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青少年心理问题

    时间:2020-11-07 10:12: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来自孩子自身、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刘正华说,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生活节奏加快,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大,出现心情压抑、焦虑、性格孤僻、产生性烦恼和性困惑等心理问题。

      

      针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在此届年会上,长沙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李长华则提出了“快乐教育,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李长华说,在多年的工作与调查中他发现,绝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少关注孩子是否快乐,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脸上很少有笑容,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家长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做到早点预防。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起来,他突发奇想,每天早上给训练营里的孩子派发一个红包,红包里装的不是钱,而是一条精心编写的笑话,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心理健康指标得到了明显提高。

      

      但如何寻找到更多健康的笑话又成了一道难题。为让孩子们能够每天快乐,接下来,长沙市心理学会还将在全省范围为青少年征集内容健康、诙谐幽默的笑话。

     /news/qingshaonian2803.shtml

     “心理治疗”是转化差生的关键

      在学生群体中,或多或少总有些学习上的差生。事实上,由于智能因素而出现的差生是少数,绝大多数是由于心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转化差生采劝心理治疗”是关键。

      (一)满足差生自尊心理需要

      心理学讲,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自尊的需要。差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小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来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转化差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防止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差生学习成绩差,心理压力也大,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同情和关心,所以要和差生多接触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使差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尽管许多差生对学习上的失败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埋藏着沉重的自卑感。让差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应讲明道理,使其明白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强,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赶上优等生。其次,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差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差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这样差生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其三,课下给差生开“小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前和他们共同预习、找出疑难,让他们会独立思考;下课后和他们共同讨论疑难并检查学习效果。每次考试前应专门和差生一起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给他们讲做题、答题的技巧。还要坚持“跟踪辅导”,就会使差生慢慢地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差生也会从中得到更多喜悦感和成功感,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针对差生不同心理特点而进行

      "个别治疗"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心理原因有共性,也有看武侠小说入迷而无心学习,有的因早恋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等等,教师都要象知心朋友那样对待他们,一方面给予他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另方面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症下药”,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现象

      《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现象》,该心理与健康文章的主要讲述的是青少年心理早恋心理

      一名男孩因为早恋被母亲说了一顿,他有点想不通,喝点农药,幸好后来被救过来。

      认识到早恋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多数人的共识。面对早恋,家长应当多些轻松,如果能上升到这是孩子“知道爱了”,那是更高的层面。解决早恋,更多是教孩子如何学会取舍和承担责任。

      要视自家孩子以及性格而定,方能做到“因人、因恋”制止孩子早恋。——王忆

      对于早恋宜疏不宜堵。

     ——隶人

      要疏导,不要强硬。——jswcls

      警钟需要提前敲。——董刚

      架起沟通的桥梁是关键。

     ——岳明召

      对“孩子早恋”不妨来点“冷处理”,之后父母会蓦然发现,所谓“早恋”不过是莫须有的。

     ——吴江

      处理早恋应该 “静悄悄”,多私下沟通,通过“下毛毛雨”的方式,达到润物无声劝诫引导的效果。——李英锋

      早恋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反应。

     ——屈连城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们把相互吸引当成 “恋爱”,所以面对孩子早恋,如果家长强加阻止,往往会适得其反。

     ——王长远

      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告诉孩子有爱的情感,但是还缺乏爱的能力;帮助孩子判断正确的情感方向,做出自己的理智选择。

     月在人间

      早恋需正视而非驳斥。

     ——荣玉平

      学会疏导,帮助孩子逐渐认识恋爱和婚姻的责任,从而让孩子自己学会在感情中取舍。——殷建光

      早恋的孩子也需要尊重。

     ——程绍德

      家长要学些青少年心理学

      夕雨(沈阳)

      作为现代家长,要在与孩子同成长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杂家”,为了孩子身体健康,要略知保健常识,营养学知识;为了督促孩子学业,要略知一些文化知识;为了孩子心理健康,理应略知一些心理发育常识,可以向书本,向网络,向心理学专家请教,多掌握一些实用的青少年心理学。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感觉这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人间丰富美好的感觉,不要让孩子有自卑和失落感。因为中学时代是身心发育和思维发育的关键期,所以要让孩子明白必须处理好感情与学习的关系,而且人是要有责任感的,对自己的爱要有能力,有责任去承担,而青少年除了热情,没有他物可以让其承担起那份爱的责任,让孩子的精力植根在学习的土壤里,然后灌溉知识、友爱、互助,用时间的阳光和雨水滋润它,无论它们以后是否发芽,是否结果,都无关这份感情,只是一个成长的经历而已。

      爱慕不等于早恋

      李建波(河南)

      学生对异性产生爱慕不要轻易给戴上早恋的帽子,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向异性学习、相处的同时,知道应该注意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控制住自己的行为,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对方负责;另一方面,开阔视野,把自己的兴趣和视野放得更宽一些,更大一些,与更多的学生相处,接触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动情晓理而非动拳晓力

      崔廷宝(沈阳)

      早恋属于青春期的情感懵懂,大多数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早恋,这是人某一成长阶段的正常反应,并非洪水猛兽般不可救药。对于早恋,家长、老师要保持充分的理性,宜导而不宜视而不见或诉诸暴力,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带来柳暗花明之效;倘动之以拳、晓之以力,其害无异于青少年手中的那瓶毒药。大人对此要将心比心,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实行 “大棒主义”。与此同时,家长和老师要因势利导,实施 “转移之法”,将早恋双方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业方面的互助和赶超上。

      为孩子补补人际交往课

      王凤娟(浙江)

      家长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恋爱,作用十分有限。毕竟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很多,不可能限制得了。记得肖复兴在小说《早恋》中说过:早没有恋,有恋就不早。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了这种情感的需要,这怎么能说是早呢?谁又规定了必须啥时间段才可以发生恋情,而在此之前就算是早?因而,家长不必一味地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比如恋爱,而有必要为孩子补补人际交往课。家长应经常和孩子沟通,加强孩子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引导和培养,让孩子明白青少年结交异性朋友是正常的人际交往需要,让孩子学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火候,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与人交流和交往。

      不必过于紧张

      zhaochunxuan333(沈阳)

      我是一名中学生,早恋的问题经常被提起。少年到了十几岁就会“怀春”.我们班也有好几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当然,这样会影响学习生活,会因把握不好情感而产生种种问题。早恋不是好现象,我们还不够成熟,但老师家长也无需太紧张,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产生误解或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处理这样的问题,应多交流,多引导,别急于求成。孩子是单独的个体,需要尊重,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相信慢慢会醒悟过来,最少可以更理智地应对自己的情感。

      别视早恋如“洪水猛兽”

      张学斌(河南)

      一般情况下,大多的家长都视孩子的 “早恋”如 “洪水猛兽”,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就会大动干戈地进行百般阻挠。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将孩子推向真正恋爱的境地。家长更应该做的就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找准契机,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正确疏导,以真诚的态度让孩子在内心深处认清早恋的危害,及早抽身出来。并积极地帮助孩子去和异性之间进行正常的交往,从而让其在群体交往的过程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而不是以粗暴地形式去硬性阻止孩子和异性交往。

      如何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寄宿制学校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校教育环境。除学校教育职责外,寄宿制学校同时还承担着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职责。可以说,寄宿制学校的教育功能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对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年龄阶段的特殊性,长期寄宿生活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

      这就需要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审视寄宿制学生适应问题,寄宿制学校要帮助学生不断去适应学校的新生活,诸如学业适应、独立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以及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变化的调节和适应等。

      教育不是为适应而适应,适应只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就适应的状态而言,学生适应包括消极适应与积极适应。消极适应是指学生对自身及环境变化发展的一种被动应对状态。消极适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适应不足,即学生始终无法应对这种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表现为“怎么都不行,怎么都不对”;一种是适应过度,即个体丧失主体性,无原则地全盘接受这种变化过程及其结果,表现为“怎么都行,怎么都好”。适应不足与适应过度,都将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寄宿制学校应尽可能避免消极适应。

      适应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适应的目的,即适应的价值取向,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积极适应之所以“积极”的价值内涵。积极适应的教育,培养的是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人。因此,积极适应之“积极”,注重的是在适应基础上的超越与创造。换言之,积极适应是适应与超越的统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学会反思、超越与创造,获得全面发展。

      积极适应所适应的既是“当下”,更是“未来”。学校要帮助学生适应当下社会中的合理部分,改造不合理的部分。个体与环境之间是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个体不仅应适应学校、家庭、社会,寄宿制学校也应发挥其环境可控性的优势,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尽量减少寄宿对学生发展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育人优势。所以,不仅学生个体要适应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也要适应学生。

      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以全面发展为旨归的积极适应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适应是相对的,不适应是绝对的。积极适应的价值就在于个体在不适应中保持积极进取的过程与状态。正如《易经》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即是积极适应的状态。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不仅应关注学生是否适应,更应关注学生适应什么和不适应什么。

      对应该适应的,努力适应之;对不该适应的,努力改造之。问题的关键是,“应该”的尺度是社会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不仅需要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支撑,学校师生也需要具有教育智慧和洞见,共同营造先进的学校文化。

      学生不会自发处于积极适应状态。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运用启发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乐于探索、怀疑、批判、创造。或者说,倡导积极适应的教育要不断使学生置身于“不适应”的状态之中,以达到更高水平的适应。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发展的自觉性,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稳定性和惯性之间的矛盾,也要求学校教育具有反省意识,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适应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尤其对寄宿制学校来说,由于其承载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使命,其教育教学改革更应是全方位的。

      积极适应的教育应致力于学生主体性的建构,使学生自觉处于积极适应的状态。

      主体性既是积极适应的基础与前提,也是积极适应的结果。在积极适应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也在不断完善其主体性的建构,二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适应什么,如何适应,学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依据其自身的理性,独立、自觉地进行判断,而不能总是由家长和教师代替。由于寄宿制学校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教育的传统特点,尤其大批学生都是多依赖性少独立性的独生子女,学生更易形成对学校环境及教师的依赖,这就提醒我们应时刻警惕不要在不自觉中使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三条腿。儿童的最初几步是在父母的搀扶下完成的,但他必须学会自己走路,成长也是这样。被过度照顾的学生基本上都处于消极适应的状态,这是教育应该反思的。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责任感,培养理性的思维和独立的判断力。学生只有保持清醒的主体意识,才能在适应的过程中不迷失自我,不随波逐流,才能学会超越与创造。帮助学生高扬主体性的旗帜,是积极适应的真义,也是教育的真谛与使命!

    相关热词搜索: 心理问题 青少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