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对行业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1-01-21 08:02: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烟草行业在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社会对于行业员工收入的议论;
    二是行业内部多种身份员工在收入上的差异效应。对于这两种压力,国家局从大局出发,一方面以“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来规范行业行为;
    另一方面通过严格实行工效挂钩机制,控制工资增长幅度,使行业职工收入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较好地化解了第一种压力。第二种压力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虽然很多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化解之道,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使整个行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进度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生产力的发展。

      目前,行业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无固定期合同工用工形式,发展为无固定期合同工、有固定期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合同工“三位一体”的用工格局。这对于吸纳社会人才、增强企业活力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格局中后两种身份的员工待遇偏低,使这部分员工缺乏应有的动力。而前一种身份的员工因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在工作中又缺乏相应的压力。因此,国家局已将深化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行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来看,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是一个艰难和痛苦的过程。要破解难题,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我们现在有两个禁区亟待突破:一是如何认识行业目前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和运行机制的问题;
    二是如何认识专卖体制下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的问题。突破了这两个瓶颈,用一种全新的思路建立既有行业特色,又符合发展潮流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所有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对行业发展负责,就必须努力突破这两个禁区。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客观现实已经表明,行业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于整个社会。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实践已经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机制,因为违背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所以不能称之为先进的机制。产生于这一机制下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因为不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不能激发所有成员的内在动力,也不能称之为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行业目前持续增长的效益,并不是我们的运行机制优于其他行业、工作效率高于其他领域,而是实施专卖制度的必然结果。要深化行业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承认这两个现实。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的营销水平、管理水平能否满足竞争的需要?我们的队伍素质、综合实力能否与跨国企业相抗衡?这两个问题已经不容许我们回避。要使中国烟草行业在这场竞争中守住阵地并扩大战果,需要大量的渠道营销、品牌营销策略和战略管理人才来为行业服务。我们要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就必须激发行业所有成员的动力,而要激发动力,就必须有一种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创新机制,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对行业内部的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不少单位近年来一直在研究探索,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比如,有的单位探索出的“三档十五级”的动态管理办法,就让很多有固定期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合同工看到了希望。但是,以该办法中划定的员工档次为例,无固定期合同工从一开始就处在最高档次,即便工作再不尽力,一年一降,也需十五年才能降到劳务派遣合同工的最低档次。劳务派遣合同工一开始就处于最低档次,即便工作做得再好,一年一升,升到无固定期合同工的最高档次也需要十五年。如此,这一管理办法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就会大打折扣。

    破解难题,以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思维创新管理机制

      要破解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难题,既要有创新思维,又要有科学态度。笔者认为,国家局提出的“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思路,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还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根据不同工作职责和工作性质,将所有在职人员分为管理类、业务类、专业技术类、生产操作类等不同类别进行管理,再根据工作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和工作标准,定期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和评价,然后根据考评结果落实报酬。这样,才能保证行业所有人员“共享发展”。

      当然,在“共享发展”的前面,还有一个“承认历史”的前提。解决这一问题难度并不大,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承认历史”,如何理解“共享发展”。假如在这两个问题上能够达成共识,所有问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应该说是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它在充分考虑职工实际贡献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它的积极意义和激励效应,远远超过了“三档十五级”的管理模式。应该说明的是,岗位管理也是动态的,比如,某一位员工到了某一岗位,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永久享受这个岗位的既定待遇了。因为岗位管理也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考评体系,被考评员工的综合分值上去了,他的收益就随之上升,反之,随之下降。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同一岗位也可设定不同的档次,一般来说,同一档次的职工享受的待遇是一致的,但因为有了一个综合评价体系,这个档次的职工每个阶段的收益也会有所差别。这个差别不是先前的身份因素的差别,而是各自获得的综合评价的差别。如果行业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能够沿着这个思路改革,必然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因为,只有先进的运行机制,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用工 制度改革 分配 思考 劳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