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江苏南京市城市洪涝防御对策措施

    时间:2023-04-15 15: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吴玉明 马梦婷

    (苏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 210016)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异常天气发生频繁,流域性洪水、“城市看海”现象明显增多。南京市域低山、丘陵岗地、平原交错,面积6 587 km2,2020年底,常住人口约931万人,城镇化率86.8%,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9.8 mm,地处长江、秦淮河、滁河、水阳江流域性河道下游,是典型的“洪水走廊”,也是全国31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防洪防涝任务艰巨。

    1.1 洪涝特点

    长江南京河段承接上游174万km2流域面积来水,洪水受上游径流、海潮、台风暴雨影响,持续时间长,对城市防洪影响较大;
    秦淮河流域面积2 631 km2,支流众多,大多为山丘型河道,源短流急,暴雨发生时,洪水位涨幅大,洪峰高,流域城市化率高,对城市防洪防涝影响大;
    滁河中下游支流河道的上游多为山丘区,遭遇暴雨时,迅速形成山洪下泄,造成下游平原区河道水位急速上涨;
    水阳江流域面积10 385 km2,发源于皖南山区,南京市处于中下游水网圩区,水系互联互通,防洪能力低,局部性洪涝频繁、区域性洪涝常见、流域性洪水多发。根据暴雨与长江遭遇的不同,南京市主要有3种洪涝类型:①2008年型,区域降雨很大,但未遭遇长江较高潮位,下游险情较小,支流上游受灾严重;
    ②1998年型,区域降雨量不大,但是受到长江高潮位顶托影响,沿江及支流下游险情较严重,上游险情较小;
    ③2020年型,区域强降雨与长江较高潮位遭遇,全流域受灾都比较严重。

    1.2 洪涝灾害成因

    (1)暴雨洪水叠加。夏秋高温季节,南京常发生梅雨、台风雨、对流雨。长江发生洪水时期,正值本地暴雨频发季节,易与江河洪水遭遇,此外还会遭受台风和天文大潮影响,多因素叠加,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2020年长江发生流域性洪水,下关高潮位10.39 m(吴淞);
    2016 年秦淮河洪水,东山站水位11.44 m;
    1991 年滁河洪水,晓桥站水位12.63 m;
    2016 年水阳江洪水,水碧桥水位13.64 m,均为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值。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改变了地形、地貌、产汇流条件及水文特性,调蓄面积减少,地表径流系数、径流量加大,洪峰提前;
    跨河、临河建筑物增多,削弱了河道行洪能力。以东山站以下秦淮河干流为例,城市密度增加,河道桥梁间隔平均不到1 km,且有增加趋势,同等降雨标准下的河道水位抬高明显,河道防洪排涝能力减弱。

    (3)城市基础设施未充分考虑洪涝风险。地下停车场、商场和轨道交通等设施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洪涝风险,避险措施不足,洪涝水倒灌浸泡风险较大。2021 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由于雨水倒灌,地铁严重积水,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2016 年7 月台风暴雨期间,南京地铁3 号线明发广场站由于雨水涌入被迫停运。部分设施建设不当,增加了防洪隐患。2015 年秦淮河洪水期间,由于禄口机场高速公路桥梁拓宽改造时,桥址堤防未达标封圈,致使洪水入侵,区域受淹,机场高速中断运行;
    2016 年,由于纬三路过江隧道建设过程中,影响了长江堤防的密实性,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校段长江堤防出现渗漏水重大险情。

    (4)工程体系防御能力不足。城市化拓展区域,原有的防洪设施薄弱,亟须提标改造;
    现有防洪堤防为历年加固形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管涌、滑坡等险工隐患,局部河段迎流顶冲、深槽逼岸;
    支流河道缺少控制建筑物,汛期江河水倒灌;
    规划的流域性防洪工程未全部实施,影响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城市早期治涝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老旧设施的改造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
    新建城区内治涝设施大多按农田治涝的标准建设,设施提标改造滞后于城市化进程;
    防涝手段和措施单一,弹性低,一旦遇到超标准降雨,极易形成内涝。

    (5)应急管理水平不足。一方面,地铁、隧道、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缺少防汛预案,在灾害发生时,未能做到事前预测、预报、预警、预防,事中全力抢险,事后积极救助,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市民洪涝风险意识淡薄,城市避险及抢险措施薄弱,部门联动性差,面对洪涝灾害,无法及时、充分有效调动足够的资源进行防灾减灾。

    2.1 分级分区设防

    2.1.1 城市防洪体系

    依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等级,构建“中心城区—副城—新城”3级城市防洪体系。中心城区:江南主城、江北新主城;
    副城:六合、溧水、高淳;
    新城:禄口、柘塘、龙潭、汤山、板桥、滨江、桥林、龙袍、淳化9新城[1]。

    2.1.2 防洪保护圈、排涝片

    南京具有“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交融”市域空间格局、“山、水、城、林”的城市特征,流域性河道、通江河流及流域支流将南京城市分隔成众多区域,具备“分区设防”的条件。依据城市规划范围,按照“连续、闭合、相对独立”的原则,合理划定城市防洪保护圈、排涝片。南京中心城区长江以南,以秦淮河、秦淮东河、九乡河为界,划分为老城、东山等6个防洪保护圈;
    长江以北,以滁河干流、朱家山河、马汊河等骨干河道为界,划分为江浦、桥北2 个防洪保护圈。按照防洪保护圈内地形、支流河道,划分排涝片。江南主城划分城南、河西等9个排涝片;
    江北新主城划分为团结圩、城东圩等6个排涝片。各排涝片根据自然地形、外河水位,进一步确定高水自排区及低水机排区。

    2.1.3 设防标准

    过高的设防标准在技术、经济上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过低的标准,则带来风险。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最大1 h 降雨量201.9 mm,最大24 h 降雨量622.7 mm[2],雨量较大,如果按此标准规划建设,有违防灾减灾的科学性。充分考虑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按照保护区内常住人口、当量经济规模,以防洪保护圈、排涝片为单元,提出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或适度超前的设防标准。南京是中国东部重要城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100 年一遇至200 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
    副城防洪标准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新城5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50年一遇[3]。

    2.1.4 洪潮组合

    分析城市下垫面水文条件变化、流域洪水调度规则、新的工情,考虑洪涝灾害成因,研究区域暴雨与长江洪(潮)水遭遇规律。以滁河为例,经分析,1 d和3 d暴雨雨量与长江相应潮位相关关系不显著,而7 d 暴雨雨量相关系数为0.91,相关性较好,主要是因为流域及南京上游区域暴雨汇集到长江南京段具有滞时性[4]。

    秦淮河、滁河、水阳江等流域性河道应选择3~7 d 暴雨遭遇长江洪水、支流河道选择1 d 暴雨遭遇下游河道洪水进行不同组合的研究。流域上游城市山丘区主要设防区域暴雨,中下游平原圩区除设防区域暴雨洪水外,还应设防下游河道洪水。100年一遇设计洪水组合方案:100年一遇暴雨+1991.7 相应长江潮位,与20 年一遇暴雨洪水+10.60 m长江设计潮位,两工况最高水位外包。

    2.1.5 城市内部河道控制水位

    通过建立地表产汇流、管网、河道、泵站“多位一体”的水力模型,按照长短历时设计和超标准降雨工况,耦合计算设施的水力条件,复核服务范围内的积淹水情况,根据南京地区降雨的时空特性,可采用丰枯期不同的控制水位。

    2.2 优化城市布局

    城市新建拓展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应结合地下空间利用、区域土方平衡,按照防洪防涝要求,进行优化布局。有条件的,通过抬高场地竖向、建设滞蓄设施、调整水系等措施,实现防洪自保。同一防洪保护圈内,防洪要求高的建设项目,位于最高处;
    一般项目安排于场地高程居中处;
    防洪要求不高或能够承受短时淹没的,位于区内最低处。新开发区域场地与内部河道高水位的超高1.50 m以上,重要项目的地面超高是相邻道路最低点的0.45 m以上、一般项目0.30 m以上,地下建筑车行入口高出周边地面0.20 m以上、人行入口高出0.45 m以上。城市河湖水域及空间管护、泵站水闸、公共海绵体等设施的土地预留,纳入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下凹桥区、城中村等低洼易涝区域,结合城市更新,进行积淹水改造,消除内涝风险。南京紫东核心区、仙林麒麟片等新建区域,岗圩并存,可通过抬高区域竖向,实现防洪自保、雨水自排;
    江北核心区海港片、地铁小镇片等沿江低洼区域,依托区域防洪工程,通过优化平面与竖向,保障区域防洪与排水安全。

    2.3 加快工程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洪防涝能力

    2.3.1 防洪工程

    构筑“防、挡、分、泄、蓄”相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工程建设。“防”:长江固节点、稳河势、止塌江,治理新济洲河段和八卦洲汊道,系统加固已实施护岸工程和河道堤防,构建城市防洪保护圈。“挡”:在七乡河、七里河、马汊河等通江河口建设控制建筑物,防止江水倒灌。“分”:推进秦淮东河工程建设,减轻南京主城、东山和仙林副城防洪压力;
    实施滁河八百河撇洪道工程,减轻六合副城防洪压力。“泄”:改造河道阻水桥梁和建筑物;
    拓浚秦淮河、秦淮新河、滁河和水阳江干流,加快流域洪水下泄,提高河道行洪能力。“蓄”:实施超标准滞洪生态湿地工程,秦淮河西北村滞洪面积3 km2、清溪圩滞洪面积1.7 km2;
    在小流域河道上游,新建、扩建水库,调蓄洪水。

    2.3.2 排水防涝工程

    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综合措施,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城市建成区更新改造,建设分散式源头设施;
    城市支路两侧及社区级绿地空间,布置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调蓄池,增加源头调蓄量;
    在重要河道、城市绿地空间,布置公共海绵体,增强城市海绵效应;
    推进青龙绿带海绵公园、新化湿地公园、芝麻河海绵公园建设;
    新建区管网严格雨污分流,达标建设,建成区管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大修,同步提标改造;
    改扩建排涝泵站;
    一点一策,采取海绵化技术措施,优先整治积淹水严重、社会反响强烈的积淹水点;
    拆占拆违、清淤拓浚、优化水域岸线、打造滨水空间,弘扬水文化,展示生态宜居、人水和谐。

    2.4 强化管理,提升城市洪涝防御保障能力

    (1)南京市自2017 年以来,821 条河道(段)、251 座水库、10座湖泊已有了河长,建立了市、区、镇街、村社4级河长制组织。深入推行河长制,从河湖整体性、功能多样性出发,协调河湖开发、治理、管理与保护。

    (2)加强工程设施管理,强化日常维护。按照统一和分级管理原则,依据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对防洪工程设施进行管理;
    依据江苏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考核标准,强化排水防涝设施规范化作业、专业化养护;
    加大城市地下空间的风险排查和消险力度,防范安全事故;
    鼓励养护单位提高机械化养护水平。

    (3)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新建、扩建以及改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执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
    流域或重点区域防洪功能影响较大、自身防洪要求较高的大中型项目,执行《防洪规划同意书》制度;
    涉河一般性建设项目,执行《江苏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涉城市河道蓝线的项目,执行《南京市城市河道蓝线内建设项目管理规定》。

    (4)加强水系保护,保证调蓄水面。城市海绵专项规划、水系、水环境治理、防洪排涝等涉水规划应衔接一致,并划定城市水域、岸线、滨水区,明确水系保护范围,保持水系结构的完整性,依法进行保护。已建成区,条件允许的,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历史上侵占的自然水面。改变水地相争,江北、紫东等新区规划水面率不低于6%。禁止围湖填河侵占水面;
    经论证,确需调整的,占一补一、占补平衡。

    (5)锚固城市生态基底。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南京滨江、滨河、路网生态带,形成自然山体、河流水系、生态绿地有机连接城市空间的绿色生态安全格局。严格保护长江洲岛湿地,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完成滨江风光带、明城墙、外秦淮河绿道建设;
    采取整治、复垦、复绿等措施,加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矿山生态功能恢复。

    2.5 完善城市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响应水平

    提升城市应急响应与管理水平,是南京建设韧性城市的需要。根据雨情、工情、水情及城市发展需求,以3~5 a为周期,修订既有的《南京市防汛应急预案》《南京市主城区防汛应急预案》总体预案,防台风、抗旱、防御洪水等专题应急预案;
    补充编制新城、开发区和园区防洪应急预案;
    编制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电厂、变电站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高铁站、机场、地铁等交通设施,水库、重点塘坝的专项防汛预案[5]。以南京地铁为例,对市域内在营10 条地铁线路中的基地、车辆段、出入口、线路区间隧道敞口段、线路区间低洼点、区间风井或风亭、主变电所或区域变电所等,从汇水、竖向、地下设施连通及防雨、防倒灌、排水设施的保障性等方面,分析识别风险,根据暴雨量级、险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划分响应级别、明确启动条件,制定响应措施,落实人员、电力、通信、物资、交通保障性措施。

    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体,开展防汛知识教育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开展防汛技术培训和专业抢险演练。加强水务、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统筹协调,确保预警发出后,应急保障措施迅速启动,停课、停运、停业等措施及时跟进。新建水雨情遥测站、重点水务工程实时监测站、河道及城市水文站点、城市重点区域积水点监测等,完善智慧水务系统。

    2.6 洪涝统筹、联排联调

    挡、泄外河洪水,蓄排城市雨水是南京城市防洪防涝的主要任务。河道防洪要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满足雨水排放要求,但是城市排涝又要受河道行洪能力、设防水位的约束,不应过度排放。城市防洪标准下的河道设计洪水位,是城市防洪工程实施的依据,也是城市内涝防治系统设计的边界条件[6]。城市内涝应从流域的整体性出发,研究系统性防治措施,通过流域统筹、洪涝统筹解决洪涝交织。

    分区建立城市水系、排水管网与江河湖库、水闸、泵站等联排联调运行模式、流域联防联控机制。长江以北,利用红山窑闸站、三汊湾闸、朱家山河闸等,调控滁河水位,减轻江北新主城、六合副城防洪防涝压力;
    长江以南,利用武定门闸站、秦淮新河闸站、天生桥闸调控秦淮河水位,减轻江南主城、溧水副城防洪防涝压力;
    利用蛇山枢纽、杨家湾枢纽,调控固城湖水位,减轻高淳副城压力。

    以南京江南主城为例,进入汛期或当天气预报有较大降雨时,利用武定门和秦淮新河闸站抢排或泵站抽排,预降东山水位到6.50~6.80 m;
    洪水期开闸泄洪或开机抽排;
    当内秦淮河东关水位达6.50 m 时,及时开启武定门泵站,助力排除城区涝水;
    当长江水位高于秦淮河水位时,及时关闸,防止江水倒灌。依据长江和秦淮河洪水位、暴雨预警等级等,划分黄色(Ⅲ级)、橙色(Ⅱ级)、红色(Ⅰ级)3级防汛应急响应,调度城市涵、闸、泵站设施,有效减轻主城防洪防涝压力。

    外洪内涝、洪涝交织是南京城市的洪涝特点,暴雨和长江大洪水是洪涝致灾的主要原因,按照“分区设防、洪涝兼治、建管并重、应急响应”的策略原则,以工程为基础、管理为核心、应急响应为关键,采取构建城市防洪保护圈、优化城市布局、加快工程设施建设、保护城市水系、完善城市应急预案、洪涝联排联调等措施,提升南京城市的洪涝防御能力,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洪涝防洪暴雨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22年6期)2022-08-31夏季防洪防汛大众科学(2022年8期)2022-08-26“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环球时报(2022-08-10)2022-08-10暴雨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10期)2022-01-01当暴雨突临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8期)2021-11-20衡阳暴雨洪涝特征及对后期农业干旱影响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1-01-04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0年9期)2020-10-24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暴雨袭击支点(2017年8期)2017-08-22
    相关热词搜索: 南京市 洪涝 江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