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抑制

    时间:2020-11-07 14:16: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要研究通货膨胀,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原因。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中,都有各种学派持有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其终归到底原因很简单,就是货币量发行太多。而政府错误的政策和行为是导致货币量过多的最主要原因,在这点上政府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从货币政策入手试图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我们首先就要清楚目标是什么,否定相机抉择采用单一规则,那么通货膨胀目标是一个相对更好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改革,我们相信通货膨胀的抑制仍然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证明。
     
        关键词: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非货币性成因;
    改革
     
        一、凯恩斯的通货膨胀是为政府服务的
     
        凯恩斯持有的是半通货膨胀理论,他不同意任何货币数量的增加都具有通货膨胀性的观点。在达到充分就业之前,货币量增加后,就业量随有效需求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货币数量的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就业量产量的增加和物价逐渐上涨是同步的,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凯恩斯认为,只有在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之后,货币量的增加才产生显著的膨胀性效果。而在凯恩斯的理论模式中,充分就业是不可能的,所以增加货币数量指挥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凯恩斯在1919年还认为“要推翻现存的社会基础,再没有比破坏通货更巧妙、更可靠的手段了。这个方法使经济规律的一切隐藏力量都帮助起破坏作用,而且是在百万人中无一人能诊断的程度上发挥这个作用。”然而在30年初的英镑国际价格猛升,所有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了英国出口商的出口竞争能力,影响了国内生产和就业。凯恩斯认为降低工资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既无效又有害,从而提出了膨胀性政策的主张。
     
        然而当时英国的状况只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或者可以说几乎是唯一的情况,凯恩斯以此为依据建立的理论和提出的主张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和正确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次贷危机来临,美国不断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力度,然而收效甚微。
     
        正是凯恩斯的观点迎合了政府扩张货币的欲望,使政府摆脱了最大范围的约束,开始名正言顺地持续推行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就是为政府服务的,为政府的发行货币提供了错误的理论基础。受伤的不仅是国内的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危机,还有外国,比如中国持有美元的储备却因为美联储的邪恶做法而缩水。
     
        二、通货膨胀的非货币性成因不是真正原因
     
        新剑桥学派向来以“正统”的凯恩斯主义自居。在通货膨胀的问题上,他们认为形成原因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来看,是工资推动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而从深层次原因来说,主要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结果。还有其他学派的观点更直接,工会力量日益强大推动了工资上升或是提高个别垄断商品的价格所致。但是,强有力的工会和垄断商品的提价都只能引起相对价格的变动和物价的一次性上升,不可能造成普遍、持续的物价上涨。工资增长超过生产率增长和垄断商品的提价是通货膨胀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排除中央银行的行为,这种原因是不成立的。事实也证明,在通货膨胀很高的国家中,有的工会力量相对软弱(如巴西),有的工会力量比较强大(如英国);
    通货膨胀既发生在垄断企业很强大的国家,也发生在垄断企业弱小的国家,可见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同样的原因,将通货膨胀归咎于是有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加强,认为通货膨胀是他们猛然提高原油价格的结果的观点也是错误的。它混淆了相对价格和平均物价水平的界线,还混淆了一次性的平均物价水平波动与物价持续上涨趋势的界线。简单地说,如果货币量不增加,人们在石油上的支出增加,就必须要减少其他商品与劳务的开支,这样其他商品的价格将下跌,只是石油的相对价格上升,平均物价水平没有理由上涨。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成本驱动型的通货膨胀。除非政府发给这些购买者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东西。新古典综合派所谓的成本推动说,不过是货币量的增加所导致的;
    政府觉得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为的是阻止成本上涨导致的失业;
    本来失业应该发生在增加货币供应之先,但它却被政府将会增加货币量的预期给掩盖了。政府是打算以此增加对于工人生产之产品的需求,从而使所有工人都找到就业机会。如果政府不增加货币量,那么,工人群体工资提高,就不会导致普遍的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会导致销售量的下降,因为会导致失业。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再下一剂猛药,决定在未来六个月内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而对于持有2万亿美元外债的中国,无疑是致命打击。连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都抨击这种行为。
     
        三、唯一原因就是货币量过多
     
        通货膨胀,指的是长期的、持续的现象。至于特定的物价和总的物价水平的短期变动,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非货币性因素和货币性因素。而无论是哈耶克还是弗里德曼,坚持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过多。
     
        第一,执政者本身就存在着增发货币的内在冲动。执政者作为一个经济理性人,往往会出现道德背离,当他将本届政府的利益看作第一位,就很容易留个烂摊子给下一届的政府。通过牺牲抑制通货膨胀带来的利益而单纯的追逐GDP,就是以未来的经济衰弱为代价。但执政者可不这么想,当他获得了足够的名誉,通货膨胀再严重都不会影响到他。
     
        第二,政府开支的增加。当政府的收入相对稳定,但同时因各种原因日益增加名目繁多的开支时,必然需要筹措新的资金来源来应用于日益扩大的开支。政府一般有三种方式来弥补资金来源:一是增加税收;
    二是向公众借债;
    三是增加货币供应。然而前两种因为被私人消费和投资减少所抵消而不会产生的通货膨胀,但在政治上却不得明心。所以政府一般都会采用通过增加货币量来抵补政府支出的办法,这样既有可能增加政府支出,又为选民提供吸引人的东西,而无需为此表决税提案,也无需向公众借债。
     
        第三,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过后,人们对失业比对通货膨胀怀有更大的戒心,因此,政府只要许诺执行充分就业的政策就能拉拢民心,争取选票。为了讨好公众,政府一方面制定不恰当的过高的充分就业目标,另一方面采用增加货币数量、扩大政府支出的办法来提高就业。于是一旦出现经济衰退的迹象时,政府就立刻实行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第四,中央银行实行错误的货币政策。其错误首先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转移。例如美国的中央银行把维持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在要求增加就业的压力下,联邦储备系统地货币正财也有着与政府财政政策同样的通货膨胀倾向。”而中央银行扩大就业的唯一手段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商业银行有能力进行更大规模的贷款,但这样做的记过非但无法保持长期真正的充分就业,却带来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里一个错误是把中介指标定在它不能控制的利率上。
     
        所以,通货膨胀真正的原因是货币供应增长率大于经济增长率,而货币量过多的原因是政府的错误政策和行为。但是政府却不肯承担通货膨胀的责任,经常把推诿给各种利益相关者,甚至一些非常可笑的借口和理由,却从不思考自身的行为。然而,这些个别商品的价格提高,并不能使一般物价普遍提高,它可能使通货膨胀率发生短暂的波动,但不会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四、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政府的货币政策可有多个目标,例如发展经济、维持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政府各部门也可以有自己的政策目标,但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货币政策的目标只能以稳定货币为主。只有稳定货币,才能稳定经济,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正常的秩序;
    才能保障其他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其他目标奠定基础。因此,保卫货币、稳定币值是中央银行基本职责和首要目标。当这以标准和其他目标发生冲突时,央行必须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坚定不移地把稳定货币放在首位,这样做事实上是对其他政策目标的最大支持,也是对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如果货币将影响产出或者至少在短期内如此,中央银行就不得不面临对货币政策操作规范的选择,即按规则形式还是运用相机抉择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这里的规则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期间事先确定并据以操作政策工具的程序或原则由立法机构授予货币当局以特定的任务,事先制定社会众所周知的固定规则行事。而相机抉择则是指中央银行在操作政策工具以实现既定目标时,不受固定程序或规则的束缚,而是灵活取舍,以最优地调整到与经济运行态势相适应。
     
        凯恩斯学派选择相机选择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由于经济中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而产生需求扰动,企业在运行中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政府必须借助能动的货币政策来加以调节,相机抉择不仅包括扩张性内容、刺激总需求,也涵盖紧缩性内容。
     
        但是,这在客观上存在着难以把握的长而多变的时滞,容易形成未能预知的未来冲击,货币当局不可能成功地拟定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一是我们必须避免货币政策受政治因素左右;
    二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操作规范提供了判定中央银行业绩的标准;
    三是单一规则操作确保经济主体享有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预期。
     
        对于研究动态经济规划,控制理论并不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工具,这是由于公众当期的决策依赖于未来政策预期,而且他们的预期不是针对所选择的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在每一个时期选择的政策实现了当期产出最大化的目标,这个政策将是一致性但不是最优的。利用理性预期均衡理论,通过投资、税收以及信贷政策的例子证明了这一个点。政策制定者应该遵循规则而不是采取相机抉择,如采用单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或者稳定的税率将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通货膨胀目标是对更加系统、理性货币政策的承诺。它可以被解释为一种目标规则,以实现相对明确的损失函数最小化。无疑,这个损失函数考虑到了实体经济的稳定性问题。而目标规则可以被解释为中介目标规则。我们将通货膨胀目标与货币增长目标进行比较发现,货币增长目标作为中介目标规则,只能间接接受实现通货膨胀目标。整体而言,货币增长目标和名义GDP目标的困难在于两者都不是通货膨胀的中介变量。而通货膨胀目标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增加了政策的透明度。通过定期公布的《通货膨胀报告》,使社会公众对本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手段及政策调整依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公众增加对货币政策的信心。正因为它的可测性和相关性非常出色,公众就能形成合理稳定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货币当局可以保留在工具运用上的灵活性,从而真正有效实现经济增长。
     
        五、改革货币政策
     
        第一,我们必须要停止货币增长率降低到实际生产增长率。虽然,通货紧缩会带来短期的经济衰退,但是这是消除货币对市场机制作用障碍的必要之路。事先必须要向公众宣布,使人们能适时调整预期。因此,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止货币数量或收入流量的大幅度流动。尽管金融当局很难有效地顶得住政治等各方面的压力,政府会迫使他们采取在短期内政治上得利,而在长期内使社会蒙受损失的各种措施,但是明确稳定货币是货币政策第一要义是最重要的。
     
        第二,改造相对价格和工资体系。当货币数量得到控制之后,市场机制就能满意地起作用,人们将重新调整对稳定价格的预期。通过对各种商品和劳务需求的调整,使各部门的产品和劳动趋于合理配置。同时,短期的通货紧缩可以打破货币工资向下的刚性,逐步恢复由市场来决定的相对工资。
     
        第三,改革货币制度。我们知道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在于国家货币制度,因此,彻底改变货币发行制度,制约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我们必须把政府发行货币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流通[M].1936.
        2、罗宾逊.现代经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1982.
        3、哈耶克.货币的非国家化[M].新星出版社,2007.
        4、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祝晓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珀雨,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抑制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