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审美品位 挖掘教材内涵,提高审美品位

    时间:2019-04-13 03:16:1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语文教材的思想美、技巧美、语言美记录了人们思想的历史、社会的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思想光辉。语言生动形象的文章,会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会使人情不自禁地随作者步入作品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并神游其中,流连忘返。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就能使它凸现出字面之上。这对引导学生走进艺术的天地,感受艺术的熏陶,放射出绚丽的光辉,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教材;审美;内涵
      语文是一门人文科学,它在向人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塑造着人们的灵魂。入选教材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从内容上说,它们记录了人们思想的历史、社会的变迁,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思想光辉;从艺术上说,它们反映了各个不同作家的精巧构思,驾驭语言的高超技艺。因此,当一个语文教师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感受这些伟大思想的阳光普照,吸取这些语言瑰宝的滋养之时,怎样引导学生走进艺术的天地,感受艺术的熏陶?如何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提高审美品味,发挥语文科的教育作用?
      一、挖掘教材的思想美
      1.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经历来挖掘。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对当时社会人生的一种感悟,一种思考,是作者的某种思想在头脑中长期积淀而遇到某个偶然的机会,突发灵感,迸发思想的火花,激起了创作的欲望,从而诉诸文字表现出来的。因此,探索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人生际遇,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猫》这篇文章,从行文的表面看,它是通过叙述三只猫的悲惨遭遇,表达作者的深刻忏悔和勇于自责。但联系它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含义就远不于此。文章创作于1925~1927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在革命浪潮的冲击中,封建宗法社会迅速解体,封建家庭走到了末日,继而是这种家庭中的弱小者纷纷成为了封建专制的牺牲品。由此可见,该文的思想内涵应该折射出作者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之光,它的深层含义应该是:
      ①写猫旨在写人。用猫比喻那些在不合理制度下被污辱、受损害、遭不幸的弱小者,猫的悲剧即是这些人的悲剧。
      ②文中传达出一种爱怜生命的美好情感,对强权政治、专制霸道的谴责,对公道、民主、博爱的追求。
      当学生明确以上含义以后,思想认识水平就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对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联系同类题材作品来挖掘。
      如教《荔枝蜜》一文,在讲清作者杨朔借结尾的“变蜂”表达自己要像蜜蜂一样和劳动人民一道建设新生活的含义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建设新生活”只是一种表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深层意识是什么呢?应该是:作者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劳动和奉献,从而借“变蜂”含蓄地表达这种高尚的人生观,这才是本质的东西。
      二、挖掘教材的技巧美
      一种好的思想,必须要有好的形式才能更完美地表达出来。假如找不到好的表现形式,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犹如一幅精美的画被嵌在一个粗糙的镜框里一样,会给人美中不足之感。入选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精品。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它的形式,掌握它的技巧,并用于写作,是提高作品审美品位的又一方式。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用的是先果后因再深化的结构方法以及用设问、反问句式相结合进行议论、抒情来过渡的写作方法;《在声音的世界里》用的是“声与情”并行又交叉行进的结构方法,并通过丰富的联想来展示内心世界的描写方法。这些表现形式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学习这些文章,教师可指导学生写《我不能忘记的一个人》《我们的班集体》《语文,我的挚友》等作文,并要求他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提高了对课文美的再认识,领悟了课文的构思的巧妙。
      三、挖掘教材的语言美
      语言准确鲜明、逻辑严密的文章,会给人深刻的启迪与思索,培养人明晰的思想,增强思辨的能力;语言幽默风趣的文章,能给人无穷趣味,使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领悟出许多道理;语言精美含蓄的文章,会使人在含英咀华之后倍感意味无穷。因此,作为一个以传播祖国语言文字为己任的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的语言美质,让学生掌握祖国健康美丽的语言。
      1.写。写片段:如写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突出他与她的外貌、动作或体态,要求用表意鲜明的形容词描绘其特征,做到形神兼备。写一个场面:如比赛、特技表演、课外活动、惊险场面等,要求用词恰当、准确、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2.画。读某一首诗或某篇文章后,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一幅图画。如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要求画出一幅游子羁旅远行图;读李白的《望天门山》,要求画出长江山水图;写景的文章,要求其图画要绘出颜色。如“枯藤、老树、昏鸦”应是灰褐色(藤),青、绿色(老树),黑色(昏鸦)。通过绘画,领悟文章语言的色彩美和意境美。
      3.说。分析课题,挖掘语言的精炼美,如《荔枝蜜》一文中,作者写到自己小时候上树折海棠花时不小心被蜜蜂“蜇”了一下。这里为什么不用“咬”或“叮”?通过比较,就可发现:“咬”是指上下牙齿用力对着;“叮”是指蚊子等用针形口器插入人或牛马等皮肤里吸取血液;而“蜇”是指有毒腺的虫子等用刺刺人或其他动物。
      责任编辑:余华

    相关热词搜索: 审美 挖掘 品位 内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