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导-

    时间:2020-09-18 08:25:4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考语文三轮复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请即将进入高三的同学们认真读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自己的学习和老师的计划,认真制定复习的计划,力争进入复习后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多考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后,总是觉得找不到复习的头绪,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考生在复习阶段,能够在复习中突出重点,在模拟训练中强化正确的审题意识,并注重发挥自身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完全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对于临考阶段的复习方法,考生应分清轻重缓急,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记忆方面的内容,如名句名篇,可放在后期复习,复习早了容易遗忘;技能方法类考点,可放在前期进行,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最后要把所有复习过的考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具体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达到高考的要求呢?在这里我们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中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从20年八月中到二月底(五月中至七月底前可先处理完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20年的三月初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这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语文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在基础类和识记类内容的复习上落实以下几个方面:(1)多音字和字形。高考有关“字音”和“字形”的试题占了6分。字音中,注重复习多音字,但没必要在声调上继续花费精力;字形中,侧重形似字、同音字的复习。(2)常见虚词。如“不管”“尽管”“即使”“虽然”“和”“或”“既”“以”“以及”“除非”“关于”“对于”“抑或”“无论”等连词、介词要特别重视。(3)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在进行文学常识复习的时候,须注意:连线复习,分块掌握;理清文学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非入选课文的重要作家作品应加以重视。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这种类型的知识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网式的盲目背诵,而要选择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诗句。大家要特别注意应该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需分出一部分时间来记忆巩固。(4)《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及最常见的固定文言句式,如“若(如、奈)何”“若(如、奈)……何”“何(奚、恶、安)以……为”“何……为”“何……之有”“不亦……乎”“无(毋)乃……乎”“得无(毋、微)……乎(邪、欤)”“庶几……乎(与)”“孰与……”等,考生有必要结合课文例句将这些虚词和句式的用法牢记于心。(5)古诗中的“直接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以动写静”等常见手法,考生要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把握其内涵、特点和意义。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请即将进入高三的语文复习,按着本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全面进行整合,按照以上总体上的要求建议,做出具体的计划。

     ?高考作文出现“神马”将扣分 禁用笑脸等符号

     点击数:141 次录入时间:2011-6-3 10:26:00编辑:hongmeizxxk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

     2010年语文高考阅卷负责人提醒:给力、伤不起等网络语言将以错别字处理

      “给力”、“神马”、“有木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向今年高考的考生发出提醒。

      网络词汇可以出现在生活中,但不允许出现在高考作文卷上,即使是“给力”、“神马”、“伤不起”、“有木有”等“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都会被当作错别字扣分,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在阅卷老师手下也将“一视同仁”。

      笑脸哭脸等符号也禁用

      6月7日,端午小长假后首个工作日,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秋季高考时间。在考生全力备战高考的同时,2010年上海语文高考阅卷中心组负责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提醒说,虽然考生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可以增强作文的生动性,但是并非所有的阅卷教师都知道这些词汇,阅卷组也不可能对现有网络语言进行分类,规定哪些可以用哪些不可用。

      周宏建议,考生最好不要在高考卷中贸然使用这类词语。此外,还有一些笑脸、哭脸等网络符号以及外语单词等,也不要夹杂在作文之中。

      据了解,上海高考作文每错一字扣一分,扣满三分为止。

      作文立意高于题目本身

      高考作文如何能拿高分呢?周宏表示,首先,要尽量写自己熟悉的文体;其次,在作文立意上要高于作文题本身。考生在分析出作文题本身的道理后,继而分析个人因素和时代原因,这样文章就有了深度,既平稳,又有发挥。

      考生认为写一篇针砭时弊的作文可吸引眼球,但又怕批评社会负面会引起阅卷老师反感,所以有些畏手畏脚,最后影响了发挥。对此,周宏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考生可以批评各类负面社会现象,只要有底线,不偏激就行。

      周宏指出,好作文通常符合“三趣”,也就是有“理趣”,有“情趣”,还有“意趣”,就是说,既有理性,又有感情,还有一定的情调。(东方早报)

     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点击数:754 次录入时间:2008-7-27 7:32:00编辑:新教案

     ?前些年,批判语文教学“满堂灌”,确实改变了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几?年,语文教学又成了“终日练”,一道道莫名其妙、玄而又玄的语知题,一条条将融情?感、语感、文感于一体的文章肢解而成的阅读题充斥了语文课堂,学生完全成了教师操?纵下的机器人。记得鲁迅、茅盾、巴金的原名、字号、籍贯、代表作的比比皆是,而拜?读过《狂人日记》、《子夜》、《家》等名作的凤毛鳞角;划得清主、谓、宾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写不通句子或句子干瘪贫乏的也随处可见;说得出一篇文章段落提纲、写作?特点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作文语无伦次,辞不达意的也绝非少数。如此舍本逐末的教学?,何谈真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何谈跨世纪一代新人语文素质的提高?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完全统一的。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很难想象,一个对典故一无所知的人,能真?正读懂杜甫的诗、辛弃疾的词;一个对中国语言的瑰宝——成语一窍不通的人,能充分?领略到魏巍、秦牧散文的魅力。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先导,这是毫无疑义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

      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

      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古人为学,一开始只是读、背、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学生中难以将课文熟读一遍的却大有人在。从?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背诵量来看,以初中教材(洪宗礼主编)第二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及片断,共1400多字,平均每天背诵12个字;高中教材(人教社)以第四册?为例,要求背诵的涉及到4篇课文,共1600字,平均每天背诵不足14字。就是如?此低的要求,一些学生也难以完成,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我们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不仅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就现有教材,增加一些熟读背诵的课文或片断呢?古代佳作?、现代散文是否可以多熟读背诵一些呢?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转引自吕学洲《说背诵》。《语?文学习》1993年第9期)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

      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现今中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已徒有其名了,他们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学生光顾阅览室,报廊、报架也形同虚设。这样的现实,极?大地限制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级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中学阶段能否从语文课中大胆划出一二节作为阅读课呢?同样,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多作些课外阅读讲座,刺激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到课?外阅读如同吃饭、睡觉,不可或缺。当然,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可能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不可能拜读大部的文学名著,只能是见缝插针,只能选择短小精悍的读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精心指导,比如介绍课外读物,指导课外阅读笔记的记法,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比赛等等。

     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高中语文教学并未对此引起重视。重知识,轻作文是普遍现象,即就是作?文训练也是以对准高考为目标,重审题立意,入格训练,学生的作文大多是新八股,语?言贫乏,毫无生气。这样的训练,只能使学生的大脑原本贫乏的语言中枢变得更为呆板?。“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有识之士认为目前中学生作文水平每况愈下,?并非危言耸听。要扭转这一局面,加大作文的密度是其方法之一。数理化学科能课课练?、日日练,作文为什么不能?当然,这要注意两点。一者,加大密度并不是违背规律,?恰恰相反,而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重点反复,难点强化;二者,加大密度并不是加?重负担,教师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思路,从繁琐的精批细改中走出来,在设计练习和讲?评作文上花力气。可以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小作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

      诵读、博览、作文,三管齐下,三者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米”源充足,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评卷揭秘:高考作文评分的四个梯度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符合题意要求”划分为四个梯度:①切合题意;②符合题意;③基本符合题意;④偏离题意。四个梯度的界定主要看考生习作与试题的规定性及开放性的贴近程度。如“切合题意”是指习作能准确理解作文试题的规定性与开放性,而“符合题意”是指大体上理解试题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略有偏差,局部有问题)。

      平时的应考训练,应该在“解题”上多加注意,力求写出“切合题意”的佳作。

      “规定性”包括如下内容:1.明示性规定,如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2.隐性规定,如写作话题(或题目)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限定,试题所提供材料寓意的解读等。开放性则指对作文试题中的关键词语、行为主体与受体、写作的指向等方面所允许做的多元化解读。

      2007年高考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与规定性的有机统一。试题的开放性给每个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这句话可以是口头禅、生活俗语或是座右铭,可以是“自创”也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励志之语也可以是“灰色”(如牢骚、抱怨)之词;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可以是挂在“我”嘴边也可以是挂在他人嘴边,可以是挂在个体嘴边也可以是挂在群体嘴边。试题的规定性则限定了写作的指向:“常挂”是相对的,是指在某种情境下(如得意时、沮丧时)最容易脱口而出或说得最多,“常挂嘴边”的话是什么,为什么“常挂嘴边”,其背后有哪些丰富的生活、文化、思想、历史等方面的信息。

      写作时可以正向立意,也可以反向思考。1.写励志、警策之类的话,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相信自己”“严于律己”“学会思考”等,把某句话挂在嘴边实际是不断激励自己、提醒自己,这句话是人生事业的精神动力。2.写口头禅、生活俗语等,如“您吃了吗”“乐和乐和得了”“这算嘛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等,分析其所折射的历史源流、文化图徽、凡人心态,写成很有特点的小品文。3.与“常挂嘴边”相对的概念是“落实在行动上”,慷慨激昂的话、郑重承诺的话不应只“挂在嘴边”,更应成为自觉的行为节拍。反向立意,可写成很不错的针砭现实的议论文或杂文。

      给材料作文的“解题”同样要对其规定性与开放性做明确认读。看下面的作文题: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海滩上撒满了很多色彩斑斓美丽的贝壳,很多小孩子提着自己的篮子拾着……不久,其他伙伴都已经拾到了满满的一篮,只有一个小男孩的篮子还是空荡荡的,夕阳西下,小男孩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继续寻找自己的贝壳……

      就该材料而言,其规定性主要是对“贝壳”喻义的理解:材料中“贝壳”的定语是“色彩斑斓美丽”,所以“贝壳”应定位在“美好的事物”上,可以是理想、幸福,可以是具体的好工作、好朋友,还可以是灿烂的文化、精神产品等等。其开放性则体现在对小伙伴与小男孩寻找什么样的贝壳及如何评价的“多元性”上:1.肯定小伙伴们不错过机会“篮子满满”而永远快乐,因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在人生的追求过程中,不要奢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这样才可能有所得,收获快乐。2.肯定小男孩“继续寻找”追求“完美”与“最爱”的执著,当然也可以否定其目标过高一直寻找“理想”却忽略了身边“美丽的贝壳”而使“篮子空荡荡”。3.综合评价做辩证分析,如既肯定在奋斗过程中的执著,又主张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放低标准”。

      阅卷时发现有些同学的作文存在着审题表面化、立意肤浅的毛病。“解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升思维含量与品位的过程,对题目的开放性与规定性认读得全面、深入,才有可能写出切合题意、有个性的作文来。

     对18份高考卷写作命题的审视与分析

     点击数:492 次录入时间:2008-12-6 9:04:00编辑:金子明

      作文要体现独特行和创新味

      原延安中学高级教师周永蔚

      自2000年以来,上海语文的高考写作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在这九年“春·秋”高考的18份统一试卷中,如果你对它进行认真地审视、研究的话,那就会发现,从2006年到2008年的这三年里,上海语文“春·秋”高考的写作试题,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新趋势:作文的题目更贴近“生活的原本”,作文的内涵更注重“人性文明”,作文的主旨更强调“人文理性”,作文的形式更提倡“体裁活泼”,作文的结构更要求“新颖变化”,作文的语言更冀希“明快流畅”。

      认真研究一下这18道试题,我们还可以清晰地了解以下两点启示:

      内容形式的完美协调是高考作文优劣的重要区分

      一篇文章的好坏高低,无非是要看两个方面,即“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俄罗斯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曾在《论人民的诗第一篇》一文中这样说:“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都是不能存在的;即使存在的话,那么,前者有如奇形怪状的空洞的器皿,后者则是虽然大家都看得见、但却不认为是实体的空中楼阁。”这句话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撰写文章,切忌“内容”与“形式”的对立分割。这是因为,“没有内容的”形式文章,它只是一个“奇形怪状的空洞的器皿”而已,毫无一点利用价值;但是“没有形式的”内容文章,它也只是仅有“实体的空中楼阁”罢了,也同样是不可取的!由此看来,“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表里结合,它是我们撰写高考作文不可忽视的关键之处。

      好作文必须严密关注“立意、结构、选材、语言、情感、思辨”这六大要素,如果我们把“立意、选材、情感、思辨”列为“内容”一方的话,那么“结构、语言”就是“形式”的范畴了。你说,这两方面又是“谁能缺谁”呢?再说,如果其中某一点上出了问题,你看全文的表现还会完美吗?打个不确切的比喻,一块好的丝绸(“内容”),假若没有好的样式(“形式”)的话,那么做出来的衣服,也是不会好看的!这也就是说,布料好、式样好,那才能成为是“经典时尚、优美流行”的精品服饰。这个浅显的道理,把它用之于高考作文里,那也是适合的。若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内容和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达到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让我们牢牢记住他的这句话:借用过来,高考作文的“内容”与“形式”,是既要“达到独立”,又要“完整统一”,而且最后是形成两者真正“自由的整体”,那么,你的这篇文章才能算作是真正的好文章。

      独特创新的话题阐发是高考作文改革的重要趋势

      市教育考试院在“2007年上海秋季高考作文试题评析”发布文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题目所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提供给考生的思考空间也非常广,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培养自信、坚毅、顽强、乐观的精神,又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危机意识。”阅读这段文字之后,你如果再紧密结合、仔细研究自2000年以来,上海语文(秋考)的九道作文试题,就会自然得出这样一个清晰的结论:进入21世纪的上海九年来的语文高考写作题,其形式都是采用“有很强开放度”的话题作文,而这种话题作文,又与过去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读感作文”形式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在具体写作时,它又让考生们能“贴近生活,注重思辨,坚持个性,提倡独创”。也就是说,每年的作文试题,都可以让考生们在充分展示个性化的前提之下,做到“有事可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比如:2000年的试题,是科技实用性的材料话题作文(对十年后的上海“世博会”,先提出“主题口号”、再论证“主题口号”并设想“主题口号”);2001年与2005年的试题,是文化批判性的(有关“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经典文化”和“流行文化”内容)材料话题作文;2002年的试题,是感受发散性的命题话题作文(可用不同文体来说一说自己对“大海”的不同灵感顿悟);2003年与2004年的试题,是辩证唯物性的命题话题作文(谈谈“杂”与“忙”的“丰富与贫乏”的正、反思辨“二元性”);2006年至2008年的试题,是综合表达性的(即“叙、议、抒”的三结合形式)命题话题作文。我们对新世纪以来上海语文高考的话题作文基本认识,可以这样概括:时代性强,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一;文体性活,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二;材料性新,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三;思辨性密,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四;人文性好,是话题作文的特质之五。

      因此,每位高三同学都要好好地研究和分析高考中已经考过的“话题作文”的不同文字内容及表现形式,从中得到感悟,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很好地了解上海语文高考“话题作文”的变化态势,从而为自己投入写作战场做好事先的充分准备。

      高考作文,是语文考卷中十分重要的检测内容,它不仅仅分值大,更重要的是要求高。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言之:作文,考得好不好,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就能看出这位考生的语文水平到底好不好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多多阅读一写好文章,特别是这几年里,高考战场上出现的、应考生的优秀“一类卷”作文,反复阅读、仔细研究,看看同龄人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不但拿来借鉴,并且加以改变,使自己的写作,在短时间内有所提升,以便增强实战的自信心。

      

     13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