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命题作文以答卷为题写作实例 “学着蹲下”命题作文写作示例

    时间:2019-03-23 03:28:2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草坪上父亲在教五六岁的儿子练习棒球传球。花样不断翻新,难度逐渐增加,儿子接球却很轻松,仿佛具备与大人同样传球的能力。原来父亲一直蹲在地上,为的是保持与对方一样的高度,从对方的高度来理解球,处理球。
      教孩子传球需要蹲下,生活、人生不少方面也同样需要蹲下。
      请以“学着蹲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文题中的“蹲”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理解:①两腿尽量弯曲,像坐的样子,但臀部不着地(字面义)。②放下自己身份、地位、实力等方面的优势。③放下自己情感上的傲气、心理上的优越感、思想上的居高临下等。而第三层面又是最深刻、最具有内驱力的,它是前两个层面的内在动因,也只有做到了第三层面,才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蹲下”――不是“身(身体、身份)”之蹲,而是“心”之蹲。那么,为什么要“学着蹲下”呢?因为“蹲下”,于人可以消除落差,给别人以尊严,从而真正地平等待人、理解别人、尊重别人;而于己则可以降低重心,贴近现实,把握真相,循序渐进,增进沟通,凝聚力量。“蹲下”,貌似身子“低”下了,实则形象“高大”了;貌似身份“低”下了,实则人格“高尚”了;貌似思想“低”下了,实则境界“高远”了。“蹲下”非但于己毫发无损,而只会于己、于人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佳作展评】
      
      学着蹲下
      朱璐璐
      “听说我们班又要换班主任了。”
      “管他是谁呢,如果那个人能制服我们班,算他有本事。”
      “就是,来一个哄一个,只要不合我们意的,就得走人。”
      ……
      叮铃铃……伴着铃声,一个带眼镜的小青年走了进来,他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好,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我姓席,以后你们就叫我小席好了。”
      “还小媳妇呢!”堂下一阵哄笑……
      “这也没关系,只要你们别把我当老师就OK了。我刚从学校毕业,教英语。但搞笑的是,我的英语和你们一样,也不是太好。与其说我来教你们英语,还不如说我和你们一起学英语。听说我们班同学智商都很高,在接下来的日子,我这不长进的小媳妇可要和你们来比比了。”
      自从那“小媳妇”来了之后,班级里的新鲜事就多了。每一次英语周练时,他都坐在后面和我们一起考,有时他得第一,有时他也得“倒数第一”。上其它课时,他也坐在后面,认真听讲,还举手回答问题。体育课上,他和同学们一起打篮球。渐渐地,我们也把他当成了同学。我们的叛逆情绪没了,学习氛围也浓了。大家都努力学习,你追我赶,一心只想着把“小媳妇”给比下去。
      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小媳妇”坐在后面听讲。下课时,数学老师留下了一道几何题,让我们课后思考。不理不睬,这是我们对“弹性作业”的一贯作风。可偏偏“小媳妇”将那道题记了下来,但他也不会,更为搞笑的是他竟拿着那道题去问班上倒数第一的小张。小张见这情形,还以为“小媳妇”的数学比自己还差,一下子竟找到了感觉,为了不丢面子,小张一下课就开始思考那道几何题。从那以后,班里便掀起一股钻研数学题的热潮。“小媳妇”不会的就问我们,我们不会的也问“小媳妇”,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数学都有了进步。
      期末考试过后,我们班成绩竟然由年级倒数第一上升到年级第二,这让全校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说“小媳妇”创造了教育神话。
      为此,校领导还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请“小媳妇”去谈谈治班经验。本来以为他会有一篇长长的报告,没想到他只说了几句话:“我的带班理念是‘和我跑’,而不是‘给我跑’,所以我跑多快,我们班就能跑多快。”
      点评:本文的“抢眼”之处,不在于写作的技法,而在于形象的个性――蹲下身子,走近学生,并走进他们的内心。从身份上看,小席没有把自己当作师长,而是“蹲下”身子当作班级的一员。他让同学们称呼他“小席”,而同学们竟称呼他“小媳妇”,并渐渐地也把他当作“同学”。从行事上看,小席没有“班头”对学生的刻板说教、强制命令、严厉训斥,而是“蹲下”身子和同学们一起听课、做作业、周练,并向班上最差的学生请教。正是由于他的“融入”,才有了同学们叛逆情绪的“消融”,而代之以一浪高过一浪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热潮。从思想上看,小席的带班理念不是上级命令下级式的“给我跑”,而是“蹲下”身子后同学、朋友式的“和我跑”。而这一平等理念正是小席一切立身行事的思想基石。文章正是从身份、行事、思想三个不同的层面将“学着蹲下”的主旨演绎得淋漓尽致。★
      
      学着蹲下
      袁野
      我生性高傲,从不喜欢低人一等;我争强好胜,从不喜欢输人一节。在院里所有的孩子中间,只有我,总是昂着头――有如公主一般高贵。
      院里的同龄人总爱打打闹闹,而我却不屑一顾。那几个如我一般大的女孩总爱蹲下来侍弄那些貌不惊人的花草,而且乐此不疲。而我却既不爱花,也不爱草,更不爱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样蹲下。对我而言,蹲下就意味着低人一等。因此,我总是嘲讽她们。
      我不理她们,因此我孤独。而我高傲,因此我不爱显示自己的忧伤。每天,我总捧着一只玻璃鱼缸,凝视着那条黑色的金鱼――黑色是孤独,更是高贵。妈妈总叫我再买一条金鱼与它作伴,我不愿意――至少世上还有与我同样孤独的一条鱼。
      日子在悄无声息中从指尖划过,孤独却如影随形般伴着我。晚上,我回家,发现那条寂寞的小鱼在孤独中死去了。最终,孤独的只有我。我捧着鱼缸,来到她们种花的地方,蹲下,用手扒开松软的泥土,将那条孤独的小鱼埋葬在那个孤独的土坑里,同时也埋葬了我最后一丝的慰藉。突然,我看见身旁那些在晚风中摇曳的花朵,它们舒展着美丽的身姿。它们一朵挨着一朵,叶子相互摩擦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好似亲密的朋友在窃窃私语,好似无间的伙伴在浅唱低吟。“哈哈哈……”不远处又传来那群女孩银铃般的笑声,我第一次觉得这声音有如仙乐。
      我立刻站起,收起那只晶莹剔透的鱼缸,跑开了。站在不远处,看着那些女孩又去侍弄那些花草,我很羡慕,觉得她们过得非常开心。夕阳下,晚风中,花朵,女孩,一切都显得那样的美――美得心醉,美得动人。
      她们爱花,我爱鱼。但她们对花的爱却远胜过我对鱼的爱。她们发自内心地爱着花朵,用汗水浇灌,用快乐施肥,为花蕾的绽放而雀跃,为花朵的凋谢而伤心。而我呢?带给鱼儿的只有孤独。
      那天,蹲下的一刻,我释然了。其实,她们不是凡夫俗子,而是我的圣人,教会了我应该懂得尊重与理解。
      回家后,我在鱼缸底铺满五彩的鹅卵石,在鱼缸里灌满清水。第二天,它将成为两条小鱼幸福的家……
      点评:本文的亮点闪现于意象的营造。金鱼和花草这两个意象,在文中既是写实,更是写意。因为它们已成为“我”和“那群女孩”心性的影子:“我”的“昂头”(高傲)带来的孤独,是通过“金鱼”孤独的死去来昭示的;而“那群女孩”的“蹲下”(亲和)带来的欢乐,是通过“花草”的绽放摇曳来昭示的。而促成“我”心性发生变化的契机也是通过这两个意象来昭示的:当“我”“蹲下”埋葬金鱼――埋葬“高傲”之时,我一下子触摸到了生活的内脉,看到了花草美丽的身姿,体会到了“那群女孩”“蹲下”的快乐。至此,“我”对“蹲下”的态度已从嘲讽、鄙夷转向接受、羡慕、敬仰。而结尾部分的“鱼缸底五彩的鹅卵石”和“两条小鱼”则是对“我”“学着蹲下”后美好前景的一种昭示。正是源于对意象的层层营造,本文方折射出浓郁的唯美特质。★
      
      学着蹲下
      施晔
      当今社会,网上总会有着“当代社会谁最美”的标题。
      在这样的标题下,名人、大腕、大款,层出不穷。虽然每周的排行榜大不一样,但一样的是榜首总是名模――林志玲。
      现代社会,美女如云,名模众多,可为什么长得并不是最漂亮的林志玲总能位列榜首呢?细细观察,我才发现――她会学着蹲下。
      只要你留心网上许多她的合影,你就会发现她并不比其他人高在哪里。可当你再看她的个人全身写真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她的身材其实是很高的。
      直到有一次,在新闻发布会上,我发现电视上的她和别人拍照时总是先蹲到和别人一样高的位置上。
      我想这恐怕就是她为什么总能位列榜首的一个重要原因了。据她自己说,因为她长得高,所以别人和她拍照时常常觉得很尴尬――特别是男明星、男名人,所以为了不让别人尴尬,她每次总是蹲下身子,照片拍得多了,腿会发酸,但她还是坚持蹲下来配合别人。
      而这一蹲,蹲出的气质之美,远胜过她站着的身材之美。
      我想,她这样蹲着的美丽,远比那些长得俏丽、却喜欢在拍照时把手搭在别人肩上的人更有内涵,更有修养。
      学着蹲下,让她看得透,她不躁。所以她不会急功近利地打造自己美丽的外表,树立自己玉女的形象。
      学着蹲下,让她想得远,她不妄。所以每次拍照时,她都会以那富有亲和力的微笑面对每一个人,而这样的微笑传递出的恰恰是一个名模内在的气质。
      学着蹲下,让她行得直,她不畏。所以每次出场时,她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自然行事,从不担心别人说她耍大牌。
      这样的慧心之美、内涵之美、气质之美,在如今这个紫陌红尘、心浮气躁的社会确实让人觉得弥足珍贵,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如果有谁非要用那涂满脂粉的妖媚面庞去置换下这学会蹲下的亲和气质,那种美丽,依我看,不要也罢。
      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也去蕴蓄那“学着蹲下”的气质吧!时常蹲下身子,闻一闻泥土的清香,可以让你看得更透,想得更远,行得更直。
      点评:这是一篇中规中矩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虽然用的是常规武器,但因为用得娴熟,用得自如,用得炉火纯青,同样收到了力透纸背的论证效果。作者在摆事实部分,运用“学会蹲下”这把剪刀,对林志玲的立身行事进行精心剪辑,因而高度浓缩,而毫无旁逸斜出之感;在讲道理部分,由表及里,层层剥开林志玲“学着蹲下”背后的思想动因,并进而生发出礼赞之情和追慕之心。将议论文写得如此细针密线而又不显山露水,非有功力者实难为之。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议论文写作成败的关键在于思维,“若将天地常揣摩,妙理终有一日开”。 ★
      
      农村生活体验报告
      张亚菲
      为期五天的学农结束了。我不能违心地说想要留在那儿,但真的觉得不舍。首先要真心地感谢学校有这样的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农村去,让农村的生活融入到他们的人生之中去。我不清楚别人是如何想的,但这样特殊的教育经历,给我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也许它并不明显,但它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和彭磊的结对伙伴名叫曾美荣,她是一个质朴勤快的女孩子,所有的家务事都由她一人包揽,像洗衣、做饭、喂猪、喂鸭等。她们家没有水稻田,只在山上有一片菜地,也不像别的人家还兼有花炮加工作坊,所以她的家境也属一般。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压水井,水压上来储在一个大缸里,这就是所有的用水来源。厕所是农村常见的“两块板子”,还是在一个有猪圈和兔笼的房间里,其气味之难闻和蚊虫之多自不必说。有住在镇上的同学,空调电脑一应俱全;但也有同学住的环境更差,比如在深山老林里的,还有住土房的。
      开头两天下着雨,后来白天的温度一直居高不下,好在门前有山有溪水,房子里也算阴凉,晚上倒有些冷了。最为惹人烦恼的是那些毒蚊子,当真是赶之不尽防不胜防,五天下来每人身上少说也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肿块,严重的甚至留下了疤痕。我们去山上的地里摘玉米时,走的山路又窄又陡,两旁的杂草有时高过人头,还未看到玉米地就已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走在两排高大茂密的玉米中寻找可摘的玉米时,各种千奇百怪的不知名的小飞虫令人浑身难受,热辣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淋漓的汗水淌过我们的发梢再淌过全身。
      这些就是我们所遭受的“磨难”,然而它们并未深刻到能改变什么的程度。我所指真正对我产生影响的,是农村那些安恬的细节,是能让人舒缓沉淀直至脱胎换骨的质朴。
      农家是早睡早起的,五六点人们都起来了,晚上九点钟就必睡,大约也是农村充分利用天光的习惯吧。头两天我们仍固守自己的生物钟,凌晨才睡,到七八点自然醒,也固执地要在洗完澡之后洗衣服。后来却不由自主地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早晨太阳还不算大时,美荣就带着我们到门前及膝深的小溪里洗衣服。溪水是冰凉沁人的,我们开始还蹲在石板上洗,后来索性光着脚站在水里。仿佛真正的农家少女,捶打着漂洗着衣服,在水中嬉戏打闹,为冲走的洗衣皂而大声叫唤。不需要思考,只要尽情欢笑,人唯有在自然之中,方能流露出至真的天性。
      生活骤然缓慢了下来。时间成了纯粹用来打发的东西,常常用很长的时间来做一件事情,还时不时地发着呆。一次洗完澡站在厨房门口擦脸,看见夜空上隐隐有云浮动,不见星星。山也是浓重的墨色,不再有傍晚时夕阳西下的绚丽重彩,反倒漫出婷婷的内敛的美。我长久地凝视着山上的树影。美荣的家人坐在大门前,也并没有怎么说话,偶尔狗吠两下,或者小孩子玩的球掉了,会“哇”地一声哭得响彻寰宇。低下头来,我缓缓洗着毛巾,各种农家日常的声音清晰可闻,但这一切难道不也是寂静的吗?我突然深深地跌入这种农村特有的平淡如水的生活中,静谧且安心。看着夜空,我仿佛流泪了。
      那五天已成过去,在记忆里竟化为甜美的诗意,而实际上我们并不是享受了五天“农家乐”。我们体会到了吃苦耐劳四个字的精髓,发现了自己身体里潜藏的能量和韧性。还学到不少知识,比如摘玉米摘辣椒,也认识了不少蔬菜。
      最为重要的是,农村的热情质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改变了我们。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五天的学农,并不能让我们“大有作为”,然而到农村去是对的。因为到了农村,今后不论走到哪里,能时时记得自己是谁,能一辈子不忘记在日渐强大的祖国,仍有一群贫穷的叫做农民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 作文 蹲下 示例 学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