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小说 > 正文

    从徽文化大厦的矗立到黄山烟草企业文化落地

    时间:2021-01-01 10:18: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徽州,古称歙州、新安郡,包括歙县、绩溪、黟县、祁门、休宁、婺源等六县。徽州文化。是中国地方文化的瑰宝,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90年代后,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徽文化内容广博、深邃、系统。深刻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成为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她在文化领域里多方建树,创造了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几乎涉及当时文化的各个领域,并且都以自己的特色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她以徽州为依托,对中原地区、长江流域形成了巨大的文化冲击波,以至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徽文化作为地域文化。能够走出古老封闭的徽州,成为“东南邹鲁”、“文化之邦”、“文物之海”,绝非一日之功,也绝非随意而为,任性而作,而是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从企业文化塑造的角度对徽文化大厦的矗立作一剖析,认真探询和研究其独特的发展环境、发展规律和成长轨迹,积极运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

      一、徽文化发展的主要环节步骤

      1、以村落和宗族作为徽文化发展的基本单位,实现了价值观的认同

      宗族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父系家族为脉系,体现家庭、房派、家族等宗亲间社会结构体系,并具有一定权力的民间社会组织结构形式。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主要通过三次因为战乱引发的大规模人口迁徙形成。他们中有许多是中原世家大族。徽州山环水绕、地理环境相对封闭,适合家庭生存发展,为宗族的大量存在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其生存的土壤和基础。逐渐使徽州形成了聚族而居之势,逐渐形成一个又一个村落,并以村落为单位开展生产和社会活动。这些家族多尚中原古风。尊崇周公之礼,依旧延续着中原的儒家思想。宋元以后,徽州理学大兴,纲常伦理成为市民百姓生活形态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南,宗族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兄弟析姻。异不远徙,祖宗庐墓,永以为依,故一村之中,同姓至数十家或数百家,往往以姓名命其村焉”。很多村庄甚至以姓氏来命名的。比如李庄、汪村、鲍家庄等。聚族而居的村落、独立的宗族文化和血缘上的纯洁,把好了进入关,以最简单和最原始的方式实现了村落价值观的认同。

      2、兴建祠堂庙宇,积极构建文化建设的载体

      祠堂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宗法、习俗、娱乐、礼仪、教育等家族文化的载体,是封建社会一个家族的内部结构。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独立的管理单元。正是这一个个独立的封建管理小单元,才组成了庞大的封建社会大的政权体系。祠堂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纪念某一名人的庙宇,如唐模的“忠列庙”。供奉的张巡和许远两位将军。另一类是家族集会议事的公所,供奉祖先的牌位。举行祭祀祖先活动。是旧时族权的代表机构。徽州的祠堂在明嘉靖后开始完善和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出现了宗祠、家祠和支祠。民居围绕“家祠”,而“家柯”围绕在“支祠”,“支祠”围绕“宗祠”,最终使祠堂成为村落建筑的形象工程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徽州文化的发祥中,祠堂发挥了不可磨灭且其他载体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建立《宗规》、《乡约》,制定价值观具体操作标准

      《宗规》、《乡约》也称族规,是封建宗族制约族中众人的行为规范。徽州每个宗族都有自己详细、具体的族规。这些族规的主要内容是忠君、尊祖、敬宗、正名分、倡孝悌、睦宗族、严门第等封建伦理道德。其目的是以嫡庶尊卑等级观念和忠孝节义的道德要求,把全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族长为中心的宗法统治之下,服从宗族管理,以加强封建宗法统治。归纳起来为四个字:“忠、孝、节、义”。如何阐释“忠、孝、节、义”,各族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大致说来,基本上不外乎如下范畴:

      所谓“忠”,就是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工作恪尽职责,不负朝廷。为人节俭正直靖、肃慎柔嘉丞。

      所谓“孝”,一是能养,再是敬。敬不违礼,养能求欢。生活无虞,精神愉快。

      所谓“节”,很好理解。就是妇人之道,从一而终。一与之齐,终生不改。

      所谓“义”,简单说来,就是鱼和熊长不可兼得,仁人正谊不谋利:儒者重礼而轻财。乐善好施。

      为了族规的严肃性和制度化,各宗族都将之收入宗谱并缮列粉牌,悬挂祠内,并定期在祠堂宣讲。《华阳邵氏宗谱·新增祠规》记载说:“祠规者,所以整齐一族之法也。然徒法不能以自行,宜仿王孟箕《宗约仪节》,每季定期由斯文、族长督率子弟赴祠,择读书少年善讲解者一人,将祠规宣讲一遍,并讲解训俗遗规一二条。”《华阳邵氏宗谱·新增祠规》也说:“爰集族众,将祠规公同核定,缮列粉牌,悬挂祠内,俾有遵守,用垂久远。”

      4、重表彰,树牌坊,用强大的思想及舆论工具引导人

      牌坊是祠堂的附属物,是祠堂功能的延伸、扩展,是礼教的符号和《宗规》、《乡约》的固化“象征”。牌坊既是对封建科举与功名的肯定,也是对慈孝道德理念的维护。既使人在受到表彰、颂扬、纪念之时显耀至极,也使人在“千夫所指”之时“百口莫辩”,呈现出了强大的舆论威慑力。可以说,牌坊是中国体积最大、重量最重、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张奖状。建造这些牌坊与其说是一种建筑行为,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所举行的一种仪式,这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的一种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传播形式。如用传播学眼光来审视这种行为,那么牌坊就是媒介,而传播的对象则是天下百姓和后世子民。

      牌坊传播的意图就是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学习儒家经典,遵守封建礼教秩序中来。忠孝节义各有对应的牌坊。忠如许国大学士坊,胡富、胡宪宗奕世尚书坊,胡文光荆藩首相坊,孝如歙县棠樾牌坊群中建于明永乐末年的“孝慈里坊”。作为封建皇权的最高象征,明成祖亲自题《孝慈诗》二首,亲赐立诗碑于棠樾村北龙山上,同时,颁诏旌表鲍氏父子,并敕令建造“孝慈里坊”以表彰他们“父慈子孝”。牌坊还对贞节观念极度宣扬。根据《安徽通志》、《新安志》、《歙县志》等有关资料记载:自唐宋以来,歙县境内曾先后建有400多座牌坊。虽历经千百年风雨剥蚀,沧桑巨变,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04座。其中节孝坊就有35座,占总数的近215,贞节牌坊在徽州牌坊中占据很大比例,使“存天理灭人欲”这种非理性的道德观念得到大力传播。

      5、大打“徽州牌”,做好“徽文章”,彰显“微骆驼精神”

      自一走出徽州大地,徽州人就大打“徽州牌”,做好“徽文章”,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亲情、乡情为连接,在全国各地建立徽州会馆,形成同乡联盟,共同展示徽州特色。传播徽州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最终一统整个徽州大地的统一精神品质,形成徽州独有的“徽骆驼精神”。

      徽骆驼精神是徽文化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什么是“徽骆驼精神”?归纳起来有:以义统利的义利观、公私兼顾的公私观、民富国强的家国观、遵守契约的诚信观、贾而好儒的人才观、冲突融合的和合观等。这就是我们徽州当时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也正是有了这一精神支柱,使徽商不甘穷困,开拓进取,凭借较高的文化素养,贾而好儒的特色,雄居中国数百年。所谓“无徽不成镇”,造成了徽州物质文化的历史辉煌。“徽骆驼精神”是徽州人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徽文化的巨大成就,最终就是来源于徽骆驼精神的发扬光大。

      二、文化软着陆的基本途径分析

      通过以上对徽文化的研究剖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文化的形成乃至于落地,就是要把握好价值观、载体、制度、舆论导向乃至于文化品牌几个关键环节和步骤,积极搭建文化建设平台,持续不断进行文化传播,最终塑造出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人文精神。这一规律与新时代对文化建设及其发展提出新目标和要求完全符合,并行不悖。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十七大对文化建设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也作了详细的论述,这一科学论述使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坚定,途径更加清晰,方法更加科学。其主要内容是:

      (1)树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2)培养社会风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3)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4)搭建平台、构筑载体——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对企业文化的再认识

      当今世界,企业作为社会一个重要的单元,如同封建社会的一个个村落,在文化建设中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而又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企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和关注。

      文化是管理的最高手段。有人把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人治,也称之为领导管理,一个人管理。大多数家族企业和私人企业就是这样的一种管理。第二层次是制度管理。或者说是规范管理。这个层面管理的企业最多。第三层次是文化管理,也称价值管理。成功企业追求卓越、追求基业常青,无不在文化管理上做文章、下工夫。企业文化的这种界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操作层面、从大众通俗易懂的角度,从文化的作用力和推动力这个方向来看,我个人认为可以有如下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是显性的制度

      制度的形成是企业发展的结果,是不断解决问题所形成的办法积累。制度体系庞大而复杂。很多人把制度看作文化,或者说,文化就是制度。因此,不断完善制度,丰富制度,以至于形成制度体系。但从某种程度上看,制度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产物,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前后不一、互相冲突的现象。因此,制度建设属于文化建设,但不完全是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最低层面。

      第二层面是潜规则

      潜规则如同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且在很大程度上超越制度。制度遇到潜规则,就象被一双看不见的手,不断被左右、被摆布。有时使制度力大无穷,点石成金,有时会使制度软弱无力,不仅降低效率,还成为行动的绊脚石。

      潜规则另外一个通俗解释就是企业风气或社会风气。风气的好坏就使潜规则有了有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之分。正向的潜规则强化制度,使制度在外化于形的同时内化于心,走向文化的高层面——精神层面,负向的潜规则削弱制度,最终使制度体系土崩瓦解,导致企业文化的基础完全垮塌。

      第三层面是企业特色

      特色就是面貌,就是企业的气色。你有什么样的文化,你就有什么样的特色和气色,它是一个人或一个企业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气色好则脸色红润,精神抖擞,气色不好则脸色枯黄,精神萎靡。一个企业气色正不正常,有几个重要的指标。一是是否具有朝气。有则气宇轩昂,相貌堂堂。群情振奋,斗志昂扬。二是是否具备潜力,有则资源配置得当,工作安排有序,工作节奏生动,员工状态轻松。三是是否具有凝聚力。有则万众一心,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当感到特色或者是气色出现不良症状的时候,也就到了改善文化的时机。如何改?就要从制度层面确定方向,在潜规则层面强化效果,最后使特色得以修正和改善。这就是文化改造的规律,也就是文化建设中所说的“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是企业文化软着陆的路线图。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好的特色或气色往往会表现为工作中出现的难点,或者说是长期困扰企业的羁绊。从这个角度说,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就是文化落地,就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精力和力量予以克服,使这一工作短板得到提升,从而提升管理品质,改善企业面貌。因此,问题和困难正是企业文化软着陆的降落点。做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和落地,首先就要找准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正视问题和困难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办法。它表达的是决心,体现的是效率,带来的是改变。电视剧《亮剑》中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李云龙违抗命令,选择从正面突围,结果干掉了板田联队,取得了突围的胜利。我个人认为:持续对难点发动进攻,就会使难点成为热点。热点一旦形成,资源便会聚集。资源一旦聚集,便会突破难点,形成亮点;
    亮点一旦形成,继续坚持,最终便形成特点。一旦拥有特点,就形成企业或者说是个人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就会带来企业面貌或者是企业文化的重大改善。

      四、黄山烟草企业文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来广大干部员工的不懈努力,黄山烟草在企业文化落地上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归结起来,主要是如下几点:

      首先是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统领,把共同愿景、企业精神、各种理念融进其中,使其在组织内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

      其次是不断叙述和讲述员工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明白无误告诉我们什么是企业价值观,它激励员工、感动客户,也必将载于黄山烟草发展历史、昭示黄山烟草后来之人。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新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各类资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不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修养和品位。充分发挥网站、企务公开等载体的作用,加大宣传企业文化的力度。充分发挥文体活动的作用。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展示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获取各界认知认同。促进企业内外部进一步和谐。

      四是赋予员工极大的荣誉归属。让每一个员工以工作为荣,以企业为荣。让每个员工在争取荣誉、创造荣誉、捍卫荣誉、保持荣誉的过程中,视荣誉为生命,倍加珍惜。不知不觉地融人到了集体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要用高效的业绩创造荣誉。

      以上四点经验符合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的理论论述,也与徽文化建设过程相一致,并为黄山烟草文化推动和落地提供了强大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黄山烟草在文化推进和落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文化内涵,在制度层面、潜规则层面进行再度的调适,以利这些新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个经营主体、两级多个执法主体的现实与整体文化推进所派生出来的一系列矛盾

      就黄山烟草来说,目前市公司作为唯一的经营主体,承担着全市的卷烟经营业务。全市在专卖专营的前提下按照“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业务模式统一经营管理。与此同时,黄山烟草还下辖七个区县局、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烟草宾馆,体制和管理方式完全不同。市局和区县局两级多个执法主体在文化推进中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派生,出来的新问题。比如,工作开展不够同步,工作节奏有快有慢,工作标准有高有低,工作要求有紧有松。比如,作为执法主体,对客户是严格执法,强调的是公正,而作为经营主体,强调的是服务,要求的是周到。再比如,烟草宾馆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单位,单独核算,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其次再是发展问题,和主业卷烟经营的思路方向完全不合拍,不同步,派生出来的问题更多,尤其是在价值观的认同上很难做到一致。

      二是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阶段性拥堵和浪费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黄山烟草成立近三十年来,就人员吸收的过程来说,有几个大的阶段。一是成立之初,从糖酒公司划拨到烟草公司的这批员工。二是从成立之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技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三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大中专毕业生。最大的一次是2001年取消区县烟草公司法人资格后开展卷烟大配送所大量引进的员工。

      由于是阶段性的配置,所以都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文化、经验、年龄、性别没有拉开梯次结构,呈阶段性集中式配置,没有形成人力资源配置合理和自然势差,各阶段员工存在断层,形成阶段性拥堵和浪费,断层现象明显。队伍原活力散失,沟通难度大,后备力量乏力,员工激励存在不利影响。

      三是制度的广泛性系统性要求所带来的制度冲突

      就制度建设来说,其根本的要求全面完整、系统科学、操作方便、员工熟悉。黄山烟草成立近30年来,经过几代班子的思路和决策,几十年发展的历史沉积,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等方方面面的要求,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全面的制度体系。但从制度运行的最终效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制度不为员工所熟悉,一些制度相互冲突,不成系统,一些制度理论超越实际,给具体执行带来实际困难。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家局适时提出了“严格规范、富有活力、充满活力”指导方针,制度建设的任务更为艰巨。科学制定制度、完善制度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四是整体的文化推进要求与个体的价值认同出现的差异问题

      文化推进的主体是员工,文化推进的目的同样是要求每个员工在共同价值观的统领下宣贯企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烟草商业的用工“双轨制”客观存在,尽管国家局要求取消身份界限,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政治、经济、待遇上的完全接轨,尚有待时日。这虽是一个阶段性的矛盾,但影响很大。

      身份所带来的最大差别一是岗位,论资排辈现象依然严重,晋升通道单一。所谓的正式工占据着大量的中高层岗位,是终身制,而所谓的聘用工则承担了基层较为简单但又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岗位不稳定。二是收入分配差异分明,正式工平均年收入是聘用工的3—4倍甚至更高。岗位和收入的差别必然使员工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同上出现偏差。

      五是核心管理团队在风气营造中的推动乏力

      企业的核心管理团队其实就是所谓的科级以上干部。科级以上干部对文化的认知程度,将决定着企业文化能否软着陆的一个重要基础。
    黄山烟草的科级以上干部除了领导班子外,也明显地表现为拥有知识充满朝气与积累经验富有阅历两种类型。在这两类人身上,前者大多大学毕业,从小接受北方文化,后者大多土生土长,吸收的是本土文化的营养。在行为习惯和认知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和矛盾,这些差异和矛盾带来沟通上的客观差异,必然会引起沟通障碍,阻碍良好风气的形成。

      五、黄山烟草企业文化落地的基本方法

      1、大力宣贯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更要大力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想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此,做好价值观的宣贯,更要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贯。“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涵盖行业“两个至上”价值观,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深入结合,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塑造的根本方向。

      如何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贯?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加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贯,是打造正向潜规则,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行业风气和企业风气。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明确指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务必要做到团结一致向前看,齐心协力塑风气。以价值观的统一来引领员工的思想统一,从而达到行动一致。展现企业和行业风采。

      2、借“全面规范梳理年”活动的东风,以制度方式落实价值观

      以制度落实价值观,就是要通过“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等具体措施在制度建设中得以具体的体现。制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入很大,需要强大的工作推动。今年开展“全面规范梳理年”,对于制度建设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这次活动要求通过查找梳理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中的不规范问题,构建以完善制度为基础的内部管理监督工作长效机制,使制度更完善,流程更优化,程序更规范,员工行为更统一。

      第一必须明确责任主体,明晰职责。要通过梳理部门职责,界定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限,理顺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关系,解决好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使职责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是完善制度和流程。流程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是因流程而存在。制度是流程得以执行的保证,制度必须能反应流程,要通过制度的执行推动流程的运转。

      第三,是要强化制度的激励作用。制度中的奖励要比惩罚更容易起作用。激励因素往往会促使大家更多的主动关注流程,从而使流程得到优化。

      第四需要建立完善公开透明的责任监督机制,按照“三项检查”工作的要求,规范公开程序和范围,将制度执行过程置于广大干部职工的关注和监督之下,有效地提高干部职工的执行自觉和主动性。

      3、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是建立员工发展机制。规划职业生涯。丰富员工
    相关热词搜索: 黄山 矗立 企业文化 落地 烟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