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4-16 21:4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谭罗斌

    (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江苏 丹阳 212300)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核心素养一直受到了教育界学者的广泛认同,但是教育界对地理核心素养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也没有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专业定义。近些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对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学科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所具备的理论知识与地理技能,并能够将其准确、合理地应用到地理社会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完备的地理技能,最终能够以客观、理性的态度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现象,并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地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通过将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和认识,进而对课堂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地理社会责任方面。学生学习地理课堂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分数,应对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区域地理意识,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个人与社会热点事件当中,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地理情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和理性思维上。高中地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前进的过程。地理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学生掌握所应该掌握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还包括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应用,进而形成自己对地理学科的批判性思维,以此来论证地理相关课题与内容,探讨神奇的世界和生命的奥秘。

    要想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社会地理两个方面,注重研究人与地理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地理教材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点,梳理地理知识框架,教会学生基本的地理知识,注重地理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具备地理学习理解能力。地理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具备综合思维能力,在全面学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厘清地理知识之间的本质规律,进而巩固自己的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这一节时,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从天文常识、到气候、地质、水等各自然要素都会涉及,章节联系复杂,尤其是自然地理整体性与差异性表现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将自然地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不仅将感性知识涉及到的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讲解到位,还需要将理性知识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影响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自然地理环境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和解决地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所谓地理基本技能就是指学生应用相关地理方法进行地理知识学习的过程。常用的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形图的绘制、简单的地理计算能力、综合观察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地图绘制等。此外,学生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研究方法,如:联系法、比较法、演绎推理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对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学习或地理思想情感的培养,都离不开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授课过程中注重穿插地理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我学习、分析研究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增强地理实践,强化地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这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特征、意义,通过教师转动地球仪,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切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南极和北极上方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地轴、自转轨道,然后让学生画出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教师还可以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多媒体动画分析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经纬度图,教学生进行读图分析。在学习《中国地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地形图的绘制,教会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中国地形,理解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以及中国地形与气候、植被、水土、温度等各方面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析归纳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学习多种研究方法。

    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关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个层面,还需要学生掌握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这就离不开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地理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明确地理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积极开展模拟、调查、分析、比较等各种地理技能,让学生及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事政治内容,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并积极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相关探究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按照学生思维层次将涉及到的不同问题分为认知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先让学生从低层次思考,再慢慢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高层次思考。教师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有助于不断提升学生的层次,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地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这节课时,教师一开始可以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撒哈拉沙漠的图片进行引入,然后进行提问:为什么地球总水量丰富,但地表仍然有众多沙漠和戈壁呢?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进行回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地球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区域分布不均匀。然后教师再次提问:那什么是水资源呢?海水能否直接利用呢?那淡水该如何进行利用呢?让学生踊跃发言,最终教师总结水资源的广义和狭义概念,让学生明白陆地上可以利用的只有河水、淡水湖、浅层地下水,而深层地下水很难开放。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知识逐步吸收、理解的过程。通过采用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吸收、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所需的能力,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地理学习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培养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地理思想情感的培养密不可分。地理思想情感的培养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理性认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念,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正确思考环境、生态、人口、资源、交通、矿产等之间的密切联系,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生态平衡意识,形成全球一体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地理审美情趣,树立家国情怀,为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资源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例如在学习《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教师可以从案例入手,引入教学,通过小老鼠的“拥挤效应”让学生思考地球该如何保持合理的环境人口容量。通过科学家进行实验,将几十只老鼠放在9平方米的笼子里,不限制它们食物、水和空气,两年后,科学家正常预计会有5000只成年鼠,然而实验结果却一直维持在150~200只老鼠之间,甚至发现这些老鼠由于在拥挤的环境中,导致它们正常的生理机能和行为习惯发生异常,规律性交配行为丧失,成年鼠还吃掉了幼鼠。过分的拥挤使得鼠群血糖极具下降,甚至休克,以此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人口急剧增长会对地球造成什么压力以及我们该如何避免人口“拥挤效应”的恶化。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马尔萨斯“人口论”,理解人口过快增长必然对资源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最终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地球人口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持人类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他们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对于世界的价值观念也正在逐步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此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分析思考,能够独立的做出判断,进而自主探究的过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小组合作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相关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河谷的演变》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动态图演示河谷的形成与改变。河流流动过程中,一开始由于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导致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最终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使河流横剖面形成“V”型。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河流继续侵蚀,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发言,和学生共同探讨,最后教师继续进行动态图演变:随着河流的继续侵蚀,使得河流落差变小,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导致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变得更为弯曲,河谷变宽,最终河流流向由直线型变成“S”型。通过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地理观的形成。

    高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担负着教会学生基本地理知识的任务,还担负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责任。所谓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就是指学生比较的思维、联系的思维、逆向思考的思维、小组讨论探究的思维、自我分析研究的思维等多个方面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深深明白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深度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开展相关的课堂课外活动,促使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比如在学习《四种地质灾害》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不同小组搜集不同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相关资料,然后让学生进行观看唐山大地震的课件视频、图片、文字,最后教师引入课题: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我们发现陆地活动有时候异常激烈,这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它们常常给人类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地震?地震会造成什么危害?当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常见的地质灾害还有哪些?最后教师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分布图”,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该如何应对地震。以此类推,进行火山喷发、泥石流等其他地质灾害的讲解。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发生也非常普遍,尽管地质灾害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但是我们还应该积极防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教师要利用空闲时间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地震来临时的正确做法,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措施。通过学习地质灾害,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让学生深入思考并积极应对,提升学生的不同技能,促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地理基本技能,具备相应的地理应用能力,培养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促进地理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与态度。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综合思维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核心素养教师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0年12期)2020-06-01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地理 核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