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历史选择题解法新视角(上)] 数学选择题解法

    时间:2019-02-22 03:28: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选择题约占49%的分值,是同学们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部分。在中学师生中就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得课本者得选择题,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鉴于此,我们特以历年来的历史高考题为例,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思路方法,并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解题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排除法(淘汰法)
      排除法就是根据所学知识不断地排除掉与所学知识不相符的一个个错误答案,直到剩下最后一个正确答案。此法是做选择题时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用得最多的方法。
      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所需资金来源于()
      ①海外贸易②殖民掠夺③圈地运动④工厂的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D. ①③④
      解析工厂这种生产组织是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第④选项明显要排除掉,因此备选项里凡是有第④项的都应排除掉,只剩下A项是正确的。
      
      二、转化法
      此法意在化曲为直、化浊为清、化古为今、化今为古、中外结合,从而化难为易,尤其适合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不大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一般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干与题肢所给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迅速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因为考试题目一般是所学知识的显性反映或隐性折射,所以应化未知为已知,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例1 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解析题干中所指的地理位置在汉朝时候称西域,那么问题就转化为西域最早归属中央政权是在什么时候了,显然是公元前60年设立的西域都护,所以应选B项。
      例2 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 《史记•食货志》
      B. 《梦溪笔谈》
      C. 《齐民要术》
      D. 《农政全书》
      解析甘薯是明朝中后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那么只有明朝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史记•食货志》《梦溪笔谈》《齐民要术》都是明朝以前的著作,所以只能选D项。
      例3 今天的桂林与长沙之间,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
      A. 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隋朝
      解析答案为B项。本题既考查了历史与地理的综合,又要运用迁移思维,难度较大。首先,“化今为古”――桂林与长沙之间水路交通必然要通过湘江和漓江,古称分别为湘水和漓水,则题干就转化为“连接湘水和漓水的水利工程最早开通于哪个时期”。很明显是秦朝修筑的灵渠。
      例4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在3~13世纪保持着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属于此时期的科技成就有 ()
      ①雕版印刷术 ②记录太阳黑子 ③实测地球子午线 ④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⑤计算圆周率的方法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答案为A项。此题关键是要将中国3~13世纪这一数字时间转换成具体的时代背景,3~13世纪中国处在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通过这样一转化,题目就很清楚了,记录太阳黑子是在西汉时期,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三、逆向思维法
      多用于常规方法不能判断的某一个或几个选项。即在常规思路正面思考无法取得突破时,进行逆向思维考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此方法尤其适合否定式选择题。
      例1 下列关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 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C. 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 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课本上讲得非常清楚,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剩下的D项是错误的,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始终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而“扶清灭洋”的口号只是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例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解析此题可以采取排除正确的选项,B、C、D项都是正确的,剩下A项是错误的,主要错在混淆了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涵义。
      
      四、理论法
      特别适合思维含量高、理论性强的选择题,尤其是评价型、因果关系型、史论结合型和程度型选择题。这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科学分析。常用的理论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树立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观察历史的视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析历史的实践标准;阶级和阶级斗争;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现象和本质;宏观和微观;偶然性和必然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例1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较高――“政启开元,治续贞观”,主要依据是()
      A. 她是我国历史上的惟一的女皇帝
      B.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 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 她统治期间,政治安定
      解析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促进或阻碍历史向前发展的作用,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应遵循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是生产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所以此题选B项。
      例2 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交通的发展
      B. 地理知识的积累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
      D. 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无论是超前还是落后生产力都会阻碍生产力发展。此题正好体现了这一原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此题选C项。
      例3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②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解析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反映了统治者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的加强,而战国“百家争鸣”和西汉“独尊儒术”的思想成就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具体反映。此题是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关系的具体运用,所以选D项。
      例4 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 慷慨苍凉
      B. 朴实恬淡
      C. 缠绵婉转
      D. 浮艳华丽
      解析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具体反映,“诗以言志”。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那么他的诗反映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诸侯争霸而想实现统一的政治经济状况,所以选A项。
      例5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是否有利于()
      A. 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 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 促使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 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解析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要抓住关键词“战时”,这一关键词说明了这一政策反映了这时候的主要矛盾,首要目的是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是一种对付国内外危机的应急措施。所以此题反映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应选A项。(待续)
      (编辑 文 墨)

    相关热词搜索: 解法 选择题 新视角 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