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为国牺牲敢惜身

    时间:2018-12-30 03:22: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方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1870~1907),原名闺瑾,字瑞卿,别号鉴湖女侠。留日时改名瑾,易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秋瑾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礼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1896年,秋瑾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钩是个纨祷子弟,1898年前后他川金钱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北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解放与独立。1904年夏,她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及其丈夫的百般阻挠,只身东渡日本,开始踏上革命的征程。到达日本后,她广泛结交革命志士,积极进行革命活动和组织活动。1904年秋,她和其他一些革命者发起成立了“演说练习会”,创办了《白话报》。1905年8月,她由黄兴介绍,与孙中山见面,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这标志着秋瑾已正式成为一个旧民主主义的革命者。
      1904年,秋瑾在日本所写的《鹧鸪天》,就是她这一时期思想觉悟、走上革命道路的有力佐证。
      词的上阕,诗人说明自己只身东渡,留学日本的原因,并抒写自已为国献身的理想抱负。
      首句“祖国沉沦感不禁”,写诗人为祖国沦为满清异族统治,不禁产生无限感慨。清朝统治者对内残酣压迫人民,对外向帝国主义列强妥协投降,订立屈辱条约。面对这种腐败黑暗的政局,诗人急于寻求革命真理,来拯救自己的祖国。“闲来海外觅知音”就是诗人这种急切心情的形象反映。不过,“闲来”在这里应看作反语,实际上诗人是在满清政府反动统治逼迫下,才只身奔赴日本,寻找革命道路的。“觅知音”是,用典。古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音听出他的心声。后人由此称知心朋友为知音(事见《列子・汤问》)。觅知音,在这里是找寻找志同道合的革命挚友。实际也包括寻找革命道路和革命真理。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二句,金瓯,也是用典。掘《南史・朱异传》载:“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金瓯,原是酒器,后用来比喻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巩固。自鸦片战争之后,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各国相互争夺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并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诗人对此是深感忧虑和不满的。诗人表示:为了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决不爱惜自己的身躯,决不害怕牺牲。
      下阕,换头,“嗟险阻,叹飘零”,诗人进一步感叹东渡日本的不易。这险阻,不仅来自自然界的关山江河,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来自反动政府的迫害。然而,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为了拯救受难的祖国和广大同胞,险阻有什么可怕!只身飘零又算得了什么!,她毅然决然奔赴日本,“关山万里作雄行”。此一壮行,就表明她不是一个寻常女子,她不仅有济世之才,而且还有革命胆略。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呜”二句,诗人劝告那些庸俗之辈,不要看不起妇女,不要以为妇女之中没有英俊雄豪的人物。如若不信,且看诗人自己,她本人就是一个非凡的英豪。“龙泉”,也是用典。典出《晋书・张华传》,当年欧冶子在秦溪山麓剑池湖所铸的“龙渊”、“泰阿”两宝剑,被丰城县令雷焕在狱基下掘得,后又在延平津失落化作飞龙,这里以宝剑之铮铮作响,形容诗人心中的不平和报国杀敌的英雄气概。这是诗人急切希望奔赴疆场,奋勇杀敌的爱国热情的形象写照,如此作结,结得极为生动而有力。
      纵观全词,其艺术成就和风格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感情真挚深沉,具有激昂慷慨的特色。诗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野心,对满清政府腐败反动的面目,对祖国和同胞所受的苦难,都有深切的了解。在这基础上,诗人产生了忧国报国的情志。诗人将自己浓厚的忧国之情,昂扬的报国之态,溶入自己的词中,因而使词感情真挚而强烈,格调深沉而悲壮。诗人为“祖国沉沦”而感叹,为“金瓯已缺”而担忧,为了解救受难的祖国,诗人奔赴海外,觅找知音,连“龙泉”也发出“夜鸣”,诗人的报国行动是何等壮烈动人!诗人感情的真挚激烈,诗词内容的深刻丰厚,使这首词具有激昂慷慨的特色。
      (二)用典贴切,通俗晓畅,古典诗词由于篇幅短小,字数限制,不可能容纳太多的内容,因此,使用典故,就是一种以少胜多,最经济的表现手法。但如果使用的是深奥、冷僻之典,读者不懂或不易理解,就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效果,本词所用之典,通俗晓畅,明白易懂,都是人们所熟悉的。“知音”、“金瓯”、“龙泉”,即使不知这些典故出处的人,也能理解它们深刻的含义。在这首词中,诗人善于自如地运用这些典故,准确而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使这有限的篇幅容纳下更丰富的内容。
      (三)语言凝炼明快,朴实自然,富于表现力。秋瑾幼承家学,博鉴经史,因此其文学史学根底深厚,她又喜爱诗词,经常吟诵杜甫、辛弃疾等人的诗集,因此,其旧体诗词造诣颇高。她为人锋芒毕露,爱憎分明,疾恶如仇,词锋犀利。以上这些长处,表现在她所写的诗词中,即能用凝炼明快、朴实自然的语言,直抒胸臆,于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激情,诸如“觅知音”、“补金瓯”、“龙泉呜”这些词语,它们在表情达意上,不仅凝炼明快,朴实自然,而且富于形象性,富于表现力,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收到更大的艺术效果。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感触到秋瑾诗学的渊源,在她的诗词中,兼有杜甫、辛弃疾之所长,既有沉郁顿挫的一面,又有豪放雄奇的一面,并形成了自己豪迈雄浑、沉雄悲壮的独特风格。

    相关热词搜索: 金瓯 为国 牺牲 敢惜身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