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及其实效性研究】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

    时间:2019-05-17 03:25: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通过在高师地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总结了几年来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分析了案例教学对于高师地理专业的意义;对不同类型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分析和总结了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地理专业;课堂组织形式
      作者简介:贾凤梅(1968-),女,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曹允庚(1980-),男,山东巨野人,绥化学院旅游与资源管理系,讲师。(黑龙江绥化152061)
      基金项目:本文系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09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84-03
      案例教学自20世纪20年代产生至今,广泛应用于法学、医学、工商管理教育及秘书、会计及教师等高校教育。由于它特殊的教育价值,基础教育从中得到启发,1999年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为了实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目标和要求,各学科相继进行了全面的教材改革。其中教材内容大量地采用各种案例形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实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能动地自主学习的目标。
      一、高师地理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的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高师地理专业进行案例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1.适应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改革专家组成员钟启泉教授指出:“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国教育学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也强调:“要实现新的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要有新的教育理念。”可见,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课程改革需求的生力军,就要改革过去培养师范生的方式和方法,积极主动地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衔接,培养适应中学地理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范生。
      2.拓展实践教学的外延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已经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然而由于资金、精力、教学计划和组织能力的局限性,很多课程无法更多地进行实实在在的实践教学,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实践的效果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难题,而案例教学由于它特有的特点为这一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通道。正像郑金洲从案例用于师范教学和教师培训的角度认为那样: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1]因此师范生可以通过教学案例,从现实和专业的角度思考案例中的教学问题,并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讨论中的反馈信息,对案例作全面透彻地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师范生通过教学案例学习和体会老师各种解决问题方法,逐步学会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逐步形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实际教学提供可选择的方案,缩短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节约了教学实践成本。
      3.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重学历文凭转为重能力水平。这给处于就业阶段的大学生以及培养学生的高校带来了挑战;同时,做为成人的大学生已不满足于那种“传道、授业、解惑”的低层次的知识性学习,而希望把理论的学习与对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把对经验的提炼与对现实的研究相结合,使自己的学习成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与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案例教学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的。学生通过个人或集体的分析和讨论,从案例材料中归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择优处理,最终领悟出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为其在今后实践活动中能有效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另外,借助于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从中获得了相关的知识,而且为学生创造了表达自我观点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机会,使他们的口头表达技能、讨论的技能、人际交往的技能及合作的技能等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这也是社会如今迫切需要的人才。
      4.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提高
      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培养创新力需要具备几个方而的条件:一是宽松的环境;二是足够的知识;三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其中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案例教学法提供的特殊的课堂教学方式恰恰满足了上述条件。[2]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见解与思路可以不受教师思想的束缚,为了证明自己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就必须努力地寻求各方面理论与方法的支持,从而不断地拓展其涉及知识领域的宽度和深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在这种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被激发出来。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分析与讨论乃至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觉地探寻并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过程,是学生选择更合理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更有效地学习到知识,还能培养出更可贵的能力。同时,教师为了能成功地进行案例教学,必须有广博的知识,随时解释和引导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还要有相当的技巧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能力和水平提高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在高师地理专业的课堂组织形式探讨
      高师地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因其专业课程的特点而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较大的区域性、复杂性及灵活性。因此,其组织形式也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地理案例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各门专业课程应积极广泛地应用案例教学,制定适应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培养方案及课堂组织形式。
      高师地理案例依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案例、人文地理案例和教育教学案例,其表现形式有文字材料、地理图像和影像资料等。其中自然地理案例多为印证型案例,人文地理案例多为分析应用型案例,教育教学案例为探究示范型案例。案例教学包括阅读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和总结评述几个基本的环节,它将班级集体授课、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三种课堂组织形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对不同内容的案例应采取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1.印证型案例的课堂组织形式
      印证型案例以具体的客观事实说明抽象的地理原理、过程和规律,通常是对那些难于理解和想象的地理原理所进行的教学,它是以相应的知识作为基础的,只对事实进行客观的陈述,不会出现对相关概念或对相关原理的解释。表述形式尽量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此类案例多是针对某一单一的原理进行的教学,因此,课堂组织也较简单。
      首先教师展示实证案例。如“气象学与气候学”有关高、低空天气系统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学生很难形成空间的联想。授课时通过多媒体把当地某日实际天气特征和当日不同高度的等压面形势图以案例的形式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二者的相关性,理解基本理论问题。然后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及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深层次地分析,找出高低空天气系统与天气特征的关系,分析一般性规律。此类案例的针对性比较强,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可能因缺乏想象力而无所作为。第三,各小组陈述其讨论得出的结论及分析的原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一是评价学生的讨论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二是对案例本身进行总结,揭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讨论的内容,帮助学生对案例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增进学生学习经历的内化完善。
      2.分析应用型案例的课堂组织形式
      分析应用型案例是以案例分析为依托来说明不同的地理原理,将案例的分析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特定案例进行剖析,得出一般性规律并应用于实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及应用价值,其课堂组织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教师应认真选择、编写或改写教学案例,将理论融入到案例中。授课前一周将案例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具有一定条理和逻辑性的观点,为进行课堂讨论做充分的准备。其次,课堂讨论在教师的领导下进行,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问题。[3]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争辩、做出决策,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如“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中对“区位因素分析与规划”的学习,通过以典型的城市如上海为案例,分析其区位因素,再结合当地的区位条件进行分析和规划。在讨论操纵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3]最后教师总结和评述,一是对现象、原理和规律进行纲要性总结;二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型总结,或是对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进行强调性总结;三是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进行评价,并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3.探究示范型案例的课堂组织形式
      学科教育学(教材教法)一直是培养教师职业素质的师范专业必修课,但传统的教学形式学生不愿学、不愿听的,觉得乏味。而探究示范型案例教学法既可体现学科特点又可将己有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运用其中,学生也能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这样在教师有效机制的引导下,就可创造性地获得学科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加强对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决策能力。其课堂教学组织必须以压缩原有内容的讲授时间为前提,改造原有课程内容结构体系,融合案例相关内容,采取“学科教育教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理论、案例及案例教学指导”的结构形式重新编制课程,研制以案例为本的学科教育学课程新体系,将原理融于案例之中,课程围绕案例的运用来组织。[3]因此,教学首先应选择合适的探究示范型案例呈现给学生,其中以教师教学录像案例最有说服力,因为“教师即课程”,教师教学的示范性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设计、言语表达、教学的组织、管理等。因此,一个包含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录像课案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录像课中教师教学的优缺点以及所包含的教育学原理,使枯燥无味的教材教法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在大学课堂中通过自身的体验领悟到“课改”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利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本领。在探究示范型案例总结评述中,教师主要是指出录像案例中深层次的教育教学原理及今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和注意的原则与环节。
      三、有效提高案例教学的策略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视能力培养的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案例教学在进行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能力和意识得不到发挥,使课堂教学出现冷场、僵局或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成为教学过程成败的关键,为此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就必须讲究一些策略。
      1.充分了解学生是案例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
      首先应正确认识每一位学生包括他们的姓名、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等,对顺利进行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能充分感觉到教师是“在乎”他们的,[3]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度;另一方面拉近了师生关系,能得到学生们的宝贵支持。只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和大力支持才能保障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是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体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中都能有效地参与。
      2.师生认真准备是有效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
      有效的案例教学和有效的案例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就某些最基本的要求而言,如彻底熟悉案例的内容、对案例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教师和学生的准备任务是一样的。超出这一水平以外,教师与学生就有各自不同的任务了。[3]教师要从全局考虑,包括案例的选择与更新、案例讨论的引导、案例的课堂组织形式及案例讨论总结评价与反思等。学生除了最基本的要求以外,还要积极地为参与案例讨论进行细致的准备,对每一次案例教学进行总结收获,因为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
      3.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推动案例教学的持续进行
      首先要求教师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型信息反馈,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与教师共同研讨、共同交流、创新的场所。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思维进程,主导讨论方向,对学生的偏题应及时纠正。其次,要让课堂评价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结果的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要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特别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失误时,更要一分为二,肯定他们思路上的可取之处,赞扬他们的探究精神,给出改进建议,从而让学生放下顾虑,期待下一次案例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使案例教学效果能持续提高。
      4.制定案例教学计划,把握案例的难易度与学生的水平相当
      根据教学规律,制定案例教学计划,而不是按照学科本身的逻辑顺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安排案例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案例的方法。最初可以安排包含一个概念或原理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教师用案例去分析基本原理或概念,让学生学习怎样分析案例;然后再逐渐增加案例中所包含的原理,提高案例的复杂性。案例分析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发问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有序的推理中。[3]
      总之,在高等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帮助一个学生把案例和概念结合起来将使他们在其业务生涯中成为更有效的分析专家和管理者。[3]案例教学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54-59.
      [3]詹姆斯·A·厄斯金.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余凯成,等,译.大连:大连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宋秀丽)

    相关热词搜索: 组织形式 实效性 课堂 案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