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团山村民居宅园景观特点及传承利用

    时间:2023-04-25 12: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许纬纬,车震宇

    (1 普洱学院农林学院,云南普洱 665000;
    2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

    “宅旁与后有隙地可葺园,不第便于闲乐,斯谓护宅之佳境也”。这是《园冶》在“相地”篇中“傍宅地”的描述,文中虽未明确提及宅园的含义,却是明确指出住宅与园林之间的关系,即宅旁造园及园林对家宅的庇护作用。现代学中对“宅园”的定义早已明确,汪菊渊提出,宅园就是指连接在居住第宅之旁的日常游息生活的园地,或就在宅第之中,园地与居住建筑浑成一体的园宅[1]。周维权[2]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提出“建置在城镇里的私家园林,绝大多数为宅园。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前宅后园格局,或位于邸宅的一侧成为跨院”。宅园的定义由古至今引申发展,宅园即宅居建筑的附属绿地或被建筑包围的庭院绿地等较为完整的园林绿化环境。宅园作为古民居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团山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出独特的地域性气候及历史文化内涵。

    团山村是一个具有600 多年历史的自然村落,原是一个纯粹的彝族山村,“团山”名字因彝语音译而成,原意为“藏金埋银之地”。后或因明王朝鼓励内地汉民开发云南、移民云南,江西省饶州府鄱阳县张福一路经商至建水县定居于此,并最终在此“建百世之业,房屋栉比,子孙繁衍,竟成巨族”。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汉彝文化融合的案例,建筑风格和宅园景观风格既有彝族的特点,又具有汉族造园建屋的风格。

    因1900 年前后云南个旧锡矿的开采业发达,许多村民或外出赶马帮或到个旧一带采矿,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团山村民居建筑的大规模扩建改造,“马背上驮回的村庄”因此而得名。整个团山村保存较好的古民居较多而且完整,多数是清末至民国初年建造,村内保存较好的具有历史人文价值的民居共计21 余处,例如,张家花园、司马第、皇恩府、将军第、秀才府、锁翠楼等私宅、大乘寺、张氏宗祠、保统府、宗庙等建筑。团山村聚落演变至今,民居的布局形式包括云南传统民居中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制。2005 年团山村入选2006 年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2006 年被公布为世界百大濒临危险的文化遗址之一。

    彝族“建宅于河岸边,则房屋要偏向水流入的方向,水的灵气和生命力也会随之流入宅中。”[3]汉族因多居于平原开阔地区,住宅庭院多规则方正,造型方面也颇为简洁。团山村地势西高东低,东西总高差近30m,地域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种融合的汉彝文化、地理、气候状况都影响着团山村民居宅园的格局,民居宅园尺寸受地形影响较为狭小,侧庭靠山采形,傍水趋势,前后院宅受汉族合院建筑影响,形制多为方正。总的来说,团山村宅园可分为中轴对称式和非规整式2 种。

    3.1 中轴对称式

    宅园的对称轴是以建筑物的轴线为基准,建筑轴线即宅园的主轴线,最典型的代表如秀才府、大乘寺。秀才府宅园以建筑轴线为中心,呈对称格局,前院以园路为中线左右各一花园、苗圃,栽植石榴树、紫薇、油桐、碧桃等乔木,平面形制呈矩形,长宽比值2∶1(见图1)。纵向两处内院被竖立的二层建筑围合,形成一个相对封闭且尺度偏小的空间,这种方正狭小的庭院空间正好适应建水地区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强烈的特点,可起到降低温度、减少烈日照射的作用。根据5 月平均气温监控结果显示,10:00~16:00(此区间为日间较高温度时间段)期间,宅园内温度比建筑外温度平均低2~3℃。宅园有限的空间内,铺设整齐的石板,沿四周点缀盆景花卉,整个空间显得严谨、规整、紧凑、简洁。

    图1 秀才府鸟瞰

    3.2 非规整式

    非规整式宅园是相对于中轴对称式宅园的形式而言,既有规则对称的宅园形式,又是具有边角自由式庭院的一种组合形式。这种形式受地形或用地限制,形制一般为规则式的前院、内院与不规则形的侧院相结合,这种组合方式在村内普遍存在,充分显示造园的智慧。张家花园宅园布局形式在民居基本平面构架上进行纵横两向的拼接组合,呈规则形制(见图2),而宗祠花园部分体现为边角自由式的不规则形态。张家花园整体规模较大且复杂,但平面布局仍体现出整体性和规范性,根据不同使用需求适当调整平面宅园布局,充分显示了团山民居宅园的适应性及灵活多变性。

    图2 张家花园鸟瞰

    团山村宅园的景观类型从使用功能方面进行划分,分为民居庭院景观、寺院庭院景观、祠堂庭院景观,其构成要素根据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四项要素,演变为“水、树、屋、路”。

    4.1 团山村景观体系

    4.1.1 民居庭院景观。一般是指建置在城镇的私家庭院景观,是园主人日常活动游憩、读书、会友的主要场所,规模一般较小。团山村内著名的民居庭院——张家花园,占地面积3495m2,由寨门、花园祠堂、碉堡、一进院和三进院共同组成,共计大小天井21 个,是一个典型的碉堡式私家园林。除张家花园这一大型民居外,皇恩府、秀才府、将军第、司马第等民居宅园规模比张家花园小,均是由二进院落组成,天井数量、大小各不相同,宅园内均雕刻精美的木雕、石雕、名人字画,充分体现出宅园的诗画情趣,十分精致。

    4.1.2 寺院庭院景观。指寺院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景观环境。大成寺建于雍正年间,寺院依山而筑,总占地面积1640m2,院内景观风格简明,并未施以浓墨重彩的装饰,参天古木搭配肃静、整洁的青砖铺地,后殿大门雕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福禄寿喜”祈福祝语。

    4.1.3 祠堂庭院景观。祠堂是祭祀祖先、先贤、哲人的建筑[2],多为民间的宗祠,多向宗族内部开放,属于公共庭院的性质。张氏宗祠庭院造型简朴,院内对称设计植池,栽植参天侧柏,庭院入口墙壁刻“百忍家风”四字,庭院凸显警世威严之感。另外,张家花园的花园祠堂则与张氏祠堂稍显不同,除祭祀的功能外,更多的是供园主人游憩、娱乐之地。

    4.2 团山村宅园景观构成要素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的主要内容,经过造园者有意识的构配组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团山村因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民族文化等原因,导致宅园造园特征在遵循“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手法的基础上,又结合当地实际,别具一格。团山村民居宅园景观要素分为“水、树、屋、路”四类。

    4.2.1 水。理水,构筑水景观,团山村水景根据面积分为大面积的张家花园水景,水池内养鱼,周边筑石围栏,围栏上柱头形式多样,如“福寿双金”“连年有余”“千层莲花”等,雕刻技艺栩栩如生,增添了景观的观赏情趣。而民居内院中的小水景,多位于内院中轴线,是由固定形制的水缸盛水,水缸三面题词,具有“纳气藏福”的寓意,精神意义大于观赏和使用意义。

    4.2.2 树。团山村宅园面积狭小,宅园内种植植物主要以点景种植或可移动盆栽为主,植物配置简单,以寓意吉祥的乔木为主,如石榴树代表子孙多福,小叶榕树取“长青”之意,寓意好运长存、居者健康长寿。宅园内少有灌木,多以盆栽或点植为主,体现出团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4.2.3 屋。团山民居聚落是由彝族土掌房、传统汉族青砖四合院和瓦檐土掌房组成,“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为主要的平面布局形式,四周建筑围合的天井为宅园的主要休憩娱乐场地,也是房屋建筑的核心。壁和梁上布满的诗词绘画及富有哲理的楹联,使封闭的庭院营造出一个“修身”“齐家”的文化场所[4]。

    4.2.4 路。青瓦屋面、白色外墙、青砖墙裙都与江南民居装饰具有相似之处,布局舒适紧凑,园路设计也与江南园林相似,却又具有规整简洁的特色。内院地面铺装多以方形青砖呈“回”字形向心铺设,四周根据地势设排水渠道,排水渠的设置,充分体现宅院景观对地理气候的适应性。外部道路多以条石铺设中心线,周边铺碎石,或沿建筑方向铺设方形青砖(见图3)。总的来说,团山村的路面设计既具有江南园林的多变特色,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图3 团山村路面设计

    5.1 顺应自然,适应人居环境,体现地域性特征

    现代居住景观应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及人的生活习惯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居住习惯等,以适宜的尺度、合理的栽植、灵动灵活的布局方式设计居住景观,充分优化景观方案,最终选择最适应自然环境特点和人类居住条件的方案,以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代替过激的人为改造形成的景观。同时,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并以自然场地为基础,长期居民形成活动习惯为设计依据,创造出富有地域性特征的现代居住景观。

    5.2 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性

    团山民居汉彝文化的相互融合。成功造就了云南民居建筑的“艺术瑰宝”,任何地区的民居建筑宅园都不是单一民族文化的产物,而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在历史演进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中形成。云南民居宅园不同民族文化间的融合现象应被现代居住景观所吸收,现代居住景观设计应不仅体现单一民族景观的特征,而应体现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性,在居住景观中体现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现代居住景观文化的多元性。

    5.3 提炼传统民居宅园景观精髓,挖掘文化历史背景

    城市规划中的“千城一面”,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西洋风”“草坪风”等充斥着现代景观环境,人们渴望看到具有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有内涵的居住景观,体现地域文化魅力。因此,提炼传统民居宅园景观的精髓,深入挖掘文化历史背景,继承并发扬传统宅园景观魅力,发扬本土文化,将这些传统设计语言应用于现代居住景观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民居建筑宅园不应只被保存、被固封,而应被现代文化吸收、应用,只有吸收传统宅园建筑的精华,为现代居住景观所应用,才可以保留并体现现代居住景观的自身文化认同。各民族文化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居住景观文化。

    猜你喜欢山村庭院民居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书画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回到庭院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民居智库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山村日出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庭院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庭院中的童年作文·小学中高年级(2019年6期)2019-09-10山村一天一个样民族音乐(2018年5期)2018-11-17奇趣民居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沉寂山村崛起时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5期)2016-02-28
    相关热词搜索: 民居 山村 传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