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论“北京精神”诞生带给我们的理论思考】 体育带给人的精神

    时间:2019-05-06 03:20: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北京精神”是北京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总结,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还体现了北京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培育弘扬和实践“北京精神”是北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理论。
      关键词:北京精神;理性内涵;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74-02
      一、“北京精神”的诞生过程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北京精神,是一代又一代北京人共同创造、传承、实践的价值、理想,是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北京,3 000多年的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融合农耕、游牧、游猎等多种文明,地处华北平原、内蒙古平原、东北平原交汇之处,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举办过奥运会,吸引数十万外国居民居住。北京历史悠久、积淀厚重、文化独特,用短短8个字凝练其城市品格、气质,背后是历时一年8个月的提炼,数百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经过7轮大研讨,292.73万公众参与投票评选。
      2010年3月26日,北京市社科院的一份要报《看一眼》引起北京市委主要领导的关注。报告开头有这样几句话,建设世界城市,对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城市精神是其核心和灵魂。多位领导陆续批示,要提炼北京精神,要尽快组织一次论证,就该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再深入论证一次。
      在第一次论证会上,一位专家的这番言论获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如他说,包括400多万外来人口,北京的1 700万人口共同建设这个城市。要凝聚所有北京人的力量和智慧,就要以北京精神为黏合剂,把全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区域的人凝聚在一起,引导他们心系北京命运,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北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2008年成功举办了一次“无与伦比”的奥运会;2009年,迎来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祝盛典,也正是在这一年,北京的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北京的发展日新月异,下一个目标,正是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开放的姿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2010年7月底,北京市委宣传部上报了《关于“北京精神”提炼和培育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提出提炼培育“北京精神”十分必要,而且时机已经成熟。很快,市委主要领导在报告上批示:“可广泛征求意见。”
      2010年5月24日上午9时,北京市委宣传部在召新闻大厦408会议室开了第一次“北京精神”理论研讨会。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许传玺,北大教授王东、张颐武,人大教授金元浦等十多人参会。做足了案头准备的学者们,一下子提出了近30个词汇。融古今、汇中外、合天人;深厚、大气、首善;和谐为宗、改革创新;宽厚、包容……学者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讨论的热烈程度超出了组织者的意料。
      此后,北京市委宣传部、市社科院先后组织了7次大型研讨会、数十次小型交流会。7次大型研讨,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一大批知名学者奉献真知灼见,讨论涉足哲学、历史、文学、城市建设管理等众多领域。2011年9月16日,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斟酌、审定,5条候选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正大、包容、和谐、日新”;“纳百川、凝千载,践行首善”;“继古开今,尚德求新”;“包容与梦想”。9月16日至25日,短短10天时间,公众参与投票达2929709人;最终,“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从5条候选表述语中脱颖而出,取得1756938张选票。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北京精神”表述语。“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正式成为“北京精神”表述语。
      二、“北京精神”的理性内涵
      “北京精神”的主要内容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它不仅是一个有机的完整体,而且还是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任务。所以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北京精神”的宣传,切实践行“北京精神”。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同时也是首都精神最显著的特征。爱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浓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中华民族的历时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首都的北京更加需要发扬爱国精神,应该做到爱祖国、爱人民和爱社会主义。北京是一个最能彰显爱国主义的城市,正如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所说,之所以把爱国作为“北京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因为它能反映出首都的责任感。“北京精神”体现了北京人民所具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讲政治、顾大局、树正气、重奉献的时代精神。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创新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江泽民同志总结20世纪世界各国政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不同民族发展的速度有快有慢,发展的阶段有先有后,发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创新能力的大小是一个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北京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的成效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精神。要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仍将以创新赢得机遇和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表示,千百年以来,北京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文化成就,这座城市也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诠释出一个城市的创新精神。如今的北京,是全国最有创新潜质、最具创新实力、最富创新优势的城市。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北京一直以来都是有以自己宽广的胸怀吸引并融合着各地区以及各民族的文化,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民族的、有世界的。它们在如今的北京都有自己展示的舞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区域的人,都能在北京寻找到发展自己的机会。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于丹所说,通过参照联合国人居署所提出的“包容性城市”,北京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地域开放性最高的城市之一,它表现为对外来人口作出积极评价的贡献和影响以及对困难群体所给予得保障性的社会关怀,包容力使得北京在国际都市的序列中所处说我地位稳步上升。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厚德一词源自《周易·大壮》中,“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成为志士仁人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练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特别需要提倡“厚德”,德性德行,一以贯之,形成社会道德新风尚:念念厚德,事事厚德,时时厚德,处处厚德。建城三千多年、建都近千年的历史,让北京人崇德、尚德、重德和厚德的精神品格一直流传下来,直至今日。它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也培育了北京市民胸怀坦荡、文明有礼的优秀品质,孕育了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独特城市品格。
      三、“北京精神”的当代意义
      共青团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执行会长邓卫东说,北京精神的时代意义及价值,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考量: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爱国,以使人成人;创新,以使人成才;包容,以使人成长;厚德,以使人成熟。换言之,不爱国,难成人;不创新,难成才;不包容,难成长;不厚德,难成熟。从“心”的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爱国,就是说人要拥有一颗感恩心;创新,就是说人要有一颗进取心;包容,就是说人要有一颗善良心;厚德,就是说人要有一颗真诚心纯洁心。从“家”的角度来考虑北京精神的价值意义:我们的家从哪里来?我们的家在哪里?——爱国,回答了这个来源的问题。我们的家往哪里去?我们要如何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创新,回答了这个发展的问题。无数的小家和小家之家如何相处?无数的小家和小家之间如何组合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包容,回答了这个稳定的问题。如何拥有富足的心灵之家?如何让幸福的家园生生不息?——厚德,回答了这个根本的问题。
      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充分体现了北京的城市精神与核心价值的相互协调、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对于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促成主观行动取得积极的效果。作为一种先进意识的“北京精神”,它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着市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城市的后续发展。城市精神譬如一面旗帜,凝聚着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践行北京精神,充分发挥北京精神的灵魂支柱作用、旗帜引领作用和动力源泉作用。
      培育弘扬和实践“北京精神”是首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理论。通过弘扬文明,繁荣文化,促进和谐,日益彰显首都城市人文关怀,向世界展示中国首都人民的文明风范。因此,我们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同时,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积极地贡献。
      总之,培育弘扬和实践“北京精神”,对于我们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及时反映和回答时代提出的崭新课题,实现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的重建,意义重大而深远[1]。为此,必须紧扣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实现内在统一,真正把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使之真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林玲.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思考[J].改革开放,2011(14):9-10.

    相关热词搜索: 北京 带给我们 诞生 思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