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建构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浅谈从建构主义看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19-04-29 03:32: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学习观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关于建构主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在教学中,教师不是“主角”,而是“导演”,是教学的设计人、启发人、组织人和促进人。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主导,而不主宰,其主要职责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是为学生在课堂上建构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不是单纯地对知识作被动的接受,因此,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授予人”,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促进人和导演。长期以来,我们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按步就班地根据教案来上课;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的东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只有发挥的空间,所以学生主动学习根本没法来实现。
      我认为教师的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落实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与学生感兴趣问题和实际生活直接联系的问题;教师适时地点拨,能激励学生去探索,指明努力探索的方向。其次,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应当努力蕴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工同体里边使差生得到理解和尊重,真理的标准在于理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思想充分开放,充分交流。再次,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将自己扮演的“导演”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这里教师应当当好启发人,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错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找寻适当的“参照物”来改正错误,从而确立正确的观点去学习,在这里教师是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设计人和启发人。
      (二)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1. 猜想验证法。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猜想验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积极的促进学生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兴趣高涨,主动的进行猜想验证。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试先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我问他们是不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说这只不过是你们的一个猜想,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你的猜想。于是,同学们都积极的行动起来证明自己的猜想。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来实现学生从不知到大胆的设想在到验证设想的全过程,以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性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离不开生活,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实践证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体验了一次环球之旅。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尺的应用,会灵活计算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上课之前,我先出示了一张世界地图,告诉同学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而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并请同学们来做小导游,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风景名胜。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图上距离和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来求出实际距离。
      3.利用学生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利用一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在学习“分数除法”时,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写有数字的卡片,我说到一个数字,就请它的倒数朋友站起来,看看它的朋友都是谁?最后,找老师的朋友,我手中的卡片是“0”,没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我问学生,怎么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吗?学生回答我说:“0没有倒数。”接着我又说:“虽然0没有倒数,但是我相信你们都是我的朋友,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是。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数学课上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游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建构数学知识,在情境中自主的参与探究和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能把知识简单地传给学生,而只能根据学生自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建构;学习活动只是一种有“组织性和创造性”的去理解。
      人类的学习可分为习惯性学习和智慧性学习。习惯性学习是人作为动物性的本能性的学习;而智慧性学习是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种高级学习方式。智慧性学习实际上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理解”过程,即学习必须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所说的作出“理解”,在学习材料与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达到将知识充分运用的结果,对学生自身来说以达到学习的真正的意义。对教师来说也达到教学预定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牢记这一点:学生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教的,教师更不能以主观的分析或解释去代替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教师教的,只是向学生发出的有关信息而已,学生接受这个信息以后,还要根据自身已知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扩充,加工后的产物才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因此,在这里清楚地看到教师与学生在观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要缩短这样的差距,才能够达到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最终结果,有的题目教师已经讲过多次,但学生还是做不出来,这种情况充分说明教师所教不等于学生都能够学得到的。
      错误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由于各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本各不相同,并且个体的建构能力各不相同,对于教师提供的教育信息建构出不同的新知;学习就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错误的产生也就是必然的。作为一个教师对待学生的错误应当采取宽容的态度,应当理性地理解其产生的原因,而不是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建构主义 小学数学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