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灵动思维【活用教材,体味思维的灵动】

    时间:2019-01-09 03:20: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6)是在学生接受了已有的道德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上阐明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途径和方法,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阐明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意义。教材编写凸显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如何科学处理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使学生乐在其中,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体味思维的灵动呢?结合教学实践,我以专题二《公民的道德生活》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一、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金字塔原理”系在1973年由麦肯锡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金字塔原理是“以结果为导向之论述过程”,或是“以结论为导向之逻辑推理程序”,其中,愈往金字塔上层之论述价值越高。金字塔原理大量运用归纳法(感性)与演绎法(演绎),具体做法是: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以“金字塔原理”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提纲挈领,搭建起教材编写的“金字塔”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
      例如:我在讲《公民的道德生活》这一专题时,首先让学生阅读本专题的序言部分,再大致翻阅专题一的框节,思考本专题与专题一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教材编写的大体思路,从宏观上把握本专题的地位。学生很容易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得出“公民道德建设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专题二正是以具体的不同的生活领域、不同的道德规范为切入点,讲述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对专题一内容的拓展。本专题共有四课,每一课在开始前,我都会要求学生画出本课的逻辑结构图,找出主干知识及分层知识点,并分组展示,比较点评。学生通过自主建构,发现教材编写其实正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进行的:情境导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金字塔”结构帮助达到了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的沟通效果,让学生有兴趣、能理解、能接受、记得住。
      二、找寻身边的感动,自我创设情境导入
      学生搭建起“金字塔”的“骨骼”,就要为“金字塔”“加砖添瓦”。以往的教学是教师直接创设情境导入,现在我转换了教学的方式,通过分组,让学生自我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进行逻辑演绎。比如,在讲到《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一课时,根据教材的思路,我首先要讲述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这时学生就列举了很多例子:公共汽车上不能抽烟,要尊老爱幼,主动让座。过马路时不能乱闯红灯等。通过设问“为什么这些属于社会公德呢”,自然引出社会公德的含义、特点。通过设问“如果不遵守这些社会公德会怎样呢”,自然引出社会公德的作用。在讲述如何遵守社会公德时,我要求学生找出身边的道德模范,从道德模范的一言一行中找到答案。实践证明,学生能准确地创设情境,这一过程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演绎能力的过程。
      三、知识、能力、方法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不等于“新教材”。很多老师以为新课改就是改变了教材,知识进行了增减,或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的更新,这些认识是不正确的。新课程改革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如在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完成。
      我常常告诉学生“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找到方法比死记笔记更加高效。比如,在《公民的道德生活》这一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我用到了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含义的异同,加深学生的记忆理解。在讲述“四德”各自的作用时,除了比较分析外,我还教学生通过提取设问有效信息,从设问本身找答案。如“分析社会公德的作用”,社会公德包括两层意思:“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德”。作为“德”,从微观上来讲是公民的道德修养,从宏观上来讲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作为“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能维护公共利益。还用到了“知识迁移法”,比如在讲个人品德的作用时,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与哲学》个人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分析“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时,我引导学生结合《经济生活》市场经济的知识来分析。
      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方法的传授。掌握方法,能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学会分析和运用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总之,教材不是僵死的“本本”,教师要活用教材,从教材中体味编者的智慧,把握严密的逻辑,自我建构,开出智慧的花朵。[Q]

    相关热词搜索: 灵动 体味 活用 思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