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文章 > 正文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

    时间:2020-11-09 08:03:2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实力得到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在发展中走的仍是传统发展之路,能源、资源消耗大,经济、社会效益低,特别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治理代价高昂。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文章着力探讨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出路——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循环经济;
    资源;
    生态;
    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带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但这个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对资源的利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推进。这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强调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这项基本国策的贯彻,一个基本途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一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他指出,地球就像一艘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来维持,一旦其内部资源被消耗殆尽,就会毁灭。因此,必须不断重复利用其内部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其运转寿命。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能够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因此,循环经济的本质就是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围绕提高资源效率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再利用和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等。第二,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一方面加强宣传,另一方面组织试点示范。我国在三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企业层面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变废为宝;
    在工业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发展区域间循环经济;
    开展循环经济省、市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出台约束和激励措施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一方面,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通过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第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节约资源、充分合理使用资源是我国人民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尤其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更应该继续继承和发扬,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行动准则。
     
        尽管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亟待提高
     
        一是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或污染防治,割裂了其与经济发展的有机联系。二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和重要环节加以具体落实,个别地方仍然将循环经济边缘于经济社会主导政策之外,工作上应付得多、落实得少。三是对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末端治理不仅不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的发生,而且治理的成本比较高,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收益。同时,末端治理也阻碍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亟待加强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支撑,它是构筑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实现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原则,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一些技术含量高及关键设备基本依赖进口,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与机制亟待完善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推动、技术支撑、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等方方面面的协同推进,给予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生产者及其技术和产品以最大限度的政策支持,包括对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生态环境要素的定价和有偿使用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等。但现实是,对地方政府来讲,发展循环经济有可能影响它的发展速度,有可能影响产能收入。对企业来讲发展循环经济有可能会增加成本,有些企业有可能要关门,进而有可能引起工人的失业。因此,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行动上比较迟缓,这就给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首先,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全方位进行循环经济的有关知识普及活动,促使社会各界在观念上发生变化;
    使政府由过去的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经济发展与轻环境保护并重、以经济发展促环境保护的新观念;
    使企业由过去的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转变为增加经济效益要考虑生态效益的新思维;
    使社会公众由过去的我要你保护环境转变为我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使经济发展方式由以物为本的粗放式转变为以人为本的集约式;
    使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闭路循环的新模式,形成一股发展循环经济的合力。其次,重新定位循环经济。当前,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尽人皆知的时髦词汇,但是公众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甚至误区。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在“十一五”期间可能造成新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目前应该做到:一是把循环经济放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框架下,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作为重点;
    二是把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步骤;
    三是开展国家和企业层面的物质流账户分析,以找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
    四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开展循环经济的试点。
     
        (二)加强政府在营造循环经济大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政府行政干预,而是通过法律等制度安排引导、规范和激励。首先, 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体系。根据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清洁生产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必将对西部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指导作用,但这还不够,还应有更多的法律法规,以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其次,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和干部考核制度。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以GDP指标评价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考虑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过高地估计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给人一种扭曲的经济图像。在这一核算制度下,人们普遍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商品”,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行为也是不需要付出成本的。绿色GDP通过将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货币化,向人们灌输“资源有价,环境有价”的意识,使人们关注到经济开发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看到伴随GDP的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成本和代价,从而引导人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自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应建立绿色干部考核制度,以扭转一些地方和行业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做法,使经济发展走上健康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补偿机制
     
        首先,建立多层次形式的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在国际或全国范围内,发达国家或地区要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生态保护和重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二是生态位势低的下游地区对生态位势高的上游生态保护地区给予相应的补偿;
    三是局部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生态要素或自然资源开发单位之间的补偿。其次,探索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方式。如财政转移支付,即征收环境保护税,给污染治理区或潜在污染区补贴;
    项目支持,即对有关生态保护的科研、建设和开发等项目给予资助和扶持等。再次,加强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企业是循环经济的主体,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对其产品负有回收、处置的责任。因此要求企业做到:第一,产品的生态化设计。即要求在开发新产品时应考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以及所开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所有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产生或只产生最小的环境影响。第二,产品的绿色制造。绿色制造是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造模式,包括绿色材料的选择、绿色工艺的规划以及产品的绿色包装。第三,产品使用后的绿色处理。面向环境的产品回收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产品设计开始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可再利用、再设计和回收的功能。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后,对产品回收处理方案进行分析评估,尽可能争取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重新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废弃物尽可能少。
     
        (四)加大循环科技供给与投入
     
        科技的供给是建立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削减原材料、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改良产品设计、回收利用和处理废弃物都需要科技的支撑。首先,设立严格奖惩标准,激发科研人员与生产人员的创造性,提供有效的循环科技,降低企业科研投入的风险。其次,建立“产学研”合作体制,积极开展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的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体制,提高科技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科技,应该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循环科技研发,同时注重循环科技项目的实施和资本市场的有机结合,吸引资本市场向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倾斜,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
     
        参考文献:
     
        1、冯之浚.论循环经济[J].中国软科学, 2004(10).
        2、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是,2003(13).
        3、周珂.生态环境法论[M].法律出版社,2001.
        4、胡仪元.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J].社会科学辑,2005(2).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9版)[M].人民出版社,2004.
        *本文属基金项目:资源价格与汉江水源地生态保护的补偿机制;
    编号:陕西省教育厅(文专项):08JK030。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循环经济 探讨 我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