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试论黄河文化建设与黄河事业发展的关系(薛选世)

    时间:2021-01-10 08:09:3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数千年来,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和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泽润神州,远播寰宇,绵延不绝,成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迹,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和保护黄河文化资源,大力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文化,繁荣黄河文化,是时代的呼唤,是亿万黄河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对加快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文明,推动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黄河文化建设与黄河事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黄河文化具有引导、凝聚、规范、激励、协调、支撑等作用,已渗透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方面,黄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黄河文化建设,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黄河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黄河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打造生态黄河,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建设 “三条黄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和必由之路,是促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治黄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科技和创新工作,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是促进黄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黄河文化建设也离不开黄河事业的发展,黄河事业的发展是黄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没有黄河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历程同时也是黄河文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黄河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河道整治工程、大坝、堤防等水利工程是黄河文化的有效载体,黄河水利建设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黄河旅游是文化的外在价值体现,旅游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黄河经济的发展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河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繁荣黄河文化。

    一、黄河文化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的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治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内涵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文化,是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管理理念及心理结构、思维方式、群体意识、价值体系、精神风貌等;
    二是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等,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和职工准则、行为规范、廉政教育等; 三物质文化,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包括河道整治工程,堤防、大坝、水电站、治水工器具、水工技术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精神基础,对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起着统领作用,是黄河事业发展的灵魂;
    制度文化是落实精神文化的有力保证,也是黄河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物质文化是承载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展示精神文化、提升黄河形象的物质条件和有效载体。

    黄河文化具有悠久性、先进性、通融性、辐射性、主导性、多样性、包容性等七大特点:一是悠久性,黄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了人类的活动,我们的祖先经过艰苦的劳动,既发展了人类的体质形态,又创造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文化一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二是先进性。这是由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早熟性和发达性决定的,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农业经济丰富复杂的内涵,对较为低级简单的草原游牧文化和较为粗放的长江流域的稻鱼文化有着明显的优势。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5世纪后的千余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三是通融性。古代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地理单元,与外部世界处于一种相对隔离和半隔离的状态,而黄河流域恰恰位于这个地理单元的中间地带,介于草原和长江流域之间。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河文化特殊的历史作用:不断接受融合北方的游牧文化,并持续向南方输出自己的文明。这种北受南进,一进一出,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四是辐射性。黄河文化以其博大胸怀吸收着域外文化的精华,并不断地把自己的文明推向世界,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和人类文明程度的共同提高。向东,她与朝鲜唇齿相依,与日本一衣带水,演出了箕子赴朝、徐福东渡及遣唐使赴长安等幕幕喜剧;
    向南,她与长江文化相互依存 ,那些寓居南方的客家人、河洛郎越过岭南,深入东南亚,并且漂洋过海,把黄河文化带到海外;
    向北,她影响辽城流域,并越过白绸海峡,与北美、中美发生了关系。以中原为中心,对外交流规模最大的还是向西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通道,中国的丝织品、漆器、铁器、瓷器、麻织品及造纸、火药、印刷等技术源源不断传往西方,西域的毛皮、马匹、瓜果、香料,罗马的珍物,伊朗的银器,犍陀罗的艺术,印度的佛教,欧洲的基督 教、西亚的伊斯兰教等也传向东方。五是主导性。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政治大一统的传统。这种传统既是草原、黄河和长江三大文化不断一体化的产物,又反过来强化了这三种文化的相互联系。由于黄河文化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必然使其高踞多元文化的领导地位。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六是多样性。黄河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农牧业、工业、林业、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水利、建筑、天文、地理、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制度、礼仪、宗教信仰、舞蹈、音乐、绘画、工艺等各个方面。七是包容性。由多种文化熔铸而成的黄河文化往往表现出一种宽容大度的气质,这是成为中华主体文化的基本素质之一。宽容大度的吸收,慷慨无私的输出,这是黄河文化的基本品格。

    二、黄河文化的重要作用

    黄河文化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它的先进性、通融性、辐射性、主导性、包容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凝聚和辐射作用,造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由多元文化不断走向大融合的历史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黄河事业的不断发展,黄河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是引导作用。黄河文化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它代表和反映了干部职工的共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能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满足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理需求,将干部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潜移默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干部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实现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相融合,思想理念与实践活动相统一,激励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地为实现维持健康生命的终极目标而奋斗。

    二是凝聚作用。黄河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强烈的感召力、持久的向心力,它像一条纽带,如同一种粘合剂,能把职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黄河事业的发展紧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干部职工之间在自愿认同的基础上,相互尊重,互相宽容,相互理解,互助互爱,自觉规避利益冲突,趋向共同利益的认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形成高度统一,高效一致的伙伴关系,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对单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凝聚众人心、整合众人力,同呼吸、共命运,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三是自律作用。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黄河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和自律作用,这种约束可以减弱硬约束对干部职工心理的冲撞,缓解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从而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引导和约束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的价值趋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提高自觉遵章守纪的群体意识、自律意识,促进职工自己管理自己,坚持自律为主,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规范自我行为,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和工作作风,不断为治黄事业多做贡献。

    四是激励作用。黄河文化可在干部职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营造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支持人、帮助人的和谐氛围,及时肯定、鼓励、奖赏做出成绩和贡献的模范人物,给职工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使职工产生极大的温暖感、满足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掀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热潮,大力弘扬正气,驱除歪风邪气,使大家朝气蓬勃,奋发进取,以满腔的热情干好各项工作。 

    五是协调作用。黄河文化是广大干部职工统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良好的“润滑剂”,便于统筹协调和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妥善化解各种矛盾,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职工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形成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统一民志、凝聚人心、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推动黄河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六是支撑作用。

    黄河文化已滲透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保持黄河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可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维护良好的信誉,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提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壮大经济实力,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三、黄河文化建设和黄河事业发展的关系

    1、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促进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手段

    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文明是文化活动的凝结,文化也是思想观念、理想信仰、道德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它直接影响人的思想灵魂,犹如和风细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可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启迪作用。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职工队伍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增强向心力、凝聚力、约束力的重要保证,是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的重要措施,是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手段,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有利于正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安人心、聚人心,端正党风、政风和民风,为反腐倡廉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消除腐败的温床和土壤,让精神文明之花大放异彩,遍地开放。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无比丰厚的民族,具有爱国、自强、节操、勤劳、节俭、诚信、仁爱等优良传统,其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和五德(忠、孝、节、勇、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要求,至今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文化建设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掘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国情、河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水利行业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根本,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大力宣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人物,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求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知荣辱、讲文明、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及时化解矛盾,疏导情绪,沟通感情,融洽关系,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多办事,积极做好水管单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实施职工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尽力解决好职工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同时,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鼓舞斗志、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热爱黄河、保护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责任感、使命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积极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先进的文化感化人、教育人、武装人、塑造人,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得到启迪,净化美化心灵,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体质、陶冶道德情操,增进职工之间的团结友谊,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建设 “三条黄河”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实现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同时,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以廉政教育活动和廉洁文化艺术作品为载体,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大力进行廉政宣传教育,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廉政文化,积极倡导遵规守法、崇廉尚廉的社会文化,弘扬依法行政、秉公用权的政治文化,营造诚实守信、公正透明的组织文化,培育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职业文化,树立廉政思想,增强廉政意识,弘扬廉政道德,使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坚持政务公开,实行阳光行政,认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程招投标等工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的文化氛围,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管理、监督、惩治相结合,强化政策 “生命线”、制度 “保障线”、纪律 “警戒线”、法律 “高压线”,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严密的监督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建立完善预防与惩治腐败体系,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规范领导行为,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彻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决打好反腐倡廉攻坚战、持久战,使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 保证社会廉洁、政治清明。

    2、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提高治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黄河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先进文化不仅起着引导人、规范人行为的作用,而且还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道德观念,重新塑造人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别是理想、品德、动机、兴趣等人文素质,是构成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情趣的基本内涵,决定人的意识形态,这种观念性的人文素质对人的发展、乃至一个单位、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黄河职工队伍,是促进黄河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任务。我们要大力加强黄河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人才兴黄,科技兴黄,倡导和营造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的良好文化氛围,重视开发人的精神素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大力弘扬黄河精神,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转变落后的传统的发展观和价值观,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推动学习型和谐单位建设,活跃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紧紧依靠职工,团结职工,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制定实施人才战略规划,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为主线,改善用人环境,大力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公开选拔、公平竞争、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选拔任用机制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激励机制,重视对职工进行教育、激励、培训、考核、任用、晋升和奖惩等,完善各类人才考评机制,改进考核方法,科学评价人才,为人才提供干事、创新、创业的舞台,使高、精、尖的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大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年轻有为的高素质管理和经营人才群体,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才群体,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面向基层及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群体,加强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大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黄河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各项管理工作

    文化是促进人本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之魂。文化环境对黄河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环境、水土保持、、河道工程、经济等各项管理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管理模式。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是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保证和强大动力。先进文化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演变而成的现代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发展和超越,现代管理学通常把管理分为“硬管理”和“软管理”,即 “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制度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导向,具有一定的强制力。而文化则是一种粘合剂和整合力。文化乃制度之母,制度的形成与制定都会受文化的影响,制度要发挥作用,必须要符合文化或是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制度也会推动文化的演进,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会直接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利益分配方式,也会间接地对人们的观念施加影响。因此,制度和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硬的更硬、软的更软、刚柔相济”,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

    黄河文化已渗透到治黄工作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精神,直接触及人们的灵魂,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通过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变陈旧落后的管理观念,调整治水思路,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理念,营造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文化氛围,转变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力弘扬“团结、拼搏、求实、开拓、奉献”黄河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变作风,勤政为民,面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加强民主管理和目标责任管理,完善各项管理体制和机制,坚持用文化的思维、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岗位行为规范、文明服务标准、工作标准和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办法等法规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加强督促检查,有效地引导职工思想,规范职工行为,逐步把 “外在要求”变成干部职工的“内在需求”,努力将各项制度转化为职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增强管理的人情味和亲和力,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塑造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激励鼓舞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大力实施文化兴黄战略,促进流域统一管理和社会管理,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努力开创各项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有效防治水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加强黄河文化建设,可有力地推动科技和创新工作

    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是近代文明演进的主旋律,当代的科技创新在与文化、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和主动的角色。文化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母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影响着科技的生成、发展与传播,影响着创新的进程和结果。科学技术造成文化变迁,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也从观念、制度、方法、习性、价值等多个层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起阻碍作用的,这主要取决于是先进的文化,还是陈旧落后的文化。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的四大发明,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科技发展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系统思维在当代科技综合趋向中的启发作用;
    二是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当代的环境科学、区域开发和技术发展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三是自然史料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是把传统科学作为目的基因转入现代科学中,使现代科学得以有新的发展。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前人科技文化成果和治黄经验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积极构建科技治黄体系,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认真进行治黄战略、治黄科学理论、黄河自然规律等重要基础性课题的研究,深入开展治黄关键技术和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不断研究探索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切实搞好水沙变化趋势、河道演变规律、黄河干流枢纽工程运用方式、调水调沙、小北干流放淤、上中游水土保持与下游防洪减淤关系、治黄方略、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和政策补偿、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加快科技成果和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治黄现代化水平。

    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不仅需要科学情怀的驱动、科学态度和科学理念的导航、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的引领,同时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创新文化的实质是思想大解放,创新的主体是人,人的观念、精神状态等决定了主体对创新的态度,进而影响创新的绩效。一个创新文化乏力的国家,就难以持续兴旺发达,一个缺乏创新文化氛围的行业,不可能吸引、凝聚人才,也不可能拥有强大的科技原创力。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重大的人文创新来导引,需要文化的繁荣。正因为有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自由和学术争鸣,才有两汉农业文明的成熟;有了魏晋时代的思想解放与自由,才有唐宋明经济的繁荣;有了宋明理学和人性学说的矛盾冲撞所爆发的巨大思想力量,才有康乾盛世。人民治黄60多年来,正是在防汛体制、治河方略、防洪科技、泥沙研究、水土保持、勘测设计、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才有力地推动了黄河治理开发事业的不断发展。因此,创新文化是促进黄河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源泉。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在创新中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培育有利于创新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和科学态度,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始终保持勇于创新的激情与斗志,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探索治水新思路,树立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认真研究解决各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用文化创新引领和完善创新体系,完善各项创新制度,把激励创新的价值观念转化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制度和规范,形成创新为荣、崇尚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和保障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创新者提供良好的人文动力、人文关怀和人文环境,引导和激发职工旺盛的创新欲望,鼓舞创新的激情与斗志,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进行观念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使人人想创新,人人争创新,大力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让创新之花在大河上下遍地开放,努力开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5、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河流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系统,并具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属性,河流健康与社会、经济、文化、人类、生态环境等密切相关,是水资源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与水相关的社会经济安全的有机统一。文化与河流健康休戚相关,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孕育了文化,是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河兴则文化兴。河流不仅是自然现象,而且它作为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源和对象,还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文化历史和文明发展,河流的文化随着河流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河流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而亡,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依赖河流发展的,《史记》中有“川竭国亡”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充分揭示了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同时,河流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文化是河流健康之魂,是维护河流健康的先导、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文化可以促使人与河流的和谐发展,文化兴则河兴。所以,文化与河流健康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与河流和谐的伦理观是实现人与河流协调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是人类所应承担的对河流的责任和道义的整体认识和把握,是推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德支撑,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确立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理念。自古以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人与天地同体,与自然相谐,与万物共荣,始终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黄河文化中内蕴的治水理论与和谐思想极为丰富,大禹采取的“疏导”治水方法,为人们认识堵塞与疏导的关系提供了借鉴;贾让的治河“三策”,体现了人与洪水和谐相处的思想; 潘季驯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治黄方略,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和辩证法的思想。从先秦诸子的“天人之辩”,到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论,整体、和谐、统一的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过程。和谐则发展,不和谐则变异,长期以来,人类不仅傍河而居,而且通过利用和开发河流谋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人类与河流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河流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支配河流的能力大大增强,对河流开发的力度越来越大,对河流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对河流的负面影响和过度干扰增加,多数河段水质恶化,以河流水域、湿地为主体的河道生态系统退化,河流健康受到巨大伤害,并招致了河流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针对黄河出现的水旱灾害、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对古今治河经验教训的研究与反思,黄委党组从化解黄河生存危机出发,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为途径,以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为目标,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为今后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指明了方向,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合理开发利用河流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水利需求。另一方面,要以河流的承载能力定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严格规范人类行为,实现自律式发展,保持河流的自然功能和永续利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流域统一管理,建立有效地会商、协调、决策、监督等机制,认真搞好流域综合规划,完善各项法规政策,健全河流健康指标体系,实行科学治水,科学管水,转变用水观念和水管理模式,加强需水和节水管理,量水而行,高效利用、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证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超过40%,逐步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用水模式,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 加强洪水管理,科学安排洪水出路,塑造协调的水沙关系,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利用; 加强水功能区管理,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防治水污染,实行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全面治理,维护良好的水环境;坚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相结合,加强预防监督,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有效地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全力打造和谐之河、生态之河、健康之河,实现人水和谐,让河流生生不息,万古奔流,造福子孙后代。

    6、加强黄河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黄河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是形,文化是神,经济决定文化,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本身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不断促进经济的增长,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正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文化优势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产业规模和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以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文化服务和文化创造活动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首先,文化作为背景自然地作用于经济,特定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构成了经济活动的文化背景,它们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精神状态、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进而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率,经济活动总是不同程度地渗透着来自文化的力量。其次,文化又作为手段主动地作用于经济,通过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环境,激励、凝聚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凝结在商品中的文化价值,大大提升了商品满足需求的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力量。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征,发展文化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已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它以其自身特有的广泛性和渗透性提升着物质生产领域的文明程度,带动整个人类生产和生活向更文明、更人文化的层次跃进,这是文化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所以,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既要把文化作为经济活动的背景、素材、手段,又要将文化的繁荣作为最终目标;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利益,也要重视经济活动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早在旧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就有了人类的活动,不但发明了火,能够制造粗糙的石器、骨器,而且经过不断的实践,学会了钻磨技术,能够从事狩猎、捕鱼等。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峰巅。今天,我们走进了历史的新时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要大力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并发掘优秀的黄河传统文化,充分发挥黄河流域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等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把文化包装成项目,把资源整合成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切实提高文化融合的水平和综合效益,使旅游开发真正成为黄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繁荣。同时,要依托黄河自身优势,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水电、供水、工程施工、土地开发利用、设计咨询、房屋租赁、文物景观旅游等项目,在供水方面,合理调整供水结构,建立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供水经营管理体制和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加强水价政策的研究和攻关,科学界定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强化供水计量和水费征收工作,不断提高供水能力;
    在水电开发方面,组建黄河水电开发集团,加强统一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融资体系和公益性支出补偿机制,切实做好电价政策的研究和攻关工作,积极谋求合理的电价水平,实施黄河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
    在土地开发方面,围绕黄河生态景观线建设,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种植业,放开搞活养殖业,调整种养业布局,优先发展适生林、经济林和高档次的苗木花卉,合理开发文物景观资源,积极发展黄河水利旅游业,完善土地开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符合黄河特色的土地开发管理模式;
    在工程施工方面,依托治黄主业,调整市场布局,巩固和扩大黄河市场,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努力承揽并做好黄河防洪建设工程,组建资本多元化的工程养护公司,占领黄河工程养护市场,合理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行业组织结构和专业资质结构,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在设计咨询方面,建立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技术性、管理性的咨询服务体系,推进技术创新和设计创优,重点做好治黄工程的勘察设计咨询服务,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综合实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黄河事业发展可促进黄河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文化建设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否则就会阻碍或破坏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先进的、同现实社会相适应的文化才会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因此,黄河事业的发展是黄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强大动力,黄河文化建设离不开黄河事业的发展,且是黄河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黄河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的历程同时也是黄河文化演进和发展的过程,黄河事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河道整治工程、大坝、堤防等水利工程是黄河文化的有效载体,水利建设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黄河旅游是文化的外在价值体现,旅游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黄河经济的发展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黄河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繁荣黄河文化。

    科技发展是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大动力。我国古代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大大促进了黄河文化的发展。随着治河新观念、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黄河文化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文化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产业科技实力的竞争,没有科技的协同作用,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和运作空间会更加狭小,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现代高新科技在文化事业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应用,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文化的传播力越来越大,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表现力、感召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和提高,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文化形式,同时创造出崭新的文化形式,使文化更广泛地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文化资源为社会大众普遍共享,从而带动了艺术、文学等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使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色彩斑斓的世界。因此,要整合优化文化资源,利用网络等媒体,建设黄河文化宣传阵地,全面宣传展示黄河文化优秀成果,实现信息交流,共享资源,大力传播和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水利建设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要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丰富黄河文化,把工程建设、生态建设、水文化景观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生态、绿色、环保、景观、人文等现代理念,依托黄河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景观带和生态文化园区,充分发挥水、河流、河道工程的除害兴利功能和文化功能,将黄河标准化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使水文化景观成为展示现代文明的一颗颗璀璨明珠,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形成的水文化工程和水文化产品,要加强文化保护,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使其重现生机,为发展增辉。对新建的河道工程,要强化工程项目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整合注入绿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和谐文化等多种要素,既体现自然景观特色,又要反映历史文化渊源,突出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实现河道工程生态化,提高工程文化品位,全力打造每一处水文化景观,让河道工程充分展示丰厚的水文化底蕴,展现独特的水环境风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遗产和现代水利工程的边际效应,使河道工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黄河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黄河厚重的历史文化,体验黄河两岸淳厚质朴的民俗风情,更多的了解黄河、关注黄河、善待黄河、保护黄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黄河文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宁.文化视野里的中国水资源问题. 中国三峡建设, 2007(4)

    2、钱正英,陈家琦,冯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 中国水利, 2006(2)

    3、席泽宗.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科学网, 2007-12-5

    4、李民,史道祥. 黄河文化的历史价值. K12教研论文库

    5、敬正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努力开创水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中国水文化, 2008-4-18

    6、张印忠.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中国水文化,2006-12-21

    作者单位:黄河小北干流陕西河务局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 文化建设 事业发展 试论 关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