;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言来向武帝保证,委婉诚恳地说出了晋武帝心中想昕之语。同时,李密把自己放到了最低的位置,用“愚诚”“微志”“侥幸”“保卒”等一连串词语,让武帝听到了他的虔诚,感觉到了作为皇君的至高无上。从李密的语言中,晋武帝听到了他作为一个皇帝所想听到的降臣最忠爱、最尊崇、最殷勤的话语,怎能不使武帝叹为观止、霁怒为怜呢?
      
      三、以诚宽人
      
      晋武帝是一个疑心病很重、善于玩弄权术的人,他为了试试自己儿子的糊涂到什么程度,特地送给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后来还是太监起草了一份粗浅的答卷,让太子依样画葫芦抄写一遍才把这件事将就过去。从李密做官经历来看,他作为一个前朝降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做官时间之长、供职之勤都是武帝所忌讳的;而晋朝三番两次,从地方到朝廷,不断给他加官进爵,他却不为所动,屡次拒绝,未免会让武帝怀疑他是否心系故国。对于一个刚征服一片新土地的皇帝来说,最怕的莫过于降臣对他口服心不服,最忌讳的是降臣对前朝的态度。因此坦诚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在这个时候就非常重要了。李密看准了武帝这种心态在文章第三段来了个兵行险招,对自己的从政思想来了一个彻底的交代,告诉武帝他做官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所以“不矜名节”,能不打消武帝的疑虑吗?
      
      四、以计安人
      
      其实,李密自己也知道,无论自己的身世多么感人,无论自己的姿态多么谦卑,无论自己的态度多么诚恳,但是晋武帝作为一个皇帝,最终还是会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还是会要求自己为国效力的。即使他暂时答应,也难免会耿耿于怀,因此他主动向武帝提供一个方法:利用时间差,先尽孝后尽忠。他为武帝算了一笔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四十四岁,是中年人,风华正茂,报国之日长;九十六岁,日薄西山,风烛残年,瞬息可灭。这样从长远考虑,报国和养刘自然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提出解决尽孝和尽忠矛盾的有力依据。同时从晋武帝角度考虑,至少可以有四个好处:一者三次征召已显示晋武帝求贤若渴;二者准许李密的这个要求可显示出自己即使对于前朝降臣也宽大为怀;三者可以把李密作为“以孝治天下”的一个典范;最后更可送李密一个顺水人情,达到他最终出仕新朝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晋武帝不仅未追究李密多次拒官的责任,还“嘉其诚款,赐奴婢两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以说是说辩之力也。

    相关热词搜索: 人心 两难 感恩 忠孝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