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广西财政可持续发展:成效、困境与进阶

    时间:2023-04-09 09:3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代化进程离不开财政支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更是离不开财政支持。近年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经济下行以及减税降费的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财政能力亟须提升。广西作为全国唯一沿海、沿江、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对其开展财政可持续发展研究可为其他省(区、市)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积极筹措资金,着力强化财力保障

    1.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有效增加广西可用财力

    每年广西财政厅均专门部署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工作,印发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工作方案,加强与区直各部门的对接协调,形成合力,推动广西争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工作迈上新台阶。2019~2021年,广西获得中央补助资金分别为3091.9亿元、3481.34亿元和3451.86亿元,占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央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调入资金、一般债券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的48.94%、50.21%和51.61%。(2)本文数据若无特殊说明,均来自历年《广西统计年鉴》《广西财政年鉴》。

    2.厉行节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重点支出

    近年来,广西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要求,通过压减非刚性、非必需的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六稳”“六保”。2020年广西累计压减一般性支出约80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因公出国(境)费压减近60%,会议费、培训费和其他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压减超过35%,压减支出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和稳增长等重点支出;
    2021年广西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3.07亿元,压减支出全部用于补齐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防范等教育领域突出短板。

    3.加大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市县财政统筹能力

    近年来,广西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自治区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自治区对县财政管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旨在增强市县财政的统筹能力。2019~2021年,广西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分别为2750.38亿元、3215.89亿元和3020.43亿元,增速分别为11%、18%和-5.6%。(3)自治区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在2021年下降的原因在于2020年中央2万亿抗疫支出政策退出,中央对自治区转移支付补助下降。若剔除该一次性因素,自治区对市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增加138.71亿元,增长4.8%。其中,201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分别增长9.7%、15.2%;
    2020年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分别增长19.9%、16.2%;
    2021年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分别增长5.4%、8.2%。

    为缓解少数民族聚居区基层财政困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广西不断加大对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转移支付力度。2019~2021年广西财政对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占对市县(4)广西共有111个县(市、区)。的均在60%以上;
    对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占对市县的均在80%以上。

    (二)聚焦重点领域,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持续推进“工业强桂”战略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5)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EB/OL].央视网,2021-04-27.近年来,广西各级财政部门整合资源向工业倾斜,落细落实工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推进工业振兴发展。

    2020年,广西统筹资金56.94亿元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21年广西统筹安排资金403.5亿元支持工业振兴,重点支持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作、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业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等。

    2.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近年来,广西财政部门遵循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部署要求,在全国率先设立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着力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持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支持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2021年,广西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预算分别为728.58亿元、778.31亿元和831.54亿元。

    3.深入推动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

    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有利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边境地区自我发展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近年来,广西财政倾斜支持防城区、东兴市、靖西市、那坡县、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8个边境县(市、区)发展,着力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2020年广西财政对边境8县(市、区)投入各项兴边富民经费129.36亿元。2021年广西财政对8个边境县(市、区)均衡性转移支付25.04亿元,较2020年增长7.6%;
    边民补助支出10亿元,较2020年增长13.7%。

    4.强力保障民生事业

    近年来,广西各级财政部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广西近80%的财力投入民生事业领域,支持做好教文卫事业发展、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惠民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等,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不断增进各项民生福祉。

    (1)重点支持教文卫事业发展。

    在教育方面,广西教育支出连续多年成为全区第一大支出,加快促进教育全面振兴。2020年广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高于全国占比近1个百分点;
    2021年广西教育支出增速高出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8.5个百分点。

    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建设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尤其优先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有效实现“两个确保”(6)“两个确保”是指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2020年和2021年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共统筹资金约242亿元支持各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文化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重点投向少数民族聚居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2019~2021年,广西财政分别投入5.41亿元、4.23亿元和7.6亿元支持6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文化事业发展。

    (2)加快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惠民政策。

    社会保障,民生之依。近年来,广西财政加大各项社保补助投入,增进民生福祉。2019~2021年,广西财政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分别为338.35亿元、348.27亿元和395.55亿元,支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社会救助兜底等保障,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3)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2020~2021年,广西各级财政部门统筹超358亿元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擦亮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1年1~12月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排名中,广西有10个设区市入围前30名,其中跻身前10名的有6个设区市,柳州市排名第1,广西入围数量居全国之首。

    5.勠力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2019~2021年广西财政安排广西民宗委部门预算分别为1.46亿元、1.85亿元和2.05亿元,用于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节庆、爱国宗教团体补助等项目,进一步加大对各项民族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一是2019年以来,每年安排650万元用于支持广西各市、县(市、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经费保障。2022年开始,为避免资金“碎片化”、低效益,广西财政集中财力、确保重点,对争创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须达标的县(市、区)进行补助,共补助3105万元,比2021年增长2.7倍。二是2019年以来,每年安排各项活动经费达4000万元以上,用于支持各预算单位开展“壮族三月三”宣传、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庆庆典、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等民族特色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三是在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等组织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建设。2022年广西财政对14个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中小学校共补助140万元、对首批10个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共补助150万元。四是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2020~2022年,广西财政每年安排广西民宗委宣教经费200万元以上,以抖音系列微视频、公益宣传教育片、教育课堂视频产品、开发制作“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件等多种形式,推广宣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规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6.扎实做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

    一方面,坚持“分级财政、分级负担”和“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强化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主体的责任,要求各级视自身财力状况和上级转移支付情况,统筹安排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等相关工作经费,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
    另一方面,坚持落实好“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和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等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严格项目实施前的评估论证和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监督,推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三)注重财金联动,着力构筑多元融资渠道

    广西财政发挥国有资本在生产力布局中的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基石,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金融融资工具,推动相关领域建设。

    2020年12月,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财政和金融统筹联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形式,将财政资金由直接投入向间接投入、零碎分散投入向重点扶持投入转变。2021年,广西统筹安排资金117亿元,累计联动超7000亿元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其中,安排“桂惠贷”贴息资金4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投放贷款超238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8.7万户。同时,推动16家金融机构推出“政采贷”信贷产品;
    支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银税互动”贷款超1000亿元,惠及6.75万户中小企业;
    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率先在全国农担体系中实现机构和业务县域全覆盖,2021年广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金额超40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约4万户(次);
    推动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发展,截至2021年9月,广西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参与设立基金37只,总规模超过2800亿元,重点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业强桂”战略等。

    此外,广西财政还积极落实民贸民品贷款贴息政策,扶持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保障民族用品生产供应。2019~2021年,广西财政累计拨付贴息资金5.27亿元,支持民贸民品企业发展。

    (四)盘活特色资源,充分激发发展新动能

    1.民族文化资源再挖掘

    2021年4月,广西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年度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补助,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二是帮助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在安排中央和广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时,将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促进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作为分配指标,向民族特色产业和各地民族手工业进行倾斜。三是全力助推民族特色小镇建设。2020~2022年,广西财政安排资金1.38亿元,用于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小镇、示范民族村寨建设,支持广西民宗委与广西文旅厅联合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把试点村寨打造成为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要平台。

    2.红色资源再利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决策部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2018~2020年,广西投入4.3亿元支持68个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项目建设,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广西投入0.98亿元重点用于长征文化遗产廊道项目建设、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3.生态资源再转化

    2021年,广西相继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大力推进绿色转型。作为广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县,桂林市、梧州市、河池市,合浦县、乐业县、昭平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山、水甚至空气都有“生态定价”,直接体现在农产品价格、民宿房价,形成实际收益。截至2022年4月,广西有3个EOD项目(百色市凌云县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宾阳县农村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桂林经开区罗汉果小镇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项目)入选国家级EOD模式(7)EOD模式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试点项目。

    4.“蓝色”潜力再释放

    近年来,广西加大向海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助力推动海洋强区建设。一是大力支持强化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2020年广西投入4.86亿元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促进海洋生态功能恢复和提升。二是大力支持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广西投入11.57亿元支持国际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等。三是大力支持发展壮大向海经济产业。2020年广西投入4.79亿元支持北海铁山港工业区新材料产业配套项目、玉林龙潭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四是大力支持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广西投入5.35亿元支持提升港口货运出海通行能力。五是大力支持推进向海经济创新发展。2020年广西投入2980万元支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平台建设。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关键制约因素,广西14个地级市财力不够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具体表现在:第一,各地级市GDP总量差异较大。2019~2021年广西14个地级市GDP总量的差距趋势,基本上与14个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差距趋势一致。GDP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排在靠后位次的有崇左市、来宾市、河池市、贺州市、防城港市。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前,河池市、崇左市、来宾市、百色市是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县的集中地。河池市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百色市有10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崇左市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自治区级贫困县。第二,各地级市产业发展差异较大。2019~2021年在广西14个地级市各产业产值中,南宁市、桂林市、玉林市位列第一产业前三,柳州市、南宁市、百色市位列第二产业前三,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位列第三产业前三。处于靠后位次的河池市、崇左市、来宾市、贺州市,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均与头部地级市差距很大,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呈现出多倍差距。受产业发展滞后、特色产业欠缺等因素制约,加之缺乏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经济资源,使得14个地级市普遍存在经济发展短板,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这种经济发展短板和动力不足,在之前有多个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县的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来宾市等地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也直接导致了广西14个地级市财政实力偏弱且两极分化严重,区域财力不够平衡。

    (二)市场体系发育滞后,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2021年7月26日,广西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实施方案》,对照该方案,市场体系发育滞后主要体现在:第一,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有待完善。如产权保护不够到位、存在多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现象等。第二,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经营性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等市场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难以满足市场主体发展需求。第三,市场环境和质量有待改善提升。商品和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存在缺失,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商品交易平台等,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其活力程度直接关系着税收收入。广西市场主体活力不足,主要表现为“量少、个小、势弱”。2021年广西注册登记市场主体共有392.64万户,其中企业103.21万户(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9.5万户,私营企业93.01万户,外商投资企业0.7万户),占比26.29%;
    个体工商户283.22万户,占比7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6.21万户,占比1.58%。平均每万人大约拥有780户市场主体。2021年全国注册登记市场主体共有15400万户,平均每个省(区、市)为496.77万户,平均每万人大约拥有1090户市场主体。从市场主体的总量和人均量来看,广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广西企业10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为20.12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17232.19亿元;
    制造业企业5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为26.17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7708.55亿元;
    服务业企业5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为15.75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7661亿元。对比中部省份河南,(8)在2019~2021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平均占比排名中,河南在全国排名第24位,广西排名第27位。2021年河南企业100强营业收入门槛为42.68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22168亿元;
    制造业企业5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为50.81亿元,营业收入总额合计为11084.12亿元。广西企业100强、制造业企业50强的营业收入门槛和营业收入总额与河南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

    (三)财源基础有待进一步稳固

    财源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夯实财政基础的关键。目前广西的财源基础还不够稳固,未能充分保障和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2021年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0.1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9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2%;
    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501.2亿元、173.5亿元、49.6亿元,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2.1%、14.6%、4.2%。从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来看,近三年广西平均占比为6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7%、西部省(区、市)平均水平的67.6%,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7位。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收入来看,广西2020年、2021年国内增值税的增长率分别为-8.2%、9.8%,企业所得税的增长率分别为1.3%、2%,这两大税源基础近两年增长幅度很小,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外,广西财政自主性不够强,2019~2021年,广西获得中央补助金分别为3091.9亿元、3481.3亿元、3451.9亿元,占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70.6%、202.8%、191.8%,对中央补助的依赖度较高。

    与云南、贵州相比较,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2020~2021年广西均低于云南和贵州。从税收收入来看,2019~2021年广西均低于云南,平均每年低322.3亿元;
    2020~2021年广西均高于贵州,但平均每年仅高出20.6亿元。从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来看,2019~2021年广西这三大税源均低于云南(除了2020年云南个税收入比广西少1.7亿元);
    国内增值税2019~2021年广西均高于贵州,但企业所得税2019~2021年广西均低于贵州(见表1)。总的来说,广西的财源基础已落后于云南,且2020年起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落后于贵州。

    表1 2019~2021年广西、云南、贵州财源情况 单位:亿元

    (四)区域财力不够平衡

    广西面临的区域财力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地级市之间财力差距。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2019~2021年每年超过100亿元的地级市均有4个,其中南宁市连续三年超过370亿元、柳州市连续三年超过170亿元、桂林市连续三年超过110亿元;
    不足50亿元的地级市分别有5个、3个、3个,其中来宾市、崇左市连续三年低于50亿元。在税收收入方面,2019~2021年每年超过100亿元的均仅有南宁市和柳州市,其中南宁市连续三年超过260亿元、柳州市连续三年超过105亿元;
    不足30亿元的地级市分别有4个、4个、2个,其中来宾市、崇左市连续三年低于30亿元,贺州市、河池市连续两年低于30亿元。从2019~2021年14个地级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三年均值在广西占比来看,份额最多的是南宁市,占比26.78%;
    份额最少的是崇左市,占比2.53%;
    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三市合计占比为49.23%;
    钦州市、防城港市、河池市、贺州市、来宾市、崇左市六市合计占比为20.14%。

    总体来看,南宁市无论是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是税收收入方面,均遥居榜首,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当于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这六个地级市的总和。柳州市和桂林市随后,但这两个地级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总和仍不及南宁市。其他地级市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总而言之,广西区域财力不够平衡,14个地级市财政实力偏弱且两极分化严重,呈现一超多弱的区域财力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力最为薄弱的崇左市、来宾市、河池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数量分别为7个、6个、11个,合计占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数量的37.5%。财力薄弱的百色市,少数民族聚居区有12个,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最多的地级市,占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数量的18.8%。基层财政不仅面临着支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兜底保障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任务,还面临着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重任,区域财政实力偏弱且两极分化严重,不但会制约着各地级市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导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在各地级市之间难以协同推进。

    (一)加强财源建设,着力夯实财力保障

    1.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各县(市、区)充分依托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乡村振兴的丰富成果,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海洋文化、边关文化、长寿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口岸经济、特色农产品、矿山资源、海洋资源、生态资源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康养、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农旅结合、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强县引领带动,研究采用“一市一县一策”等方法,集中财力优先支持部分具有较大先发优势和较强财源培植基础的地区率先发展,打通“生财”之道。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落实落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切实做到应收尽收;
    强化非税收收入征收管理,盘活存量资金资产,走好“聚财”之路,为扎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推动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广西各族人民三个共同愿景筑牢资金保障。

    2.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制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整合利用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平台招商。注重“放水养鱼”,吸引区外一大批符合广西定位、发展潜力较大的央企、民企、湾企入桂,加快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打造一条跨区域多省联动的示范长廊。注重“以商招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会桥梁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创新探索园区对接招商、乡镇亲情招商、部门专业招商、区域驻点招商、产业委托招商等多举措招商引资活动。优化升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咨询服务功能。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政策引导和激励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广西招商引资统筹协调评估工作机制,实施引进项目分级评审办法。加快优化数字财政系统框架,建立健全重点领域社会投资合理回报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优化社会资本投资环境。

    3.推进现代财税体制改革

    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激发发展活力,更好地发挥财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合理划分自治区以下财政收支,持续完善保障与激励并重、更加注重激励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困难城区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市与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规范基层财政管理,完善基层“三保”保障机制。健全财源建设激励制度,落实促进“飞地经济”发展财政政策措施,加力推进经济发达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推进园区财政体制改革,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制度体系。二是深化税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各项税制改革,理顺税费关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地方税收体系。

    4.创新“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模式

    成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引导基金,支持广西税收贡献较大的市县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具体要求和财力状况设立引导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等,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本支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基金、“桂惠贷”财政贴息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广西高税收贡献产业、园区和企业的倾斜支持力度。推进政府专项债券与PPP模式协调发展,扩大用于支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积极运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PPP分工协同支持实施符合条件的产业和项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依托各地生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海洋资源优势,综合用好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奖补等政策手段,以及基金、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推进广西各市县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发行绿色金融、文化金融、海洋金融等债券直接进行融资,扩大广西财政收入来源。

    (二)补齐短板,打造特色,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1.聚焦兜底线保民生,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聚焦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优化基础公共服务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大对农村地区、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政策、人才、资金、资源等支持,控制和缩小广西各地基本公共服务人均经费差距。探索创新教育、产业和就业等救助方式,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着力提升困难群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就业技能,促进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多举措盘活边境地区和农村资源,让各类资源、管理和服务流动起来。加快构建学习生活、创业就业、医疗养老、法律援助服务一体化生活圈,实现“服务不缺位”,使城乡更安全、更宜居,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扎实推进以城带乡,将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优势与乡村资源和生态优势有机结合,形成“1+1>2”的合力效应。

    2.厚植特色优势,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深入挖掘和梳理分析广西特色资源,健全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清单,明晰自身优势所在,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合作的基本前提。因地制宜科学布局产业结构,重点支持发展区域内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新兴特色产业;
    同时不断完善沿边开放开发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中马产业园、中泰产业园等园区平台建设,务实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异地研发孵化、驻地招才引智”协同发展模式,全面深化与大湾区及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研发孵化在大湾区、产业化在桂”,努力打造东西(粤桂)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推动粤桂合作试验区成为广西加快发展的新的战略引擎,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强劲动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培育、激活广西发展新动能,培育壮大财源,加快提升市县财政自给率。

    3. 健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兴边富民的工作创新发展

    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政策制度,制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行动、乡村振兴、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系列成果同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有机衔接的财政配套政策。以乡村振兴、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项目为有形载体,深入挖掘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资源,重点支持乡村农林优势产业,着力打造沿边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深化桂滇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乡村产业和文化旅游协同发展,促进边民持续增收、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建成一条固边兴边富民的联建带,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做深做细做实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以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不断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4.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力促生态资源再转化,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树牢“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不断健全生态补偿和赔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点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持续推进漓江、九洲江、南流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以及“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精心呵护好边山海水这一最大本钱和最宝贵的发展资源。在保护好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深入挖掘经营性渠道反哺于民,一方面,依托海岸线山水资源、滨海资源、文化资源、特色工业和农业,以发展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打造一批山水人文一体化的海岸旅游品牌;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以海洋产业、绿色临港产业等向海产业,壮大海洋经济,着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提质增效,持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1.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强化预算执行约束

    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把支出关口,从严从紧编制支出预算,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严控一般性支出,实施追加预算审核负面清单,严格预算追加办理规则,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把更多的财政资金腾挪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绩效改革

    落实提升效能要求,谋划好每一项财政政策,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推动政策资金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超前发力做好跨周期调节。合理把握政策节奏,做好跨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稳投资、促消费、扩生产政策适当靠前发力,用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提高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加快资金分配下达,确保快支出、早见效。另一方面,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不断巩固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优化直达资金管理,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增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惠企利民的政策效果。此外,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做实做细项目储备,优化债券使用方向,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科学确定发债时机,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推动专项债券项目市场化配套融资,发挥专项债券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深化财政金融联动。进一步提升“桂惠贷”投放量和惠及面,继续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落实供应链金融支持政策,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加快各类政府投资基金设立投资,进一步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

    (四)凝心聚力,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1.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扩大试点范围,打破预算编制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严格执行“资金跟着项目走”“先有项目后排预算”“项目优先排序”等编制理念,编实编细项目支出,解决项目支出不细化顽疾,加快推进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零基预算编制绩效考核,推进绩效评定结果应用,提高支出效率和资金绩效。

    2.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稳步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根据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改进资金管理、完善政策、优化预算安排,提升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水平。(9)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区与自治区本级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N].广西日报,2022-01-21.持续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持续完善采购交易和评审机制,加快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改革,不断探索改进政府采购监管方式,构建现代政府采购制度主体框架,提高政府采购效率、绩效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财政广西发展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近代史学刊(2018年2期)2018-11-16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广西尼的呀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汽车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相关热词搜索: 进阶 广西 可持续发展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