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6篇

    时间:2024-02-29 17:33: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诗人:诗经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6篇,供大家参考。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6篇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1

    诗人:诗经 朝代: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从美的本质的角度

    人都有爱的本能欲望,选择和确定爱的对象,并把自己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对象中去,这时就产生了爱情。爱,就是精神之美。而美,就在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

    《关雎》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春暖花开、百鸟争鸣的美好风光。这个“自然”,已不是天然的“自然”,而处处都打上了人文的印记,是“人化了的自然”。正是这种人化了的自然,才显得是那样优美,是那样充满情感,充满寓意,才让人产生无限丰富的美好联想。而诗中的那个男子,也正是面对这一切,才意识到自己爱情的到来。同时,诗歌在美好的环境下点染出了人物即“君子”和“淑女”。而这两个人物,既是自然景物的一部分,也从自然景物中超然脱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诗中“君子”的求偶,已不是低级的动物性媾合。“君子”把自己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淑女”身上,也只有“淑女”才能真正配得上“君子”,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生命价值。爱是精神之美,爱是自由的结合,但爱又是社会道德的体现。在《关雎》中,“君子”对“淑女”的热恋,把自由的情感合乎道德理性地投射出来,“淑女”成为他作为文明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着自然与社会人伦的完美和谐。透过《关雎》,人们不仅可以从自然美中直观自身,也从人情美、人伦美中完成细腻而深刻的审美感受过程。也许正因为此,《关雎》才成为一曲千古永新的永恒恋歌。

    二、从审美心理的角度

    在审美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情趣,有人欣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有人偏爱在瑟瑟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还有人则喜欢与冬季为伴的白梅。

    《关雎》诗一开篇,就具有明显的自然意识和季节观念。在美好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草萌动,水鸟相鸣相欢,让人在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不由得产生一种人的生命春天的联想,由水鸟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人。但这不是一般的人,而是“淑女”。社会性因素时刻影响着和左右着人的爱情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式。诗中的男子在无限相思的想象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而这,也正是中国人“内倾”人格在心理上表现出的神思与“内游”,审美情感在此时得到极度的渲染。恋爱的结局是由代表社会因素的家庭、朋友等出面,“琴瑟友之”,在吹吹打打中完婚,实现爱情的美满。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中国式的婚恋,体现着世代中国人在审美心理上的含蓄、凝重和中和之美。《关雎》之所以被儒家如此推崇,被国人传唱几千年,很大程度上与民族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密不可分。

    三、从审美形态的角度

    王朝闻认为,美的丰富形态是不容否定的存在,一方面可按它们的不同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另一方面,又可按它们的不同状态、面貌和特征,而将其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和喜剧。美的形态的这两个方面同时还彼此渗透和相互交错,呈现为多种多样的美的经验现象。

    首先,《关雎》充分地体现着自然之美。春暖花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美好的现实的自然,而男女的相互倾慕体现的则是生命的自然。其次,《关雎》有着丰富的社会美的内容。诗中的君子和淑女都是社会教化出来的有涵养的人,他们以结婚为目的的相悦相亲,是一种积极的为社会所肯定的生活现象,体现着一种社会美的理想。再次,《关雎》的艺术美,诸如艺术表现上的比兴手法、回环复沓、用词典雅、音色优美等等,早已为历代诗评家所称道。

    如果将审美形态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和喜剧,那么《关雎》作为美的现象应该属于优美。千百年来,《关雎》被代代传唱,不断地在唤起着人们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体现着娴静恬淡、温柔敦厚的阴柔之美。

    李泽厚从自然的人化、积淀和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立论,注意于人的审美能力的拥有和实现过程,将审美形态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人类审美能力的形态展现。

    《关雎》从春水青草、水鸟和鸣到男女相惜相悦、恋爱婚娶的过程,就是三种审美形态在瞬间的审美感受中相继呈现的过程。从耳目之乐、生理快感到愉悦走向心灵的无意识满足,然后再进入某种合目的性的道德理念的追求和满足,美的感受阶段不同,深刻程度不同,审美形态也不同,但它们都体现着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是三个不同的审美形态在人的心灵中立体性的展现。

    “中和”这种审美形态最根本的特征是强调适度,即强调情感的适中、人格精神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中国人称赞美满的婚姻,往往叫作“天作之合”,实际上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关雎》就是这样,它作为审美对象,首先肯定男女相悦的感情是自然而美好的,但同时强调这种感情是与美德、地位等等相连,真实的感情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最后归于婚姻的美满。孔子评《关雎》称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这句话不仅成为后世诗歌评论的`重要标准,而且也使《关雎》成为“中和”之美的典范。

    四、从审美教育的角度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感化人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是一种人格教育,同时也是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即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满足主体的一种内在精神需求,既没有来自外部的利害关系、社会统一目的的要挟,也没有来自内心的良心、理智的强迫,而是一种无限的“享受”和愉悦。

    《关雎》这首反映男女爱情的民歌被编纂在《诗经》的首篇,其深刻的用意之一就是:处理好男女情感问题是学会做人的第一课。男女情感是一把双刃剑,刻意地回避,诸如“存天理,灭人欲”,是有违人性、非人道的;但有意的放纵又是对社会规范的潜在威胁,它需要正确的疏导。《关雎》所歌颂的,正是这种“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感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的的爱情,体现着生命之真、中庸之德和中和之美,是做人的教育。

    《关雎》这种人格教育是通过乐教来实现的。诗篇的重章叠句、字数整齐、双声叠韵、朗朗上口等,具有极强的节奏感、音乐性,显示出音调的和谐美及描述人物的生动性,极大地体现了和乐而歌的特点,易于使阅读者抒发积郁于胸的感情,实现内心痛苦的艺术宣泄,从而达到心态平和、温柔敦厚,让人们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吟唱中,最后养成健全的人格,充分展示诗歌、音乐净化人心的功能。

    诗歌是一种具有多方面审美特征的文学样式,它展示给世人的美,往往是多维的、立体的、千姿百态的、五彩斑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审美,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和感受,多角度的艺术审美应该是体验多层面美感的有效方法。用美学的眼光,从美的本质、审美心理、审美形态和审美教育等不同角度,去审视、欣赏《诗经・关雎》,就能够多方位地、更完美地感知到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微妙的心理描写和春风化雨般的美育。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2

    《诗经 关雎》教学实录 导 入 语 :

    朝 吟 风 雅 颂 , 暮 唱 赋 比 兴 , 秋 看 鱼 虫 乐 , 春 观 草 木 情 。

    回 溯 华 夏 文明 的 源 头 , 从 《 诗 经 》 开 始 。

    当 代 作 家 王 安 忆 曾 这 样 说 的 :

    “《 诗 经 》 本身 就 是 一 条 河 , 一 条 文 字 之 河 。

    我 们 永 远 生 活 在 《 诗 经 》 的 下 游 , 感 受其 芬 芳 , 接 受 其 哺 养 。

    ”翻 开 《 诗 经 》 , 首 卷 便 是 那 流 传 千 年 的 诗 句 :“关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今 天 我 们 一 起 溯 洄 《 诗 经 》 之 畔 , 聆 听 《 关 雎 》 的爱 情 箴 言 。

    板 书 《 关 雎 》 学 习 目 标 :

    鲁 迅 先 生 著 述《 汉 文 学 史 纲 要 》,提 出 “三 美 ”——音 美 以 感 耳 ,形 美以 感 目 , 意 美 以 感 心 。

    告 诫 我 们 学 习 诗 歌 要 善 于 体 会 诗 歌 的 美 。

    所 以 我们 学 习 本 课 。

    目 标 有 三 个 :

    读 诗 , 读 出 节 奏 音 韵 之 美 ; ( 节 奏 美 、 音 韵 美 ; 重 章 —叠 句 ) 解 诗 , 解 出 故 事 画 卷 之 美 ; ( 画 面 美 ) 品 诗 , 品 出 意 境 内 涵 之 美 。

    ( 意 境 美 、 形 象 美 、 内 在 美 ; 行 为 美 ;品 德 美 ) 教 学 过 程 :

    板 块 一 :

    读 诗 , 读 出 节 奏 音 韵 之 美 。

    师 :同 学 们 ,“书 不 厌 频 读 ,诗 须 放 淡 吟 。”请 大 家 捧 起 书 来 ,高 声 朗读 , 读 准 字 音 、 读 对 节 奏 。

    学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教 师 :

    诶 ? 我 刚 才 听 到 有 同 学 读 错 了 一 个 字 。

    PPT 上 有 显 示 , 这 里它 应 读 “hâo”还 是 “hào”?

    你 来 说 , 嗯 , 说 得 有 理 有 据 。

    他 说 :

    “逑 ”这 里 指 “配 偶 ”, 前 面 的 “好 ”是 修 饰 “配 偶 ”,作 形 容 词 ,应 该 读 成 三 声 。“好 逑 ”,合 在 一 起 指 美 好 的 配偶 。

    ( 解 读 真 细 心 , 请 坐 。

    ) 师 :

    读 准 了 字 音 , 让 我 们 带 着 自 己 的 理 解 齐 读 一 下 这 首 诗 。

    师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一 读 :

    读准 字 音 ) 教 师 :

    同 学 们 的 声 音 可 真 清 悦 。

    《 诗 经 》 , 这 出 自 中 原 大 地 最 厚 重的 沃 土 、 最 能 体 现 先 民 真 实 性 情 的 歌 唱 , 这 汉 民 族 传 统 的 基 岩 缝 中 汩 汩流 出 的 清 泉 , 总 是 在 不 经 意 间 拨 动 我 们 的 心 弦 , 召 之 即 来 , 挥 之 不 去 ,才 下 眉 头 , 却 上 心 头 。

    请 同 学 们 用 四 字 词 , 说 说 你 初 读 《 关 雎 》 时 的 内心 感 受 。

    老 师 举 一 个 例 子 :

    生 :

    内 容 简 短 , 浪 漫 唯 美 。

    好 ! 这 位 同 学 举 手 了 。

    生 :

    句 式 整 齐 , 对 仗 工 整 。

    ( 不 错 , 你 发 现 了 诗 经 的 结 构 。

    ) 同 桌 :

    音 调 悠 然 , 语 言 优 美 ; ( 真 好 , 不 仅 关 注 到 了 语 音 语 调 , 还关 注 到 了 文 字 本 身 。

    ) 后 面 的 同 学 说 一 说 。

    你 说 :

    朗 朗 上 口 , 富 有 韵 律 ; ( 你 找 到 的 是 节 奏 , 嘤 嘤 成 韵 , 有 金石 之 声 。

    抓 住 了 诗 歌 的 精 髓 之 一 —音 乐 美 。

    ) 师 :确 实 如 此 ,《 关 雎 》出 自《 诗 经 ·国 风 》,两 字 一 拍 ,琅 琅 上 口 ,节 奏 鲜 明 ( 节 奏 美 ) 板 书 。

    另 外 , “鸠 、 洲 、 逑 ”以 及 “流 、 求 、 友 ”韵 脚 相同 ; 而 “辗 转 ”一 词 双 声 叠 韵 , 读 来 , 意 味 悠 长 , 音 韵 和 谐 。

    (音 韵 美 )板 书 师 :

    同 学 们 , 《 关 雎 》 篇 之 前 , 有 一 段 序 言 , 我 们 通 常 称 之 为 《 毛诗 序 》 。

    《 毛 诗 序 》 在 谈 到 《 诗 经 》 创 作 缘 起 时 曾 这 样 说 :

    “诗 者 。

    情 动于 中 而 形 于 言 , 言 之 不 足 , 故 嗟 叹 之 , 嗟 叹 之 不 足 , 故 永 歌 之 。

    ”可 见 ,

    《 诗 经 》 在 古 代 是 可 以 合 乐 而 唱 的 , 下 面 请 同 学 们 随 着 音 乐 来 诵 读 《 关雎 》 。

    师 生 :

    关 关 雎 鸠 , 在 河 之 洲 。

    窈 窕 淑 女 , 君 子 好 逑 。

    ( 伴 乐 朗 读 ) 板 块 二 :

    解 诗 , 解 出 古 诗 画 面 之 美 。

    师 :

    余 音 绕 梁 , 三 月 不 知 肉 味 。

    如 闻 其 声 , 如 临 其 境 。

    陶 醉 之 余 ,谁 能 用 简 洁 的 语 言 概 括 一 下 诗 歌 的 内 容 呢 ? 来 , 你 笑 了 , 你 来 说 。

    哦 , 你 说 :

    这 首 诗 写 的 是 一 位 君 子 对 一 位 淑 女 的 爱 慕 。

    同 桌 迫 不 及 待 地 补 充 :

    爱 慕 、 追 求 却 求 而 不 得 的 过 程 。

    ( 你 俩 可 真是 珠 联 璧 合 , 心 有 灵 犀 。

    请 坐 ) ( 像 这 样 在 诗 中 叙 事 ,在《 诗 经 》中 ,我 们 把 它 叫 作 “赋 ”( 板 书 ))。

    引 导 语 :

    “赋 ”即 为 铺 陈 直 叙 。

    诗 歌 作 为 传 情 达 意 的 文 学 题 材 , 它 有着 “诗 言 志 ”、 “诗 缘 事 ”、 “诗 言 情 ”的 独 特 功 能 。

    《 关 雎 》 , 用 它 那 质 朴 生动 的 文 字 讲 述 了 一 个 缠 绵 悱 恻 的 故 事 , 同 时 , 也 用 它 那 清 新 明 丽 的 笔 调勾 勒 出 一 幅 幅 和 谐 美 丽 的 画 卷 。

    那 假 如 现 在 让 你 把 《 关 雎 》 拍 成 一 个 短视 频 , 你 准 备 拍 几 个 场 景 来 展 现 这 首 诗 呢 ? 宣 传 委 员 已 经 站 起 来 了 , 果 真 是 术 业 有 专 攻 啊 。

    她 说 要 拍 四 个 场 景 。

    两 只 雎 鸠 鹤 立 洲 头 ; 窈 窕 淑 女 采 摘 荇 菜 ; 翩 翩 君 子 追 寻 淑 女 ; 惨 遭 拒 绝 梦 中 相 遇 。

    教 师 :惊 才 绝 艳 呐 ,你 真 是《 关 雎 》的 知 音 哪 ,远 景 ,近 景 ,特 写 ,虚 实 结 合 , 如 此 看 来 , 《 诗 经 》 确 实 经 久 不 衰 , 斑 驳 的 岁 月 未 使 它 锃 亮的 意 象 生 出 铜 绿 , 无 涯 的 空 间 未 使 它 丰 富 的 思 想 消 失 殆 尽 。

    你 勾 勒 出 了如 此 唯 美 的 画 面 ,我 们 再 来 读 一 读 ,读 出 它 的 画 面 美 吧( 画 面 美 )板 书 。

    师 :

    好 诗 不 厌 百 回 读 。

    这 一 遍 读 , 大 家 的 感 情 进 去 了 。

    板 块 三 :

    品 诗 , 品 出 诗 经 内 涵 之 美 。

    引 导 语 :

    同 学 们 , 《 关 雎 》 , 《 诗 经 》 之 首 , 《 诗 三 百 》 之 首 , 魅力 独 特 ,内 涵 深 邃 。请 大 家 在 “密 咏 恬 吟 ”之 余 ,说 说《 关 雎 》除 了 富 有 节奏 美 、 音 韵 美 和 画 面 美 之 外 , 它 到 底 还 美 在 哪 儿 ? ( 提 示 :

    从 诗 歌 内 容和 人 物 形 象 等 方 面 分 析 。

    ) 五 分 钟 后 , 请 小 组 代 表 发 言 。

    好 。

    第 一 小 组 已 经 举 手 。

    这 位 同 学 说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意 境 。

    ( 板 书 ) 她 说 :

    雎 鸠 鸟 、 碧 水 , 小 洲 , 淑 女 , 君 子 , 人 和 自 然 和 谐 共 处 , 美不 胜 收 。( 真 是 明 眸 善 睐 。而 且 只 “关 关 ”二 字 领 衔 ,灵 动 地 展 现 出 了 一 对雎 鸠 鹤 立 洲 头 , 未 见 其 形 , 先 闻 其 声 。

    此 种 笔 法 开 后 世 诗 人 无 数 法 门 。杜 甫 的 诗 句 “绿 垂 风 折 笋 ,红 绽 雨 肥 梅 。”这 两 句 也 是 倒 装 句 ,译 为 :风 吹折 了 绿 意 浓 浓 的 竹 笋 ,雨 催 肥 了 色 如 胭 脂 的 梅 子 。这 样 特 地 将 “绿 ”和 “红 ”两 字 置 于 句 首 , 意 象 鲜 活 , 意 境 优 美 , 给 读 者 以 深 刻 的 印 象 。

    我 们 再 来读 这 句 ,关 关 雎 鸠 ,关 关 ,关 关 ,有 没 有 余 香 满 口 ,余 音 袅 袅 的 味 道 呀 ?中 国 的 汉 字 , 才 是 世 界 上 最 美 丽 的 文 字 , 含 情 , 达 意 , 蕴 藉 , 风 流 。

    每一 个 字 都 是 力 重 千 钧 , 掷 地 有 声 。

    ) 第 二 小 组 说 , 哦 , 你 说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形 象 。

    ( 板 书 ) “窈 窕 ”一 词 尽 得 风 流 。

    师 :

    不 错 , 善 于 发 现 课 下 注 释 , 你 果 真 有 一 颗 慧 心 。

    其 实 , 《 诗 经 》 采 集 广 泛 , 涉 及 人 物 形 象 也 颇 多 , 其 中 女 性 形 象 最为 丰 富 。《 诗 经 》中 不 仅 有 “窈 窕 淑 女 ”身 姿 之 优 雅 ,也 有 “舒 窈 纠 兮 ;舒优 受 兮 ;舒 夭 绍 兮 ”体 态 之 风 骚 。当 然 还 有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以 及 “‘美目 扬 兮 ’、 ‘美 目 清 兮 ’、 ‘清 扬 婉 兮 ’”意 态 之 韵 味 。

    同 学 们 , 我 们 读 《 诗 经 》

    呀 。

    能 读 出 太 多 活 泼 泼 女 性 形 象 , 今 后 , 你 们 肯 定 还 要 走 更 远 的 路 程 ,还 要 读 更 多 的 书 本 , 还 要 见 识 到 更 美 好 的 人 物 形 象 :

    倔 强 独 立 的 简 爱 小 姐 , 狡 黠 灵 动 的 伊 丽 莎 白 , 美 艳 绝 伦 的 艾 斯 美 达拉 , 精 明 强 悍 的 斯 嘉 丽 , 他 们 各 自 有 动 人 之 处 , 但 是 , 每 当 你 回 想 起 我们 那 窈 窕 淑 女 , 心 中 总 会 激 起 一 阵 涟 漪 , 柔 肠 百 转 , 这 是 我 们 最 中 国 的女 性 , 她 之 后 是 刘 兰 芝 , 是 木 兰 , 是 罗 敷 , 是 婴 宁 , 是 小 倩 , 是 黛 玉 ,是 湘 云 , 是 无 数 的 无 数 , 那 些 女 子 , 那 些 花 儿 , 是 我 们 中 国 的 , 健 朗 ,明 快 , 向 上 ! 第 三 小 组 , 这 位 同 学 也 要 发 言 :

    她 说 淑 女 除 了 形 象 文 静 美 好 , 还 很勤 劳 。

    她 圈 点 勾 画 了 诗 中 反 复 出 现 的 “采 荇 菜 ”“左 右 流 之 、 左 右 采 之 、 左 右芼 之 。

    ”可 以 看 出 淑 女 勤 劳 持 家 、 娴 雅 有 度 。

    师 :

    ( 眼 光 真 独 道 , 已 经 读 到 了 文 字 深 处 。

    大 家 仔 细 看 “采 ”这 个 字 ,是 不 是 像 一 幅 画 一 样 无 言 地 诉 说 着 它 最 初 的 含 义 ,没 错 ,它 是 个 象 形 字 。采 莲 南 塘 秋 , 江 南 可 采 莲 , 上 山 采 蘼 芜 , 采 采 芣 苢 , 中 国 的 文 学 史 , 就这 么 在 采 采 中 延 续 下 来 。

    ) 课 代 表 也 要 补 充 , 你 来 接 着 说 。

    你 说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淑 女 的 内 涵 。

    ( 板 书 ) 师 :

    淑 女 不 仅 亭 亭 玉 立 、 勤 劳 持 家 , 她 还 很 有 内 涵 。

    何 以 见 得 ? 生 七 嘴 八 舌 。

    师 :对 ,她 对 爱 情 不 随 便 ,当 男 子 对 她 求 爱 之 后 ,她 却 拒 绝 了 男 子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 淑 女 自 尊 自 爱 , 内 外 兼 修 。

    真 好 ! 所 以 , 我 们 女 孩 子 就应 该 要 像 淑 女 那 样 , 自 尊 自 爱 , 做 一 个 秀 外 慧 中 的 女 子 。

    其 实 ,《 毛 诗 序 》在《 关 雎 》开 篇 就 提 到 :“关 雎 ,后 妃 之 德 也 ,风 之始 也 , 所 以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也 ……” 可 见 《 关 雎 》 将 生 命 意 义 上 的 男 女 恋情 升 华 和 规 范 为 伦 理 意 义 上 的 夫 妇 之 德 ; 而 汉 儒 对 《 关 雎 》 则 具 有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之 政 教 意 义 的 肯 定 , 不 仅 与 早 期 儒 家 夫 妇 伦 理 观 念 相 一 致 ,而 且 与 早 期 儒 家 《 诗 》 学 观 一 脉 相 承 ;我 们 恰 当 理 解 《 关 雎 》 诗 旨 , 才 能有 效 解 读 其 蕴 涵 的 礼 乐 教 化 与 美 善 之 德 。

    这 位 男 生 很 急 切 ,你 来 说 ,哇 ,你 的 想 法 很 独 特 ,你 说 君 子 想 得 美 。哪 里 想 得 美 了 ? 啊 , 他 爱 淑 女 , 但 是 求 婚 却 惨 遭 拒 绝 , 只 好 在 梦 中 花 好月 圆 。

    唉 ! 你 的 观 点 立 即 就 有 人 反 驳 。

    哦 , 我 听 见 旁 边 的 男 生 说 :

    这 明 明是 克 制 的 爱 , 他 爱 淑 女 , 但 是 将 这 种 爱 在 被 拒 绝 之 后 , 埋 在 了 心 里 , 藏在 了 梦 里 。所 以 ,这 位 男 生 说 :《 关 雎 》美 ,美 在 君 子 的 行 为 。( 板 书 ) 你 说 的 对 , 克 制 的 爱 , 真 的 爱 你 , 就 是 宝 玉 对 黛 玉 的 发 乎 情 , 止 乎礼 。

    万 般 怜 惜 , 心 心 相 印 , 读 过 红 楼 梦 吗 , 宝 玉 和 黛 玉 两 小 无 猜 , 共 读西 厢 , 嬉 笑 故 事 , 写 诗 作 赋 , 但 宝 玉 从 不 敢 对 黛 玉 有 轻 慢 唐 突 之 处 , 越是 深 爱 , 越 是 小 心 啊 。

    这 仅 仅 是 行 为 美 吗 ? 如 果 我 们 的 境 界 再 高 远 一 些呢 ? 对 , 《 关 雎 》 美 , 美 在 君 子 的 品 德 。

    ( 板 书 ) 这 样 的 男 子 , 堪 称 “君子 ”呀 。

    而《 关 雎 》就 是 通 过 诗 歌 的 方 式 阐 释 “君 子 ”与 “淑 女 ”的 内 涵 。孔 子 将其 编 在《 诗 经 》之 首 ,意 在 通 过 它 为 男 男 女 女 树 立 一 个 美 好 爱 情 的 标 准 ,以 “风 天 下 而 正 夫 妇 ”———在 诗 一 般 的 理 想 境 界 中 ,什 么 样 的 女 子 可 称 为“淑 女 ”,而 值 得 你 去 追 ;什 么 样 的 男 子 可 称 为 “君 子 ”,而 值 得 你 托 付 终 身 。大 家 都 清 楚 了 吧 ? 当 然 《 关 雎 》 还 告 诉 我 们 , 不 管 爱 或 者 是 被 爱 , 都 要 讲 究 美 德 , 讲究 嘉 言 懿 行 。

    最 后 一 个 小 组 要 总 结 陈 词 了 。

    你 说 ……《 关 雎 》 之 美 , 美 在 形 式 。

    一 唱 三 叹 , 回 环 往 复 。

    对 , 这 样的 手 法 , 我 们 把 它 叫 做 “重 章 叠 句 ”( 板 书 )

    总 结 语 :

    同 学 们 , 奇 文 共 欣 赏 , 疑 义 相 与 析 。

    《 关 雎 》 还 有 很 多 的美 ,像 她 的 艺 术 手 法 :“赋 、比 、兴 ”;她 的 丰 富 含 义 “后 妃 之 德 ”, 她 的 爱情 观 “乐 而 不 淫 , 哀 而 不 伤 ”。

    这 些 也 使 整 首 诗 变 得 特 别 有 韵 味 , 有 美 感 。尤 其 是 “赋 、比 、兴 ”作 为 诗 歌 表 达 的 基 本 手 法 ,有 其 独 特 所 指 。古 人 认 为 :“赋 ”即 为 “铺 陈 其 事 ”;“比 ”即 为 “借 物 譬 物 ”;“兴 ”即 为 “托 物 起 兴 ”。聚 焦 赋比 兴 手 法 的 运 用 ,这 个 是 难 点 ,我 们 下 节 课 还 要 做 专 题 研 究 。少 年 读 诗 ,杯 中 窥 月 , 一 首 好 诗 , 我 们 需 要 用 一 生 去 解 读 。

    以 后 你 长 大 了 , 再 读 诗经 , 再 见 《 关 雎 》 , 定 会 有 故 人 重 逢 的 喜 悦 。

    我 们 为 什 么 会 甘 心 情 愿 拼 上 一 生 的 时 间 徜 徉 在 诗 经 中 呢 , 因 为 它 美 呀 :

    美 , 美 在 音 韵 和 谐 ; 美 在 意 境 高 远 ; 美 在 内 涵 深 邃 ;读 着 它 , 就 会 生 发 一 种 满 血 复 活 的 、 满 满 的 幸 福 感 啊 ! 同 学 们 , 诗 歌 因 其 形 式 内 容 的 特 有 美 感 和 蕴 含 情 绪 的 深 沉 丰 富 , 成为 优 美 、 细 腻 、 丰 富 、 浪 漫 的 代 名 词 , 成 为 一 种 具 备 无 线 延 展 性 的 艺 术形 式 。有 其 独 特 的 美 感 ,请 大 家 再 来 看 老 师 的 板 书 ,学 完 这 首 诗 歌 之 后 ,这 么 多 的 美 , 就 在 我 们 心 中 留 下 了 一 个 大 大 的 “美 ”字 。

    人 生 自 有 诗 意 , 诗 歌 浸 润 人 生 , 愿 《 关 雎 》 厚 美 , 永 存 心 间 。

    我 的 分 享 完 毕 , 谢 谢 大 家 !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3

    关关雎鸠,

    guān guān jū jiū

    在河之洲。

    zài hé zhī zhōu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君子好逑。

    jūn zǐ hǎo qiú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流之。

    zuǒ yoù líu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寤寐求之。

    wù mèi qiú zhī

    求之不得,

    qiú zhī bù dé

    寤寐思服。

    wù mèi sī fú

    悠哉悠哉,

    yōu zāi yōu zāi

    辗转反侧。

    zhǎn zhuǎn fǎn cè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采之。

    zuǒ yoù cǎi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琴瑟友之。

    qín sè yǒu zhī

    参差荇菜,

    cēn cī xìng cài

    左右芼之。

    zuǒ yoù mào zhī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钟鼓乐之。

    zhōng gǔ yào zhī

    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最近,我看了《毛诗正义》和《毛诗序》,觉得诗经《关雎》不仅仅是局限于男女的爱情的描写。这里首先介绍一下《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就是《诗经》,《诗经》得以流传要归功于毛亨与毛苌这二个人,毛亨是战国时期的人,他对《诗经》进行系统的解释,并且著有《毛诗正义》一书,后传授给侄子毛苌。毛苌讲解诗经,后来著有《毛诗》,先秦到西汉的一些儒家把《毛诗》的每一篇作了详细解释,所以叫《毛诗序》。《毛诗序》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歌的若干重要认识,可以说是从先秦到西汉的儒家诗论的总结。

    《毛诗正义》和《毛诗序》中都写到了《关雎》这首诗。《毛诗正义》里原文是:“《关雎》,后妃之德也”又有“作《关雎》诗者,言后妃之德也。《曲礼》曰:‘天子之妃曰后。’注云:‘后之言后也。’执理内事,在夫之后也。《释诂》云:‘妃,媲也。’言媲匹於夫也。天子之妻唯称后耳。妃则上下通名,故以妃配后而言之。德者,得也,自得於身,人行之总名。此篇言后妃性行和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是后妃之德也。”。说明了这首诗是描写周文王后妃的德行,而且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后妃。

    《毛诗序》原文这样写道:“《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一段用白话解释是:“《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4

    佚名〔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5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关雎诗经原文带拼音篇6

    《关雎》中体现的那种符合礼乐文化的有节制有理性的男女恋情是当时理想婚姻的典范,在现代社会也依旧具有积极意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奉为经典,这才称为《诗经》。《诗经》收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遗作,关于各诗的作者其人、其事、其时代、其社会以及作品中涉及的山川、地理、草木、鸟兽之名,我们大多陌生,难以考证。关于诗中的语言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含义也有些与今不同,难以理解。至于每首诗的主旨,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

    《关雎》一诗是三百篇的开篇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诗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关雎》一诗文字不多,全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荇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为数不多的文字似乎没有多少难理解之处,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古今学者大多认为《关雎》不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故对其主旨多有论述,但所言颇有出入,言人人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观点:

    一、颂诗说。汉代四家说《诗》者中,毛诗学派认为《关雎》是颂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

    《毛诗序》中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又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二、刺诗说。齐鲁韩三家则一致认为《关雎》是篇"刺诗",是用来讽劝和提醒周康王不得贪于女色而要勤于政事的,"韩、齐、鲁三家皆以为康王政衰之诗,故司马迁、刘向、扬雄、范哗并祖其说。

    如《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洁慎匹,以声相求,隐蔽于无人之处。故人君退朝,入于私宫,后妃御见有度,应门击柝,鼓人上堂。退返宴处,体安志明。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

    又如《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曰:"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

    三、婚恋说。后世不少学者认为《关雎》是婚恋诗。

    如清方玉润不认同"后妃之德"一说,他在《诗经原始》说道:"《小序》以为"后妃之德",《集传》又谓"宫人之咏大姒、文王"皆无确证。诗中亦无一语及宫闱,况文王、大姒耶?窃谓风者,皆采自民间者也,若君妃,则以颂体为宜。"⑷因此他推断"此诗盖周邑之咏初昏者,故以为房中乐,用之乡人,用之邦国,而无不宜焉。"闻一多也在《风诗类钞》说:"《关雎》,女子采荇予河滨,君子见而悦之。"再比如在我们所熟悉的《牡丹亭》中,杜丽娘因读毛诗第一章而惹动春情,这便与婚恋说的诗意暗合。甚至在今天,湘西土家族新婚犹歌《关雎》、《桃夭》等《周南》中的诗篇。⑸这些理解,无疑都认为《关雎》是属于"恋歌或婚礼之歌"的。

    颂诗说和刺诗说都带有政治色彩,强调诗歌的社会功用,有时不免牵强附会。而婚恋说则是强调语言本身的思想内容,虽可能更接近诗歌的原意,但也不免脱离了当时的文化背景。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关雎》是求贤诗,甚至还有人主张是描写上古"野合"的欢爱情景。⑹如此种种,不一一论述。

    尽管古往今来的众多名家、学者对《关雎》的主旨说法各异,但我们却可从中找出一个不变的关键词,那就是婚姻伦理。颂诗说也好,刺诗说也好,婚恋说也好,无不与婚姻有关。《礼记昏义》中说"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中国自古就重视婚姻家庭,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婚姻的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关雎》一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它提倡的那种恋爱和婚姻合乎当时的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婚恋状态,这种婚姻伦理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具有极高价值。

    总的来说,《关雎》体现出的婚姻伦理主要有如下这些特点:

    首先,爱情是婚姻前奏,婚姻是恋爱目的。在《关雎》一诗中,爱情是婚姻的前奏,它所描写的爱情自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古往今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没有爱情的婚姻,酿成了一场场的悲剧。中国古代有封建的包办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没有选择的自由,可能要到结婚当天才能见识到自己的新娘或新郎的庐山真面目,不管是否满意都只好接受。此外,还有各种政治婚姻、企业联姻等等,这些不以男女双方的爱情为基础的婚姻酿成了不少悲剧,有时固然成就了家族、国家,但对男女双方的伤害却是极大。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辞。比如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一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真正为一个社会所赞同的爱情是最终指向婚姻的,负责任的爱情,而非某些男女之间的短暂邂逅和一时激情。

    《关雎》以爱情开始以婚姻结尾,正是体现了这种极为理想的婚恋观。在诗中,君子盼望的是同淑女结成夫妇,而不仅仅是情侣。儒家最看重"修、齐、治、平"四个字,也就是要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与"齐家"之间,紧要之处是婚姻。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庭,重视夫妻关系,但仅仅只做"相敬如宾"的教育和宣传,还是不够的。就好比《婚姻法》规定不能随便离婚,离婚了要分割一半财产,但《婚姻法》并不能保证爱情不变、婚姻美好。更伟大的策略是要从情的角度来熏陶和感化。传统《诗经》学,最妙的是一个"化"字。《关雎》给出了一个婚姻的美好蓝图,引导大家向这条路上走去。⑺   其次,《关雎》中的男女双方是"君子"与"淑女",皆为有德之人,这是爱情与美德的结合。"君子"一词在古代是贵族男子的通称,同时还兼指有道德的男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至于"窈窕淑女",毛传把"窈窕"释作"幽闲",从其字源意上考察,幽意为隐微不明,窈意为深远不明,二字义同,用以指人,专谓其行止仪度宽闲从容。⑻朱熹在《诗集传》中也认为"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而在扬雄的《方言》中,亦有"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之说。这就是说,"窈窕淑女"是兼有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的。《关雎》中"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这里的"君子"与"淑女"都追求内外兼修,内外皆美,注重美好德行的修为,在此基础上志同道合的"君子"和"淑女"才是一对匹配的佳偶。由爱情与美德结合而成的婚姻必然是长久稳固且美满的,不仅当时的人们歌颂这般的婚姻而心存向往,如今的我们也依然心向往之。

    最后,《关雎》中的爱情是有节制性的爱情,符合礼仪。读《关雎》,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知道这是一个"君子"在追求心目中的"淑女"。然细读全诗可以发现,虽写"君子"追求"淑女",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我们能看到的只是男子"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情态。这样的情态既真切地表现出男子对女子的深厚真挚的爱意,又不显得激烈和冲动。没有狂热誓言,没有攀墙折柳相约黄昏后,没有火山爆发般的热烈,却有溪水潺潺般的温柔,显得平和而有分寸,体现出一种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

    诗经时代正处于礼乐文化的建立兴盛期,礼在当时处于统治地位。当《关雎》中的君子求淑女而不得后,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后,这样的情欲最后诉诸于钟鼓和琴瑟,而没有逾越礼仪之外,符合礼乐文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上海博物馆所购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可见一斑:

    第十简:《关雎》之改,《汉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燕》之情,害曰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关雎》以色喻于礼。

    第十一简:情爱也。《关雎》之改,则其思益矣。《木》之时,则以其禄也。《汉广》之知,则知不可得也。

    可见,这里的关键词是一个"改"字。"以色欲喻于礼"当是求之不得到依礼而求,这是改的过程,也是思想觉悟提高的过程,进而所谓"其思益矣"。⑾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思念美色,"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更思念美色,"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愈发思念美色。《礼记》中记载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色本是人性的基本欲望,若不对此加以克制,便会出现《孟子告子下》篇所说"东家墙而搂其处子"的非礼行为,严重地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很崇尚《关雎》男主人公的做法,不是不再追求那位"窈窕淑女"了,而是他追求的方式改变了:"琴瑟友之",是准备以琴瑟去讨得"窈窕淑女"的欢心,"钟鼓乐之",是准备以钟鼓去迎娶她。方式改变了,男主人公的行为就符合儒家礼仪纲常的道德规范了。⑿由好色之天性出发,最终循礼以求,这也就是《大序》所谓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由此不得不说,《关雎》之"改",实际是爱的哲学。

    妙龄女子怀春,翩翩少年钟情,这是人类情感中永恒的主题。《关雎》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同时,《关雎》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用文质彬彬的礼仪加以规范,使其符合社会的道德标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地位的后人往往各取所需,对《关雎》的主旨加以自己的理解并引申发挥,因而言人人殊。然而,《关雎》中所体现出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婚姻伦理,却是社会各个层次人们的共同心声和追求,是历久弥新的。如今的社会,浮躁渐渐显露,闪婚闪离成为时尚,如此真挚而节制的爱情几乎成了奢侈品,可望而不可即。品读这两千多年前的《关雎》,我们沉醉,我们沉思,对于这样的理想婚姻,直到今天我们还未停止追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