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浅谈日本电影的暴力情结及其成因】 中国古代文人恋乡情结成因的理解

    时间:2019-04-11 03:13:2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纵观日本电影史,“暴力影像”扮演了重要角色,凝聚了以黑泽明、北野武以及三池崇史等几代优秀电影人在此领域中的不懈努力,它形成一种类型片,并以这种独特的风格跻身世界影坛。暴力情结彰显了日本电影的民族品格, 而这种民族风格很大程度上是从尚武传统与武士道精神等日本传统文化中衍生而来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日本社会严峻的生存环境。总之,日本电影在暴力影像背后引发的文化思考值得我们关注。
      暴力,一直是很多日本电影的鲜明特点,1930年代到“新浪潮”[1]之前,日本的“暴力影像”已经产生。那时,“暴力影像”还只是日本电影的支流。到了50、60年代,新暴力影像逐渐汇入日本电影主流,涌现出黑泽明、大岛渚、深作欣二等大师级人物。上世纪90年代,随着独立电影和地下电影的崛起,一批新生代导演渐渐浮出,崛起了以北野武、北村龙平等为代表的导演, 他们有着标榜个性、追求创新的艺术精神、同时有着对鲜血膜拜发狂的情结、对暴力镜头语言的过分沉迷,这也宣告了一个电影新时代——暴力影像时代的来临。
      由此看来,日本电影的暴力元素由来已久,纵观日本电影中的暴力表现形式,大多是直接赤裸裸的呈现暴力,旨在挑战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或是把暴力和杀戮化为一种形式,用强化视觉、听觉形象来渲染暴力。在我看来,日本暴力影像的代表性人物是北野武、三池崇史和塚本晋也这三位暴力写意派导演。这三位导演的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对暴力的表现形式也独树一帜。
      首先谈谈北野武,北野武是静态暴力美学电影的主要代表人物,与香港导演吴宇森的在枪林弹雨与爆炸碎片上抹上浪漫和温情的色彩不同,北野武常使影片笼罩在一种安静的死亡气氛里。北野武的暴力场面多用全景式长镜头,人物的反应镜头一般较长,且人物像面无表情的雕塑,使得他对暴力的叙述时刻有一种停顿感、静止感。北野武的代表作,曾在1997年威尼斯电影节中获得金狮奖的影片《花火》中有这么一幕:刑警阿西坐在酒吧正为同事的事烦恼着,两个来讨债的黑帮分子一左一右坐在两边,阿西不动声色地任凭他们唠叨,酒杯和筷子静静地放在桌上,长时间的沉闷在突然之间被打破,只见筷子已经扎穿其中一个黑帮分子的眼睛,鲜血长流。这就是北野武瞬间暴力与纯粹安静的特殊风格,其影片以突入其来的暴力场面和干净利落的死亡而闻名。与北野武相比,三池崇史则用赤裸裸的暴力征服观众。他更多体现在直观宣泄的视听形式感中,近乎迷恋般的描述鲜血狂飙时的快感,并带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他的《切肤之爱》可以说是一场恐怖的“视觉凌迟”,外表纯美干净的女主角居然能够想到如此之多虐待手法---针刺皮肤、生切躯干、阉割……。据说《切肤之爱》在新加坡电影节放映时,观众尖叫声四起、面部表情扭成一团,甚至还有人逃出剧院。《杀手阿一》在2001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映时,每位观众更是收到了配发的呕吐袋。影片出现了大量割舌、挖眼、穿孔、切割等虐待、自残等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追求施虐与被虐的歇斯底里的疯狂变态行为,是一部极端挑战感官极限的作品。塚本晋也也是个影像天才,经常是编剧导演摄影美术照明剪辑甚至主演都集于一身。这也使他的作品里尽管同样是暴力但又有着极为与众不同的个人特征。塚本晋也聚焦于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后遗症,以批判现代主义病症为己任,从处女作《铁男》(1998)开始,塚本晋也就以一个工业社会反叛者的姿态出现,《铁男》讲述一个龌龊的男子异化成了浑身长满金属零件的怪物,生锈的部分肮脏到蛆虫横行,而生殖器更是个无以伦比的巨大钻头,仔细想想或许人类真的会被机器侵蚀到如此地步。而后,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对机械社会文明的彻底控诉,形成了极端的“非人性暴力”风格。
      日本暴力电影,因遍布其中的血腥杀戮和虐待的场面,成为世界影坛一个别具风貌的异色领域。日本电影中对“暴力美学”的追求,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首先这与当代日本社会严峻的生存环境有关,这可以追究到日本地处孤岛所带来的“孤岛情结”与日本民族的根性。例如,日本暴力电影宗师深作欣二,2001年执导的《大逃杀》是讲诉一群被强迫置于竞争法则下的42名中学生被困孤岛,如何互相残杀的故事。影片中充斥着大量血腥杀戮场面,令人触目。如果你只看到了电影中死亡的可怕,认为本片讲的是死亡或是屠杀,那是很不确切的。我们要了解它,就要从日本人的民族性出发,这也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日本是地处两大地域板块交接的岛国,众多的人口拥挤在狭长且地壳极不稳定的小岛上,且资源贫乏、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据说,未来的日本岛还面临沉没的危险,这可以在很早的一本战后小说《日本沉没》的里找到一些影子。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不是一本科幻目的的书,而是一种民族的恐慌。你可以把那个影片中的小岛当作日本岛,正像日本本身那样,它现在不可能去扩张,不可能去逃离。那么,怎么办?在这样一个局限的范围内,超出了容纳能力只有互相残杀以求能够不要一同毁灭!而影片中看似弱质的女流之辈,拿起枪来却绝不含糊,即便是对好友、为了生存也会毫不留情地大开杀戒。显然这也映射了日本这个岛国目前的社会现状与处境,反映日本社会中的生存压力,即为了生存不惜大开杀戒。在这个面积小,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却众多的岛国,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记得曾听在日本留学的人说过,曾震惊于日本街头那种惊人的速度,甚至你走得慢一点,都会被后面的人踩掉鞋子。深作欣二作为一个日本民族性格凝聚的导演,他的作品受到民众的大力欢迎,正好也反映了更多日本人需要情绪上的发泄。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时时面临着向着他们冲来的种种压力,无法承受心理压力的他们正希望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发泄的地方,而恰恰日本电影中的暴力迎合了他们这些人的需要,从中他们通过视觉的享受来缓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无限压力。
      其次,日本电影的暴力元素由来已久,这与日本尚武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其中,在日本延续上千年之久的武士道也对日本电影的暴力美学有着深深的影响。「武士道」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忠」、「义」、「勇」、以及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等。如山本常朝(1659-1710)在《叶隐闻书》中提到,武士应当看透生死、在生死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死,毫不犹豫地为主君奉献生命。黑泽明、稻垣浩、小林正树以及转型后的山田洋次都是有着“武士情结”的导演。其中武士世家出身的黑泽明,就是通过电影传播武士道精神的代表人物。从成名作 《姿三四郎》、《乱》到《七武士》,都充斥了大量的搏杀镜头,特别是在《椿三十郎》最后对决场景中喷溅的鲜血,拍出了斩首的正面镜头,伏尸数十,血溅五步,在当时影坛具有震撼的效果,极限地表现血腥和暴力。但这其中,不光只有暴力,拿《七武士》来说 ,暴力在《七武士》中更是显而易见的,影片中处处弥漫着暴力的气息,最后武士也是通过暴力来完成对农民的承诺,灭绝了所有的山贼。这里的暴力是武士除暴安良的必要手段,是极度合法化的。《七武士》中首领堪兵卫帮助农民对抗山贼,兑现自己只求一碗白米饭报酬的诺言,履行了作为一个武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菊千代在与山贼决一死战的那一刻,他冒着生命危险去解救被山贼围困住的农民,最后牺牲在山贼的枪炮下,很好的诠释了武士道的精神。黑泽明也成功的通过电影把武士道精神传播开来,并希望通过《七武士》《影子武士》《椿三十郎》等古装片复原被军国主义异化破坏的武士道精神。
      仔细想想,很多日本电影都或多或少充斥着暴力的元素,但电影中的暴力似乎不仅仅是伤害,更多是承载了更有意义的东西。有时候暴力只是现象、外壳,本质仍是传统温情主义、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就像《花火》中象征理性正义的警察为了凑够给殉职同事的寡妻的安家费以及妻子最后死亡旅程的费用决定抢劫银行,暴力主人公看似与社会势不两立,实则骨子里却深深眷恋着对同僚的义、对妻子的情。暴力电影的暴力画面有时候只是诓骗视觉的假相,内里实则深蕴真挚的善意与温情。暴力和温情相得益彰地交媾,血腥中透着阳光,这或许就是日本暴力电影的最大魅力吧。

    相关热词搜索: 成因 浅谈 情结 暴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