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的“面子”】

    时间:2019-02-28 03:23: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以礼尚往来为人情之道,也视面子为“生活的第一要素”。小时候第一次去学校,都是穿最漂亮的衣服背最好看的书包,妈妈说不能让别的小朋友看不起咱们,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那年我们家吃得最好的一餐饭是猪肉炖黄豆粉条,“再艰难,也不能穷面子。”伴随着新衣服而来的,是妈妈告诉我在学校里一定要争气,看在我天资愚笨的基础上,妈妈告诫说,不要求你争第一名但第十一名还是可以争一争的;去妈妈同事家串门的时候,我一进门口便见到了贴满各类大红奖状的墙,那是一个比我大许多岁的哥哥创造的“丰功伟绩”,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我们那个小地方的神话,那个时候能去北京读大学,确实像个奇迹。从此他一直是我妈的偶像(到现在为止,他都还不是“浮云”,我妈还是以他现在的更加辉煌来对比我如今的极度寒碜),他成为我们家吃饭时必谈的“著名人物”之一,就像大家在晚饭时间一般看新闻联播一样,只是每天都有一些新的主题。
      我想,中国的小孩子,或多或少都如我一样,被家长赋予了“光耀门楣、衣锦还乡”的读书理想。也许这其中不完全是为了面子,但面子总是扯不掉的。在很多情况下,面子被等同于尊严,古时候孔子讲“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宋代程颐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都是把面子当成了一个人的立足之本。特别是在逢年过节之时,面子越发显得重要,是含糊不得的。2010年的圣诞节刚过,就有新闻说苹果在此次节中身价大涨,年轻人为了图吉利,但骨子里还是有“挣面子”之嫌的。让我们先来看中央电视台12月24日的报道:
      一个苹果居然卖到88元!这是记者昨天在沃尔玛超市亲眼所见。
      如此昂贵的苹果,价签上写的名字叫做“世界一号”。它的个头比平常我们所吃的红富士大一倍,记者拿起一个“世界一号”苹果在电子秤上一称,连包装重490克,差不多是一斤重。苹果价签没有标出产地,问超市服务员,她们也不知道产地。
      上网一查,“百度百科”介绍,“世界一号”苹果产自日本本州岛的青森县。青森的苹果产量占日本全国产量的一半,并且是世界闻名的富士苹果的发祥地。“世界一号”苹果除了个头大之外,口味比普通苹果更甘甜一些。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平时这种贵价苹果很难销动。不过最近几天买的人多了一些,原因是平安夜来临,一些年轻人借苹果谐音“平安”,买了去当做平安夜礼品送给朋友。淘宝网有不少卖家在卖“世界一号”苹果,有个卖家最近几天就卖出了26个“世界一号”苹果。
      
      面子大战
      苹果再贵,不是强买强卖就有其市场道理,毕竟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金钱堆出来的华丽祝贺有时候并不都是虚情假意。2010年12月15日,一个用1999朵24K金箔玫瑰组成的爱心花束在南京一家银楼亮相。金箔花束选用含金量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化涤、捶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最终打造成为色泽金黄、光亮柔软的金箔玫瑰花,每片花瓣都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每朵金玫瑰的售价是299元,加起来总价就是60万,而这是南京一个“富二代”小伙子为向女友求婚专门预订的。
      一捆“60万的玫瑰花”和一个“88元的苹果”,都以其高价钱引得人们的关注,我们没有理由去谴责这样的举动,也不应该以此绑架年轻人金钱至上的物质观,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去完成这样奢侈的消费,无可厚非。但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总是觉得有一丝叹气。
      中国人酷爱面子是出了名的,“除了要求媳妇入得厨房,还要出得厅堂”。年青一代在当下的功利社会中,“面子大战”似乎越演越烈,特别是春节就要来了,又到了“面子PK高峰期”,比压岁钱,比收到的新年礼物,甚至还有比年夜饭在哪家酒店吃……而据报道,即使在一些不是节日的平常日子里,学校里也刮起了“比拼风”。
      《齐鲁晚报》12月10日的消息称,由于觉得校服比较单调,体现不出个性,省城一些中学生开始在穿鞋上“较劲”,类似“你的鞋是几代”“多少钱买的”成为课余交流的热点话题,而有的学生一双鞋的价格就达5000多元。在山东师范大学二附中,走出校园的学生们身上穿着统一的蓝绿色校服,脚下的鞋多数设计漂亮,既有外国名牌也有国产品牌。学生小杨告诉记者,同学中确实有“比鞋风”,有人买了1000多元的鞋,别的同学问起价格,他往往会轻描淡写地回应“你猜吧”,直到对方问上三四遍,才会假装不情愿地报出价格,但表情很神气。
      “面子”并不是一个“坏东西”,一定程度的“要面子”是必须的。但真理和谬误往往只差一毫厘,当这样的奢侈被效仿,甚至是“没有条件却创造条件挣足面子”以奢侈为荣时,也许问题就出现了。正以为此,即使“面子”问题已经是一个老土的话题,已经成为大家习惯了的一种生活方式,下面让我们谈一谈“面子”,谈一谈“面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有我们应该要怎样的“面子”。
      “孙策之死”
      林语堂说,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而谈起面子,不得不说“国学”儒家文化,我们的面子观很大程度上植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学者认为,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地区,传统上是一种“耻感文化”,按照儒家的观点,羞耻感的基础是羞耻心,也就是孟子所说的“羞恶之心”。孟子认为,这种“羞恶之心”是构成道德的最重要基础之一,《孟子•告子上》有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出生就有了“羞恶之心”,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还把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看做是儒家道德观的核心(《顾亭林文集》卷三:“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孟子的“羞恶之心”,重在说明“面子”的内因,而像“家丑不可外扬”的告诫,则是儒家道德精神内核的外在要求,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直”指的就是正直。
      当我们去追溯文化根源时,会发现文化潜移默化的强大力量,“面子文化”从古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古代帝王到凡夫俗子,无一例外。除了“无颜见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的项羽外,最著名的就要数“死要面子”的孙策了。
      三国志曰: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建安五年,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
      江表传曰: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策既被创,医言可治,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策引镜自照,谓左右曰:“面如此,尚可复建功立事乎?”椎几大奋,创皆分裂,其夜卒。
      搜神记曰:策既杀于吉,每独坐,彷(仿)佛见吉在左右,意深恶之,颇有失常。后治创方差,而引镜自照,见吉在镜中,顾而弗见,如是再三,因扑镜大叫,创皆崩裂,须臾而死。
      话说三国时的孙策是古代标准的美男子,曰为“美姿颜”,就是身段好容貌美,也就是帅哥的意思。有一次,他出外打猎,被许贡的门人射中脸颊。医生贴了些膏药在伤口上面,并嘱咐他不要生气,伤很快就好。但是孙策是个爱美之人,按捺不住,就偷偷拿镜子照,结果这一照把他吓得够呛,镜子中的人太丑了……满脸膏药,自然不会好看。于是孙策大嚎:脸变成这样,还能建功立业吗?这一嚎太用力,加之内心各种悲愤,结果把伤口崩裂了,流血不止,没几天就死掉了。
      故事的真实性虽然经过历史的演绎,多少有些戏说色彩,但“死要面子”这个说法确是从孙策之死那时候传开的。提到跟“面子”“死磕”而落得后人耻笑的孙策,我们自然而然又想到“拉下面子”而赢得功业的韩信,“胯下之辱”同学们都熟悉,在此略过详情。据传韩信日后成为西汉功臣后曾找到那位让他在闹市中难堪的屠夫,感谢屠夫让自己“忍一时而得天下”。我们无法去考究韩信当年是出于忍耐还是无奈或者是一种大的智慧去接受“胯下之辱”,但至少有一点,我们敬佩韩信:忍可忍之人,做能做之事。
      
      “虚荣之死”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两分法来看的,有人觉得刘备三顾茅庐是情不得已、不得不顾,也有人认为刘备大智若愚舍了皇叔的身份和面子套住了诸葛亮的心。我们发现这两个事件之所以被“后人称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都“成功”了,或者说,他们放下“面子”做的那些事,都是值得做的,都是“好事多磨”,对比之下,孙策仅仅为了自己的面孔好看而号啕大喊似乎有些过度了。包括当前我们在新闻中时不时看到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压力大”却是其中一个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压力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面子”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者拥有高学历却找不到好的工作,就觉得没有脸见亲朋好友、对不起家里人等等,这些都是“面子的过不去而让生命有了太多的不可承受之重”,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南方周末》2009年报道了女大学生刘伟“自杀事件”,一个生命的离去让我们倍感生命的脆弱,而刘伟在大学里写的日记也让人心痛。
      爱面子、虚荣足足可以摧毁一个人,而我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人,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选择是这么的错误,明知道家里穷得叮当响,只要不欠外债就OK了,自己不去打工挣钱,还偏偏选择了上大学……昨天是第一次去参加一个小型的招聘会,尽管来招聘的不少,但大学生更多,每个桌子前都被围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挤进去了,一看都是招聘业务员、促销一类的,没有适合自己的,想找一份满意的真不容易!转来转去,也没有签下几个,与想象中的差远了,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现实总是那么残酷,让人无奈!总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本来年少的我如到暮年,甚至想到了死亡。(摘自刘伟日记)
      也许我们不应以此作为一个人选择放弃生命的原因,但我们冷静地想一想,“面子”总是在某一些时候左右着我们的人生,而过度地“要面子”更甚。在时下的社会中,这样的事很多。文章开头说到的“天价玫瑰和苹果”就是例子,再比如某全国贫困县的县政府办公大楼比美国白宫还要雄伟壮观,县城的道路可以并排开两架飞机。除了在建筑上的“财大气粗式血拼”,更有一些地方为了让山头看起来像被绿色植被覆盖,竟然给光秃秃的石头山刷上绿漆,活生生地给石头披上了虚伪的“绿衣服”;还有一些城市,比如杭州,就曾经为了提高城市形象,引入了很多豪华的出租车,以让人觉得“杭州不差钱,出门尽豪车”……这样的“面子工程”实在让人汗颜。而新时代的人们因为“面子心理”还催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面子经济”。
      
      比尔盖茨的三道菜“盛宴”
      最直接的面子经济是吃喝浪费。在倡导低碳生活的今天,浪费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来自人民网的消息称,杭州市2007年餐饮消费的总额达119亿元,以餐桌上的浪费数额平均值10%计算,杭州一年餐桌浪费达到10多亿元!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如果按每家星级饭店每天产生100公斤剩菜剩饭计算,杭州的200多家星级饭店,每天就要倒掉20多吨的剩菜。消费讲排场、盲目点菜和公款消费是造成餐桌浪费的主要原因,为了让客人觉得他们的宴请是很热心的,不得不多点菜,因为这样才能显示诚意,而对于自己请客吃饭后饭桌上的剩菜,68.1%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打包,48.9%的人表示打包有损面子。吃什么饭上什么酒,在中国式饭局里绝对是有讲究的,点多少菜直接和主人的“面子”挂钩。这让我想起2006年比尔•盖茨以三道菜款待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事来。
      2006年4月18日,胡锦涛主席抵达美国海港城市西雅图,首场晚宴做东的主人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晚餐只有三道菜:烟熏珍珠鸡沙拉、黄洋葱配制的牛排或大比目鱼配大虾,还有牛油杏仁大蛋糕,当然这三道菜都是精选的。所谓的“三菜”,说白了就是鸡肉、牛肉(或虾鱼)和蛋糕,用三菜宴请一国之主席以及政商精英,应该说是寒碜,而不能说是盛宴。用我们惯用的思维定式看:比尔•盖茨太小气了,与其身份、占有的财富极不相称。
      饭菜简朴,不代表“礼轻情不重”,在西方发达国家,招待贵宾,特别注重的是礼仪,功夫往往是在饭菜之外的。比如在瑞士,联邦政府主席为招待各国外交使节而举行的国宴,都是三菜一汤,加上一份甜食;在美国,国宴上菜不超过四道。第一道开胃食品小碟冷菜,然后上两道主菜,一道鱼,一道牛肉,下一道是甜点,水果、蛋糕、冰激凌之类。“衣,不过是遮体;食,不过是充饥”,在西方国家,主人用一杯葡萄酒,一块面包,外加几块牛排、水果招待客人,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比尔•盖茨宴请胡锦涛主席以及美国太平洋西北部最有权势的政商精英,属于“家庭宴会”,倘若按照西方人的思维看,那份“三菜”也属于“盛宴”了。中国则与之完全相反,只有满汉全席才能称得上大场面。除了在吃的方面“挥金如土”外,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面上的荣光”下大了血本,为了毕业能够找到好工作,大学生纷纷涌进整形美容医院进行“自我修复”,以博得雇主一纸聘用书,而中学生也梦想着通过整容,趁还年轻时进入风光无限的娱乐圈,“超女”王贝整容致死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思考题。
      “真面子伪名牌”
      与此同时,奢侈之风也蔓延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消息,据高盛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据预测,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是奢侈品业的主要支撑。据报道称,2009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表示,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还是舍得花钱的,豪宅豪车,海外置业都是他们的首选。对于这份65亿元的成绩单,素有“中国奢侈品教父”之称的奢侈品(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蒙鹏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同于美国,中国奢侈品大都停留在穿戴领域,以手表、化妆品、时装等为多。”
      奢侈品的消费是“富人俱乐部玩的游戏”,也是名利场中富人身份的象征,富人为了更像富人,往往需要拥有以其身份相匹配的座驾、衣服、包包、豪宅等外在的派头,这我们都可以理解,所以当著名白酒厂商五粮液以“满足消费者的身份”为由“发酒疯”涨价时,似乎国人都深谙其中的道理。
      而据报道,因为我们都喜欢名牌,觉得名牌附在身上才彰显一个人的魅力,由此产生了产业庞大的“造假名牌和山寨名牌”,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的城市,这些“水货”市场特别火爆,加上现在工艺足以以假乱真,这种“假品牌一条街”甚至成为旅游购物的热点地之一。前几年上海市撤销“仿名牌集中地”襄阳路市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襄阳路及周边地区销售假冒涉外高知名度商标商品,占到商标侵权案件总量的近8成,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应清除的一大“顽症”,给所在区域乃至上海的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面子值几何”可见一斑。
      
      “死不认错”
      与此同时,奢侈之风也蔓延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来自中国新闻网的消息,据高盛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据预测,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中国人口将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二、三线城市的人口是奢侈品业的主要支撑。据报道称,2009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表示,更多的中国企业家还是舍得花钱的,豪宅豪车,海外置业都是他们的首选。对于这份65亿元的成绩单,素有“中国奢侈品教父”之称的奢侈品(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蒙鹏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不同于美国,中国奢侈品大都停留在穿戴领域,以手表、化妆品、时装等为多。”
      奢侈品的消费是“富人俱乐部玩的游戏”,也是名利场中富人身份的象征,富人为了更像富人,往往需要拥有以其身份相匹配的座驾、衣服、包包、豪宅等外在的派头,这我们都可以理解,所以当著名白酒厂商五粮液以“满足消费者的身份”为由“发酒疯”涨价时,似乎国人都深谙其中的道理。
      而据报道,因为我们都喜欢名牌,觉得名牌附在身上才彰显一个人的魅力,由此产生了产业庞大的“造假名牌和山寨名牌”,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的城市,这些“水货”市场特别火爆,加上现在工艺足以以假乱真,这种“假品牌一条街”甚至成为旅游购物的热点地之一。前几年上海市撤销“仿名牌集中地”襄阳路市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襄阳路及周边地区销售假冒涉外高知名度商标商品,占到商标侵权案件总量的近8成,成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应清除的一大“顽症”,给所在区域乃至上海的城市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面子值几何”可见一斑。
      
      “面子”和“里子”
      柏杨的话,让我们对“死不认错怕丢面子”有更多的认识:要有怎样的心胸才能去包容我们认错的勇气?这也是这期文章我们谈面子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不能完全没有面子,该有的“面子”应是大家常说的体面,而如何让“体面”内化为正常的自尊,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而“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又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里子”。“面子”和“里子”也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对辩证法则,也因我们往往习惯了“面子”从而忽视了“里子”。
      关于“里子”,说一个故事。有人曾经问古希腊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你长得这样丑陋,怎么丝毫没有羞耻的感觉?”苏格拉底确实长得丑:扁平的鼻子,大腹便便,粗矮的身材,还有些秃顶,更“悲剧”的是他总是穿着褴褛的衣服,光着脚到处走。面对别人的“发难”,苏格拉底回答:“每个人的容貌都是天生的,生得美或丑都没有必要炫耀或自卑,再漂亮的面孔也会衰老,只有美化自己的心灵,用自信和智慧去塑造你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才会具有永恒的魅力。”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也如此说:常遇热心人苦口婆心劝我治疗脸上的白癜风且免费献出祖传秘方,在此一并叩谢。这病在下就惠存了。不是不识好歹,皆因诸事顺遂,仅此小小报应添堵,远比身患重疾要了小命强。这是平衡,也让厌恶我的人有的放矢出口恶气。再者,即便治愈,我也变不成吕布、黄晓明……
      这些话虽然我们听得很多,故事也很励志,但我们总会在某一天迁就于岁月的流逝:年华总会老去,纵是连续整容也无法逆转时光,唯有内在的丰富和精神强大才是永恒。以此结束本期“长文”。
      

    相关热词搜索: 这个时代 面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