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职业本科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3-03-11 13:0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张海亮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619)

    职业本科是高等本科教育的新型方式,相对于高职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安排、顶岗实习等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研究层面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立足职业本科教育实践,以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的职业本科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相关研究尚未开展。开展职业本科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对完善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构建科学可行的职业本科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职业本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阶段。针对不同办学层次、不同办学属性、不同专业类别、学校所处不同地域,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模式、考核评价方式存在很大不同。总体来看,目前在毕业生顶岗实习评价考核环节,学校仍处于管理与评价主体地位,由于考核对象为学生个体,人数多且实习岗位分布广,给校内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评价带来了较大难度;
    从实习企业来看,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评价考核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未能明确,企业实习指导教师指导、监督、管理和考核职能缺乏科学依据,未能全面实施倡导的现代学徒制之“师傅带徒弟”的顶岗实习模式,很难达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标[1]。

    (一)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较为常见的顶岗实习主要分为集中实习模式和分散实习模式两大类。集中实习模式多见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通常毕业生以班为单位成建制到合作企业,进入生产型特定岗位或多岗位轮岗实习;
    分散实习模式,则是毕业生通过招聘会、双选会等方式,自行选择实习单位进入岗位实习。

    集中实习一般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织,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对接,定期回访和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过程实行集中式管理,在实习岗位安排、内容设置、多岗位轮岗等方面均由学校和企业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实习生个性特点以及岗位需求联合确定;
    对学生实习情况考核评价的标准相对统一。这种模式的缺点也较为明显,一是限制了学生实习岗位选择的自由性,约束了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合作企业的负担,指导教师管理工作量较大。

    分散实习则更体现毕业生择业选岗的自主性,能够为实习生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但由于企业规模、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要求参差不齐,对岗位实习综合考核评价标准不一;
    此外,由于实习岗位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考核评价缺乏足够信息支撑。分散实习模式是当前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实习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现状

    学生顶岗实习所选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实习企业指导学生实习情况、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主体与方法等都与毕业生实习质量直接相关,也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客观影响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结果。当前,分散实习模式下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有:

    1.制度保障不足,考评缺乏规范

    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文件对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进行了规范,大多数学校也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办法与制度,但多侧重于纪律、安全等相关规定和协议书、鉴定表等文档要求,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相关制度不健全,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过程中难以明确界定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以及考核评价在人才培养、毕业就业等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即使部分管理办法提出要加强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也没有与之配套的标准规范予以实施。

    2.评价指标简单,考核流于形式

    从调查情况来看,多数高等院校实习质量的考核评价没有具体、健全的指标体系,主要以实习报告、企业综合评价、指导教师意见为主要评价依据,缺乏对实习态度、职业素养、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评价内容片面,指标设置不当,难以全面客观反映顶岗实习效果,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不相一致[2];
    以结果性评价代替了过程性考核,不能反映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阶段性成长和能力提升的过程性变化,无法形成动态跟踪考核评价、针对性指导帮助与实时正向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指标简单,考核评价与过程指导流于形式,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的成果。

    3.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结果客观性不足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企业和学校是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参与主体。但在实际的考核评价过程中,三方参与程度缺大不相同。多数情况下,学校指导教师是实习考核评价的唯一主体,缺少企业评价、学生自评及第三方客观评价。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相关要求,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加强了企业及企业导师在实习考核评价中的主体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企业指导教师鉴定、人力资源部门盖章,两个相互分离的环境往往导致企业难于履行其评价主体职责。此外,由于校内教师指导实习人数多、学生实习岗位地点分散等客观原因,学校指导教师很难实现对学生实习质量的实时监控与考核评价,往往依靠学生在校表现和总体印象进行主观评价。

    4.评价手段落后,信息缺乏互通

    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学校指导教师获取实习信息最直接的手段仍然依靠QQ群、微信群、打电话等传统方式,主要对学生的实习安全进行监控,无法监测学生是否真实在岗实习、实践技能提升如何等具体情况,实习管理存在信息沟通迟滞、实习监管实时性差等问题。学校在过程考核中缺少主动参与,学校与企业、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实习情况、就业岗位等基本信息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顶岗实习不同环节、不同主体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互联互通平台与信息共享渠道,基于数字化维度反映学生实习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类型的本科层次,是顺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提升的客观产物,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职业本科层次教育坚持职业教育类型不变,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不变,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变。

    职业本科是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的新生事物,由于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理论指导和成功的实践经验,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上,一方面有可能参考普通本科,因“学术漂移”[3]加重学术成分而降低了职业教育特点;
    另一方面,有可能因为过度强调“职业”特色,而依赖高职高专办学路径和惯性,办成“四年制专科”[3]而达不到高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明确且具有鲜明特色。

    岗位实习是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能体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是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进行全面实践的关键课程。与普通本科、高职专科相比,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岗位实习具有明显特点:

    (一)职业本科岗位实习所需知识技能广度、深度兼具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较弱,岗位实习更需要广泛的理论知识支撑;
    高职专科更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习深入不足,岗位实习需要前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认知实践、基本动手能力作为基础;
    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在岗位实习中,既要体现职业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也增加了理论知识学习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二)职业本科岗位实习能力培养体现理论、实践并重

    从培养目标来看,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承担生产第一线任务的管理和组织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岗位实习多认知了解,少动手实践;
    高职专科主要面向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
    而职业本科更侧重培养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均衡且扎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一线具体生产与业务管理。

    (三)职业本科岗位实习组织安排更体现生产性

    2019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针对普通本科实习的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组织保障等做了明确要求,但没在具体执行中,岗位实习制度一般由学校制定,没有明确统一的顶岗实习时间和组织方式,一般为多学期分段式实习模式,实习时间2~6个月不等。高职专科相对而言,对顶岗实习的组织方式和时间比较统一,一般为整学期生产性实习且不少于6个月。职业本科顶岗实习组织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其办学定位与目标来看,其岗位实习的组织模式更应强调生产性实践,同时,为体现职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积极同步推行多学期分段式实习。企业对实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更加直接、有效[4]。

    (四)职业本科岗位实习环境因素更为薄弱

    普通本科、高职专科顶岗实习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相对较为完善,在实施推进过程中,外部环境保障较为有力,而新生的职业本科,缺乏顶岗实习所需的外部政策和制度保障,需要在探索中完善;
    从实习企业来看,职业本科承担着兼顾普通本科较强的理论知识与高职专科较强动手能力的双向期盼与需求;
    从学生思想因素来看,职业本科相对普通本科,学生对实习的有更好的认知与重视程度,但仍可能较高职专科略弱。总体来看,职业本科岗位实习环境亟待优化。

    针对职业院校、普通本科岗位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满足职业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需要,结合职业本科顶岗实习的特点,亟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对考核评价原则、考核评价主体、考核评价流程及方式、考核评价指标进行设计,是研究和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的前提,是职业本科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考核评价原则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指标、激励机制等内容的相互关联性。需要针对校企双主体、双导师、现代学徒制等不同模式,统筹兼顾学生、学校、企业三方视角,确定考核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考虑职业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特点和要求,符合高等教育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客观性,避免主观性,提高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2.系统性原则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学校教学工作在企业岗位上的延续,在考核评价中应秉承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知识、技能、素质等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充分考虑评价指标的完整性、协调性,一体化推进顶岗实习“教-学-做”和“教-考-评”。

    3.可操作性原则

    岗位实习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合理的实习评价,必须能够在具体考核评价工作中得到应用。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设计应简单明了,便于操作;
    评价指标定义清晰,数量和难度适中;
    此外,还应考虑学生、学校和企业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实施方便性。

    4.公平激励原则

    在多方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各主体的评价指标与内容应公开透明,不仅保障了评价主体知情权,同时也明确了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工作的具体任务与标准。由于不同时期学生实习岗位和内容各不相同且动态调整,考核指标的设计应尽量采用共性通用指标,保证全面性和公平性。同时,加强过程性考核评价,发挥阶段性、过程性考核评价结果的正向激励作用,促进实习效果呈现螺旋式上升态势。

    (二)评价主体及职责

    在顶岗实习环节中,学校、学生和企业是主要参与者,学生是岗位实习的主体,是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指导对象;
    学校是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责任方,也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导者;
    企业是学生实习与未来就业岗位的提供者,是岗位实习最直接的评价主体。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既是考核主体,又是被考核客体;
    既有考核评价的权利,也应该承担被评价义务。

    在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中,学生根据顶岗实习岗位、岗位能力要求目标、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适应性和实习成果进行自评;
    企业指导教师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结合岗位要求对实习过程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岗位技能、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与评价;
    学校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兼顾实习岗位的任务与职责,对实习情况、职业能力、心理健康及综合素质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

    (三)考核评价指标

    由于不同角色和职能定位,不同的评价主体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考核的关注点和侧重点略有不同,因此应该针对不同评价主体设计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根据前述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首先要系统规范,应该体现人才培养过程中顶岗实习环节所承担的育人职能;
    其次要科学合理,吻合学生、学校、行业与企业不同角度的需求;
    再次要切实可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参与主体能够根据评价指标落实岗位实习的考核评价工作;
    最后要讲求实效,通过考核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与综合能力提升水平,促进实习质量不断提高。

    (四)考核评价流程及方式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流程中涉及各评价主体自己内部流程,以及外部各主体间流程的衔接。按照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不同阶段,从企业、学校、学生三方主体,对顶岗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不同专业实习阶段和特点,对考核评价进行阶段划分,明确各评价主体不同实习阶段的主要任务、能力培养要求与考核评价点,对整体实习考核周期内不同阶段进行权重比例核定,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考核评价。同时,为了兼顾考核评价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突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同等重要,在考核评价中,对多次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赋予不同权重,最终形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记录纳入学生学籍档案。

    在考核方式上,应充分依托当前“互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进行各方主体实时性信息互通与及时互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评价考核,能满足不同主体、不同阶段、多评价指标选择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能充分体现考核评价的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等优势。

    (一)过程监控体系

    对于职业本科岗位实习具有分散式、过程长等特点,实习管理难度大,单纯依靠学校和校内指导老师很难实现全方位监管。为了充分发挥岗位实习指导、反馈、改进、激励的本质功能,避免顶岗实习期间因不同岗位、不同阶段要求各异导致的考核片面性,需要建立和加强过程监控和过程性考核评价。过程监控是顶岗实习质量目标得以圆满实现的关键环节,包括学生实习过程监控、教师指导过程管理和企业实践过程管理;
    过程性评价利于提高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5]。

    整个顶岗实习管理过程可划分为实习准备、在岗实习和返校答辩三个环节。而对于实习的考核与评价,需要将岗位实习中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与返校答辩的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形成综合性考核评价意见。在过程性考核评价中,需要学校、企业共同组织实施在岗实习管理,并将考核与评价贯穿于在企在岗实习的全过程。在企在岗实习期间,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月度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通过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和针对性指导,往复循环,在现场管理和教学指导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完成企业在岗实习后,将实习期间多次月度考核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形成过程性考核结果;
    实习学生返校答辩后,校内指导教师结合学生自评,给出终结性考核评价;
    将过程性考核评价与终结性考核评价加权计算,最终形成学生实习综合考核评价成绩。

    有效的过程监控和过程性考核评价可以有效监控学生实习过程,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性指导和正向激励,不断提升学生实习积极性;
    同时,过程性监控和评价,充分考虑了动态思想和综合评价,能够提高最终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二)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客观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综合表现与能力提升,在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重要环节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评价考核体系,并进行有效组织、实施和管理。

    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构建,基于评价主体维度,可以按照学校、学生、企业三方主体进行指标的设定与计算;
    基于实习阶段划分,可以按照实习准备阶段、在企在岗实习阶段、返校答辩阶段进行评价指标设计,并进行不同阶段考核评价加权;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可以按照素质、知识、能力三个维度进行指标设计及权重分配。本课题中,以三方评价主体的维度进行三元主体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分析。

    1.考核评价体系构成

    按照学校、学生、企业三元评价主体在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和参与度,结合调研情况和实践经验,对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不同指标分别赋予不同权重。构建如图1所示的考核评价体系。

    图2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图中W1,W2分别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不同阶段的权重,W11,……,W22为不同主体不同阶段考核评价指标的权重。各阶段、各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为1。即W=W1+W2=1,W1=W11+W12+W13=1,W2=W21+W22=1。

    2.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指标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建立面向学生、学校和企业三个不同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和分值。过程性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如表1所示,企业对学生评价,如表2所示,以及校内指导教师评价,如表3所示。评价主体分为学生本人、实习企业指导老师和校内指导教师,权重分别取值0.2,0.4,0.4。

    为体现过程性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平公正性,在计算中应取多次月度考核评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式中,PE为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PEi为月度考核评价结果,i为月度考核评价次数。

    表1 学生自评过程性评价指标表

    表2 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指标表

    表3 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性评价指标表

    PEi=PES×0.2+PEt×0.4+PEe×0.4,式中,PES为学生自评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PEt为教师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PEe为企业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

    3.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指标

    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包括实习报告、实习答辩和成果展示3个部分,如表4所示。

    对终结性评价考核分别取指导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的加权平均值。

    SE=SEt×0.7+PES×0.3,式中,SEt为终结性考核评价成绩,PES为校内指导教师终结性考核评价成绩,为学生自评终结性考核评价成绩。

    表4 校内指导教师和学生自评顶岗实习终结性评价指标表

    4.最终考核评价结果

    学生最终的顶岗实习成绩由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加权获得,过程性评价(PE)占总成绩70%,终结性评价(SE)占总成绩30%,即,学生顶岗实习最终考核评价成绩为:

    其中,PE为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SE为终结性考核评价成绩,FV为学生顶岗实习最终考核评价成绩。

    职业本科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是一个全新的探索,在通过理论层面研究,应积极应用于实际考核评价工作,并对使用效果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和完善。为确保学生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完善,在体系建立与应用过程中应坚持动态优化思想,结合应用与实际情况、不同参与主体反馈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同时,为了确保相关体系的应用与可持续发展,应该在组织体系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宣贯工作保障等多个方向持续发力。

    猜你喜欢 顶岗岗位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中国自行车(2018年9期)2018-10-13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走进“90后”岗位能手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16年2期)2016-05-17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4期)2016-03-11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 评价体系 考核 实习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