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谈教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时间:2020-10-09 08:26:5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精品范文,精心整理

     祝你阅读快乐!欢迎您阅读下载!

     浅谈教师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除了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并向成熟过渡以外,心理发展也处于一个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儿童的模式被打破,成人的模式未建立起来,呈现出一种不平衡不稳定的状态。当有外界刺激时,往往较儿童或成人更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障碍,加之社会经验不丰富,心理耐挫能力不高,随着越来越重的心理压力,若得不到及时的疏导、解决,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的会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况且深圳处于改革开放的窗口,中西文化的交汇处,青少年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冲击。

     当代的中学生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青春烦恼、“早恋”、家庭(师生)代沟。根据木桶原理,一只周边高矮不等的木桶,其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在现今学生素质这只桶上,最短的一块不是身体素质,也不是智力素质,而是心理素质。笔者曾经对我校学生进行智力测试,结果发现大部分同学智力中等,优秀的也不乏其人。相反,心理健康调查(MHT量表)结果显示17.31%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了补上心理素质这块最短的板,就须进行心理教育。(例: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案件。事情没发生之前,谁会想到这位聪明、懂事的大学生存在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本人认为要做好中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正了解学生。很多人都感到今天的教育困难。比如,过去大家一说起教育的困难,经常与经济的困难结合起来,当今天经济比过去水平有所好转,是不是感到今天的学生好教育?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学生的教育变得有些困难了,这似乎是全世界的共同发现。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每天都要见到学生,你是否觉得,你非常了解今天的学生?这个问题回答起来不是很轻松。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看卡通,可以不吃不睡看得津津有味,笑得全身颤抖。大人反对,也看不懂,可幼儿园的孩子却看得懂。因为我们是在读写时代长大的人。学生是在视听时代长大的,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

     《人民日报》曾报道,老师举一张朱德的相片问学生,总司令在井冈山为什么不吃猪肉?学生说,减肥。有位老师给学生讲《半夜鸡叫》的故事,讲到最精彩处发现学生反映冷淡。学生问,为什么周剥皮要半夜学鸡叫?老师解释,为了让长工早点起来干活。学生说,那一看表不就完了吗?今天的学生至少有两大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个特点是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生活环境是教师和家长的童年生活无法比拟的。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就曾经指出:独生子女文化将会给未来的中国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甚至整个社会文化思潮走向带来巨大影响。整个社会不得不考虑独生子女的文化观念、价值需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给我们这个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第二个特点是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电视机前、网络世界里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倒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总之一句话,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也许是今天教育困难乃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本人认为,教育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就要与学生多接触,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知道学生的真正想法。不能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动不动就对学生训斥,甚至拳脚相加。

      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与期待。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对小学各年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实际这些孩子完全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们的期望,对学生的行为与发展显然产生了影响。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在雕塑一座少女的塑像时竟钟情于这位少女,最后感动天神,使少女雕像变为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在教育中,教师对某个学生的期望(无论好坏),无形中作用于学生,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期望,表现到他(她)的行动中,进而又影响教师的期望,成为良性或恶性循环。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或评价将影响教育成效,其中最基本的,是对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和发展前景的主观意识。人之本性“善”和“恶”自古就是哲学、心理争论的焦点之一。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的成长,就应该是一个“性善论”者。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会朝好的方向转变的。无论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在别人眼中是多么“不可理喻”,教师都要充分相信“不可理喻”也是有因可循的,再恶劣的行为都有希望变好。在教师心目中,不能将任何学生定义为“差生”,而应将其视为“后进生”予以关心;要让学生坚信:失败、挫折等大多源于“未尽努力”、“信心不足”、“方法不当”等内部可控制、可改变的因素,而非“我很笨”、“运气差”等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无可救药、其问题不可解决,在态度上难免有所表露,学生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他们对自身的评价也会倾向于消极,失去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进而破罐子破摔。教师要尽力发掘学生的优势、闪光点,对学生的成长、转变充满希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全面渗透,全员参与。本人认为心理教育不是心理专业教师的专利,任何教师都应该进行心理教育,而且可以做到。心理教育仅靠个别教师的孤身奋战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应该全面渗透,全员参与。根据中国教育报《普通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报道(99.1.9):据有关专家对某些地方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中70%?80%与教师有关。当前,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除了教专业课,其他问题很少考虑,如学生情绪调节、学习兴趣、学习焦虑、个性压抑、信心与上进心,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甚少注意。有个别教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压抑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师生关系极为紧张等。非教学人员也有类似情况。如稍不注意,态度粗暴地批评一些不守制度的学生,学生不服气,这样也削弱了服务育人的效果。因此本人提倡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尤其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即依据学科特点,以知识为载体,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内容,形成心理教育序列,有意识、分层次地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能力的训练渗透到科学之中。如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内容、意境的情感体验和典型人物分析及写作,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英语教学中,通过听、说、读、写、译有机融合、交互、创设轻松活泼、充满激情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班兴趣,自信、自立、主动地学习英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这一“训练思维的体操”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政、史、地教学中,通过现实问题、历史人物、自然国情等激发学生的高级社会情感,锤炼良好的性格;理、化、生教学中,运用其“实验性”的特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灵活性、坚持性、严密性与科学态度;音乐、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情感,丰富其想象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良好的审美心理;体育教学中,在学会健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